第二百四十七章大军驻上党

    第二百四十七章大军驻上党
    (诚挚感谢各位订阅的书友,无耻的盗版者,请滚开)
    此上党之决策,关乎赵国的生死存亡及气运绵延,赵王丹王命一下,赵国的朝堂空前高涨地运转起来。仅仅两日之后,平原君便派出特使马队分作两路,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韩国国都新郑和上党郡的治所壶关。
    新郑这一路,由平原君的心腹使臣吴胜率领。这吴胜手持赵王节杖进入韩国王宫大殿,昂身立于大殿之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韩桓惠王及韩国一班老贵族们明言赵国义字当头,不愿乘韩国之危而平白地将上党之地划入版图;但是,赵、韩同属三晋老盟,赵国不愿坐视韩国被那暴秦欺凌,愿派出大军十万,襄助韩国驻守上党,同抗暴秦。
    自古以来,身后母国的强弱,决定了使臣出使列国、游说诸侯的底气。此时,赵国国势正盛,韩国又被秦国频频欺凌,正是有求于赵国的时候。正因为此,使臣吴胜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韩桓惠王再次见到这使臣吴胜,情不自禁地面有愧色。他想起了当年吴胜出使韩国,那时韩国君臣妄图以计谋国、周旋于秦赵两大国之间,将吴胜谅在新郑月余没有理会。这下倒好,韩国形势危急,人家吴胜这是雪中送炭来了。
    韩国的一帮老贵族们听完,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竟有这等好事,十九城的上党郡不要,却愿派出大军驻防上党,这可是多少年都难得一见的诸侯义举呀。于是大殿之上,韩国的贵族重臣们一改往日的沉默,一阵狐疑之后,纷纷朗声大赞赵国乃信义之国,径直向那韩桓惠王建言:韩国应把握时机,迅速和赵国结盟。
    韩桓惠王对这等军国大事本就是没有什么主意的主儿,看大殿上那一帮老贵族、重臣们群情激昂,再想想赵国如此做派确实当得仁义之名。原本打算丢弃的上党,这下竟然又转了一圈回来了,那十九城以后还是韩国的国土,韩桓惠王不免心动了。
    但是这韩桓惠王还没有昏庸到家,这等好事来得太突然,他觉得有些诧异,一时间没有明白赵国的真实意图。
    他罕见地拒绝了老贵族们尽速和赵国结盟的建言,并没有当场答应赵国使臣吴胜的要求,而是派了一个密使,秘密地快马加鞭将一封密信送到上党郡守冯亭的手上。既然此事尚存疑惑,韩桓惠王便要问一问冯亭——这位驻守上党十余年、坚挺不倒的老臣的意见。
    韩王的密信还未到,平原君的第二路特使倒是已经到了壶关,这一路特使,乃是由大将军赵括特意为平原君推荐。率领使队来到壶关的,便是那历史上为赵国邦交立下大功的才士毛遂。
    关于毛遂的这段历史,已经悄然地发生改变。若是没有和大将军赵括的偶遇,若是大将军赵括没有发出诚意十足的邀请,此时的毛遂应该已是平原君赵胜府中一个门客。不过,也仅仅是寸功未立、埋没于三千人海中的一个普通门客而已。
    遇到大将军赵括,乃是毛遂命运的关键转折点,此时的毛遂在御林军中协助军事苗单襄赞军务,可谓是如鱼得水,那诱人的爵位封赏已经在望。此番得大将军赵括一力举荐,有了一展其邦交才干的机会,毛遂心下不免感激涕零。
    大将军赵括推举毛遂为这一路的特使,其意有三。一者,这毛遂有胆有识、为人机敏,和那上党郡守冯亭不相上下,完成稳住冯亭这一出使的使命自然不在话下。二者,赵括是想让这位御林军的幕僚到上党走一遭,开阔眼界、顺便掌握些第一手资料,为来日的大战秦军的谋划汲取紧要的素材,毕竟作为御林军的幕僚,闭门造车那可是兵家大忌。三者,大将军赵括还是有些私心,他想让毛遂去谈谈那冯亭的口风,看看这冯亭这位战国的名臣是不是来日可入麾下之人。
    这毛遂能言善辩,做事又雷厉风行,到达壶关后和冯亭数次商谈,将赵国欲出大军驻守上党之事说得一清二楚。那冯亭却也等闲之辈,一听赵国做出了如此决策,心底暗暗震惊,赵国拒不接受上党而仅仅是派兵驻防,这是有高人呀莫非这是平原君赵胜的主意。
    探过毛遂的口风后,这郡守冯亭就知道自己是误会了,原来在赵国朝堂上献上此策略的乃是那十七岁的少年大将军赵括。这位如此精明强干的特使毛遂,竟然也只是那少年的一个幕僚而已。
    这下,上党郡守冯亭不得不重新审视赵括了,原来的妄自推断和偏见,全都一扫而空。因了对赵括的仰慕,再加上毛遂过人的才干,这冯亭也未敢虚与委蛇,直言定会尽力维持上党的秩序,静待韩王的命令。
    又等了几日,韩王的密信到了冯亭的手上,那冯亭看了密信,一声长叹,当场把自己的谋划写成密书,派出快马回禀韩桓惠王。在冯亭这位明白人看来,韩国不得不答应赵国驻防上党之义举,若是拒绝了赵国,怕是即使日后秦国来灭韩,列国诸侯也不会再来相助了。
    两路特使、双管齐下,赵括谋划的这次道义当先、不贪他国之地的邦交大战,终于迅速地收到了奇效。
    韩桓惠王得到了冯亭的答复后,当即利索地同意了赵军驻守上党的要求,同时派出了一路特使直往赵国邯郸,言辞恳切地请求赵、韩两国重新结盟。
    赵王丹收到韩国特使呈上的结盟国书后,便召来平原君赵胜、大将军赵括这两个最为信赖的大臣商议。那平原君看过国书后,面露喜色地对赵王丹言道:“老臣恭贺我王,我三晋老盟重启在望,如此一来,合韩、赵、魏三国之力,抗秦大事可为。”
    大将军赵括却是淡淡地一笑,向赵王丹拱手言道:“我王,眼下紧要之事,乃先行回复韩王,阐明我大赵为了天下之大义,愿为韩国驻守上党,但应明言,为了上党之安危,上党郡的一切防务当以我大赵之军为主。”
    这些日子,大将军赵括一直忙着和上将军廉颇、国尉许历协同调动十万大军的事宜,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一听到赵王丹的召唤,赵括忙放下手头的事务,急匆匆赶到了这赵王王宫。这甫一张口,赵括就点出了一个要害所在。
    “嗯大将军所言甚是”平原君赵胜点了点头,对赵括之建言表示同意,紧接着平原君又言道“赵、魏血盟早已结成,不知是否会生出变故来?”
    平原君有此一问,原是平常。要知在这战国之世,所谓的盟约,甚至所谓的血盟,并无一成不变之道理。列国的诸侯皆是务实之辈,是否结盟,是否真心相助,那要看的是邦国之利害。在要害之时,所谓的盟约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
    听到平原君赵胜如此说法,那少年赵王丹面上浮现出了一丝忧色,他看了看大将军赵括,试探着问道:“魏国那头,不知大将军作何想法?”
    赵王丹之所以有此一问,乃是因为当年赵魏血盟,乃大将军赵括一手促成。魏国这个盟友乃是赵括用非常手段,硬生生从秦国的怀抱里拉过来的。赵魏之间的盟约是否稳固,无疑这大将军赵括最有发言权。
    听赵王丹如此发问,大将军赵括眼前顿时浮现出一个道貌岸然、其实内心猥琐至极的身影,赵括略略一想,拱手向赵王丹回道:“我王勿忧,赵括断言,我赵魏血盟稳固的很,呵呵——此事便落在那魏国丞相须贾的身上。”
    “善”赵王丹稍稍放下心来,接着对赵括言道“当此非常之时,赵魏血盟还是要稳当些好,此时就交由大将军赵括一手安排了”
    “须贾?这魏国真是小人当政乎?”就在赵括拱手应诺的时候,那平原君赵胜眯眼沉思着,他想起了那被魏王闲置的姐夫、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此刻郁郁寡欢的模样,心下不禁恻然。
    大将军赵括望着平原君沉思的模样,忙向着平原君赵胜略略拱手,笑言道:“此等邦交事务,本属平原君之职权,赵括此为算是越俎代庖了,呵呵——”
    平原君赵胜本来心底稍有不快,但是见赵括如此开诚布公的说法,他要是再不表个态,可就显得太过小气了。平原君赵胜可不是小气的人,只见他捋了捋浓密的长须,笑呵呵地言道:“大将军,我等同为赵国王室宗亲,同为我赵氏之国操劳,大将军能为本君分忧,本君倒也乐见其成”
    平原君接着言道:“信陵君乃仁义之人,大将军派人去大梁时,可去探望此君,或可有所助益。”
    大将军赵括闻言,忙重重地顿首。信陵君魏无忌这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强人,赵括自穿越以来可是从未谋面。此时脱不开身的赵括心底想着,待来日能与这信陵君一叙,倒也是件快事
    “善如此一来本王无忧矣”少年赵王丹那面色的忧色渐渐消退,当即君臣三人定下了重启“三晋老盟”的决策、尽速驻军上党的决议。
    赵孝成王三年仲秋,得到韩王肯定的答复后,赵王丹派遣赵国上将军廉颇亲自率领大军十万,隆隆开向那韩国上党山地,直奔上党郡的治所壶关而去。
    郡守冯亭率领将士吏员,在壶关北门外郊礼迎接。廉颇当场宣布了韩、赵二王联名签发的诏令:上党郡一应军事防务,全权交予廉颇统筹调度,郡守冯亭协助廉颇,负责安定上党郡韩国百姓之波动之民心。
    紧接着,平原君赵胜又命上卿蔺相如从赵国输送来大批的粮草、物资救济上党的饥民,将上党因缺粮造成的恐慌,慢慢地平息了下去。
    大将军赵括此行身担重任,署理上党郡十九城及各处关隘、要塞诸般军务交接,可以说大军驻防上党一大半的任务,全都压在了赵括的肩膀上。
    主持军务的上将军廉颇,本就有着很深的偏见,他以为这赵括不过是接着马服君赵奢之威名,又靠着王氏宗亲的身份得到了两任赵王的宠信,这才登上了大将军的高位。对赵国群臣、百姓间传遍的所谓“天赋奇才之说”上将军廉颇有些不以为然。
    即使当年赵括干脆利落地平定林胡叛乱的大胜,廉颇曾从其弟廉柱那里得到过盛赞之言;即使数日前赵括在朝堂上和平阳君据理力争,定下这占尽天下道义的助韩守上党之策。这廉颇依旧未改对赵括只会简上谈兵的偏见。
    这次赵国十万大军驻防上党,廉颇是有意地把沉重的担子压在了赵括的肩膀上,他是要在一旁冷眼看看,这好为大言的马服子是否真的有兵家之才。
    一连观察了数日,上将军廉颇对赵括的偏见慢慢地动摇了。大将军赵括干脆利落地和韩军完成交接和同时,又大刀阔斧地改善上党各处的防务,从兵员配置、守城器械的安放、粮草的调度,赵括安排得让廉颇简直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这一阵忙碌了大半月的时间,上党十九城的诸般军政事务总算大体就绪。上将军廉颇、国尉许历、大将军赵括这些日子里,是忙得马不停蹄,那感觉浑身的骨头恰似散了架一般。幸好这三位都曾率领大军征战,身子骨打煞得还算结实,若是换作蔺相如、虞卿那等文臣,怕是早就累得病倒了。
    那日,赴过郡守冯亭的庆功酒宴后,大将军赵括选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向上将军廉颇郑重献言道:“韩军涣散疲惰,留驻上党险要徒乱军心,莫若遣至上党腹地及韩赵两国边境,专事粮草督运、秩序维持之烦琐事务。”
    上将军廉颇意味深长地看了赵括一眼,对赵括此言,他心下深以为然,略略思索后,他当即下令:原韩国上党的五万守军,全部开出上党各关隘,转移至上党腹地至韩赵边境之间
    下完命令后,廉颇对赵括言道:“善”
    廉颇本就是拙于言辞、且眼界甚高之人,赵括能得廉颇一个“善”字的评价,着实不易。
    和赵括一起布置上党防务的这日子里,上将军廉颇对赵括的印象大为改观。眼看着赵括有条不紊地布置各项事务,神色肃然地指挥着十万赵军,其果决而不失刚毅,隐隐然已有大将之风度。
    “唉——此子,已成大器,再也不是当年那只知夸夸其谈的少年了”上将军廉颇望着赵括那坚毅的面庞,心底不由得一声滋味丰富的叹息。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