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作者:君朝西
分卷阅读847
在大宋立宪很久以后的事了。
名可秀和卫希颜都没有看到这一日。
在后来的昆藏行省举行归宋一百周年庆时,道教的至高神节日——二月十五降圣节,纪念太上老君在人间的传道人老子的诞辰节日,民间俗称道祖节——已经与佛诞节一样,成为全藏深入人心的公休节日。
此时,道教和佛教已经西行进入地中海传教,那里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统治的领域。
其后四十年间,地中海先后爆发了第七、八、九次十字军东征——由法国、英格兰等基督天主教国家挑起的对伊斯兰教国家的“圣战”。因华夏宋周两大帝国在地中海暗中布局插手,和地中海佛、道二教势力在暗中搅和,以及被大周帝国赶出甘凉而西进的党项西夏王朝和势力西迁的女真金国的插足,使这场“圣战”变得错综复杂,延续的时间更长久。虽然,历史上东征失败的十字军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但因暗中势力的“援助”,十字军的实力增强了,而第八次和第九次东征也因疾疫及时控制而没有撤军——三次东征都与伊斯兰教国家打得势均力敌,最后才因为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兵,但胜利的伊斯兰教国家也同样损失惨重。而暗中掺和的宋周两大帝国和西夏、西金两国都各得其利。
地中海道佛二教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时机。
当年吐蕃战争结束后,卫希颜曾在逻些府接见道佛二教的住持,说:“终有一日,降圣节和佛诞日将成为世界性的节日。”
这一句被写进两教的西行手册中,无数次激励西行的僧道不畏艰险,不怕死亡,为了传道信仰前仆后继,一代一代地奋斗。
三百年后,这句话成了真实的预言。
☆、物竞天择
大宪十五年。
随着吐蕃战争捷报频传,京城内的瓦子勾栏、茶楼酒楼里的说唱铁骑儿也赶着热起来。
说唱元明时叫评话,后世叫说书,必须诗词说论兼具,有说有唱,绘声绘色,故称说唱。说唱有四家: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以小说、讲史最盛。小说有灵怪、烟粉(言情)、传奇、神仙、公案等。讲史是讲前代的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但也不是讲真正的历史,多是民间的野史,如《全相三国志平话》《贞观史话》《五代史平话》等。每到佛道节日前夕,说经(佛经道经)的故事就多了。说铁骑儿是讲本朝战争之事,随着大宋帝国对外战争的拓展,也大兴起来。
因为说唱越来越兴盛,京中很多有名的大酒楼,如清风楼、丰乐楼、大和楼等,都将主楼底层一层整饬出来,专门伺候客人吃酒喝茶听说唱,台上有时也演歌舞曲乐,除了江南盛行的采莲舞、采桑子、花舞等软舞外,盛唐时期的健舞,如剑器舞、刀舞,西域胡旋舞、胡腾舞等也重新焕发活力,渐渐流行起来。
不过,酒楼茶楼的大厅终归是人多嘈杂了些。而瓦舍勾栏之地,文人士大夫们多半不屑去,认为那是士庶放荡不羁之所、子弟流连破坏之地。由是,帝国新兴的戏剧院便迎合了这些上流人士的需求,以宏阔的建筑、高雅的格调、独立的包厢、严密的保卫、先进的扩音技术、高雅的曲目、一流的表演,赢得了上流阶层的赞扬,成为文人士大夫们出入的高雅场所,也成为不方便时时出入瓦舍勾栏的官富娘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欣赏曲剧说唱的地方。不到十年,京城长杭府就先后兴建起了七八座剧院,而京城之外的其他大城市,如江宁府、苏州、广州、泉州、成都等,都建起了规模不一的剧院,往北更影响到了大周……时下南北京城剧院一大热门剧目就是南北曲戏说唱打擂台,端的是一个精彩,竞演交流中也刺激了南北曲艺的发展,能让剧迷们张口就道得出名的南北大剧社就有十来个。
在大宋京城长杭府,首屈一指的戏剧院是北城的杭京戏剧院,建于大宪元年,据说背景惊人,单看剧院名称贯以“杭京”就知——没有背景不会批。据说那名匾是卫国师题写,自然让人揣测剧院主是否与国师枢密使有关系。总之,名气大,背景硬,没有敢惹,当然安保措施也很严密。这使出入剧院的观众——尤其贵家娘子们很放心,不用担心出行安全,或有鲁莽男子闯入引起流言蜚语。
不同于瓦市一天都有场子——阔市里卖艺的,游棚勾栏里说唱杂戏的,从上午巳时起就热闹;戏剧院一般是午后开场,白日剧场多为说唱、合生(相声),晚间剧场则是戏剧和大型歌舞,如王师破金乐、霓裳羽衣曲等,也有热门的长篇说唱,比如大宪五年出话本后就一直流行不衰的《封神演义》《洪荒大神传》《狄公案》《隋唐演义》等长篇小说。不过,自今年四月吐蕃战争捷报传回后,最热门的说唱就换成吐蕃战事了。
攻蕃军队中有随军记者——大宪元年记者行会成立后,采撰正式改名记者——其中就有人写铁骑儿话本的,寄回国内有名的书会或剧社,又是一笔收入。在建炎以前,写话本的多是不得志的文人,组成书会,以写小说、野史谋生,地位颇为低下。后来,随着报纸和报事人兴起,报上连载小说热门起来,而后随着永嘉杂剧、弋阳腔、宫调大曲戏剧开始兴起,使写小说、戏剧的文人渐渐多起来,其中就有一些知名的报事人——编辑、记者匿名写话本子,还有一些有文学水平的女才子也加入进来,对她们来说写话本既是一种消遣兴趣,也是一种抒志方式,至少文才有个施展的地方——毕竟,能被家庭允许进入仕途的女官实在是凤毛麟角!
而民间小说的兴盛也让一些士大夫起了防备之心,据说有人感慨,“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捏合。”影响民间的史事人物的看法。
按卫希颜的说法,就是影响人的“三观”。
小民百姓没多少文化,不晓得什么大道理,而流行民间的小说和戏词比起儒家经书更通俗直白,寓喻义于故事中,潜移默化影响着百姓们的认知,譬如对前代历史人物的印象看法,多半就是从小说野史来——正史除了学者士子官员外,又有几个看过呢?
后来礼部文教司在出版局下面的稽核案增设了话本的审查,对民间流行的小说和戏剧话本进行稽查审核,如果内容有悖于仁义礼智信的条款规则,则要取缔话本的发行,并禁止说唱或上戏。说起来时下流行的四大话本——《封神演义》《洪荒大神传》《狄公案》《隋唐演义》都曾出过“*门”事件。
分卷阅读847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