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授官宣义郎!

    第183章 授官宣义郎!
    既然不看重家世门第,又看重什么呢?
    司马光在注《书仪·亲迎》时候道:“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至于立契云:某物若干,某物若干……”
    资财已经取代家世,成为宋人通婚以前的首要评判标准。
    这个事情到了南宋也是一样,南宋名臣李光“喜”得爱女,友人写信向他道贺。
    谁知李光却满脸愁苦地回复道:“我家有五个女儿,这下可好,盗贼都不会来‘光顾’了。”
    所以,宋人喜欢生男孩甚过于生女孩,而在民间底层百姓,最怕生到女儿,甚至有生了女儿直接扔掉掐死的。
    不过,苏允笑归笑,心里却是有些想法,须得给苏轼苏辙两位叔父置办一份产业才是。
    苏辙自不必多说,三儿五女,到嫁人娶妻的时候,他都能脱一层皮。
    至于苏轼嘛……哈,给他置办一份产业,到时候预留着给他贬谪的时候用。
    嗯,给苏迈几兄弟买几套小院子吧,免得到时候结婚还得寻人借房。
    这是真事,苏轼儿子结婚的时候,苏轼找好朋友范镇借的房子。
    嗯,苏迈年纪也不小了,也该结婚了,元丰八年,苏轼一家就要回来了,到时候阿迈也要结婚了吧?
    过段时间有空了,倒是得准备给他们一家准备一套院子,再给阿迈准备一套婚房才是。
    十天时间,已经是对流程简化再简化,也仅仅是完成纳币,至于问期,也就是双方沟通结婚的时间,也还没有走到。
    因为这选择时间,是需要寻找良辰吉日,是要寻人去算的,算好了后,双方再商量一番。
    好嘛,十天时间,能够走到这个程度,已经是效率极高了。
    不过这也算是初步达成目标了。
    这会儿就算是让人给榜下捉婿了,也可全身而退了。
    四月二十日发榜。
    苏允照例没有去看榜,就在家里等着,阿回等人已经做好全部的准备,打赏报喜人的红包、打扫沾喜气邻居的铜钱,以及各种祭祖的东西等等,尽皆准备完毕。
    苏辙一家人以及章惇一家人,早早就来到苏允府上一起等候消息,大家吃吃喝喝的,倒也是快活。
    到得早上十一点左右,外面忽而响起爆竹声,阿回疯跑了进来,脸色狂喜,大声喊道:“状元郎!公子是状元郎!公子高中榜首,乃是今科状元郎!”
    大堂顿时沸腾了起来。
    章择几兄弟,苏辙家的几个孩子,尽皆欢呼跳了起来。
    章惇与苏辙相视了一眼,尽皆看到了彼此眼里的狂喜。
    中进士是有心理预期的,但中状元郎,他们却还是有些不太敢想!
    三元及第啊!
    大宋朝至今一百二十年,才有几個三元及第的?
    满打满算,也才六人!
    二十年出一个的旷世奇才!
    章若整个人都有些熏熏然:我家阿允,三元及第矣!
    虽然问期结果还没有出来,但大约也就几日时间,到时候她直接便是状元郎夫人了!
    章若虽然不愿意强迫苏允上进,但哪一个女儿家没幻想过自家夫君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在大宋,最大的大英雄便是东华门外唱名者。
    章若含情脉脉看向苏允,却见苏允与她一笑,随后与苏辙与章惇说笑起来。
    章择等人纷纷跑出去外面,看阿回给报喜人打赏,他们则是去撒铜币沾喜气去了。
    大堂里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苏允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朝苏辙以及章惇跪下,口中道:“谢过二位叔父,若无二位叔父谆谆教诲,允无今日!”
    苏辙笑道:“你叫我叔父也倒罢了,你唤子厚什么?”
    苏允跪着抬头看向章惇,章惇端坐,捋着胡子,满意地看着自己,笑了笑,再叩首,道:“小婿见过岳父大人!”
    章惇笑道:“好了好了,自家人的,不用这么客气,若儿,快将你夫婿扶起来。”
    章若赶紧过去扶起苏允,扶起来后,双手也不拿开,身体紧紧贴着苏允的手臂。
    章惇见到女儿的小女儿态,心里不觉得恼怒,反而是大感欣慰:有婿如此,老丈人哪有不满意的!
    苏辙在殿试之后立即安排订婚之事是正确的,因为殿试结果一公布,苏允便忙碌了起来。
    中进士的快乐是激烈而持久的,这种快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被苏允更加清晰地感受到。
    先是参加“期集”。
    所谓期集就是在授官之前,新登科的进士聚集在一起举行一些活动。
    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朝谢、登黄甲叙同年、拜谒先师先圣、赐闻喜宴、编刊同年小录、立题名碑等等。随后是朝廷安排举办的赐绿袍靴笏、导从前引、朝谢皇帝、赐闻喜宴、赐御制诗、编登科录、立题名碑、释褐授官等恩荣。
    宋朝贡举期集颇为隆重,其中以朝谢、赐闻喜宴和释褐授官更为突出。
    原本唐代科举进士放榜之后,首先需要拜谒宰相,这样很容易造成结党营私、朋党之争,到了宋代明令禁止应举士人向知贡举谢恩。
    不过讽刺的是,宋代禁止应举士人向知贡举谢恩,但是党争却是历代之最。
    一连串的活动下来,即便是苏允身体之强健,亦是感觉疲倦不堪。
    倒不是身体吃不消,关键是他作为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几乎什么活动,他都是其中的中心,每天要应对成百上千人,精神上的确是顶不住。
    不过释褐授官之后,活动总算是消停了下来。
    宋朝贡举的最大恩荣是释褐授官。
    唐代明经、进士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还不能直接入仕做官。
    必须再经过吏部铨选考试,合格后才能授予官职,脱去粗麻布衣,换上官服,即所谓“释褐授官”。
    因而,唐代许多士人明经、进士及第多年之后,仍为一介布衣,未能释褐授官,以致有出身二十年而未获禄者。
    如一代文豪韩愈,就是这样的倒霉蛋。
    贞元八年他进士及第,因为吏部的考试不合格,磋砣三年,尚未入仕。
    于是贞元十一年他三次上书宰相而求仕,自称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
    希望能通过当朝宰相的论荐获得一官半职,结果是三次上书均不获垂怜。
    他只好离开京城长安,到宣武军节度使董晋的麾下做幕僚,被辟署为观察推官,才踏上了仕途。
    这样的惨痛经历在宋代是不可能发生的。
    宋初承袭了五代以来的规则,但自太平兴国二年开始,进士、诸科及第、出身者可以不经关试皆释褐授官。
    按照惯例,第一、第二等进士并九经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
    同出身进士及诸科,并送吏部,免选优等注拟初资职事、判司簿尉。
    有宋一代,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还是比较讲究实干的,大多数新进士都会被外放做官。
    考得比较差的可能会去当知县;
    考得比较好的,可以当知州判官。
    朝廷按照惯例授官,第二、第三人授大理评事,并为诸州通判;
    第四、第五人授秘书省校书郎、签书两使判官厅公事;
    第六名以下第一甲授两使职官。第二甲授初等职官。
    第三、第四甲授判司簿尉。第五甲守选,待授官。
    然而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便是新科状元郎苏允,直接授宣义郎(改制前叫将作监丞)。
    看着与众不同,但其实也算是惯例了。
    太祖开宝六年,创立殿试制度,进士及第所授官阶有所提高。
    既然是有例可循,便不算破格。
    不过到了要给苏允具体差遣的时候,却是发生了一些争执。
    赵顼不想让苏允去地方上当通判,想把他留在京城,给一个在京城的差遣。
    至于原因自然是想要让苏允进资善堂,执教他的儿子。
    但这毕竟前面没有惯例,赵顼于是将门下省的主官叫来,暗戳戳的问了一下,没想到直接让人给顶了回来。
    人家也是振振有词的:“……状元郎通判诸州乃是惯例不说,这本来便是培养进士们的意思。
    让他们先在通判的位置上,可以不必先干实事,但却可以通过监督知州,不断地思考揣摩作为主官的职守,可以获得许多的经验。
    等到稍微成熟,再让他们回到朝廷,让他们在朝廷中枢观天下政事,以提高他们的眼界,乃是从微观处至宏观的进步。
    等他们在中枢开阔了眼界,再放出去当主官,如此循环往复,宰相之才便培养出来了。
    官家您却想将状元郎留在京城,京城能给他一个什么差遣?
    什么差遣能够让他们快速的成长起来,难道要放进馆阁里面看书修书么?
    这个时候正是年轻人们学习政务的时候,还有什么比在地方上看着知州处理一州政务能学得多?
    官家您这是要耽误一个三元及第的奇才啊,这是急功近利的乱命,这等乱命,臣是万万不敢从的!”
    赵顼被喷了一脸,只能悻悻作罢。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