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李唐皇家的著名传统
苏晨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五个方面讲述了武则天做出的贡献,各朝古人听完不禁纷纷对武则天竖起了大拇指。
武则天虽然是一介女流,但她当女皇期间所做的政绩可一点也不比其他皇帝差。
在宋朝之前,儒家正统思想还没有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大家对于女人当皇帝觉得还好,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对武则天做出的这些功绩感到钦佩。
但从宋朝开始,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后,贬低女性的风潮在社会蔓延。
这也使得宋明清这些朝代的人连带着对武则天也不待见,认为武则天是祸国殃民的妖后。
但即便是这些朝代刻意贬低武则天,但听完主播讲述武则天做出的贡献后,也不得不佩服一代女皇。
武则天当政期间,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做得差的地方。
苏晨讲述完积极的一面,随后又开始讲述消极的一面。
“武则天称帝对当时政治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她的行为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导致政局变得复杂多变和动荡不安。”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一方面是因为失职怨气和割据野心,另一方面则是武则天图谋称帝的行为为他提供了借口。”
其他朝代的古人可能感触不深,但身处武则天称帝前夕的大唐臣民能够深刻感受到政局的诡异动荡。
武则天为了称帝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各种反对力量也在暗流涌动,整个社会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动荡。
而作为底层老百姓的他们,面对这种诡异的局势充满恐惧,害怕上面的动乱烧到他们身上,使得他们遭受无妄之灾。
不过让他们安心的一点,就是他们已经知道最后的结局,太后登基称帝造成的动荡没有危害到他们。
“武则天为了称帝,采取了利益收买的手段,大量投机取巧之人涌入官场。”
“许多奸诈小人为了迎合武则天称帝的野心而附和她的乱政,严重败坏了官场和社会风气,佞媚之风和虚伪之风开始盛行。”
“同时为了称帝,武则天采取了恐怖手段镇压反对派,任用酷吏,奖励告密,滥杀无辜,这对贞观时期相对开明的政治风气产生了相当消极的影响。”
身处这一时期的大唐官员可谓是叫苦不迭,每天都活在诚惶诚恐之中,就怕哪一天突然被酷吏抓去监狱大刑伺候。
甚至于都不敢随便和其他官员说话,以免被太后误会勾结反对派,到时候受到牵连被酷吏盯上。
总之,这些官员希望这波风潮快点过去,他们早就受够了酷吏政治。
相比于活在酷吏政治中恐惧的大唐官员,大唐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恨不得太后多重用一些酷吏。
老百姓看得很明白,当今太后重用酷吏,主要是对朝廷公卿和李唐宗亲不利,对于他们老百姓来说是有利的。
当今太后为了称帝,重用酷吏打杀那些反对派,为称帝扫清障碍。
而他们是普通老百姓,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并不会反对太后,所以太后的酷吏自然危害不到他们。
而且再说了,太后的酷吏想要打击那些反对派官员,大都是从贪污腐败入手。
贪污腐败的官员被消灭了,受益的自然是他们老百姓。
再加上太后施行的酷吏政治,使得各地官员谨小慎微,也不敢欺压百姓、贪污腐败,他们老百姓这段时间活得那叫一个轻松。
只是让他们老百姓有些遗憾的一点,就是太后成功登基称帝后,就把那些酷吏杀了平息官员的众怒。
他们作为普通老百姓,还是希望太后称帝后可以时不时来点酷吏,敲打一下官员,免得官员肆无忌惮的欺压老百姓。
“武则天为了称帝挥霍了大量社会财富,并鼓励后妃、公主、皇子和外戚觊觎皇位的野心。”
“武则天去世后,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时期政局频繁震荡,政变不断,这与武则天称帝的影响密切相关。”
“因此,武则天称帝对当时的政局、政情和政风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韦后:?
太平公主:主播指的公主是谁?
李隆基:试问哪个皇子不觊觎皇位?
武三思:我怀疑主播在点我。
大唐老百姓听完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的确如主播所说的。
女皇去世后,中宗李显登基,可随后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最终以失败告终。
还不到三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又发动政变诛杀韦后。
又过了两年,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
短短几年,一连发动四次政变,震荡的局势看得老百姓惊叹连连。
不过虽说政变不断,但好在只是上面在震荡,他们普通老百姓没有受到影响。
对于李唐皇室发动政变,他们老百姓早已经见怪不怪,可以非常淡定的看着这一切。
毕竟政变是李唐皇室的传统,大家早已经习以为常,丝毫不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说起来,太宗皇帝就是通过玄武门政变上台的。
后来太宗皇帝的太子李承乾也有样学样发动政变,只不过可惜政变失败,皇位落到高宗李治手中。
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发动政变改朝换代,成为一代女皇。
这么看下来,他们老百姓对于政变已经麻木。
要是李唐皇室的权力交替不发动政变,他们老百姓反而不习惯。
对于主播所说的负面影响,武则天自己不觉得有什么。
她既然选择登基称帝,就已经考虑到了会对政局带来负面影响,但她丝毫不在意。
至于在她去世后,中宗和睿宗时期的政局如何震荡,她已经管不到了。
现在的她,最关心的还是后人如何看待她登基称帝的行为,是支持还是诋毁,又或者是毫不在意。
武则天:主播,朕想知道后人的评价是怎样的?
“关于女皇陛下的这个问题,各个时代的人评价都有所不同,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
“就比如号称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卢照邻就评价武则天居中行正,具备谦和的品质,且在教育和行政上都表现出了公正和明智。”
“再有唐代文学家沈既济认为武则天统治天下二十多年期间,无论是公卿还是百官,没有一个不以文学才华著称的,这种风气逐渐形成并广泛传播。”
“唐朝文学家的崔融认为武则天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认为武则天具有超乎常人的英才远略,高度评价了她的历史功绩。”
对于卢照邻和沈既济对武则天大加赞美,唐朝之后的古人还不觉得有什么。
可崔融的评价如此之高,大家只觉得崔融是一个马屁精。
这个崔融可是武则天称帝时期的文章四友之一,就在武则天的朝堂任职,舔着脸把武则天夸到天上去了,一点读书人的尊严都不要了。
“五代时期的政治家刘昫在《旧唐书》里写到,武则天是一位拥有出色才能的女性,她施展权术、纲纪严明,制定了一系列政治、法律和军事改革,使唐朝政治得到了较为长期的稳定。”
“刘昫认为武则天在治理国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对武则天的评价是多维度的,既有赞扬,也有批评。”
“刘昫也指出了武则天的一些问题,就比如过于专横和专制,削弱了地方政治力量和社交自由。”
刘昫:我编撰史书力求公正严明,好的一面要写,不好的一面也要写下来。
他对武则天的看法总体上是正面的,除了主播提到的优缺点,其实还有一些。
就比如武则天崇尚节俭,爱民如子,大力支持农业生产,降低赋税,加强民生建设,使河西区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大规模的恢复。
这是武则天执政期间做出的成就,这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的。
当然了,除了积极正面的,还有一些主播没有提到的负面评价。
就比如武则天设立特务机构对政治异见者及其家人的监视和迫害,使得唐朝社会普遍感到压抑和沮丧。
武则天脸色颇为平静,对于刘昫编撰的《旧唐书》也比较认可。
关于对她的赞美和批评,都比较公允,没有一味的抹黑,这就足够了。
“北宋的赵匡胤也肯定了武则天的治国才能,对武则天的总体评价是非常正面的。”
赵匡胤:主播这点说的没错,武则天虽然滥用刑罚,但她能够重用狄仁杰这样的能臣,也足以看出她善于治国。
“北宋政治家欧阳修认为武则天篡夺君位是一项严重的罪行,但是欧阳修并没有完全抹去武则天的功绩。”
欧阳修:我编撰的《新唐书》将武则天列入了本纪,也是收到司马迁所写《高后纪》的影响。
在他看来,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例子,如司马迁所写的《高后纪》,吕氏篡汉虽然不是合法的统治者,但他们执掌国家政权后,并没有受到彻底否定。
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对武则天也没有一味抹黑。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高度赞扬武则天善用人才,狄仁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司马光:武则天滥用权力收买人心,但不得不说她确实很有能力,让天下的英杰贤才全都为她所用,这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通鉴纲目》中多次贬责武则天,大骂武则天是为祸大唐的毒瘤。”
朱熹:本就是这样,老夫也没有胡说八道,武则天趁着大唐衰弱,趁机篡夺大唐江山,任用酷吏大兴冤狱,为了扫清称帝障碍,大肆诛杀李唐宗室,这一桩桩一件件,不是毒瘤是什么?
“南宋官员胡致堂还给武则天罗列了九大罪状,认为武则天造成的祸乱亘古未有,但是他也没有全面否定武则天,对武则天的任贤和才干仍作了肯定。”
武则天不禁冷笑连连,她何德何能,以至于后人给她编排这么多罪状。
她算是看出来了,这北宋和南宋对她的评价可以说是两极分化。
北宋的以正面评价居多,比如赵匡胤,欧阳修,司马光。
可到了南宋,对她的评价以抹黑为主。
比如朱熹骂她是大唐的毒瘤,这个胡致堂骂她造成亘古未有的祸乱。
对于南宋众人对她的评价,她不屑一顾,丝毫不在意。
她要是没有记错,南宋就是那个被外族打得偏安一隅的窝囊朝代。
如此屈辱的南宋,她都不带正眼瞧的,南宋的人更加没有资格评价她。
“明代文学家胡应麟极力贬低武则天,他认为,即使在史书中,也很难找到比武则天更为邪恶的人物。”
胡应麟:我翻遍数千年的史书,找不到一个比武则天还邪恶的人,甚至就连赵高、王莽、董卓、曹操、朱温、秦桧这些人都比不上武则天邪恶。
武则天:呵呵!
她懒得理会这等无知之人,只会一味的贬低抹黑,不知道的,还以为灭了他的九族呢。
当然了,如果胡应麟是她这个时代的人,敢说这些话,她不介意灭了对方九族。
“明代文学家李蛰(zhe)对武则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在近古以来的帝王中,没有像武则天一样善于识别人才、专注于培养人才、关心人民福祉的帝王。”
李蛰点了点头,他确实是这样认为的,一个好的帝王应该注重识别人才、爱护人才、造福百姓,而武则天正是这样一位明君。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许多贤才都得到了重用,如娄师德、郝处俊、姚崇等人,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而且他最敬佩的梁公狄仁杰,也因为得到武则天的眷顾和礼遇而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
尽管宋碌刚正不阿,时常惹恼武则天,但也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
这些表明,武则天是一个善于赏识并尊重贤人和君子的明君。
朱元璋:呵呵,这个李蛰是在说咱不如武则天吗?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