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5 臣子难为】

小说:明鹿鼎记 作者:轩樟
    不管京营多烂,只要有英国公这样名位的公爵坐镇,震慑住京师的官员和太监是没有问题的。
    这都是韦宝的依仗。
    韦宝心中忐忑的到了英国公府,张之极正在门口等他。
    韦宝急忙道:“哪里敢劳动兄长亲自等啊?你今晚喝了不少酒,早点休息吧。”
    “我都睡下了,被我爹喊起来的。”张之极叹口气,“还非要让我在门口迎你。”
    韦宝哦了一声,随着张之极往里走,门口不是说话的地方。
    京城遍地都是东厂和锦衣卫的耳目,韦宝很清楚,不是非常紧急的事情,张维贤也不会这么晚找他,肯定会引起东厂和锦衣卫的注意的。
    现在听张之极这么说,估计还不是张之极将自己说的话汇报给了老丈人。
    这么看来,老丈人也挺牛的啊,也是耳目比较灵通的人,很有可能是安排在张之极身边,监视张之极的人,将自己的话告诉给了老丈人。
    反正韦宝不担心自己身边有监视自己的人,因为韦宝身边都是天地会的铁杆,宝军的铁杆,都是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层层选拔出来的贴身护卫或者侍从人员。
    张之极领着韦宝一路到后院,到了张维贤专属的宅院,便不进去了,“你自己去吧,我睡觉去了。”
    “呃,你不一起进去吗?”韦宝有点尴尬,如果是他和张之极两个人,感觉还好一点点,这么大晚上的,单独和老丈人两个大男人说话,韦宝不是很喜欢这种场合。
    张之极呵呵一笑,“我才不去,我爹估计得跟你谈到天亮,我捞不到半点好处,可能还会被骂几句,我睡觉去了。”
    韦宝哦了一声,也不方便强留,只能硬着头皮往里走。
    英国公府的下人很多,至少上了五十个丫鬟,家丁差不多也有四五十个。
    内院是没有家丁的,都是丫鬟,见着韦宝,全都轻轻叫一声姑爷,然后福礼。
    韦宝也不客气,开始还一个个点点头,人数实在太多,后来索性只是嗯一声,算是回礼。
    也难怪大户人家养成傲慢的做派,权力和财富到了一定等级,下人实在太多,不傲慢也难。
    人人都是卑躬屈膝,久而久之,便只能仰首向天了。
    到了老丈人的书房外面,书房大门是开着的,厚厚的豪华地毯,张维贤正在品茶。
    韦宝知道张维贤其实没有多少学问,却生着一副读书人的模样。
    英国公府好像基本上都是这样,除了最初几代陪着皇帝打天下的英国公稍微好点,武方面比较厉害,后面基本都是忠心为主,因为与皇家有牢不可破的依存关系。
    至于这样的顶级贵族,在明朝是很少有的,他们只要不谋反,基本上可以保持永远的荣华富贵,换句话说,他们也不可能谋反!
    如果儿子反了老子,会被天下人唾弃,谁会跟着造反。
    张维贤见着韦宝,没有起身,招了招手,“小宝,过来坐。”
    韦宝急忙行礼道:“给泰山见礼了。”
    “自己人不用客套,来坐,你和我儿子是一样的,甚至,我对你比对之极更好。”张维贤笑着说完,对门外道:“给姑爷上最好的龙井。”
    外面侍女似乎早有准备,答应一声,等韦宝一坐下,马上就有热腾腾的龙井送上,还有各色点心,把韦宝坐的两边的小桌子都摆满了。
    “你晚上应该喝了不少酒吧?肯定没有好好吃东西,喝点茶醒醒酒,再多吃点东西垫一垫肚子,我府里的食物肯定不如你那边,美圆对我说过,你们韦家的膳食比宫里的都精致。”张维贤笑道。
    “没有没有,美圆有点夸大了。”韦宝笑道:“但我身边有几十个厨子,而且每个水平都不比御厨差,这是真的,至于食材,也不会特意准备,时下有什么新鲜的菜就吃什么菜。”
    韦宝知道,张维贤找自己来,肯定是要说关于开放通商口岸和自己想控制所有大明水师的事情,不可能只是说吃菜喝酒这些小事。
    花钱花的多一点,反正有钱就行,这不是什么问题。
    韦宝在张维贤这里也不必遮掩什么,他的开销肯定是大明皇宫的好几倍。
    不过,韦宝个人花的多,韦宝身边的那些机构花费却不多,天地会统计署,加上总裁秘书处,还有下属机构,合起来的人数和宫里的宫女太监是差不多的,但是绝对没有宫里的宫女和太监们花费的多。
    办事效率,覆盖面,都是皇宫的宫女和太监们没法比的。
    张维贤聊什么,韦宝就陪着张维贤聊什么,就故意不说通商口岸和控制大明所有水师的事情。
    张维贤也为韦宝这种城府佩服,觉得韦宝的确是一个很沉得住气的人。
    尤其韦宝还这么年轻,比张之极还小十多岁,远远超过自己的亲生儿子了。
    “小宝,我听说你想向朝廷谏言,开放十多个府衙作为通商用途,开拓海外贸易?还想把大明所有的水师都收拢到你那海防总督衙门的名下?有这事吗?”张维贤终于忍不住问道。
    “有这事,只是今天在酒桌上偶尔说出来的,但我没有想过向朝廷和陛下谏言,都是被那帮人一直撺掇我为朝廷捐款,话赶话说出来的,否则我哪儿有那么多银子,我这样也是为了大明朝廷能开源节流,渡过难关。”韦宝的话说的很圆融,即便是在岳父这里,也滴水不漏。
    张维贤有点不高兴,觉得韦宝有些拿自己当外人,却也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点了点头。
    然后两个人就陷入了沉默当中,韦宝也不知道张维贤是啥意思。
    在韦宝看来,开放通商口岸,在大明这个年代,绝对是对国家利大于弊的好事,这和清末被迫开关肯定是不一样的啊。
    即使是不平等条约中的通商口岸,长远来说对中国也是有益的。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决定中国古代高度集权封建统治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高中历史教科书告诉韦宝,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们传承了久远时光的自然经济。
    在那个工业革命蓬勃开展,世界面貌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国一成不变的搞这一套有前途吗?没有!
    随着通商口岸的设立,西方的产品会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到中国,渐渐冲击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随着通商口岸数量,位置的发展,这种影响被带到中国沿海的各个城市乃至中国内陆。
    在一个个口岸周边,传统的经济模式在一步一步走向崩溃,外国人设立的工厂也好,官府兴办的工厂也好,买办们,资本家们开办的企业也好,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在全国蔓延扩展。
    城市在扩张,工商业在发展,那对立的两个阶级也在发展壮大。中国迎来了改变,迎来了发展,迈出了走向未来的脚步。
    虽然这脚步伴随着战士的鲜血,国家的屈辱,和无数底层人民的绝望。
    后世自己不还需要开放自贸区嘛。
    韦宝觉得,大明这个时代通商,等于自行开放自贸区了,能冲一冲小农经济,为国家经济带来更多更大的刺激,是好事。
    自贸区的实际含义是自由贸易园区,或者说自由港,最大的特征是园区以经贸为主,园区内的国际货物通常是免税并且可以不受海关人员的常规管理。
    虽然每个自由贸易园区的规章细节会有不同,但是归根揭底是政府为了促进贸易往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种政策,当然是公平的。
    而通商口岸,理论上讲只是允许这个地方和外国人做生意罢了。
    要是按照这个标准,其实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城市都能算是通商口岸了。
    为什么说通商口岸是不平等条约。
    得看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中国,日本等等国家采取的都是锁国政策,除了特定的城市港口,其他城市都是不允许和外国进行贸易的。
    甭管这是对我有利无利,我不想做,你硬逼我,总不能算平等吧。
    更何况按当时的条件来看开放通商口岸的确加剧了中国百姓的困苦贫穷。
    而且当时开放通商口岸通常伴随着一些恶劣的附加条件,比如要在口岸划定区域安置外国商人,开设领事馆,领事裁判权和治外法权,这些在历史上和通商口岸的开放都是形影不离的。
    螨清政府还偏偏给了列强最惠国待遇,开一个口岸一堆洋鬼子过来一起凑热闹。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通商口岸,当然不是平等的。
    通商口岸仅仅是准许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而已,该交的税还是必须要交的,但是收多少关税,收多少钱,得中外两国商量着来。
    既然如此,显然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而且这样的海关模式还对中国的内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外国人对中国财权的渗透,可谓是一点一点蔓延到了骨子里。
    这样的情况下,螨清政府自然也没法筑什么贸易壁垒,只能和西方国家已经发展成熟的工业生产来场肉搏战。
    这是小孩与大人的较量,毫无公平可言。
    但是大明朝就不同了。
    同样的条约内容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影响完全不一样,被迫和自愿不是一回事,国力强弱对比不同时也不是一回事,好比《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民国时能把中国资产阶级逼得跳反。
    但如果到了后世,发达强大的大中国,外国人还愿意和大中国签个这玩意儿,华夏能笑得嘴咧到后脑勺上去。
    当时的条约可不止开放通商口岸,片面最惠国待遇、单方领事裁判权等等这些在任何历史条件下,和平等不沾边。
    近代不平等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消极方面也有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是通商口岸的开放,是中国战败的产物,反映了列强侵略的要求。
    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鸦片,使中国半殖民半地化程度日益加深。
    通商口岸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据点,中国原料被大量掠夺,大批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破产。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积极方面的影响的,积极方面是通商口岸是中国与世界发展潮流的结合点,便利西方思想文化与科技的传人,从而有利于中国了解世界文明。
    外商在通商口岸开办企业、进行早期资本输出等,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便利了中国学习外国长处和引进技术。
    对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产生了影响。
    近代列强通过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大门,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但中国大门的打开也使西方文明大量涌入,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事实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开放通商口岸和早期中原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互市是一回事。
    互市做生意方面,西方列强的目的不过是赚钱而已。
    而赚钱又分两方面,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卖,中国小农经济为主,不怎么买。
    把中国的东西卖回欧洲。
    在中国买的东西以特产和原材料为主,口岸开得多了更方便些。
    明代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荷兰商人首次购到由厦门运去的茶叶,1644年英国著名茶商托马斯卡洛韦在《茶叶的种植、质量和品质》一书中说:“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委托厦门商馆代买茶叶150担直接运往英国。
    1699年该公司定购的茶叶有优质绿茶300桶、武夷茶80桶。1702年该公司载运的整船茶叶,松萝茶占2/3,珠茶占1/6,武夷茶占1/6。
    而此时绿茶和乌龙茶的出口是同时进行的。
    1751-176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入茶叶1678余万千克。
    其中武夷茶2363万磅,1063.35万千克,占总输入量的63.3%,可见这时期输入英国的茶叶以武夷为主,平均每年约100万千克左右。
    在英国武夷茶被誉为“东方美人”。
    交通由于海禁,中国的外贸全部集中在广州,而闽茶如果要运到广州,虽然最简单的就是海运,但事实上却必须经北江水路至广州出。
    但是,清末灭白莲教时加的捐租,非常高,对于闽茶盘剥很重。
    此前英人已希望开福建口岸,直接海运时,但被拒绝。
    1684年,康熙23年开海禁,外国人多到广州、厦门、福州、宁波通商。
    其时已有海关监督,粤海关为内务府派人,闽海关由福州将军兼,浙海关及江海关由各省巡抚兼,即“皇商”、“总督商”、“将军商”、“巡抚商”,不一而足。
    但各地管理并不规范,各种陋规甚多,因此外商先侧重厦门,后侧重宁波,最后侧重广州,并因此衍生出十三行格局。
    到1756年,广州成了法定的唯一通商地点。由此过往,应该也是外国人选择口岸的原因之一。
    厦门是亚洲最大的猪仔,奴隶,华工贸易中心,目的地是美国旧金山,古巴,南美等地。
    鸦片战争前已经是最大规模的非法偷渡港口,战争后则是合法奴隶贸易,要不开放厦门干什么。
    所以当美国打完南北战争,黑奴们被解放出来后,厦门就开始衰落了。
    至于福州,西方人进口中国的茶叶主要是红茶,福建武夷山附近的大红袍和正山小种,老外不喜欢喝绿茶,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红茶品种。
    武夷山在闽北,附近山多,只能通过福州出口。
    但是,当印度的种茶业兴起之后,比如阿萨姆和斯里兰卡红茶,因为采取了机器炒茶并且免税,因此出口到英国价格要低很多,口味也不差。
    以后,英国人就很少在福州买茶了,其他欧洲国家更喜欢喝咖啡喝啤酒。
    没有红茶出口,福州也就衰落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仅仅为通商口岸一地、一区之得失而伤及国家、民族之根本。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并且以主权换来的繁荣,以尊严舔来的经济,是带着血的。
    当时的通商口岸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民族问题。
    经济上被侵吞,那么政治必然会被操纵,民族也必然会被同化。
    为了一些经济上的利益而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这是极端不可取的。
    当时的有识之士正是认识到一点才极力阻挠开放通商口岸。
    就拿当时的商埠和通商口岸的区别来说。
    何谓商埠,商埠就是由中国开办的类似于后世的经济特区,那是有主权和治权的正当经济交往的地方。
    而通商口岸只是在中国地盘上开办,但中国并不享有主权,中国只是个傀儡。
    所以开明的大臣支持自来商埠,而不是被迫打开,设立通商口岸的。
    所以,通商口岸并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民族情感和国家根本利益的问题。
    因此通商口岸不宜多开,相反,在当时,主要任务是阻止通商口岸的开办。
    因为要融入世界市场,借助国际潮流发展自身且双方关系平等,满清开埠时双方关系不平等。
    韦宝肚子里有很多话要对张维贤说,张维贤也一样。
    韦宝觉得他要向张维贤说清楚大明开放通商口岸的好处,至少得花费两三天,至少得占用二十个工作小时。
    张维贤也差不多是这样想的,所以造成两个人有一肚子的话,却不知道从何开始。
    “小宝啊,你如果真的把我当爹,你就给我透一个实底,你到底想要什么?”张维贤道:“凭你现在打下的底子,既占了河间府,沧州府,山东和登莱这么大一片土地,又在辽东取得了绝对的实权,比当年的李成梁都有实力,你已经很遭人嫉妒了,还不赶紧闷头把手头的东西捂热乎了,还敢再做遭人嫉恨的事?若是再让海防总督衙门控制了那么多通商口岸,控制了大明所有的水师,大明天下,岂不有一成到两成都变成了姓韦的了?那时候,岂不天下人都要嫉妒你?一个被天下人嫉妒的人,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吗?”
    张维贤的话,在韦宝的预想内,岳父能开诚布公的这么对自己说,其实韦宝内心是觉得挺温暖的。
    就韦宝个人而言,真的对于势力发展的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是无所谓的,毕竟韦宝知道朱由校活不了两年了,下个月就要过年,就是天启六年了!
    朱由校在天启七年的夏天就得挂。
    反正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韦宝现在已经对于这一世的法则很熟悉了。
    一般历史大事件是无法更改的,就算他强行改变。
    比如韦宝救出了杨涟左光斗等人,他们过不了多久还是得死。
    除非是一些对于历史进程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才不会发生什么变故。
    等到朱由校一死,整个朝廷,整个大明天下,整个大明官场,整个大明的势力范围都会重新洗牌的啊,所以现在拿到的东西,到了崇祯朝,不见得还是属于自己的!
    韦宝现在就好像是在租店面做买卖。
    总是患得患失。
    生意好了,害怕房东涨房租。
    生意差了,也害怕房东涨房租。
    源头就是,房产不是自己的,自己是臣子,获得再多,也是租房子而已。
    租房尽可能的想周全,一切费用均可能会是坑。
    韦宝作为社会底层,在现代是租过房子的。
    记得有一次租了一个月的房子,退租的时候扣两百,说什么没打扫过公共卫生,水电,卫生,物业,监控。
    当时能想到的费用都得明明白白的写在合同上,另外,很大的一个坑是,别看租房的时候房东客客气气的,一交押金,以后啥样就不一定了。
    很重要一点就是看合同,仔细看,别管房东怎么催你,一定得看清楚了。
    韦宝现在在大明混生活也是这样的心态,老朱家就是他的房东,现在的房东天启皇帝朱由校还行,谁知道到了崇祯时代会怎么样。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