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宁远之战,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
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出沈阳,十七日西渡辽河,直逼宁远。
此时孤城宁远守军不满两万,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形势险恶。
袁崇焕临危不惧,召集诸将议战守,决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
他在众将士面前刺血为书,誓与宁远共存亡,兵民为之感奋。
袁崇焕旋以总兵满桂、副将左辅、参将祖大寿、副将朱梅分守城东、西、南、北四面,自与满桂提督全城。
在城上配置西洋大炮十三门。
东、北两面及西、南两面,分由彭簪古、罗立指挥。
动员城厢商民入城,尽焚城外房舍、积刍,让后金军露处严寒野外。
袁崇焕还针对努尔哈赤善用间谍,亲督同知程维楧稽查奸细,派人巡守街巷路口,又动员街民配合士兵逐户搜捕。
令通判金启倧编派民夫,供给守城将士饮食。又派官吏带领城内商民筹办物料,运矢石、火药等。
军民还在城墙外侧泼水为冰,以阻后金军登城。
一切守御准备于正月二十二日就绪,稳定了军心民心。
这一回,人员变了,时间稍稍提前。
今天是正月十三,还没有到元宵节。
宝军只有六千人,宁远城完全是宝军,没有明军,没有老百姓。
唯一和历史相同的是,宝军有泼水为兵,让城墙封冻。
泼水不用增加成本,何乐不为。
正月十三日,后金军进抵宁远,离城五里横截山海大道,安营布阵,切断宁远与关内的联系,在城北和城南都扎设大营。
大战在即,统帅的一举一动将影响到军队士气,很少直接参与这种战斗的韦宝,现在就是所有的焦点核心。
韦宝一身笔挺的宝军元帅军服,外罩雪白的狐皮,戴一条白狐皮的围巾,外白内黄。
这次出战的宝军,有五百人是现任总裁卫队,有五百人是即将成为总裁卫队的新一期卫队士官们,这两部分合起来就占了一千人。
其余五千混成旅,都是从韦家庄调来的,经历的战斗洗礼较少,所以拉出来练一练。
虽然这支部队属于韦家庄的卫戍部队,但训练水平摆在那里,又属于宝军的正规编制,其中半数以上的人曾经去辽南作战过,水平可以在宝军中排在中等。
这个混成旅主要是功能性部队,会的技能比较多,比较适合守城。
建奴前锋的主力军队越奔越近。
张牙舞爪的一条龙,红黄色为主颜色的建奴帅旗出现在了韦宝和守城士兵的视野之中。
建奴没有带什么重型工程器械,只有攻城车,一根巨大的木头,四个轮子推动的那种车子,很多士兵推动,然后撞击城门。
像什么抛石机,没有带来,大冷天,积雪太厚,带来太费事。
和韦宝预料的差不多,努尔哈赤上来便命令大举进攻,只是并没有从四面同时进攻,主攻方向集中在宁远城西侧,从山海关方向往宁远城方向进攻。
看到建奴成群结队冲锋的情景,韦宝在谭疯子等军官的劝说下,带着聪古伦格格、贞明公主和王秋雅退回城中。
聪古伦格格不肯走,想留在城头观看,韦宝让人将聪古伦格格强行拉走。
“没什么好看的,等下再误伤了你。”韦宝道。
“我不怕。”聪古伦格格道:“回到城里,我只有更加担心!”
“你不怕,但如果你受伤,或者死了,等下努尔哈赤还以为是我把你怎么样了,只会让两家关系更加恶化,到无法调和的地步,你想那样吗?”韦宝的口才是很好的,一下子就抓住了要点。
聪古伦格格遂不说话了。
努尔哈赤让曾经被宝军俘虏过的莽古尔泰带五千人,先做试探性进攻。
建奴方面倒现在有没有完全搞清楚宁远城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兵力部署,到底全部是明军,还是全部是宝军,还是明军宝军掺杂,还是明军多,还是宝军多。
宝军知己知彼,而建奴只知己并不知彼。
谭疯子只在建奴进攻一侧安排了七百人。
本来按照原本的作战计划,宝军五千人的步军分成了十组,一千总裁卫队担任预备队。
本来守城的只有五百人,四面城墙各一百人,谭疯子身边放一百人作为预备队。
现在建奴集中一侧攻击,所以谭疯子把一百预备队派过去了,再调集了五百人上来一起防御,所以,建奴现在攻击的这一侧南墙,一共人数是七百人。
谭疯子觉得够用了,怕派出人太多,建奴完全打不动,会失去攻击欲望。
这很像钓鱼,两边兵力都透明的话,六千装备精良的宝军,加上天寒地冻,城墙高大厚实的宁远城,会让六万五千多建奴完全没有想法。
如果感觉宁远城守军很少,情况就不一样了。
建奴逼近到五十米的时候,宝军放了几箭,派了十来个会放箭的士兵放箭,还用红衣大炮轰了几炮,这一侧城墙有四门大炮,一共放了不到十炮。
这给努尔哈赤造成了一种错觉,感觉城中守军很少。
“你们觉得他们有多少守军?”努尔哈赤问道。
没有人敢说话。
努尔哈赤点名问道:“鲍承先,你说说。”
“可能这一段城墙只有五十弓手,五十炮手,顶多二百人,若是算上四面城墙,应该有八百人,如果明军留了一手,只派上半数人守城,打算与我们持久作战,八百再翻一倍,不过一千六左右,肯定不到两千人。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宝军。”鲍承先分析道。
努尔哈赤身边的文武官员都同意鲍承先这个判断,都估计明军可能不到两千,绝对不超过五千,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这么少量的明军,就算有宝军,也不太可能超过明军的数量。”宁完我补充道:“所以这城里面的守军不会超过一万人,宝军不太可能超过五千人。”
努尔哈赤听完大家的分析,放心了不少,感觉凭自己的优势兵力,拿下宁远城的问题不大,这是大明在关外唯一的军事重镇了,拿下了宁远城,高台堡和前屯堡将可以忽略不计。
等建奴进入五十米范围之内,接二连三的爆炸声响起了。
这不是宝军放炮,是地雷。
宝军还没有放过一枪呢。
地雷将奋力冲锋的建奴炸的人仰马翻。
谭疯子看的好笑:“建奴就是建奴,一点脑子没有,在咱们地雷手里吃多少次亏了?一点办法没有。”
谭疯子身边的军官和参谋们都微笑起来。
建奴扔下一百多具尸体停止了冲锋。
莽古尔泰也没有办法,让众人后撤百米,他则让人飞奔回去请示。
对于地雷,建奴真的是毫无办法,除了用牲口排雷,没有别的办法。
建奴遂派人用一百多马车,平排,然后在马尾巴上绑了鞭炮。
一挂一挂的鞭炮放起来,然后马儿们疯了一样前冲。
这样排雷的效果还不错,但也只能排掉一半左右的雷。
关键是地雷的成本低,一匹马至少十两银子,一颗瓦罐地雷才多少成本,二两银子不到。
还有一项,这么折腾一阵,把建奴如虹的士气给折腾掉了一小半,再冲的时候,便在战战兢兢的氛围中了。
轰,轰,轰。
地雷加上四门不停轰击的红衣大炮。
红夷大炮,其原型是欧洲在1600年前后制造的舰用长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所有类似设计的火炮都被中国统称为称红夷大炮,也称红衣大炮。
在引进该类火炮后不久,明朝就仿制成功。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与当时明朝本国拥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优点,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1吨以上。
只能用来守城,一吨的重量,得用三驾马车拉动,拉是能拉,速度太慢,只能保持走路的速度,不适用于机动作战。
还得路况好的情况,否则更慢,连推带拽,等把炮摆好,建奴的铁骑早上来收玉米了。
但是守城的作用真是不错。
16世纪初,欧洲为战舰设计的舰载加农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也称为红衣大炮。所谓“红夷”者,红毛荷兰与葡萄牙也。
因此很多人认为红夷大炮是进口荷兰的。
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朝对“夷”的避讳,因此改称红衣。
第一批大规模的红夷大炮输入是从英国在中国海域沉没军舰里打捞的舰炮,根据与当时欧洲火炮标准的对比,红夷大炮原型是英国的舰载6磅、12磅、18磅前装滑膛加农炮。
当时明朝因为战争急需大量的火炮,因此与澳门的葡萄牙人长期进行火炮交易,澳门有当时远东最好的炮厂“卜加劳铸炮厂”,与明朝交易的火炮一部分来自这个炮厂,一部分来自他们打捞的英式火炮和其它渠道买入的火炮。
天启六年,1626年红夷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发挥极大威力。
后金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是努尔哈赤成军以来的首次挫败。
1627年,在宁锦之战中,红夷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明军大胜。
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他们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
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军”,后来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炮兵。
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拥有六十门自制的红衣大炮,在松锦之战发挥极大战力,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
顺治元年,1645年十二月,在入关战争中出击潼关,李自成的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次年正月,又以红衣大炮重创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流窜至湖北通山县被害。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四日,清军调集红衣大炮轰击扬州城,史可法血书告急,南明政权却置若罔闻。次日扬州城破,史可法壮烈成仁。
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任用比利时人南怀仁设计多种大炮,有三种型号分别是: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中型大炮“神功将军”型,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将军”型。载入清朝官书《钦定大清会典》。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虎门要塞的大炮重八千斤,射程却不及英舰舰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阴要塞竟然装备了万斤铁炮“耀威大将军”。
这些炮看似威武,射程和威力依然不及英舰的阿姆斯特朗炮,加之多年武备废弛造成与英军对抗时吃亏不小。
十九世纪中叶是西方武器大换代的时期,火炮技术大大改进:工业革命使得武器制造业使用了动力机床,可以对火炮内膛进行精密加工;更标准化、精密化的各种配件、炮弹生产;连早已被所有国家掌握的黑火药加工工艺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火炮射击的理论与战术在拿破仑的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因此让当时火炮的威力、射程与射速成倍增长。
反观清朝的火炮,仍然使用最传统的手工铸炮工艺,因为管理和工艺等等原因,使当时清朝自产大炮的炮身大量沙眼,炸膛频频,内膛的加工也十分粗糙,缺少科学知识兵勇的操炮技术比不上英军。
两百年前的红夷大炮在两百年后已经风光不再,老态龙钟,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了。
明朝前期的自制大口径火铳在基本原理上与这些红夷大炮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前装滑膛火门点火式的,但是具体做出来就大有区别了。
明朝前期火炮多用铜铸造,中后期出现锻造铁炮,其内膛呈喇叭型,炮管单薄,以其口径而言炮管显得太短,其外型基本上与现存最早的元代“碗口铳”相同。
而明中期引进的弗朗机炮则是一种追求射速的小口径近战火炮,虽然子铳的设计大幅度提高了射速,但闭气极差的问题让弗朗机对于重目标和远程目标缺乏威胁能力。
这些火炮与红夷大炮相比火药填装量少,炮体气体密封差,加速距离短,因此射程太近威力太小。
红夷大炮主要是铜、铁两种材质,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不容易出现气孔,甚至寿命也比较长等等优势,但是费用太高是一个致命问题。
铜是铸币金属,中国总体而言也属于缺铜国家,因此有相当大比例的火炮采用了铁铸。
在中国,明朝还创造性的发明了铁芯铜体的设计,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了相当高的技术指标。
在动辄重数千斤的红夷大炮面前,明朝前期的火炮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红夷大炮是16至19世纪之间的欧洲的中型舰用滑膛炮,经中国人仿制后,种类多达百种。
其技术特征是弹药较重,可达数公斤乃至10公斤不等。
弹丸是以由石、铁、铅等材料制成的球形实心弹为主,在野战或水战时也可以发射空心爆炸弹。
也可发射链弹、霰弹等弹药,形制及使用方法多种多样,是以炮弹直接撞击目标的物理破坏为目的。
但是红夷大炮由于倍径大、膛压高,因此无法发射开花弹,也不能发射后面出现的榴霰弹,当时的开花弹都是由口大身短的臼炮发射的,但后来改良后可以发射开花弹和爆炸弹。
炮管长度2一3米,呈前细后粗型,口径大多在100毫米以上,倍径指火门至炮口之距离与内径的比例,之比多在20一40之间。
其铸造工艺比较复杂,采用整体泥模铸法,如果有科学的工序和法式要求,并有新型设备、仪器等辅助设施的配合。各部比例合适,炸膛的几率低,所铸之炮的质量提高。
作为陆用长炮使用,红夷大炮属于偏重型的火炮,有青铜、生铁和铁芯铜体三种材质,自重数百斤至万斤不等。
红夷大炮在中国的发展顶峰是在清康熙朝,此时所造的905门火炮中,重量在250公斤以上者有201门,其余为250公斤以下的轻炮。
红夷弹药施放程序化、“炮表”化。
此外其尾部较厚,有尾珠,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调整射角,配合火药量改变射程。
炮身上装有准星、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比较高。红夷炮由车运载,需要大量牲口拖运。
红夷大炮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对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环节,即使现今也不例外。
依据当时西方同类型炮数据,宁远之战所用最早的这一批红夷大炮,有效射程为500米以上,最大射程不到1.5公里。
后又不断改进,使有效射程达到1500米,最大射程到2.5公里。
但因为是直射的关系,谭疯子只让大炮下仰角,对准五十米以内轰击,发挥炮火的最大威力。
红夷大炮铸造精良,威力不凡。
相对于中国的传统火器,从红夷炮铸造所遵循的模数、施放时的炮表化、辅助设施的配备、炮弹的多样化、射程的远近不等、弹丸的重量来看,其威力着实惊人。
但它的局限性也不小,如因为过于笨重,没有合适的陆用炮车,导致机动性极差,长于攻城,拙于野战。装填发射的速率不高。
且炮体笨重,无法迅速转移阵地,故在野战时,多只能在开战之先就定点轰击,当对方情势发生逆转,则往往无法机动反应。
红夷大炮是种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每发射一次,都会严重偏离原有射击战位。
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需要经历复位、再装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
红夷射速比较慢,因为发射一次以后,首先要把火炮复位,然后必须用带钩的刷子先把没有燃烧完全的碎布等东西钩出来,再用沾水的毛刷伸进炮膛清洗并熄灭火星,然后用干布包裹的炮杆伸入炮膛去擦干,这才能再填入火药,放入炮弹,有时候还需要塞一些东西固定,最后用烧红的铁钎插入火门点放,这些动作非常烦琐,还不包括修正炮位。
这是那个时期前装火炮的通病,能两分钟一发就不错了。所以红夷大炮的特点是射速偏慢,炮体过于沉重,但射程远,威力大,适用于攻城战和防御战。
红衣大炮的火药方硝六斛,磺十二两,炭一斛四两。
又方,硝一斛,磺夏月二两冬月二两二钱,炭三两七钱。
配合少量的掷弹筒,很难区分到底是红衣大炮打出来的炮弹,还是掷弹筒打出来的炮弹。
掷弹筒虽然比红衣大炮小的多,但威力其实是要比红衣大炮大的。
谭疯子为了给建奴造成错觉,仿佛城中只有明军,所以,只让十门掷弹筒辅助发射。
使用步枪,也不超过一百支。
所以,虽然这一面城墙有七百人,实际上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只有百来人。
等建奴通过了地雷区域和红衣大炮加上掷弹筒攻击区域,到了城墙底下,城墙上源源不断投下手榴弹,加上冰墙滑溜,建奴的云梯都没有搭建起来,就死了三千多人。
这时候,战斗才开始不到一个小时,建奴五千攻击部队已经死的就剩下一千多人了,这一切,都是宝军一百人造成的战果。
应该说主要是一百人,还有一百人帮着躲在城墙垛子后面扔手榴弹。
建奴虽然伤亡惨重,但一直保持阵型,不停用弓箭压制城墙上的宝军,宝军无法露头。
“师长,要不要让预备营的兄弟都上去。再这样打下去,他们能登上城墙。”
在城门楼里面,参谋长问谭疯子。
这段城墙有七百人,只有两百人在干活,其他五百人要么在城门楼中待命,要么在城墙下面的楼梯待命,都坐着休息。
谭疯子笑道:“就是要让他们登上城墙,记住,登上城墙,全部用枪打了,上来一个打掉一个,别让跑了。”
“是!”参谋长立正行军礼,吩咐下去。
宝军一直不露头,只有百来人露头,枪声也不密集,的确很难让人判断到底有几个人。
百来人是好容易判断,关键现在宝军到处卖枪支,蒙古人、建奴、都有几百条枪,和数量不等的手榴弹,地雷,这很难判断是宝军在守城,还是明军自己在守城。
终于有建奴兵士攻上了城头,建奴勇士挥舞着弯刀,一看便惊呆了。
只见城墙上蹲着一排整整齐齐的宝军士兵,从衣服上就可以看出是宝军正规军,衣着光鲜整洁,步枪也都是明亮的新枪,枪口黑洞洞的。
这名建奴勇士也不知道该继续跳进来,还是原路跳回城墙外。
跳回城墙外的话,城墙有五六米高,绝对摔断腿,或者直接摔死了,所以还是得跳进来。
砰砰砰,砰砰砰。
下场如期而至,胸口被子弹填满,刚一落地,就直挺挺的栽倒。
然后马上有宝军士兵将建奴士兵扔下城墙,不是往外面扔,而是往里扔。
在城墙根子旁,有好几处大火堆。
放火堆,一是为了方便取暖,二是为了烧掉建奴的尸体,免得进入城头的尸体太多,堵住交通,三是给城外的敌人造成错觉。
外面的建奴见城中燃起了大火,还有滚滚的浓烟,加上冲上了城头的建奴越来越多,谁能搞得清楚现在是什么状况啊?
莽古尔泰看到有源源不断的八旗勇士上了城头,少说上百人了,只以为破城就在转眼之间,狂喜之下赶紧举刀吼道:“大金将士们,杀啊!都给我冲!”
“冲啊!”
“杀啊!”
莽古尔泰身边的建奴将领和士兵们一起狂吼。
直到千余人都造了个精光,城门也没有如期而至的被打开。
这让城外的莽古尔泰惊疑不定。
莽古尔泰犹豫了有几分钟,还是决定返回。
其实宝军要杀莽古尔泰早就杀了。
莽古尔泰和他的十几名亲随离城墙只有不到百米,宝军不乏狙击手,这么点距离,是有把握把这十来个人都干掉的。
莽古尔泰心急火燎的返回努尔哈赤身边,努尔哈赤也同样很着急,眼见着五千大军不到半个时辰就送光了,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
“是不是宝军主力?有多少人?”努尔哈赤等莽古尔泰过来,劈脸便问道。
派莽古尔泰打前锋,一来是因为莽古尔泰向来勇猛,骁勇善战,并且莽古尔泰与宝军交战次数最多,还被宝军俘虏过,不可谓对宝军不了解。
莽古尔泰苦着脸道:“有四五百勇士冲进了城池,只是不见有人出来,听枪声,顶多一二百人,也分不清是明军还是宝军,这么点枪,还不如咱们的枪多呢。他们手榴弹倒是挺多。”
努尔哈赤闻言大怒:“死了五千人了,你连对方是明军还是宝军都分不清!?如果对方只有一二百人,你这五千人马都是待宰的羔羊吗?”
代善不忍心,帮莽古尔泰说话了,“父汗,的确不容易分清楚,听动静,对方似乎就只有一二百条枪,手榴弹和地雷的确多,但这些东西都可以买,听闻祖大寿是韦宝的小妾吴雪霞的舅舅,吴雪霞是山海关总兵吴襄的女儿,明军与宝军是一家人的关系,宝军多卖一些武器弹药给明军是很正常的。”
其实建奴也有几百条枪,但建奴完全不用,建奴也有地雷,没有地方埋雷,也用不上。
建奴倒是常用手榴弹,刚才建奴攻城的时候,有好几枚手榴弹在城头开花,也炸死了不少宝军。
谭疯子用二十多人的伤亡全歼了五千建奴,这性价比就不用说了。
努尔哈赤戳着手走来走去,现在他太矛盾了,这很像赌博,输了五千,肯定想翻本,但又怕再继续输。
就此罢手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已经输了五千,若不翻本,五千大军直接扔水里去了。
过往都是部下指挥,这回是努尔哈赤亲自指挥,他也输不起这个人。
“一万,这回派一万大军,现在这段城墙没有地雷了,对方的红衣大炮应该也所剩无几的炮弹了!谁敢率军前往!?”努尔哈赤暴怒问道。
莽古尔泰毫不犹豫的举手,第一次是他去的,现在眼看要收货成果了,没道理把功劳让给别人,“父汗,儿臣愿往!”
其他人也没打算举手,都知道莽古尔泰肯定不甘心,而且别人也没有把握一定能成功,正好还是让莽古尔泰去。
努尔哈赤其实不想继续让莽古尔泰去了,想让皇太极去,但皇太极没吭声,加上努尔哈赤也想到了莽古尔泰肯定不甘心让别人去接着打。
“莽古尔泰,这趟你若再拿不下宁远城,你说该当何罪!?”努尔哈赤问道。
“儿臣提头来见父汗!”莽古尔泰果断的道。
“你率我的正黄旗亲军一万人去吧!”努尔哈赤此时活像一个输急了眼的赌徒。
其实努尔哈赤在韦宝手里已经输了好几回了,只是不长记性,回回都是输急了眼的样子。
上回韦宝两千人攻打沈阳城附近河道,就是这样钓鱼的方式,让努尔哈赤损兵折将三万多人。
那一次堪称是耻辱性的失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