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0 朱由校让韦宝读奏本】

小说:明鹿鼎记 作者:轩樟
    说是这么说,但韦宝一点把握都没有,只是让杨雪和熊欣儿二女宽心罢了。
    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倒是对韦宝很有信心,同声安慰杨雪和熊欣儿,都说总裁答应了的事情,肯定会尽力做到的。
    “多谢总裁。”熊欣儿善解人意的看着韦宝。
    韦宝微微一笑,握了握熊欣儿白嫩的小手,“烦心。”
    熊欣儿粉脸一红,这是韦宝第一回这样握她的手。
    韦宝本来也想碰一碰杨雪,但是杨雪比熊欣儿稍微冷淡一些,而且韦宝与杨雪认识的时间也没有与熊欣儿认识的久,再加上想到自己不一定能救出她们俩的爹,有点负疚感,就没有碰杨雪。
    当晚,韦宝睡的很沉,的确是累了。
    而这个晚上,东林党的大臣们却都睡不好觉了,尤其是东林党当中的铁杆大臣,他们都被各种各样的方式通知,让他们明日一大清早去宫门外‘闹事’,闹着见皇帝,闹着陈述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大罪。
    虽然很疲惫,但韦宝还是于次日清早起来了,支撑着去上早朝。
    与韦宝设想的一样,早朝的确很热闹,上百东林党铁杆大臣不停的大声疾呼要见皇帝。
    阉党大臣们见东林党被抓了好些人,仍然斗志不减,不由的忧心的议论纷纷。
    魏忠贤之所以一直不敢过分的将东林党往死里打,也正因为此,一个存活了很久的团体,已经树大根深了,不管是在京城,还是在地方,都有很强大的势力,没有那么容易低头的,打压的越厉害,反弹的就越强烈。
    “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加上宫外还有好些国子监和翰林院的生员声援咱们,陛下一定会有所耳闻的,我们今天一定要见到陛下!否则我们不走!”东林党大臣,内阁次辅朱延禧大人这次的态度很坚决。
    **的言官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言官大部分人的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
    他们可以自由弹劾任何一位要员而不受惩处。
    可以认为明代的言官制度代表了一定程度的****,而且不可否认拥有这样的****和话语权的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但是明代的政治恰恰很混乱,党派纷争,言官会有自己的党派,为了某个党派利益而弹劾实际上对国家有利的官员,而有些会为了弹劾而弹劾。
    从而实际上造成对国家的不利。
    所以一个阶层掌握有绝对的话语权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什么样的一种影响。
    如果说这种话语权是归于有知识的精英分子,那么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发展。
    一个拥有良性机制的国家,他的话语权权重应该是怎么分配。
    媒体、民众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的政治的混乱,到底多大程度上与言官制度有关。
    **政治的混乱,原因是多方面作用造成的,言官制度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韦宝目前还说不好,但可以明确的是言官制度是造成**政治混乱,人浮于事,党同伐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韦宝觉得言官制度本身还是不错的,只需要稍作修改,比如说禁止风闻奏事。
    弹劾,提议,都必须给出证据来论证。
    有理有据弹劾有奖(晋升,资历等),风闻奏事无凭无据受罚。
    但韦宝现在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韦宝并不想把**的问题都揽上身,而且凭他目前的力量,他也没有资格揽上身。
    **的法律规定是,只要被言官弹劾,首先立即要写辞职报告,然后在家里带着,听候调查审讯。
    如果被弹劾的官员罪状属实,自然是准备接受处罚。
    如果最后证明此官员的确是清白的,皇帝就下旨慰留。
    但是无论结果如何,言官是不受任何处罚的。
    所以,言官风闻奏事,杀伤力很大,要是存心整你,就算到时候要不了你的命,也能让你体面、尊严、意气、朋友、亲人尽失,不死也得脱层皮。
    奏折一上,皇帝不留中的话,就得上疏自辩,证明自己的清白。不死也得脱层皮。
    即便魏忠贤此时已经权倾天下,一言九鼎,面对一帮言官集体发难,依然很麻烦。
    李鸿章对这些有个很准确的见解,他说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当此等艰难盘错之际,动辄得咎,当事者本不敢轻言建树。但责任所在,势不能安坐待毙。苦心孤诣始寻得一条线路,稍有几分希望,千盘百折,甫将集事,言者乃认为得间,则群起而讧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纳。往往半途中梗,势必至于一事不办而后已。
    后世的民间历史讨论中,有一个广泛的误解就是言官代表正面的、清廉的进步力量,皇权代表**封建专制势力,他们之间的斗争是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民主与独裁的关系。
    这是长期受话本杂剧熏陶出来的好人坏人二元史观,非常片面。
    事实上御史、言官这种岗位,其设置初衷就是“监察百僚”,是皇权用来制衡文官集团的产物。
    历代的谏议大夫、御史中丞、都察院都御史等职位在组织关系上都是和宰相、中书、内阁平行,而直接对皇权负责的。
    所谓风闻奏事、弹劾官员就是行使这种权力的手段。
    被弹劾的官员无论官位高低,若无来自皇帝或者同党的回护,很有可能面临政治声望甚至权力受损的结果,因为背负弹章而离开朝堂职位的大臣,历代皆有。
    君主专制程度高,意思是集权程度加强,也就是说决策权更加收拢,然而囿于古代的技术手段落后,主要是信息传递手段落后,绝大部分君主都无力把所有事务亲力亲为,甚至连直接对执行者下指令都做不到。
    因此君权还是要依赖于文官集团去执行自己的决策。
    所以明清专制加强,只是说在决策环节本身,从程序上讲,文官集团的发言权重较之宋代有了明显下降,但实际上在执行层面,集权的效率是有顶点的,是会衰退的。
    明末清末都出现了文官清流把持决策的情况。
    言官的活跃程度和君主集权程度既不是正相关也不是负相关,因为所谓的御史弹劾本质上是个斗争手段,君权与文官斗争,会要用到它,文官集团内部的****,更会用到它。
    言官的活跃程度只和斗争烈度有关,和谁把控斗争方向,完全无关。
    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大罪,大意是高皇帝下令,宦官不能干涉朝政,只能打扫掖庭,违反的人不容赦免。
    皇命在上,还有人肆无忌惮,干涉朝政,像东厂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擅自责批大臣,坏了祖制。
    魏忠贤剪除异己,亲近乱贼而仇视忠义。
    伤害宫中妃嫔。
    伤害龙嗣。
    搜刮民财,贪图享受。
    饲养家军。
    东林党众臣在殿外闹的翻天覆地,魏忠贤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在皇帝寝宫外来回走动。
    “瞒是瞒不住的,赶紧去求陛下,就说东林大臣联合起来要将你置于死地,只要陛下肯相信你,再多人告你也不怕,还有我从旁给你敲边鼓。”客巴巴如是对魏忠贤道。
    魏忠贤想了想,觉得是这么个道理,而且他也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法子了。
    只恨东林人太难缠,他都把杨涟左光斗等人关押,这帮人怎么还敢如此放肆?
    尤其现在韦宝还在拼命弄那什么文字清查,京城官场已经有多少人倒霉了?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刻,这帮东林人居然还有力量来给自己找麻烦。
    这是魏忠贤怎么也想不明白的。
    “陛下,救救老奴吧,陛下,呜呜呜呜。”魏忠贤不得已,使出了最后的技能,大哭着跪在了皇帝的寝宫外面。
    朱由校正要去做木工活,看着今天的天气不错,已经在脑子里勾勒出一整套今天要完成的木工活了,被魏忠贤这么一哭,很不耐烦,“魏公公有什么事情?宣他过来吧。”
    天启皇帝朱由校身边的贴身太监答应一声,急忙去让跪在殿外的魏忠贤进来。
    “陛下,陛下啊,快救救老奴,老奴被人冤枉死了,他们这是不给老奴活路了哇。”魏忠贤边大哭,边跪趴着往里来。
    “魏公公,这大清早上的,你这是做什么?发生了何事?”朱由校诧异道。
    “陛下,老奴在宫里面效力了一辈子,这些年对陛下更是忠心耿耿,只恐怕,老奴以后再也没有办法为陛下效力了啊。”魏忠贤哭道:“当初西李娘娘拒不移宫,是老奴和客夫人拼了性命护着陛下啊。”
    魏忠贤一个劲的大哭,并且述说他自己的过往功勋,以博取朱由校的同情。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至九月一日,万历、泰昌两帝相继而亡,新帝即位之事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成为当时朝野关注的焦点。
    天启帝由于其父泰昌帝不得万历帝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直到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
    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虽位尊于李选侍之上,但因李选侍受宠,她备受李选侍凌辱而致死,临终前遗言:“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
    而朱由校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形成了惧怕李选侍的软弱性格。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帝驾崩,太子朱常洛即位,即明光宗泰昌帝。
    泰昌帝即位后,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
    一月后,泰昌帝驾崩,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
    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泰昌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
    在大臣们的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
    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万岁,并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以本月六日举行登基大典。
    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负责保护。
    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交朱由校,朝臣们强烈反对。
    朝臣们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遭李选侍拒绝。
    李选侍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们的拒绝,矛盾日渐激化。
    朱由校御乾清宫登基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
    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在乾清宫内力驱,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
    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门,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天启,史称天启帝。
    至此,李选侍争当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图终成画饼。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
    “移宫”数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
    反对移宫的官员散发谣言说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
    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
    至此,“移宫”风波才算暂告结束。
    本来在这出闹剧当中魏忠贤一开始是站在西李一方的,但后来他见东林党势大,皇帝登基势在必行,很机智的与客巴巴迅速改换门庭,又成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登基的功臣之一。
    “陛下,那杨涟到处诬陷老奴,就是怕老奴的功劳太大,挡了他们的路啊,当初是老奴死保着陛下,他们那些宫外的大臣,哪里知道宫闱中的艰险?”魏忠贤大哭不止。
    “够了,一遇到什么事情你就拿朕当初登基的事情说事,当初杨涟他们的功劳的确是极大的!杨涟到现在也只是个正三品官,朕还顺了你的意,把杨涟左光斗等人下了大狱,你还说什么?”朱由校不高兴道。
    “陛下,杨涟左光斗虽然下了大狱,但是他们的同党不服气,还要继续整死老奴啊。”魏忠贤哭道。
    朱由校不耐烦的皱了皱眉头:“你说,你到底有什么把柄让别人抓住了?否则你怎么会如此惧怕、”
    魏忠贤闻言大惊,觉得自己做戏是不是有点做过头了?皇帝难得如此精明,看出了什么破绽吗?
    “老奴没有什么把柄,都是他们子虚乌有诬陷老奴。”魏忠贤急忙辩解道。
    “魏忠贤,那朕来问你,到现在朕也不知道杨涟弹劾你什么,他弹劾你的事情,是不是都是实情?”朱由校大声责问道。
    朱由校原先对魏忠贤的态度不是这么急躁的,那是因为在韦宝到皇帝身边来之前,朱由校觉得朝政上的事情,只能与魏忠贤商量,若是自己想躲清闲,想抛开纷繁冗杂,且自己没有能力处置的政务,只能倚重于魏忠贤,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
    朱由校有了‘备胎’,有了替代魏忠贤的‘提拔’了。
    虽然韦宝年纪尚轻,又是外臣,与魏忠贤不是一类人,不可能完全取代魏忠贤,但是皇帝经过韦宝解释许多朝政上的事情,兼之觉得韦宝这个人很聪明,很有能力,所以皇帝逐渐也对秉政恢复了一些信心。
    这一切都导致,在短短一段时间内,朱由校就不再像过去那样倚重魏忠贤了。
    也导致了魏忠贤下定决心,听从徐大化等阉党重臣的建议,要将韦宝逐出京师,把韦宝赶到地方上去,赶到辽东去。
    “不是真的,都是假的。”魏忠贤急忙道。
    朱由校哼了一声,“你莫非真的当朕什么都不知道,杨涟的二十四罪书闹的满城风雨,大臣们弹劾你的奏本铺天盖地!你还敢说没有?”
    魏忠贤支支吾吾道:“确实有杨涟参劾老奴的奏本,但都是子虚乌有,诽谤老奴的事情啊,陛下千万不可相信。万望陛下明察。”
    “杨涟的奏本呢?朕要亲自看!”朱由校站起身道。
    魏忠贤只觉得轰天雷传来,打的他振聋发聩,整个人都似乎懵了。
    因为朱由校识字不多,所以朱由校向来很少看奏本,都是他代为转告的。
    魏忠贤的权力之所以那么大,也正是因为从口中转告皇帝,他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皇帝也不会去核实他说的是对还是错。
    现在皇帝要亲自看杨涟的奏本,这让魏忠贤如何不害怕?那二十四条,只要有一条被皇帝听进去了,可能今天就是他大祸临头的日子了。
    “奏本在司礼监呢。”魏忠贤硬着头皮道。
    “来人,去把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奏本给朕取来!”朱由校对身边一名贴身太监道。
    “是,陛下。”太监答应了,就要出去。
    “等等,叫王体乾来读奏本!”朱由校补充道。
    “是,陛下。”太监再次答应,转身往外走。
    朱由校的贴身太监将要出寝宫的时候,又被朱由校高声叫住了他,“你等等,把韦宝也给朕叫来!”
    “是,陛下。”太监又停住脚步答应了一声。
    魏忠贤闻言又是大惊,如果是王体乾读奏本,他还有一定的信心,如果皇帝让皇帝自己寝宫的某个认字的小太监读奏本,魏忠贤也不好这么惊惧。
    但是如果让韦宝来读那道杨涟弹劾自己的奏本,魏忠贤就不敢想象会是什么局面了!
    魏忠贤从来就没有完全信任过韦宝,欣赏归欣赏,欣赏和信任,这是两码事。
    可皇帝的话已经出口了,自己想阻拦也阻拦不了啊,总不能不让太监去找韦宝来啊。
    这时候,魏忠贤恨不得立刻派人杀了韦宝,韦宝一死,他才能彻底安心,只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
    此时韦宝正在殿外等候上朝呢,一边等,一边轻声与一旁的官员们聊着天。
    因为是中立派大臣的身份,所以韦宝在朝廷的人缘是极好的,与很多人都说得上话。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