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嗣对大宋的军事会议,没有多少兴趣。
所谓的军事会议,也就是一群大佬凑在一起斗嘴,各抒己见。
完全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和细致的作战计划。
讨论了三天,就讨论出了出兵多少,骑兵和步兵各多少,从何处调兵。
至于出兵以后的兵力部署,基本上没有什么规划,包括大军所用的辎重,在西域那种复杂的地形中如何送达,也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法。
在杨延嗣眼力,这完全是一个很基础的作战会议。
会议最后,讨论到了统兵人选问题产生了分歧。
曹彬是一个喜欢提携后辈的人,特别是那些颇具英才的后辈。
“老夫推举李继隆,此子虽年少,大大小小的战场却上过不下数百次,又是名门之后。由他统兵,不仅能服众,而且还能打胜仗。”
曹彬扫视了一眼在座的诸位白发苍苍的大将,心情沉重的道:“咱们这些老家伙们老了,也该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了。不然,等咱们百年之后……”
曹彬的话说了一半,说不下去了。
将军白头,美人迟暮。
瞅着自己满头的白发,曹彬心情格外的黯然。
从军事会议开始后,一直坐在哪里闭目养神的石守信,突然睁开了双眼,道:“老曹说得对,得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前些日子,老夫偶然见到了西北折家的四小子,折惟忠。
这小子年纪虽轻,却颇具其父风范,兵法谋略无一不精。
老夫认为,由他担任此次出征西域的统兵将领,再合适不过了。”
“折家?”
提到折家,在座的诸位将领,脸上的表情都各不相同,心里的想法也各不相同。
折家,是大宋诸多将门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独居在府州,听调不听宣。
犹如一个封疆大吏,又似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在座的诸多将领,在地位上或许比折家更高。但是,他们打从心底里羡慕折家。
他们也想成为土皇帝一般的人物,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所欲为。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囚禁在汴京城里,当一个衣着华丽的囚徒。
当然了,折家的身份,有让人羡慕的一部分,也有让人怜悯的一部分。
欲带王冠,必承其重。
折家拥有特殊的地位,同样也要承担超越其他人的责任。
折家居住的府州,在三战之地,辽国、党项、大宋,成夹角的形状,把它拱卫在中间。
因此,大宋对党项或者对辽国有战争,折家军自然是必须出战的一支军队。
反正不用耗费自己的钱粮和兵力,对朝中的这些大佬们来说,指挥起来没有一点儿负担。
用折家的力量去消磨敌人,再用敌人的力量消磨折家。
无论哪一方撑不下去,最终获利的都是大宋朝廷。
因此,在听到了石守信提议折家的人选的时候,大佬们心里的天平,自然的倾斜了。
“老夫赞成石老的提议。”
“老夫也赞成……”
“……”
一瞬间,就有七八位将领表示了赞成。
然而,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老夫不赞成。”
高怀德手里握着两颗铁胆把玩着,一双虎目扫视了一圈众人,沉声道:“出兵西域,驰援鞑靼,是为了向西域诸国显示我大宋天朝上邦的威严。
所以,此次出兵,只许胜,不许败。
李继隆虽有统兵的才能,以往经历的却只是一些小打小闹的战事。初次统领大军,肯定会不适应,到时候难免会出错。
所以,他不适合统领征战西域的大军。
至于折家的四小子折惟忠,那就更不合适了。
让一个封疆大吏的子嗣统领我朝廷的兵马?你们觉得陛下会答应吗?
若是让他统领自家的兵马,去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你们觉得他老子折御勋会答应吗?”
曹彬和石守信同时皱眉,看向高怀德。
“那么,卫国公的意思呢?”
高怀德淡然道:“老夫以为,此次出征西域的统兵人选,非杨延平莫属。杨延平在近两年,率领着大军,在大宋东征西讨,剿灭了各股匪徒,荡空了乡野田间的妖邪之气。其功勋,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这西域诸国的情况,其实和我朝的这些乡野流寇差不多。各国军队的人数不多,却经常神出鬼没的。
杨延平不仅统兵才能出色,而且剿匪的经验丰富。由他领兵出征西域,必定战无不胜。”
“老夫赞成!”
“附议!”
“赞成!”
“……”
“老夫也推举杨延平!”
“……”
齐刷刷的十几个声音,一起说出赞成的话。
杨延嗣差点当场讥笑了出来。
这要是没有猫腻在,老子把脑袋摘下来当球踢。
瞧这架势,这是想算计杨家,还是想算计杨延平?
高怀德开口,众人附议。
这件事八成就是高怀德挑的头。
只是高怀德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杨延嗣有些猜不透。
刚整治了一个算计杨家的潘仁美,又跳出来了一个高怀德。
要不要弄死这个老家伙,顺便弄死他们全家?
这个念头刚在杨延嗣脑袋里升起,就被他瞬间掐灭了。
弄死了一个潘仁美,杨业就追着喊着说他是妖孽,指责他不会做事。
这要是在弄死一个高家,杨业估计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了。
既然老杨这个坎迈不过去,那么杨延嗣只能静观其变,见招拆招了。
没有杨延嗣出言阻拦,杨延平担任征西大军统领的事儿,议论的出奇的顺利。
赶到这一场军事会议结束,杨延平出征西域的事儿,基本上算是铁板上钉钉了。
次日,曹彬就召了杨延平到三衙的白虎堂,授予了杨延平调兵遣将的虎符,和有关的西域的一切情报。
杨延平回到府里以后,开始召集府里的府兵和曲部,整装待发。
三日后,赵光义象征意义的在汴京城的南薰门,举办了一场规模不大的誓师大会。
杨延平领着三百曲部和一千禁军精兵,在南薰门,领受了赵光义的训示。
当然了,杨延平不可能领着这一千三百人去驰援鞑靼。
依照大宋的兵制,杨延平这位统领兵马的征西将军,带着曲部赶到西域和大宋交界处的甘州。
从各地抽调的兵丁,也会如期到达甘州。
到时候,杨延平领着这些人,从甘州入西域,去驰援鞑靼。
“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
杨延平的誓师大会还没有开完,就见从南薰门不远处的驰道上,奔来了三匹快马,马背上背着象征着十万火急的红色小旗。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