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来之币——繁华基石帝国纸币

小说:大国杀 作者:末世战车
    ?y世纪中后期,大金帝国发达地区的主要城市,繁花似锦,富商云集。这里的夜市上总是人头攒动,光彩照人的各色灯笼与人们手中的彩色货币相应成趣。那时,大概只有大金帝国在大量使用这种质地的货币——纸币。那时候的大金帝国就已经推广使用纸币,从最小面额的单面单色纸币,到普通人一年挣不了几张的彩色夹花线印花纸币。类似于今天的纸币,谁都会喜欢,因为那是钱,所有人都明白那是钱。有些人喜欢纸币,不仅仅因为那是钱,有些国家的纸币也确实好看,堪称货币艺术品佳作,已经具备了作为艺术品收藏的价值。至于那些孤品或接近孤品的废止流通纸币,确实是有些文物价值的。
    我们再次再回到羊人的京师城市圈,同时也是大金帝国最重要的税源地。
    离京师城二十五英里的东北方就是大海,这里有一个极好的港湾,是从世界各地输运商品的远洋船只停泊之所。
    y世纪20年代,有一位中央大陆外交官兼商人在京师的时候,正好碰上大汗的特使、一位金族人钦差大臣在这里听取地方官员诵读关于该城的税收和居民数目的报告。或许是为了彰显国威,外交官被请去列席旁听,借这个巧合机遇,中央大陆文明国家确切知道了羊族人京师的户籍人口数目。
    当时上报的数据是有四百六十个托曼(toman,金族蛮语,意为数量词“万”)的炉灶,所谓炉灶就是指住在同一间屋子里的家庭,一个托曼就是一万,所以全城有四百六十万户人家。依据这个数据,大概就可以推测出整个城市群的常住人口数量了。
    依据这些野蛮人征服者制定的人口管理制度,每家的父亲或家长必须将全家人的名字,不论男女,都写好贴在门口,马匹的数目也一样要载明。如有人死亡或离开住所,就将他们的名字勾去,如遇添丁,就加在名单上。本区域的大员和各城的长官,靠这个方法,随时可知居民的确切数目。所有大金国的居民都要遵循这个规定。另外,所有客栈和旅馆的老板也同样要将投宿的客人的姓名写在一个户籍簿上,注明他们来去的日期和时间,这种户籍簿子每日须交送一份给驻在方形市场的那些官吏。不仅仅是生育会带来户籍人口增加,有时会有来自贫穷阶层或落后地区的人民因不能维持家中的生活,便将自己的子女卖给富人,从而使孩子获得较好的教养,这也是羊族人的传统风俗。
    这位外交官兼商人在与钦差大臣攀谈中还了解到了金族人大汗的收入情况,不过这仅限于从京师城,以及京师所属各地方的中央税收——即九个羊族人聚居区的整个前羊族人王国地区上缴的中央岁入。具体如下:
    第一大税收是盐税,这种税收的好处是稳定。盐是这些羊族人地区出产最多的东西,大汗每年可收得八十个金托曼的税,每一托曼为八万萨吉,每一萨吉足足等于一个金佛罗林(florin,国际贸易结算用大额货币单位),最后总数达六百四十万德克(ducat,每德克相当于3.5克黄金)。这项产业之所以如此庞大,是因为那里距海甚近,又日照充足。沿海地区向来是人工盐湖或盐泽的数目多多,一到夏季湖水蒸发而结晶,因此可取得大量的食盐,足够供应整个帝国所有地区使用,还可以作为商品进行对外贸易。
    第二是糖税酒税等等各类贸易货品的杂项税赋。这里盛产制糖的原料,并且出产了大量的食糖。和其它一切杂货一样,这种糖必须付出百分之三又三分之一的中央税(3.3%)。对于粮食酒也征收同样的税。我们曾经说过那些拥有上千工场的十二种工匠,以及在京师和内地往来买卖的商人,或海外商旅也同样要支付百分之三又三分之一的税。但是从遥远的国家或地方运来的货物,须付百分之十的税。本国的一切土产,如家畜、农产品和丝绸等都要向君主纳税。
    第三就是实物黄金了,这里金矿采出的所有黄金都要卖给大汗派遣的地方官,实物黄金全部都要作为地方贡品上缴中央。收购这些黄金的钱就由各个地方上报中央实施拨付。
    通过矿税和贸易税这些税收项目统计,大汗每年还可收到大约二百金托曼,也就是一千六百万德克(达科特)。
    两项数字相加,大金帝国中央政府每年能从羊族人聚居区弄到两千两百万金达科特的财富,换算成黄金是77吨。按照一比十二的比价换算成白银是924吨,折合2500万两。(马可波罗的数据确实很准,清代中期中央政府的年财政收入大概也是在30004000万两白银。)
    每年都上缴这个数量的黄金或者白银,在今天看来似乎是有些夸张的。参考该国百余年来一直徘徊在10吨左右的年黄金采出量和矿产黄金国有政策,这一数字必然是包涵了那些使用其他实物折算缴纳的税负,例如实物白银和那些使用粮食和酒等缴纳的赋税。
    除了收入,还有一项重要数据——财务支出。羊人地区每年的中央政府财务支出居然只有区区800万两白银,24.5吨黄金。也就是说,这一地区给中央带来的纯收入是1700万两白银,50余吨黄金。
    羊族人地区净岁入50吨黄金,这个大金帝国单是在这一个征服地区就有如此数量的财政收入,这一帝国恐怕是富得流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那时候的帝国中央财政手头偏紧非常紧张,即使没有什么大的战火灾祸也很少会有盈余。
    究其原因,也确实很简单,甚至是简单的出奇,其他地方的财政支出远大于收入,甚至很多地方完全是没有收入。以金族人大汗为代表的帝国京城,金京人民的各种高消费,这无疑是个巨大包袱。再就是金族人聚居区,帝国是不会去那里征税的,相反还送去大量物资,金银,各种名号的犒赏。那些绿族人聚居区,也是这样的。与这些大爷们的花销相比,帝国大汗的那点穷奢极欲简直是花的太少了,只占支出的很小一部分。
    也正是因为得养着这些只花钱不缴税的金族人绿族人大爷们,每年折腾下来,大金帝国中央财政实际结余总是很少,几乎所剩无已。这样子的财政状况,一旦是出了点稍微大的事情,例如打仗了,需要各种物资了,那可就要入不敷出了。
    怎么办??加税。给谁加税??只能是那些富裕的羊族人。另外,帝国的统治者也要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这就必须要逐步加税。就那时帝国的形势来看,也只能是给羊族人加税。早在y世纪初期,一场旨在增加中央财政收入的税制改革就在酝酿中了。
    y世纪35年,大金帝国税制改革开始。在最终的实际操作执行中,大金帝国并没有给羊族富人加重税,而是新开税种——田亩税,或者该叫土地税,所有有主的土地不管何种用途一律要缴税。为了方便征缴,这税实施统一定税制,按照土地面积征缴。后来又出了个人头税,无论穷富,凡是羊族人每人每年要缴纳定额税款……但实际征收过程中,每个羊人头人那里只征收定额税款,并不是按实际人口数目征收的。为了便于征收这些零散税款,帝国财政部门借用羊族人历史上使用过的大面额记账银票,衍生创造发明了中小面额流通纸币。
    客观的讲,那场税制改革让帝国财政着实宽裕了很长时间,而在这次改革中诞生的纸币要比改革具有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历史进展到了y世纪末期,夫子教文化和头羊制度双管齐下,在金人官员,底层农奴状态羊人,头羊利益集团三者之间渐渐达成了历史性平衡关系,大金国国家基层政体模式也就稳定下来。但这稳定中似乎还有着某种不稳定因素——人口。
    前面说过:“低阶金人,也就是绿人的人口数量是迅速增长的。金人的人口数量增速似乎也不慢,至少跟那些羊们是同步的。塔尖的高阶纯正金人依据马尔萨斯人口学(虽然那蛮子肯定没学过)必须适当控制低阶金人数量。羊多了是件好事,但牧羊犬太多可就未必。狗太多了那养羊的可能就得赔钱,这都明白。其实羊多了也是件坏事,羊人数量超过了草场载畜量,那就会有饥荒羊,这饥荒羊里恐怕就隐藏着暴动羊。”
    金人采用一种非常富有创造力的模式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毕竟历史上的金人都是牧羊高手,人家明白,这羊群多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把羊卖一部分就是了。从上轮纪元z世纪初年开始,白洋平原沿海口岸成了一个重要的奴隶输出地区。外国客户评价:这些“夫子教”羊人很是听话,是非常好的奴隶。这种奴隶贸易着实给大金帝国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尤其是那些实物贵金属。
    那么怎么削减这些绿帽金人数量呢?战争!本族人或者是准本族人,卖做奴隶实在是不合适,那只有用战争模式来削减这些富余的收破鞋绿帽子王八了。所以从y世纪末开始,隔上十几年来一次对外战争对于这个蛮人国家是个常态。胜利了就勒索点赔款,抢点地盘;失败了那就算是实践了马尔萨斯人口论。
    金族人又一次开始了对外征服战争,这次更多的是为了维持自身内部统治的稳定。
    z世纪,a世纪,这两个世纪,帝国一直在进行着种种战争。战争消耗财富,战争毁灭生命,但战争也促进生产,战争也制造富人。在大金帝国的羊人聚居区,这些对外战争也确实促进了国内的物资生产。对于国内经济增长和被征服者的民富,这场战争的确是起到了犹如土星火箭般强大的提携拉升作用。民富,民富才是真的富。强大只有建立在富裕的基础上,才会持久。
    这一野蛮人国家的官方历史记载了当时的若干场对外征服战争,其中规模最大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概就是跨越了z世纪和a世纪的班加剌拉王国征服战。文件记载如下:
    伟大的大金帝国大汗征服班加剌拉王国,我们将对在此地进行的一场值得纪念的战争进行详细的描写。
    班加剌的国王,他的疆土广大,人口众多,财富充实,当他听说鞑靼人的军队已来到永昌,便马上起兵进行攻击,企图歼灭这支军队,使大汗不敢再派遣军队到他的边疆上。为此,他召集了庞大的军队,军中有为数众多的大象。木制的亭子搭建在象背上,可容纳十二人至十六人。他率领这些象和大批的骑兵、步兵,向大汗的驻地进发,并在距永昌不远的地方安营扎塞,以便让自己的军队恢复体力。
    大汗军队的统帅是纳速剌丁(nestardin),他虽是一个勇敢而能干的军官,但听说缅王统率如此庞大的军队来攻,仍不免大吃一惊,因为他自己所指挥的军队还不到一万二千人,而敌人在象队外就有六万人。但他并没有显出丝毫惊慌的样子,只是让军队退到了永昌的平原,并在一个侧面有一座密林掩护的地势险要处扎营,万一象队猛攻,他的军队可以退入林中。并且可从这里安全地用弓箭扰乱敌人。
    纳速剌丁(nestardin)召集军中的将领,告诉他们,胜利不在人数的多寡,而在于勇敢与纪律。因此,他要求他们在这次战役中表现的勇气,应不亚于以前的各次战斗。他又告诉他们,缅和班加刺王的军队不懂得战术,缺乏打恶仗的经验。因此他们不应该因为敌人的人数较多而感到气馁,应该相信自己的力量。最后他说:“我们的名字不仅要让眼前的敌人感到害怕,而且要让全世界都感到战栗。我一定会领导你们获得胜利。”
    当敌军听说我们金族人已经退到了平原,也随即前进到距远征军阵地约一英里的地方扎营。
    班加剌拉国王发出命令,率领全军勇猛地扑向可汗大军人的阵营。而我们的大军却按兵不动,沉着应战。他们诱使敌军冲到他们的壕沟前,然后勇敢地冲出营寨准备与敌人短兵相接。但是纳速剌丁的军队很快发现,由于自己的战马从未见过这样载着木亭的庞然大物,竟然吓得惊慌失措,掉头便跑。骑士们虽然竭力制止,但仍无济于事,因此班加剌拉国王率领军队逐渐占据了优势。金军统帅纳速剌丁发现了这个意外的变化,但他并没有失去镇定。他立即下令改变战术,让兵士下马,把马赶入密林中拴好,然后徒步向象队冲去,开始了敏捷的射击。
    同样,木亭中的敌人和其它军队也奋力回击。但由于他们射出的箭,不如臂力强劲的金族人准确有力,所以逐渐抵挡不住了。同时,金族人不断地用箭和其它兵器集中攻击大象,使大象受到了重创,于是它们突然退却,扭头奔向身后自己的兵士,冲乱了阵脚,使得站在象背上的人也无法控制了。
    这些大象既受伤痛之苦,又被进攻者的呐喊所惊,不再听从驾驭者的指挥。它们肆意奔逃,最后由于愤怒和恐惧竟然奔入了我军伏兵所藏的密林中。结果,粗大的树枝击毁了它们背上的木亭,戳死了那些坐在里面的士兵。大金帝国军队的士兵看见敌人象队已经溃败,又重振士气,整好队伍,重新上马,将各小队联成一体,勇猛地冲向班加剌拉国的其他军队,于是一场残酷的战斗开始了。
    班加剌拉王国大军也没有因此而丧失锐气。国王还亲临战阵,要求士兵沉着应战,不要因为象队的失败而害怕。然而,我们金人箭术高超,远非他们所能抵挡。当双方的弓箭射完后,士兵们又拿起了剑、矛和铁锥,勇敢地展开了肉博战。一时间,刀光闪烁、血肉横飞,许多人重伤倒地,断臂折足,流血成河,令人惨不忍睹。双方相互绞杀,喊声震天。
    敌人的国王作为首领,表现得十分勇敢,他经常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鼓舞着士气,要求士兵们努力守住阵线,同时又下令用预备的主力骑兵去支援那些精疲力尽的部队。但是他最终看出已无法抵挡伟大的帝国军队了,于是只得率领残余的军队向后撤退。在后撤中又有大批敌军士兵被我们的军队杀死。
    这场战斗从早晨杀到下午,双方都损失惨重,但最后大金帝国远征军取得了最终胜利。致胜原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帝国远征军伏兵以阵地侧面森林的掩护。敌人的国王不应该选择这个地点交战,而应设计将远征军引到旷野中,使他们不能抵抗象队的攻击,然后再将两翼的骑兵展开,便可将他们团团包围起来。
    帝国远征军在击败敌人后,又收兵回到象群逃避的林中,准备生擒它们。但他们发现,那些从木亭上逃下来的敌人正在砍树断路,准备自卫。于是我军官兵人立刻杀死了他们,只留下那些惯于驾驭大象的驭手,并凭借他们擒获了二百多头大象。确切的说,帝国军使用一沓沓随身携带的纸币收买了这些驭手,单是个人能抓在手里的那一沓子就意味着几百两银子的货币价值。这些纸片片原本是帝国远征军为就地征集物资携带的纸币,用来诱降敌军技术兵种也是蛮划算的。在穷困驭手们眼里,每个人手里那一大沓子花花绿绿的纸片无疑是意味着个人后半生已经是衣食无忧了……更令人惊喜的是前敌军军官开出了更高的赏钱,只要能继续驾驭大象战斗,帮金国人战斗。
    自这场战役以后,帝国大汗的军队就经常用大象作战了,越来越多的大象驭手和他们的大象加入了金国大军编制。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瞬间就将班加剌军队大象战团化为乌有。
    帝国军取得这次战役胜利后,班加剌王国依然在抵抗,末代国王又一次的组织起一支反攻大军。这支军队的数量早已比不上以前了,这个王国的财政已经濒临破产,或者是青黄不接,国库里税款早已花光,没有金银,新增的预算外征收税款还在运输途中……没钱就没兵,这是必然。帝国军那边就不一样了,帝国远征军不需要实物贵金属,他们有纸币。纸币,纸币,随时都能印出来的纸币,带着方便花着顺手的纸币…………
    最后的决定性战役中,大汗的军队又一次击败了敌军,最终大汗夺得了班加刺和国王的全部疆土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文件的后半部分概述了这次征服战争的猎物:
    “班加剌王国位于大金帝国羊人聚居区的南方,经历了贯穿整个z世纪的战争,依然没有列入大汗的版图。大汗的军队在很长的时间内曾全力对付过这个国家,因为正像前面说过的一样,这个王国十分强盛,它的君主也很有势力。
    这个国家有一种特殊的语言。人民为偶像崇拜者。当地的牛几乎和象一样高,只不过没有那样大罢了。居民以肉、乳和大米为食,这些东西的产量都十分丰富。这里的棉花很多,商业也很发达。土产品中有甘松、草豆蔻、姜、糖,以及其它多种药材。印度各地的商人,都来此购买这些东西。商人们也同样购买这个国家的阉人作为奴隶。因为每个王公和有地位的人都需要这种人监守自己的妻妾,所以商人将他们带至其它王国出售,可获得巨额利润。这个王国的领土足足有三十日的路程,它的东边有一个国家名叫交趾国,已经是帝国的属国了。
    该国前首都曼城和金银二塔
    走过十五日的路程,便到达了曼城,它是这个古老王国的都城,宏伟壮丽。居民说一种特殊的语言。
    据说,这个国家从前受一个富有而有权势的君主的统治。他在临终前,下令在他的坟旁修建两座棱锥形的塔。一座塔全用一寸厚的金片包裹,所以,除了金色外,其它什么也看不见。另一座塔,用同样厚度的银片包裹。塔尖的圆顶上,悬挂着一些金银制的小铃铛,每当微风吹过,就叮当作响。两座塔各高十步,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华丽的景象。君主的陵墓也同样用金属片包裹,半是金的,半是银的。这是君主为礼敬自己的灵魂而准备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永垂不朽。
    大汗决定夺取这座城市,为此他特地派了一位勇敢的军官负责指挥战斗。军队按照自己的习惯,让几个术士或巫师同行,这种人常常大批集中在朝中。当军队进城时,看见这两座锥形塔装饰得如此富丽堂皇,但因为不知道大汗的意思,所以不敢随意加以处置。等到大汗知道这两座塔是为纪念前王而建立时,便下令不准人侵犯它,也不得使它有丝毫的损伤,因为鞑靼人对于有关死者的任何物品,都是十分尊重的。这个国家出产大批的象和美丽的大野牛,此外如赤鹿、黄鹿和其它动物也很多。”
    …………
    文件还提到了班加剌王国的邻国交趾国:
    “交趾国是一个位于东部的王国,由一个君主统治。人民是偶像崇拜者,他们自有一种特殊的语言,并自愿归顺大汗,每年都来进贡,还用他们产的货物换取帝国的纸币。这个君主沉缅于****,约有三百个妻子,而且当他听说哪儿有一个美丽妇人时,还一定要娶她为妻。
    该国盛产黄金和多种药材,但由于这是一个内陆的国家,离海很远,所以这些特产都很廉价,几张纸币就能买到一堆。这里象的数量也很多,同时还有其它许多野生动物。
    居民以肉、米和乳为食品。他们的酒不是由葡萄酿成的,而是用谷物掺杂一种药材制成的。每个男女的全身都用针纹成各种鸟兽的图案。他们中间有许多专业纹身的人,以在手部、腿部和胸部刺上这些装饰品作为自己唯一的职业。当一种黑色的染料擦在这些刺痕上时,无论是用水或其它东西,都无法洗去。此地无论男女,凡是身上的花纹最丰富的,就被看成是最漂亮的人。”
    …………
    通过这些文件,我们能看到,在那场新的征服战争中,金人开始大量使用并推广纸币。
    在这些战争中,人类货币史上最为伟大的事情正在演进,大金帝国开始大量印刷纸币支付军费。这些印刷品有强大的大金帝国作为后盾,甚至可以使用武力实施推广。在很多地方,一场纸币和传统贵金属货币之间的金战多次上演,最终纸币胜出。人们对这些彩色印花纸片,由一开始的怀疑,到开始小心翼翼的使用,到最后变得乐于接受,喜闻乐见……就像今天的人们一样,所有人都接受这些纸币了。要知道,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纸币这东西确实是带着用着都方便。
    有了纸币,国家和社会层面,经济变得非常容易管理操作,税收成本也下来了。战争和灾难再也为难不了一国的中央政府了,因为这些纸片短时间内就可以无限制大量印刷,国家财政似乎具备了无限的爆发力,足以沉着应对一切突发事件。
    事实上,有了纸币才有了国家财政,一个国家的政府才算真是有了自己充分掌控的财权。
    在此之前,那是各类地方豪强的财政,中央政府只能对这些多金人士点头哈腰,“土豪,给点真金白银吧?求求您了。”而在有了纸币之后,国家的财政只需要信誉和威严就能轻松维持。
    纸币大范围流通必然会使商品和货币的交换流通成本大幅下降,进入a世纪后不久,整个帝国也开始了最繁华的时代。
    曾访问过大金帝国腹地的中央大陆商人外交官对那段时间的历史记载如下:
    “帝国北部腹地,那些羊人聚居地区的绸缎织造业也很发达,产品由一条经过许多市镇和城堡的河道大批地运往各地销售。人民完全以商业为生。到第十二日晚上便到达了成都府,关于这座城前面已经说过了。从这里走二十日,即到达涿州。再走四日,到达河间府城,但这里属于绿人聚居区,尽管位于羊人聚集的南方。这样就从绿人聚居区的另一方又转回来了。河间府的居民崇拜偶像,对于死者实行火葬。他们是大汗的百姓,使用大汗的纸币,以工商业维持生活。这里的丝产量也很大,并用丝和金丝织造了大量的布匹和精美绝伦的披肩。这座城市在司法上管理着许多城堡和市镇,有一条大河流经城郊,大量的商品由这条河运往大都。因为挖了许多运河,所以这个城与都城水道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沿河继续走三日,就到了一个名叫长芦的城市。
    长芦是一个大城,位于帝国南方内陆。这座城曾是跨海征服战争时期的物资转运站,大汗新发行了盖有御玺的纸币在他们中间广为流通。这个城市和邻近的地方用下列的方法生产出大量的盐。这个地区有一种含盐份的土,首先他们将这种土垒成大堆,浇上水,让水渗入土中,吸收其中的盐份,然后将水从水槽中导入一个很大的锅中,这种锅很浅,最深不超过四寸。将水在锅中煮到完全蒸发,剩下的就是盐了。这样制造出的盐颜色雪白,质量优良,可运往各地销售。制盐的人因此获取了巨大的利润,而大汗从盐上也收入了大量的税款,而用于缴纳税款的财物,除了传统的金银,纸币也是可以的。
    长芦城出产的盐主要买到南河地区。这个地区出产一种美味的桃子,产量多,果实大,一颗桃重达一磅。居民同样使用大汗的纸币。从长芦到这里有五日路程,途中经过许多城市和城堡,同样也是在大汗的版图之内。它们都是商业发达的地区,从这里征收的税款,数目十分庞大。
    这里的地区首府是关州,非常大的一座城市,交通便利。有一条既深且宽的河流经这座城市,所以运输大宗的商品,如丝、药材和其它有价值的物品,十分便利,无法想象那是条人工运河。
    这里的市民以工商业为生,各种食物都十分丰富,丝的产量也非常大。有无数花园果园环绕城市四周,并且到处都是美丽的树林和优美的果园,实在是居住的好地方。这座城市在司法上管辖着帝国十一个城市和大市镇。这些都是商业发达、盛产丝的地方。这座城市在被大汗征服之前,曾是它自己的君主的朝廷所在地。
    离开关州府,向东走三日,沿途经过许多工商业兴盛的大市镇和要塞。这里盛产鸟兽等猎物,并出产大量的生活必需品。第三日晚上便抵达齐宁。
    齐宁是一个雄伟美丽的大城,商品与手工艺制品特别丰富,周边所产的谷物和小麦的数量一样也很多。这里所有居民似乎都是偶像崇拜者,是大汗的忠诚臣民,热衷于使用纸币。城的南端有一条很深的大河经过,居民将它分成两个支流(运河),一支向东流,一支向西流。河中航行的船舶,数量之多,几乎令人不敢相信。这条河正好供两个省区航运,河中的船舶往来如织,仅看这些运载着价值连城的商品的船舶的吨位与数量,就会令人惊讶不已。这里可以用纸币买到一切生活必需品,并用纸币向大汗提供大宗岁入。”
    蛮人建立的大金帝国应该是不懂经济的,但大量发行纸币确实是增加了帝国的经济总量。此外,帝国还采取了鼓励通商、减轻商税、保护商道安全、维护商贾资材等等若干配套措施。在大量纸币和这些政策的综合交互作用下,众多的农牧业和手工业产品开始商品化。
    在大金帝国,有不少土地所有者不是把土地用于出租给佃户,而是利用土地进行商业性的土地经营,开展类似于西方农场的商品农作物大生产。在这种农庄的高效率生产运作下,大量的棉、麻、丝、茶、糖、粮食等产品被投入市场。就粮食市场而言,不仅在发达的内地,而且在偏远的漠北草原城市和林等地也出现了粮食市场。
    由于农业的发展,以及某些对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的经济作物种植区的出现,粮食商品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其时,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依赖商品粮食的供给。经过商贾将米粮贩运至缺粮地区,稻米和面粉都有出售。帝国北方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历来依靠南方,每年由大运河或海道转运粮食,其中计划调拨的军粮官粮外,还有数量可观的商品粮。据帝国档案记载人烟已达百万的大都城市民,其食粮依靠粮食市场;自从境内各地纸币通行后,帝国不必悉心安排运粮事宜,只要首都民众的粮食补贴纸币发放到位,自然有各类商人自觉出马高效率解决此事。
    除了繁荣了市场,纸币还让帝国财力暴增,行政管理也变得简单。漕运机构也不再需要有任何真金白银性质的漕运支出了,参照各个船队的投标运价印好纸币就是了。有的地方官员认为,税收上缴可有可无,纸币送上去再发回来,实在费事,不如记账。事实上,很多地方也是这样做的,原来是官军保护下的车队转运金银,现在是驿站邮递员一个人一匹马转送账本。
    方便了,真的方便了。纸币,真是个好东西。
    (下面的文字,请好好看,认真看。谢谢。)
    纸币造就了繁荣,尤其是少数发达地区城市的繁华,同时也使得多数地区城乡生活陷入平庸化,成为中心城市的附庸,甚至有些退步。why??
    因为纸币主要投放于繁华的城市,大面额纸币也更容易聚集在那些城市达官显贵手中。
    不发达地区的人民,尤其是农民、矿工这些底层劳力,要得到几张这花花纸片那只能是无比的艰难,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实际收入却没有多少。他们一年辛劳换来的也许只是握在手中毫无重量的百十张纸片。不过按照大金帝国的纸币面额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价格(日收入约100文,1000文为一两),这些人辛苦一年也许只能得到三十几张彩银子(通常指1两当银纸币),这还是不吃不喝才能攒到这个数。
    当时的米价400文一石(宋代米价),一石66公升约100市斤米。假设一亩地每年能产1500市斤大米,一个中等农户10亩地,一年总收成15000斤大米只能卖到60两银子,也就是60张彩银子。
    城市人想得到这些纸片似乎要容易的多。商人为这几十张纸片付出的也许只是几个小时勾心斗角的交谈,有时甚至能搞掂几百上千张。按照京师的价格,高级交际花美女可能只要一个晚上就能赚到50两,这超过了一家中产农户一年的实际可支配农业收入。
    对比可知,纸币制度下,如果使用5两面额的大额纸币,来自于重要大都会城市的十二张纸片就可以轻易换走不发达地区农民一家辛苦一年的收成。而有的城市普通商贾人家每月都可以赚到百十张这种大额纸片。
    这里附带说明一下大金国纸币的相关情况(帝国纸币设定):
    大金帝国流通纸币分10文、50文、100文、500文、一贯文(1000稳)、五贯文(5000文)六种面额。
    其中,10文,50文,为单色钞票;100文和500文为双色套色钞票,500文面额有水印;一贯文和五贯文为多彩色套色印刷彩钞,上印当银一两,当银五两,都带有水印,又称彩银子,彩银票。值得一提的是5000文大面额纸币还采用了夹花线工艺,又被称作花彩银票,彩花银票。
    10文尺幅大致相当于人民币一分纸币大小,50文也是。不同在于10文单面印刷,50文是两面印刷的。
    100文尺幅相当于80版五毛钱,500文相当于80版一元钱。1000文相当于10元(票面是各路人等站一群那种哦)。5000文的就只有用蓝色的四个老头了。
    除了流通纸币,还有政府跟商人结算时使用的大额纸币——当银一锭(当银50两),当银十锭(当银500两)。这种票票的尺幅分别是四个老人头翻一翻,四个老人头翻两番了,每张都有单独的号码,背后还留有官府签字盖章空白处,似乎有几分当今承兑汇票的样子。
    亲,你也许会说穿越。其实早在中世纪,制造这些货币就已经没有太多技术难度了,中世纪这种花花纸币就能造出来。顺便科普一下:纸币水印工艺大宋朝就有了,金属丝夹线工艺最早可能出现在埃及官方纸草制文书中。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