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内阁!
殿中气氛有些沉闷,众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脸上尽是无奈。
“陛下这一招真是高……”陈平率先打破了平衡。
在场的这些人中,也只有他最有希望坐上内阁官长这个位置。
至于萧何,职位和级别倒是够了,可资历相比较起陈平而言,还是差了一些。
况且内阁是战时临时组成的,现在的一切都是以作战为核心的。
这恰恰正是陈平的优势,萧何更擅长于治理内政。
“募捐的东西很多,但是也很乱,收与不收?用在何处?如何去用?内阁还是需要尽快拿出个决定来的。”萧何无奈的点着头,虽然心中有些不爽,但还是不得不承认,陈平说的是对的。
他不想在这上面继续去纠缠下去,那样只会让自己更加的郁闷。
所以只能想办法将话题给扯开。
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洛阳周边上报上来的情况。
商人百姓甚至一些贵族,纷纷募捐以表支持之意。
“不收!”正巧走到门外的王不饿刚好听到了这句话,当即做出了决定。
萧何眉头微皱,道:“陛下,朝廷的储备也并不算多,若是收了这些募捐,也好充盈各地仓库,免得秋收之前发生意外而手忙脚乱。”
面对着萧何的质疑,陈平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这也正是两个人的差别所在了。
萧何更重内,所以在他的主观意识里,内部的稳定永远都是摆在第一位的。
而陈平相比较于重内,在对外方面他也有着不错的能力。
王不饿的这一系列操作,难道还不能证明问题吗?
那么,萧何所担心的事情,会发生吗?
“萧侍中多虑了!敖仓储备并未动用,哪怕各郡县的粮仓储备只剩下两成,若真发生了意外,凭借着敖仓的储备,中原等地也还是能支撑到秋收的。若是不能,关中,蜀地的粮食也能随时运来援助,况且,现在民间士气高胀,战意盎然,只要不是天灾,基本上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陈平直接说道。
这也是先前众多大臣们反对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地粮仓不是不能动,但至少得留下来一半来作为应急。
然而王不饿却直接强硬的下令各地粮仓只留两成,其他的全部运走。
而作为整个帝国粮食储藏量最大的敖仓,却是只进不出。
同样经过两年的建设,敖仓的规模要比当初王不饿占领时期更大了。
现在的敖仓,总储量更是达到了恐怖的七百万石。
但再过几年,敖仓就不是大汉规模最大的粮仓了。
“陛下此举乃为防备月氏人突然发起进攻,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月氏人发动进攻的概率并不大。所以,边境那边也仅仅只是正常的屯驻,粮草消耗什么的,也只是正常的数量罢了。”陈平接着说道。
先前还很好奇是不是要打月氏了?
但是在接到民间到处都是想要募捐的消息之后,陈平才算是真正的明白了王不饿的目的。
于是接着说道:“按理说正常屯驻是不需要消耗那么多粮食的,屯边军也是可以进行军垦的,经过几年的劳作,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但陛下为何又要兴师动众,如此大动干戈呢?”
“无非就是因为这几年大家的日子过的太安逸了,以至于很多人都忘记了我们还是有敌人存在的,久而久之,大家就会真的忘记这件事情,并且提不起精力再去应对。”
“现在陛下只不过是通过对军队物资的调动,就激起了百姓的战意,虽说损耗不少,但也是值得的!”
“我们在休养,敌人也在不断的变强!”
“只要能让百姓意识到敌人并非不堪一击,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好做了!”
王不饿笑了笑,并没有给出评价。
陈平的分析,基本上跟自己想的差不多。
而这个想法的来由,则是因为先前感觉到大汉上下的战意并不强烈,似乎都有持久休养生息的想法。
这让王不饿很着急。
你在休养生息,敌人也同样在休养生息。
汉朝现在还是有优势的,若是这个时候不打,将来等匈奴一统草原,赶跑了月氏乌孙,那时候再想打可就更难了。
历史上汉朝举国上下的愤怒,民众能够被公羊派的学说给忽悠的热血澎湃,恨不能立即踏上战场的情绪,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多年的积压。
而一直压在汉朝头上的阴霾,就是刘邦的白登之围。
当然,白登之围是大意了,但后来的几场战斗,则证明了那是真的打不过。
所以才有了后面的隐忍,不断的和亲。
王不饿自然不可能让自己也去被包围一下,他不喜欢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去负责。
他更喜欢自己来掌控这一切。
所以便有了一个弱化版的刺激方案。
通过调集大量的军队屯边,通过对各地粮草的调运来告诉世人,我们的处境还是很危险的,现在还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
说一千到一万。
导致现在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就只有一个。
去年那一仗韩信打的太漂亮了。
以至于让整个大汉都觉得,被皇帝吹嘘的如此神乎其神的匈奴人,也不过如此。
正所谓骄兵必败,虽然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韩信这一仗所建立起来的优势,让整个大汉不得不飘,也不敢不飘。
一波搞掉他们近万人,俘获还又那么多,自身的伤亡却可以省略不计。
面对这样的敌人,但凡是个人,都不可能在像之前那样去对待他们了。
“草原民族睚眦必报,韩信在边境灭了他们近万骑兵,冒顿单于是不会咽下这口气的,朕不管你们之前是怎么想的,但是从现在开始,必须打起精神来。”王不饿直接走上了主位,厉声道。
经过几年的磨炼,身上的帝王之气也渐渐的显现了出来。
这一刻,没有人敢去反驳王不饿的话,更没有人敢去不遵从。
然而王不饿知道,自己虽然是开国皇帝,威望是足够的。
但现在做出的这些决定,未必会有人服气自己。
作为帝王虽然至高无上,但也依旧会众口难调。
而一个优秀的帝王,并不是只需要把那些不符合自己胃口的人给调走就行了的。
“你们说兵不行,朕改革兵制,军中一线主力全是三十岁以下的壮年。”
“你们说身体不行,朕增加伙食的供给,即便平日的训练,朕也是按照战时的标准去划分的。”
“你们说没有战马,朕让陆贾去要,朕豁出去这张脸去勒索月氏人。”
“你们说兵器不行,朕就给你们换装,换上更先进,更坚硬的铁制兵器,换上更坚固的铁制铠甲。”
“你们说内部不够稳定,朕让人改善农具,兴建水利,拼着耗空官仓,也不提前征收。”
“你们说人不够多,朕鼓励生育,去年新出生的婴儿比前年多了近百万。”
“朕便是去抽调城防军到边境去屯驻,也没有增加今年的募兵名额……”
王不饿越说越觉得生气,越说越觉得恼怒。
兵制改革,让大汉军士的组成更年轻,也更合理,战斗力更强,后勤保障也跟上去了,虽然还是缺肉,但是比起开国战争那会儿已经好的太多了。
战马,那就真是凭借着陆贾的一张嘴,王不饿的一张脸,硬生生的给骗出来的。
为了打造兵器,朝廷又耗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
开矿,冶炼,打造,运输,单单只是为了保证韩信手下那十三万人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完整的装备。
朝廷几乎就是不计成本的在为他们提供保障。
农具的改革,让耕种更轻松了一些,得以节省人力去干一些别的补贴家用。
不说家家户户随时保证粮仓爆满,但至少现在每到秋收之前,家家户户都是有一些余粮的。
这难道还不够吗?
荒地太多,需要开垦的地方太多,那就鼓励生育。
现在自己只不过是想提醒一下大汉,不要被眼前的景象给迷惑了,草原之患只会越来越严重。
即便如此,自己也没有去动那些农民百姓的利益。
甚至,千方百计的为他们着想。
各县征召的徭役,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春耕,朝廷采取的是县对县,点对点的运输模式。
即一县运输到二县,直接粮草换车,拉着空车返回就行了。
然后二县在拉着这批粮食送到三县,然后空车返回。
距离最短的县,一日就能往返一趟,大多数两天能够往返一趟。
不需要去太远的地方,这样就能够保证不耽误春耕。
然而就算是这样,外面依旧有人不满。
“鼠目寸光!”王不饿狠狠的骂着,他知道,一定是有人泄露出去的,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那些人也担心斥候的威胁,所以并没有敢随意的散发消息。
即便如此,还是让斥候闻到了一些风声。
外面捐钱捐粮捐物,搞的热火朝天,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就在洛阳,就在帝国的都城,却有人想要捣乱。
或许他的本意并非是造反,仅仅只是为了制止战争的发生。
“既然朕在某些人眼中已经成了那暴君,朕不如做的更彻底一些……”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