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热销 加印,《高山下的环》彻底火了!
“平常练习一首歌,都得上两个月。”
陈艺雪惊讶之际,语气感叹道,“从《高山》到《牧马人》,你才用了多久。”
“而且篇篇都是受欢迎的佳作。我们文工团日常聊天的话题,已经被你的小说承包了。”
就在她说话时,周至凤把饭菜端到了桌上。
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放在这年头属于丰盛的档次,桌上还有瓶新开的头曲。
“吃,都动筷子啊。小许你可千万可客气。”
陈实拿起筷子,发动号召道。
陈巧巧则为许跃新盛了一碗汤。
“我得挣钱养家啊。”
许跃新从女朋友手里接过汤,姿态坦诚道,“我多赚一些,巧巧以后就生活得舒服一些。”
文学梦是必须滴,只是在金钱面前,还是得往后稍稍。
每回拿到手的稿酬,才是许跃新前进的最大动力。
许家人对他的话感到很高兴。
“看看,人家处处为你着想。”
陈实笑呵呵地教育陈巧巧道,“你以后要多爱护体贴小许。”
“他从事创作时间繁忙,有些生活上的事你要替他考虑到。”
“知道了爸,我一直对他很好的,新哥你说是不是。”
陈巧巧说完略着急地用手碰碰许跃新,示意他为自己正名。
许跃新还能怎么说,当然是肯定三连啊。
何况陈巧巧确实很贴心,对他很好。
“嗯,这个叔叔阿姨放心,巧巧一直都很照顾我。”
许跃新一本正经道,“有她这样的对象我很知足。”
这时,一直不大跟许跃新说话的周至凤也开口了。
“钱?你又挣到稿费了?”
周至凤两眼放光道。
谈别的她不懂,谈起钱她可来劲了。
陈艺雪不满地看向母亲,觉得她的表现很失态。
“呵呵,一点小钱,不值一提。”
许跃新淡淡道。
他对这位丈母娘没啥好印象,不必和她说实话。
“妈,今天的西红柿鸡蛋汤淡了。”
陈巧巧及时岔开话题,免得母亲再追问下去,“你回锅再做一下吧。”
“淡了?不会吧……”
周至凤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和平常一样放的盐。
片刻后,周至凤端着重新烧过的西红柿鸡蛋汤去而复回,桌上许跃新和陈实已经谈到婚事最关键的环节。
什么时候娶陈巧巧。
“我打算报名参加高考,等考试结束,我就娶她。”
许跃新早有准备地说道。
“听说今年七月初举行高考,比去年早一些。”
陈巧巧在一旁补充道。
周至凤看一眼女儿没吭声,心想他考得上燕大吗?
“那还有一个月……”
陈实陷入思考道,没多久点了点头,“我看这个时间没问题。”
“你打算报考哪所大学?”
“我考燕京大学,和巧巧一个学校。”
许跃新毫不犹豫道。
身为穿越众,要考就考最好的,燕大青华二选一。
两者中燕大离媳妇近,自然是最佳选择。
“好,祝你马到成功。”
陈实举起酒杯,语气鼓励道。
“借您吉言。”
许跃新和岳父碰杯,两人同时一饮而尽。
饭后,许跃新和陈巧巧,还有大姨子、岳父说了会话,最后向他们告辞。
陈巧巧下午有课,和他一起离开了家。
单元楼外阳光灿烂,万里无云,风吹得正凉爽。许跃新拉着陈巧巧的青葱玉手,心情异常畅快。
今天的初次登门非常成功,结果圆满。
满足之余,许跃新想念两句诗表达此刻的心情。
“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
和以后许许多多日子,
许许多多告别,
被你照耀……”
陈巧巧意识到他在念诗后,选择静静地聆听着。
“想给这首诗起什么名字?”
等许跃新念完,陈巧巧挠挠他的手心道。
“就叫《新娘》,写给你的。”
许跃新回忆了一会后说道,语气很是深情。
陈巧巧俏脸红了起来,将脸蛋贴在他肩膀上没有说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两人去出租车调度点的路上,经过一处报刊亭。
陈巧巧眼尖,一下注意到报刊亭在卖单独出版的《高山下的环》。
“看,在卖你的书。”
“我们去买一本当纪念品。”
陈巧巧兴冲冲地拉着许跃新的手道,小跑到亭子前方,“给我拿一本《高山》。”
经过一个多月的广泛传播,大家已默认《高山》为这部小说的代号,提起这个名字没人会想起别的。
“3角钱一本。”
报刊亭老太太把书交给陈巧巧,笑眯眯地说道,“你们运气好,这是最后一本了。”
许跃新这时想起了什么。
“大娘,请问这本书从上货到卖光,用了多久啊?”
许跃新很关心自己书的畅销程度,客气友好地问道。
“不到两个小时。午饭前上的,现在就卖光了。”
老太太回味起销售速度,老迈的脸上都是感慨,“好几年了,没见过卖得这么快的书。”
“好嘞,祝您生意兴隆。”
许跃新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意,笑着和陈巧巧一起走了。
……
此刻,人民文学接待室内。
王潮垠正在和负责出版的干部交流书刊销售情况。
“王组长,30000本《高山下的环》已经全部投放到新华书店,各地报刊亭。”
出版部门的张处长语气间难掩兴奋道,“根据目前各地反馈,销售异常火爆。以城八区的新华书店为例,《高山下的环》一书均在铺货24小时内全部售空,没有一家是例外。”
“真没想到能卖得这么好。”
“关于这一点,我的想法是……”
负责出版这块的张处长说完后,试探地看着王潮垠道。
“有话直说嘛。关起门讨论,不用绕弯子。”
王潮垠听到好消息,兴高采烈地催促道。
“那我就有话直说了。”
“我觉得完全可以进行加印。惟一的问题在于,我们进行加印时,会再次牵涉到版税问题。”
张处长犹犹豫豫地说道,“上头目前还没有出台这方面的明文规定,是不是应该就此和王朦同志沟通一下?”
“毕竟当初是在他的支持下,我们才大胆采取版税形式,向作者支付稿酬。”
王潮垠听完陷入思考。
从稳健角度来说,对《高山下的环》一书进行加印时,确实应该向老朋友进行请示。
只是,这样会不会显得像个小脚老太婆,显得没有担当精神,缺少主动作为?
那天晚上谈话时,王朦曾鼓励他甩开膀子,放手去干,事到临头他似乎不该畏缩……
经过反复考虑,王潮垠最终有了方案。
“既然做了初一,就不必再怕十五。”
王潮垠冷静果断地说道,“王朦同志最近在开会,听说会议议程较长,我也没办法联系到他。”
“我们俩先商量好加印册数,待会我联系作者见面,向他支付版税。”
“事后哪天见到王朦同志,我会和他提及此事,保证他知情了解就行。”
“还是王组长胆子大。”
张处长哈哈笑着竖起大拇指道,“我觉得加印这个数字合适,你认为……”
说完,他比了只手枪出来,意思是八万册。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