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黄河改道,土木大兴!

    第288章 黄河改道,土木大兴!
    湖广,华容。
    在这秋收之时,忙碌了一年,终见丰收的百姓,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家家户户都打了草场,粮食在日晒月照之下,逐渐干燥,一些早熟的谷壳,时不时发出响动,将其中的谷粒崩了出去。
    闻着细微之声,老农顿时露出笑容,再过几日,就能将之拿来换钱了,一家人的吃喝,就指着这些收成了。
    丰年稔岁,如果不挥霍,不遇天灾人祸,是个人人不愁吃喝的光景。
    但入了夜,草场的看守还是要有的,家中的青壮、老汉儿,就睡在这里。
    即便有点清风,但在这炎炎夏日,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草场总是相邻的,也都是旧相识,睡不着的人们,手里扇动着蒲扇,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着天,说着笑。
    其中谈论最多的,便是朝廷清丈田亩、均地于民的事,虽然国策还没有推行到这,但影响却早就到了。
    田是民之本。
    府里、县里,那些豪绅、富户在大肆卖田,开始时还骗了不少人,但随着国策宣扬开来,意识到被骗了百姓,纷纷要退田还地。
    豪绅、富户绝对是不愿的,仗着家中的恶奴、恶仆,对被骗百姓是又打又骂。
    胳膊拗不过大腿,被骗的倾家荡产的百姓,拗不过豪绅、富户,同样,豪绅、富户也拗不过官府、衙门。
    嘉靖四十年、嘉靖四十一年,长达一年半的清洗,大明朝的中央、地方官吏,即便没有换过个遍,但也差不多了。
    有升官的,有罢官的,有调任的,也有流放的,最多的,是被杀的。
    在整个朝廷体系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府县基层的官吏,几乎被新选入士的人给替换。
    这些没经历过官场大染缸浸染的新官、新吏,对官场潜规则还不太了解,为民做主的热血也还没有凉。
    上任的“三把火”,烧的两京一十三省的豪绅、富户苦不堪言。
    受到现在朝廷用人,能者上,庸者下,破格提拔渐成常态的影响,大批新官吏对于往怀中搂钱的想法大减。
    转而对“进步”有着无限的渴望,有甚者,干脆将治下的豪绅、富户之家当成了钱袋子,随意提取。
    然后,拿豪绅、富户的钱,去为民做事,增加政绩,等待提拔。
    至于说豪绅、富户愿不愿意,那不重要,在大明朝这片土地上,没有能够抗衡权力的事物。
    如果有,只能是权力本身。
    豪绅、富户愿意出钱,发展民事,新官吏也愿意投桃报李,记上一功,颁个富仁之家牌匾什么的。
    豪绅、富户不愿意出钱,为富不仁,新官吏虽然对权力运用不太熟稔,但用脚趾想,都知道该怎么让人去找麻烦。
    衙门的两班衙役,日夜不休,白日去逛豪绅、富户所开的店铺,恶狠狠地盯着敢于进店买东西的人,直到把人逼走,弄得店里冷冷清清的。
    夜里,那些店铺就会招到“强人”抢劫,稍微好点的强人,抢完东西就走人,碰到恶一点的,临走时候还放把火,将一切烧的干干净净。
    等到第二天,豪绅、富户上衙门告状,这些位一府之侯、一县之侯就会漫不经心的让其回去等。
    什么时候豪绅、富户同意了出钱,发展民事,强人也就找到了,东西也就找到了,东西少没少,这就只有天知道了。
    治罪强人?
    这当然要治罪,这可都是新官吏们的政绩,哪能不治罪?
    必然要重罪!
    全部处斩!
    但是,找到的强人是什么人?全是狱中那些本身就待斩关押的人犯。
    前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上书规定诸省府县每年处斩人数定额的事,至今都在为知府、知县称赞传颂。
    当真是太好用了!
    而豪绅、富户们对死囚怎么出狱,还强抢、烧毁的店铺什么的,知府老爷、知县老爷的答案也很简单,就不允许人越狱吗?
    越狱后逃跑,总要有点盘缠吧?抢了一些为富不仁的东西,很合理吧?
    逻辑闭环,知府们、知县们就开始杀人,根据大明律,被关押待斩的死囚,一旦出现越狱等重大恶劣之事,可向上禀告,立即问斩。
    当今内阁首辅大臣高拱本就对关押死囚待斩,浪费钱粮的事很不满意,对诸省府县“减少死囚人数”的事,自然是高兴的。
    于是乎,死囚被斩。
    豪绅、富户亏了钱。
    知府、知县得了政绩,又得了发展民事的钱粮,等民力一上去,提拔顺理成章就来了。
    张居正在任时,知府们、知县们还不敢这样大搞特搞,高拱一上任,可以说是完全放开了。
    高拱内阁、朝廷,在张居正内阁结束两个月的时间,诸省府县接受地方豪绅、富户的投献,竟高达数亿两纹银。
    震惊了整个天下。
    高拱这种只问政绩、民力提拔官吏的方式,也在朝野中产生了诸多非议。
    内阁次辅大臣胡宗宪兼领的吏部,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都对高拱表达了强烈不满。
    质疑高拱的行为,是在对张居正内阁时部分制度的破坏,高拱却丝毫不在乎。
    尤其是部分正直朝臣参劾高拱的奏疏,送到玉熙宫,如泥牛入海,都“淹了”时,高拱就更不在乎了。
    为了应对朝臣们,高拱捡了几个从豪绅、富户那弄来钱粮往自己兜里揣的官吏杀了,给文武百官弄了个体面,就算完事了。
    再不体面,作为内阁首辅大臣,就要帮群臣体面了。
    吏部不在掌中,户部可是在的,哪个衙署不要钱开支?
    所以,大明朝中无数豪绅、富户为之消失,钱粮先收聚朝廷,再散于民间。
    有着元辅的撑腰,勒令治下豪绅、富户退还那些被坑骗百姓的钱财,赢得民心的事,知府、知县做的更是毫无心理压力。
    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切实好处的百姓们,在闲谈时,不时提及县太爷、父母官,那是个个夸不绝口。
    全然不知是豪绅、富户在负重前行。
    而从豪绅、富户们那里得到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几十年的地方衙门两班衙役,睡不睡觉都觉得没什么,生怕有什么火,有什么东西影响了百姓们的收成,影响了县太爷的政绩,巡逻在乡野中。
    听到百姓们发自内心的夸赞,连忙就让人回去报给县太爷,这一句句的好官,可都是县太爷进步路上的阶石。官与民尽开颜。
    草场一角。
    “听说县衙在招人呢,等粮食换了钱,你要不要去试试?”
    “给钱吗?管饭吗?”
    “管饭,给的钱还多呢,干一天,给二十个大子。”
    “这么多?干什么活?”
    “挖沟渠、盖社学、修大路!”
    “这都是好事啊,那些扒皮喝血的官老爷能有这么好心?”
    “那是以前的官老爷,现在的官老爷哪个不好?你之前买王大户家的地,不是县太爷主持公道,逼着王大户退钱给你的?要不是县太爷,你的钱,姥姥!”
    “这倒是,要是现在的县太爷招人干活,那肯定是真的,试试就试试。”
    6=9+
    “唉,听说为了修大路,邻村的张家村要搬走一半的人,县里给了每家每户五十两银子,有这些钱,起个大楼都够了,县里还说会盖新房,等盖好了,那些搬走的人能不要一分钱住进去。”
    “这不可能吧?”
    “怎么不可能,我姥姥的妹妹的孙子的媳妇的妹妹嫁的就在张家村,修大路占房子没占到,旁边的人家就占了,就差一点,这些天天天搁家里拍大腿呢。”
    “真的?”
    “当然是真的。”
    “我不信。”
    “嘿,你小子这是羡慕了吧,等卖了粮,咱们去县里上工,就从张家村的桥上过,到时候你下去问问。”
    “我不相信啊!”
    说着说着,就有一人破防了,全然没有注意到另一人嘿嘿的笑,这是在之前就破防过了。
    羡慕嫉妒恨的事,不能就自己,当然也要让“好兄弟”一起。
    十万座社学。
    两万五千里直道。
    这两件事是朝廷的国策,工部撒出无数人手,对全国范围内的道路进行勘探和规划,经过八个多月的努力,社学位置、直道位置,两京一十四省(包括北原省),基本全部落定。
    正好,诸省府县有钱了,不等朝廷户部计算准确修建耗费钱粮,知县、知府、巡抚,就一层层上报,暂时不必户部拨银,地方上能自己解决。
    甚至于,在两件国策以外,诸省府县还建议朝廷对地方上的河道、水利重新梳理梳理。
    特别是河南巡抚,有了钱粮后,膨胀的想要给黄河改改道。
    在此之前,黄河有五次改道,第一次改道: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次改道使得黄河下游的流向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东北方向转向东南,经过河南、山东,最终流入渤海,这次改道固定了一千多年。
    第二次改道:发生在西汉王莽时期,这次改道是由于黄河在河北大名县决口,导致河道偏东南,经过山东聊城,最终在山东滨州进入渤海。这条河道也被称为东汉故道。
    第三次改道:发生在北宋时期,这次改道是由于黄河在濮阳附近决口,改向北流,主要途径河北大名、馆陶,山东乐陵、无棣县入渤海。不过期间也有短暂的河道变化,这条河道称为北宋故道。
    第四次改道:发生在南宋时期,这次改道是由于南宋时期为了抵御金兵南下,在滑县人为决口,导致黄河向南流入黄海,并且河道分成南北两条,南流经济宁泗水夺淮入黄海,北流经大清河入渤海,统称为南宋故道。
    第五次改道:发生在本朝,这次改道主要是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导致河床抬升,最终在江苏境内夺泗入淮,形成了一个新的黄河三角洲。
    但本朝却因此发生了四次黄河大决口,洪武二十四年,正统十三年,弘治二年,和嘉靖二十三年。
    河南巡抚潘季驯,在水利之道上颇有理解,经过重重勘察,亲手绘制了古今第六次黄河大改道。
    由于黄河常在兰考县决口,潘季驯认为,该往东北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这样一来,能解决黄河北处大决口三个,南处大决口八个,以及其他小决口四十多个。
    正河八十余里,筑缕堤三万余丈。
    如此工程,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是巨大的,潘季驯估算,至少要动用民工十万,钱粮千万两纹银。
    而朝廷工部的估算,则在这基础上直接翻了个倍,由于社学、直道两件国策,工部人手出现巨大缺口,对潘季驯的“妄想”,工部尚书朱衡当即给驳了回去。
    没有工部的支持,潘季驯打算自己搞,反正不要朝廷拨银粮,巡抚领地方事,是有权决议省事的。
    不过,这是要承担巨大风险的,改道成功,这必然是大功一件,功德无量。
    可要是改道失败,黄河之水泛滥淹没了田地、百姓,以当今圣律,仅是潘季驯一人的脑袋怕是不够斩的。
    一场豪赌,在河南境内展开。
    建学堂、修直道、改河道,这三件事同时进行,招募民工百万以上,而河南,穷苦百姓众多,有钱赚,上工者无数。
    整个大明朝,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有老汉儿被青壮惊醒,立刻骂道:“嚎鬼呢!快睡觉!”
    青壮缩了缩脑袋,便卧在了草堆中,仰望着星空,缓缓进入梦乡。
    老汉儿反而睡不着了,点起了旱烟,嗒叭嗒叭抽着,皱纹堆垒的脸上,又喜又忧。
    这样的好日子,都让人迅速忘记了过去几十年的苦,可能持续多久呢?
    当今圣上,可是位老皇帝了,嘉靖朝,四十一年了!
    正想着,老汉儿听到有跑马的声音,抬眼往声音的方向看去,那华丽的锦衣,即便是在明月下,也是熠熠生辉的,令人不由得眼睛刺痛。
    领头的锦衣卫有感,朝着老汉的方向看来,老汉低下了头。
    直到声音消失,老汉才又抬起头,呢喃道:“那方向,好像刘家啊……”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