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风云涌动
陈留和雍丘都是中原大城,两座城池之间往来的道路虽说畅通无阻,但毕竟不像司隶周边的道路修得那般好。
马车摇摇晃晃的行着,坐于其中的雍丘王曹植和国相黄修二人,也随着车身的摆动一起晃着。
雍丘距离陈留不过五十里,天还没亮的时候,雍丘王曹植就从雍丘出发。快到中午之时,曹植一行方才到达陈留城外。
自从曹操死后、曹丕登基为帝,曹植以前的公子架子已经收敛了很多。
整个雍丘王府的侍者、卫士加在一起,也不过二百人之数,还大半都是老弱病残。能凑出二十人的队伍随自己前往陈留,对如今的曹植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排场了。
曹植的紧张之情,随着离陈留城越来越近,也逐渐提到了嗓子眼上。
虽说之前和先帝曹丕的关系非常紧张,但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彼此相识相知了二三十年,而且有共同的母亲卞太后从中说和,两兄弟之间也没到你死我活、只能活下一个的地步。
但当今的皇帝乃是先帝之子,自己与先帝有情分、可与当今这位皇帝陛下没有半点情分!甚至都十余年没见过了。
曹植试探性的向国相黄修问道:“黄公,现今已到陈留城外。但我实在对当今的陛下了解甚少,黄公可有什么可以教我的?”
虽然曹植乃是正经的诸侯王,但对待自己的国相却从不摆架子,只称‘我’而不称“孤”。
黄修乃是冀州常山人,自曹植徙封到雍丘之后,便受了朝廷之令、担任曹植的雍丘国国相。
先帝曹丕对宗室诸王时时提防,不仅安插了监国谒者和防辅吏这两个职位监督诸王,连国相都是选择对朝廷忠心之人。
黄修也是如此。
虽然人都是有预设立场的,但这个立场未尝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汉朝以来都是郡国并行,郡太守是毫无争议的两千石官员,以一郡之地为国的国相也是两千石官员。
但曹植的雍丘国,只不过是一县之地。黄修这个国相,也不过是个千石官员而已。
‘国相’头衔和‘千石’的级别,两者映衬起来殊为奇怪。
如果一定要打个比方的话,就如同后世有一官员名为市长,但只是个县级市的市长一般。
数年下来,洛阳朝廷除了督促国相监督曹植、防止曹植有非分之想外,对雍丘国的政绩考核、治理情况,就如同全然不在意似的。
当然也没有任何给黄修升迁和赏赐的意思。
皇帝远,而雍丘王近。
加之黄修也是个好学之人。与曹植数年接触下来,才越来越感觉到曹植的才华和文学造诣,久而久之,黄修也对曹植的遭遇有了一丝恻隐之心。
黄修听闻曹植向自己发问,纠结了片刻后说道:“臣若是对大王说了,还请大王替臣保密。”
曹植本没抱什么希望,就如同多年来的无数次发问一般。但今日黄修竟然愿意给自己透露些许信息,实在是意外之喜。
“还请黄公放心。”曹植拱手说道:“我定不会乱说的。”
曹植平日居于雍丘城中,对于国家大政这种信息的获取,实在是少的可怜。加之皇帝南征之前,曹植给皇帝上表一事让皇帝不喜、并更换了监国谒者和防辅吏后,便再少有人愿意对曹植说朝中的政事了。
黄修点了点头,准备对曹植说些无伤大雅的事情:“臣听闻陛下此番南征乃是大胜,扫平了东吴的十万叛军,全据了庐江郡之地。”
曹植疑问道:“此前曹大司马不是已经占据皖城了吗?为何此次还是在皖城?”
黄修说道:“臣听闻是孙权渡江来攻,而后大魏王师在庐江反击吴军。”
“当真是大胜了。”曹植回忆了片刻:“先帝的黄初年间从未如这般胜过。”
“黄公,还记得黄初六年年底,先帝征吴回来之时,还特意到了雍丘来见我。”曹植仰起头来回忆:“当时先帝还说,日后若有机会的话会予我一实职,让我为国家效力呢。”
黄修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身边这位王爷被禁锢多年,对起复以及实职有一种痴迷般的执着。如何能劝?就让他继续这样想吧。
曹植离陈留城还有数里之远的时候,越骑校尉毌丘俭却已经在皇帝的面前了。
堂中并无他人。侍中、散骑以及虎卫都被清到了外面。
毌丘俭恭敬的站在皇帝的桌案之侧,轻声向皇帝汇报着洛阳城中的情况。
“谁?荀彧?”曹睿皱眉问道。
“是荀俣(yu),不是荀彧。”毌丘俭小心解释道:“是荀彧的二儿子,荀俣荀曼倩。”
曹睿点了点头:“此人朕知道。只有这一人死在诏狱里了?”
“回陛下的话,臣从洛阳出来之时,只有荀俣一人死了。”
“嗯,朕知晓了。卫师傅一共抓了多少人?”曹睿用指节敲着桌面,低声说道。毌丘俭说道:“共计抓了七十余人入诏狱。廷尉高柔因无诏不愿开诏狱,因此司隶校尉将廷尉软禁在家中。”
“七十余人,其中半数都是荀氏家人,还有一些是荀氏故吏。除此之外,还有执金吾臧霸臧宣高及其子。”
曹睿眯着眼没有说话。用手指了指外面的位子,示意毌丘俭自己入座。
毌丘俭与皇帝颇为熟悉,知道皇帝要开始思考事情,因此也不扭捏,随即坐下等待着皇帝进一步的发问。
荀氏……
其实在魏国内部,曹氏和荀氏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了。
建安十七年的时候,当时董昭谋划让曹操进爵魏公,从而为了以魏代汉打下基础。当时的荀彧异常激烈的反对此事。
当年是你助我登上高位,如今又要阻我的路?
曹操因此心不能平,在南征孙权的时候上表给汉献帝,调荀彧来谯县劳军,等荀彧到了军中后又将荀彧留在了军中。
等到曹操兵至濡须的时候,荀彧则留在了曹操背后的寿春。当时曹操赐给荀彧一个空的食器,荀彧从而服毒自尽,汉献帝也因此深感痛惜。
建安十七年底,荀彧随曹操南征,死在寿春城中。
建安十九年秋,荀攸随曹操南征,死在进军途中。
曹睿曾经详细翻阅了禁中典籍。
不论是典籍、纪要,抑或是从身边的大臣处,曹睿都没问到任何更多的细节。但从一个皇帝的直觉来说,曹睿认为,荀攸也是如荀彧一般,被曹操赐死或者逼死的。
曹睿抬头看了一眼,毌丘俭在席中正襟危坐。
而毌丘俭看到皇帝的目光看过来,刚要起身回话,却发现皇帝又转头看向别处了。
自从荀彧、荀攸相继死后,似乎颍川士人们在明面上就放弃了对曹操晋位的反对,而是转过头来支持曹丕的争储之事。
钟繇、陈群……颍川士人的代表,在文帝曹丕争储的时候,出力颇多居功至伟,曹丕在登基后也立即以高位酬功。
但……荀家呢?
曹睿看向毌丘俭开口问道:“仲恭,荀彧的后辈中都有谁被抓了?挑主要的说。”
毌丘俭起身拱手:“陛下,荀彧的次子荀俣死在狱中。”
“荀彧的三子荀诜、六子荀顗,还有荀彧长子荀恽的两个儿子、荀甝和荀霬、以及荀彧兄长荀谌之子荀闳,都被司隶校尉捕至狱中。”
曹睿伸手示意毌丘俭暂停。
“仲恭,朕有些弄混了。这么多姓荀的,荀彧一共几个儿子?”
毌丘俭数了一下:“荀彧……荀彧大概有七个儿子,其中第四个、第五个儿子早夭。而幼子荀粲尚未加冠,因此未被司隶校尉收监。”
曹睿左手伸开揉了揉眼睛两侧的穴位:“荀氏怎么如此能生?朕记得荀彧的祖父荀淑号称神君,生了八个儿子号称‘荀氏八龙’。”
“荀彧的祖父生了八个儿子,如此他的父辈就有八个人了。加之荀彧还有四个兄长……”
曹睿顿了一顿说道:“当真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毌丘俭也尴尬对道:“这……臣也不知,或许颍川更富庶些吧,臣所在的河东须没有这样的人家。”
曹睿似乎有点明白卫臻的意思了。
早在洛阳之时,卫臻多次出入宫禁,早就知晓了皇帝对于士族的担忧,尤其是颍川士族。
既然皇帝要我如魏讽案一般,抓一批杀一批。那么就借着陛下在南边大胜的余威,就拿颍川士族中的荀家开刀吧。
曹睿皱眉问道:“那个荀彧的次子荀俣,死在诏狱里了是吧?卫师傅搞清楚荀俣的罪名了吗?”
“已经初步查出来了。”毌丘俭拱手说道:“荀俣自称他的兄长、荀彧长子荀恽,在黄初年间被先帝赐死,他因此心生怨望。而此番陛下南征、洛中空荡,荀俣也因而散布谣言作乱。”
曹睿说道:“荀恽……朕记得他与雍丘王要好、而与先帝不和对吧?其余人都是荀俣的同谋吗?”
毌丘俭答道:“据死了的荀俣所称,荀彧侄子、荀闳荀仲茂乃是同谋。”
曹睿皱眉:“这个荀闳荀仲茂又是何人?朕记不清了。”
毌丘俭拱手说道:“荀闳是荀彧四兄荀谌的儿子,建安年间曾为雍丘王的属官。”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