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5章 南国通宝

小说:丰碑杨门 作者:圣诞稻草人
    “什么东西?”
    当陈耀在杨七注目下,把黑漆盒子摆放在他面前的案几上的时候,杨七疑惑的问。
    陈耀打了一个哑谜,笑嘻嘻的说道:“您瞧瞧就知道了。”
    杨七狐疑的掀开了黑漆盒子的一角,打开盒子以后,就看到盒子正中静静的躺着三个圆坨坨。
    浑圆、透亮、有光泽。
    暗黄、银色、金黄。
    “铸造出来了?”
    杨七随手捻起了那枚金黄色的钱币,把玩了一下,惊讶的问。
    陈耀点了点头,笑道:“今早的时候,南国钱行丰城分行的管事,派人送到了下官手上。下官拿到了以后,立马给您送了过来。”
    杨七仔细的观察着三枚钱币。
    金、银、铜各一枚。
    铜币和金币、银币有明显的差异。
    铜币呈现方孔状,镜片大小。
    正面铭刻着方方正正的‘南国通宝’四个大字,背面光秃秃的,并没有字。
    有人或许奇怪,杨七为何会把这铜币铸造成方孔状,为何不和金银币一样,铸造成浑圆呢?
    这恰恰就是我们老祖宗的只会体现。
    似清末、民国时期铸造的浑圆的铜币,明显有些舍本逐末了。
    当然了,那是时代的产物。
    当时的人都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可是,月亮圆了,未必是好事。
    虽然从外观上看,方孔状的铜币没有浑圆状的铜币好看。
    但是论实用性,方孔状的铜币远超出浑圆状铜币百倍。
    浑圆状的铜币,并不便于携带。
    经常会有遗失的事情发生。
    在用的时候也不方便,一枚一枚的数,多了,就容易丢三落四。
    方孔状的铜币就不一样了,携带的时候,即便是没有荷包,也能用一根草绳串起来,就能够轻易的提走,还不容易遗失。
    在交易的时候,虽然也是一枚一枚的数,但是却不会丢三落四。
    只要用绳子串着,输多少都不会丢。
    至于银币和金币的为何没铸造成方孔状,那也是有说道的。
    银币和金币代表的面值比较大。
    就像是后世的五十块面值和一百块面值一样。
    其自身的价值,决定了它们会被好好的保管。
    而其交易的数量和次数,会比铜币少很多。
    铸造发行的数量也相对会少一些。
    所以,对于它们的铸造,自然是更精美美观为主。
    最重要的是,杨七这么做,等于是直接把金银和货币画上了等号。
    这么做,将会大大的减弱铜币消耗量。
    也就是说,当金银币面世以后,那些喜欢囤钱的土财主们,再也不会大批量的囤积铜钱了。
    他们会选择面值更高、数量少、更精美的金银币囤积。
    在后世的时候,杨七在许许多多的史书上,经常会看到历朝历代在面对铜的问题上,都会出现紧缺。
    这也错误的引导了许许多多的史学家们嚷嚷着中国缺铜。
    但是,中国真的缺吗?
    从夏商周,一直到秦朝,历经几千年。人们一直以青铜器为主,从兵器、烹饪器具、乐器一直到最小的金属制品,大多沿用的都是铜。
    而其后的朝代,铜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历朝历代的货币,都以铜钱为主。
    如此大规模,广泛的应用之下,依然又持续了上千年。
    中国,真的缺铜吗?
    其实,中国并不缺。
    之所以出现短缺,并不是铜的产量问题。
    原因有两点。
    其一,殉葬。
    殉葬是一个中国的传统。
    一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而殉葬掩埋的铜就数不胜数。
    往往,一个坟里面,就埋下一个矿。
    这并不是夸大,而是事实。
    诸如夏商周秦时期,诸侯、天子等墓穴,殉葬用的九成就是青铜器。
    更有甚者,连棺椁都是铜的。
    往后的朝代虽然没夏商周秦时期那么夸张,但是铜器也占有极大的比重。
    其二,藏富。
    铜币是古代的主流货币,贯穿了整个封建王朝。
    中国人骨子里喜欢藏富,讲究才不露白。
    这就导致了古代的许多土豪,喜欢把钱埋在土里。
    而且还不是一家,有钱的人家,有一家算一家,基本上都有这个怪癖。
    让人觉得哭笑不得的是,有很多财富,埋到了地下以后,就再也难以重见天日。
    或者是老子死的时候来不及跟儿子说;或者是有灾难发生,导致了土豪们把钱埋了以后,就带着家人们逃难,再也没回来。
    等等。
    总而言之,财富就这么被埋在地下,让人给遗忘了。
    有人或许会质疑,质疑说举的这些例子太片面,太单个,远远不能代表大多数人。
    不错,这确实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例。
    可是,给它们一个个的加上几千年的年限,那就不是个例了。
    而是很多。
    所以说,中国并不缺铜。
    只是因为它的特殊意义,而被大规模的隐藏。
    杨七发行金银币,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弊端继续被延续下去。
    明明货币的种类很多,干嘛又要跟铜死磕下去。
    留着造炮多好……
    咳咳。
    言归正传。
    南国钱行铸造的金币和银币,除了颜色不同外,其他的几乎一模一样。
    正面铭刻着‘南国通宝’,背面却不是光秃秃的,而是一座山。
    唯有熟悉的人,才晓得这座山,就是杨七命名的忠义山。
    在设计钱币初期的时候,杨七曾经有过许多的设想。
    想过套用后世的钱币的花纹、想过龙头、想过长城等等
    甚至,杨七还想过用自己的头像。
    但是,到最后,都被他否决了。
    杨七发现,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个他永远无法忘怀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就一定是忠义山。
    如今的忠义山,已经被坟头填满了。
    十几万的人,埋葬在忠义山。
    在外人看来,他们的死,是为了国为了家。
    可是,只有杨七自己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是因为他才死的。
    为了他一个念想,为了他一己私欲。
    杨七希望世人能够记住他们。
    随手捻起了银币,杨七轻轻一吹,放在了耳边。
    并没有听到熟悉的轻吟声,这让杨七很失望。
    “第一批铸造了多少?”
    杨七放下了银币,抬头问陈耀。
    陈耀激动道:“第一批,金币十万枚、银币五十万枚、铜币一千万枚。只等您一声令下,就可以发出去给百姓用了。”
    “太少了……”
    杨七感叹了一句,说道:“让工匠们继续铸造,快速铸造,能造多少就造多少。”
    陈耀惊愕的道:“南国钱行丰城分行的存金恐怕不够……”
    杨七淡然道:“这个你不必担心,我会让南国钱行配合你的,你只管铸造就行。”
    陈耀点了点头,问道:“何时发出去给百姓用?”
    杨七乐了,“难道还要选个黄道吉日?”
    陈耀窘迫的道:“主要是……下官不知道怎么让百姓去用这些钱……”
    货币的发行,确实是一个问题。
    大宋,以及往上数历代的朝廷发行钱币,他们回让钱币慢慢的流入市场。
    最直接的就是由朝廷直接花出去。
    比如发给朝臣们俸禄、军卒们军饷、各处官造工匠工钱等等。
    这种发行的手段过于缓慢。
    如果碰上一个喜欢改年号的皇帝,那么很有可能出现,有些百姓还没见过这个年号的钱,另一个年号就已经诞生了。
    比如,赵光义的孙子,仁宗皇帝赵祯。
    他就是个喜欢换年号的皇帝。
    皇帝总觉得换年号是他们的权威。
    其实这并不利于一个朝代的统治。
    更不利于一个民族文化的凝聚。
    很显然,杨七是不需要用这些手段的。
    有南国钱行在手,杨七可以轻易的把货币散出去。
    杨七指点陈耀道:“你先派人把钱分成三份,分别给大同府分号、复兴府分号各送一部分。在这个期间,你可以让人出去放放话,把新钱的好处以及新钱的精美告诉大家。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之后,我会让寇准配合你,在本月各级官员发放俸禄的时候,用新钱。
    一旦新钱出现,百姓们就可以去钱行以旧折新,兑换新钱。
    如此一来,新钱换出去了,也开始流通了。我们还能得到不少的久钱,重新铸造。”
    “咕嘟~”
    陈耀吞咽了一口口水,激动道:“那我们岂不是能趁机大赚一笔?”
    陈耀口中的大赚一笔,指的是火耗。
    遍天下的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新钱比旧钱值钱。
    而旧钱折新,就要计算火耗。
    除此之外,还有净含量。
    杨七铸造的新铜币的含铜量,仅有八成五,剩下的一成五,是铁合铅。
    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坑人,而是为了硬度和磨损度考虑的。
    当然了,最黑的应当属金币。
    含金量仅有七成。
    金本身就比较柔软,所以要想让它够硬,必须多加铁、铅。
    这也是为何杨七铸造出来的金币,又硬又漂亮的缘故。
    瞧着陈耀贪婪的嘴脸,杨七瞪了他一眼,“百姓的钱就别赚了,实诚一点。商人的……可以赚一赚。”
    陈耀依旧激动。
    一金当万铜。
    金币虽然少,可是论价值,远比铜币价值更高。
    “明白。”
    陈耀当即就兴冲冲的下去安排了。
    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在这件事当中得到什么利益,但是他就是感觉心里特别爽,特别痛快。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陈耀走了以后,杨七重新摸索了一下盒子里的三枚钱币。
    这是属于他杨七,象征着他杨七的第一批钱。
    杨七要好好的保管。
    并不是因为它们的价值,而是它们本身的象征意义。
    ……
    从陈耀离开了杨府的第二日起,在大同府内就有一则留言传开。
    传言说,南国钱行的南钱,要在大同府内流通。
    南钱不仅有铜钱,还有银钱、金钱,铸造的特别精美。
    而且,一枚银钱,可以当一百枚铜钱;一枚金钱,可以当一百枚银钱。
    一瞬间,整个大同府疯狂了。
    许多人看着自己手上提着的一串串的铜钱,开始生出了嫌弃的心思。
    这一串铜钱,要是变成一枚银钱,岂不是拿着又方便又快捷?
    家里水瓮里埋了一罐子的铜钱,要是换成两枚金钱,岂不是目标更小,更方便藏?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想要一睹为快。
    都想看看新钱到底有多精美。
    一时间,南国钱行的门槛快被踏破了。
    南国钱行都没办法做生意了。
    伙计们已经不算帐了,一个个排着队的跟人解释,南钱暂时还不发行的事实。
    百姓们一个个乘兴而来,失兴而归。
    也有一些顽固分子,直接赖在南国钱行就不走了。
    说什么也要拿到新钱才走。
    他们严重的怀疑南国钱行在欺骗他们。
    南钱既然是南国钱行发行的,南国钱行怎么可能自己没有?
    这类人,即使在千年以后,依然不缺。
    其实,他们也没有什么坏心思。
    就是想抢在别人前面,难道好东西,先在别人面前炫耀一把,博取一些虚荣心而已。
    商人永远是嗅觉最敏锐的一群人。
    一切有利于他们行商的东西,他们都会盯着不放。
    金银币的出现,简直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
    他们早就过够了背着沉重的钱袋,或者是拉着一车车的铜钱去交易的日子。
    虽然南国钱行的出现,大大的便利了他们行商。
    甚至他们私底下还玩起了南票。
    就是用南国钱行存钱的票据当钱直接交易。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南票。
    南国钱行并没有铺到大宋、南国、辽国、西北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还是有很多人不认可南票的。
    比如那些死板的党项人。
    他们更喜欢真金白银的交易。
    金银币的出现,帮他们解决了这个困扰。
    他们迫切的希望尽快弄到金银币。
    而且,他们完全不担心南钱出了西北就用不了了。
    在大宋、辽国、南国均有南国钱行。
    南国钱行的信誉在哪儿摆着呢。
    而作为商人中的佼佼者,西北最大的商人。
    曹琳已经起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心思。
    当曹琳穿着一身惹眼的大红衣衫从杨七面前第八次走过的时候。
    杨七扔下了手里的那本《东晟府户籍奏》,翻了个白眼,问曹琳,“你这是要闹那样?”
    一听杨七一开口,曹琳就像是一只花蝴蝶一样扑到了杨七面前,开门见山的问道:“郎君,你要发行南钱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