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像在变戏法一般,十分灵巧优雅地包着包子。
那包子连皮带馅地托在手上时,犹如遇到了大风的儿童玩具风车一般,在阿诚的掌心飞快地旋转。
他包包子的动作之敏捷,竟然难以用眼睛捕捉清楚。
这样一套旋风般敏捷流畅的动作之后,一个精巧得像玉雕一样的小包子就完成了。
黎锦觉得,阿诚包包子的速度,都快赶上自己擀包子皮的速度了。
虽然,这可能是因为她没有在专心擀面皮,而是在分心欣赏阿诚包包子的关系,但总而言之,阿诚包包子的动作真令人惊叹。
回过神来,黎锦还是急忙加快了擀包子皮的速度。
再不快一点的话,过会儿阿诚就要追上黎锦的进度,并且会导致他没有包子皮可以包包子、只能停下来等待黎锦擀皮。
如果出现了这个结果的话,会让她很尴尬的。
幸好,黎锦幻想中的这个展开,最终也没有出现。而且,到了后期,黎锦擀包子皮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终于,她把剩下的所有面剂子,都擀成了包子皮。
现在,已经不需要握着擀面杖、擀包子皮的人,这个角色了。
黎锦便从“擀包子皮的人”,转换成了“包包子的人”这个角色。
黎锦虽然是想立刻转换成这个角色,但阿诚的敏捷手法却让人望而却步。
她产生了一种在这时插手,和捣乱也没多少区别的心理,感觉也有些不知所措了。
黎锦想了想,开口说道:“阿诚,我包的包子,能不能不是你这个形状的?”
阿诚停了下来,十分惊奇地望着黎锦。他的神情比较复杂,像是惊讶,又像是迷惑不解。
阿诚疑惑地说道:“当然啊。将军想包成什么形状,就包成什么形状不就行了?这哪里,为什么需要询问阿诚呢?”
“因为……你包的那种‘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儿’的包子,我包不出来啊。但如果包成别的形状,又会变得和你之前包好的包子格格不入了。”黎锦带着困扰的表情笑了笑,继续说道,“如果我想包包子的话,是不是反而会出现给你添乱的结果啊?毕竟,我包的包子可是很丑的,与这些精致漂亮的包子完全不能相比。”
阿诚坚定地摇摇头,道:“只有阿诚和将军两个人吃的话,包成什么样子,也没人会介意的啦。”
--------------------
新年好!来年也请多多指教了!
第74章
====================
黎锦稍稍地松弛了自己的表情,略带羞涩地继续笑道:“那就好。看见阿诚包的包子模样那么精美,真是让我自惭形秽,担心自己包的包子,会拖了阿诚包的包子后腿呀。”
阿诚轻轻摇头道:“那自然是不会的。将军这说的是什么话嘛?”
黎锦笑道:“那我可就随意乱包了啊。”
见阿诚没再说什么,黎锦便走到他的身边,也包了起来。
黎锦实在是不会包阿诚这种纤细精致的小包子,也缺乏学习这种包子包法的动力。
但包成自己会做的粗笨包子,她却也真心感到,若是放在一起,看起来会格格不入。
犹豫了一会儿,黎锦干脆包起了饺子。
既不是发面、又不是包子形状的东西,还能叫做包子吗?黎锦也搞不清楚了。
但是,带馅儿的食物,也只有包成这个形状的,是看起来比较好看,而她又会做的东西。
黎锦所包出来的,形状虽然是饺子,却不是常见的“元宝饺”,也不是“月牙饺”。而是相对而言,既稀有又美观的“麦穗饺”。
“麦穗饺”顾名思义,形同麦穗。外观特点是有着漂亮的“锁边”,看起来十分俏皮美观。
这种包饺子的手法,虽然是笨手笨脚的黎锦也做得来的,但一般人,往往还真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元宝饺”与“月牙饺”的形状,只要是聪明一些的人,就算没见到别人包,只是看看饺子成品,或许也能自然学会。
而“麦穗饺”就不一样了。如果不是极为聪明的人,只看成品的话,是没法反推出来制作过程的。
黎锦会包这种较为稀奇的“麦穗饺”,是因为小时候看过外祖父包这种漂亮的饺子,她觉得很稀奇又很厉害,特意央求外祖父教给自己的。
包“麦穗饺”的时候,先将馅料置于饺子皮上,然后再对折饺子皮。捏紧对折过的饺子皮一端后,将捏住的部分往另一端用力一推。
每推一次,推过去的饺子皮附近,就会自然形成两道褶皱,此时再用手指交替将褶皱捏合,继续往那一端推。每次推过去之后,便重复上一步骤。
一直推到另一端之后,再用力将最后这一点没有封口的饺子皮捏合即可。
虽然步骤相对其他包法比较复杂,但这样包好之后,饺子皮上捏合的部分就会形成漂亮的纹理,如麦穗一般,因此得名“麦穗饺”。这是用繁琐来换取美观的做法。
虽然今天中午打算做的明明是包子,但事到如今,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黎锦也只能包一些“麦穗饺”同阿诚包的包子一起放入锅中了。
毕竟,她自己会包的那种简陋的包子,相比阿诚包的精巧包子,实在是太拿不出手了。
放在一起的话,黎锦自己都会先受不了的。
黎锦觉得,自己包的“麦穗饺”在造型上还算拿得出手。即使把这种“麦穗饺”同阿诚包的包子摆在一起,也不算辱没了后者。
准备蒸制的时候,锅中先倒入开水,再放上笼屉。
这时,如果有玉米叶或者白菜叶的话,应该把它们铺在笼屉上。这样蒸出来的包子,味道是最好的。
但黎锦手边没有准备这种东西,只能遗憾放弃了。
她把一般人家习惯使用的干净白布铺在笼屉上面,把包好的包子与麦穗饺一起摆放进锅里。
这一步完成之后,先不要直接放在火上蒸,而应该盖上锅盖,静置一段时间。
这个步骤叫做“醒面”,又叫“饧面”。
“醒过”之后的面团,会更加柔软细腻,蒸制出来的食物外形与口感也会更好。
在室温下“醒面”也可以,但是如果放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的话,则“醒面”的效果更佳。
所以,黎锦才在锅里倒入开水。这样做,是人为制造一种温暖湿润的环境,加速“醒面”的所需时间,并且改善“醒面”的效果。
“醒面”大概要花去一炷香的时间,再不耐烦急着完工,也最好等上一盏茶的时间。
所以,这段时间,先做些别的事情吧。
黎锦想起了早上剩下的那些面条,做炒面是不够的,只能做成些零食了。
她找了个小一些的平底锅,先热一下锅,之后在锅里倒入一层油润锅。
当锅中的油稍微烧热的时候,黎锦便用筷子挑起几根面条,小心地放在锅里,让面条自然地形成类似小饼的扁平形状。
铺出了第一张小饼之后,再夹起几根面条,让它形成另一张小饼。
这样挑上过几次之后,剩下的面条便都铺在锅里、成为小饼的形状了。
黎锦盖上了锅盖,但时不时又掀起来,随时看看小饼的状态。
这个过程的时间是非常短的,所以不能松懈、更不能离人。
经过感觉难以计算的短暂时间之后,小饼的底部已经凝固了,黎锦便将小饼逐一翻了个身。
刚煎好的小饼底部,颜色是金黄色或黄褐色的。
它的颜色,与煎制的时间、以及放在锅里的位置有关,只要色泽变黄了,而且没有煎糊,就都是正常现象,不用在意。
翻身之后,再这样煎上一小会儿,最好再给小饼翻个身。这一次,数十五个数就可以了。
数过十五个数后,黎锦就用筷子把锅中的小饼都盛进了碗里。
小饼之上撒上些适量的胡椒粉和盐,再用筷子反复翻动一会儿即可。
至此,这种“面条煎饼”就做好了。
名字虽说叫“面条煎饼”,但其实算是著名小吃“馓子”的变种,口感也十分神似。
“阿诚,来吃这个吧。”黎锦招呼阿诚,让他先来与自己一起吃下这些新出锅的零食。
炸馓子所需的用油量太大了,黎锦可舍不得,所以面条煎饼是煎出来的。
煎制的时间不长,用油量也算是不多,黎锦觉得这么做,还算让她不太心疼。
这种面条煎饼的口感,与其说是酥脆,不如说是外酥里软。
只是在表面有一层诱人的金黄色外壳,但里面的部分还是柔软细腻的。
加入椒盐之后,能够让面条煎饼吃起来更加有滋有味。不至于太过乏味寡淡,也中和了油炸食品常有的油腻感。
比起脆硬的馓子,面条煎饼外酥里软的口感,其实更加适合小孩子与上年纪的人。虽然,黎锦与阿诚都不是这两种人,但也一样能享受到这种零食的美味。
吃过了面条煎饼,黎锦便将已经醒过了面的锅端到了火上。
“我先出去一下,等会儿就回来。阿诚这段时间可以先休息。”黎锦这么对阿诚说道。
但是,黎锦的话,或许引发了阿诚的好奇心吧?就算并非如此,他可能也不习惯在黎锦忙碌什么的时候袖手旁观。
因此,阿诚连忙说道:“那阿诚也去,万一将军要是有什么事情,能用上阿诚呢?”
黎锦笑道:“真的是简单的事情,这能有什么‘万一能用上的’啊?阿诚要是想来看热闹,就来吧。”
黎锦看到厨房门口附近有一块空地。
因为那块地空荡荡的,没长什么草,也没种什么花,之前她便打上了它的主意。
黎锦拿着装了“姜芽”的小碗往外走了几步,便蹲了下来。
种姜芽非常简单,只要把姜芽的部分朝上,切口朝下,摆放在土上就可以了。
种下的每个姜芽,要与其他的姜芽保持一点距离。
都摆放好之后,用小木棍或者瓦片之类的东西,往姜芽周围补上些土就算种好了。
这样种姜芽,连铲子之类都不必动用,简单得很。
最后,再淋上些水即可收工。
其实不淋也可以,但黎锦心想自己做完这些反正也要洗手的,多一个步骤也不怎么费事。她便在洗手的时候,顺便取了些水去照顾姜芽。
不能直接把碗里的水倒在姜芽上。那样一来,刚围拢在姜芽边上的松散土壤就会被冲走,等于刚才补土的动作白忙活一场。
所以,黎锦选择的做法是,把手伸进碗里,尽量润湿手指与掌部,再把手上的水淋在姜芽和它附近的土壤上。
这样重复做了多次,碗中的水都消耗完了,最后这道工序便完成了。
种姜芽非常简单,但因为做的时候黎锦动作慢悠悠的,倒也耗去了不少时间。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