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只要朝鲜有人战斗

小说:崇祯重振大明 作者:凤凰北斗
    洪承畴负责统筹朝鲜战事,周遇吉对他同样不敢怠慢。
    他虽然是御营将领,可以说是皇帝的身边人。却再怎么说也只是个参将,相比洪承畴这样的督抚大员,地位相差甚远。
    更何况洪承畴背后也不是没人,大学士杨景辰、南京兵部尚书吕图南等人,都是洪承畴的同乡。
    面对洪承畴的要求,周遇吉斟酌之后回应道:
    “单靠新军这几千人,很难打败建虏。”
    “陛下给我的任务,也只是保卫朝鲜君臣,不让他们落在建虏手里。”
    “窃以为洪帅保卫朝鲜,首先要靠朝鲜人。”
    洪承畴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对他来说,手中掌握的力量越多越好。所以他就说道:
    “朝鲜士兵正在招募,但是带队的将领,总需要大明将士担任吧?”
    “洪某听说御营勇士至少能担任百户,周将军能否派出来一些,帮洪某带领士卒?”
    这对御营士兵来说是升官,周遇吉不好阻止。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洪承畴道:
    “御营将士大多不会朝鲜话,如何带领士兵?”
    “战场之上的军令,如何下达下去?”
    洪承畴对此早有打算,说道:
    “这件事情简单,平时多用文书就行了。”
    “朝鲜用的文字就是汉字,可以直接用笔交流。”
    “再让识字的朝鲜人,向士兵宣读命令。”
    “军中不是设有教导员和文书吗?可以让朝鲜士子担任。”
    这是大明和朝鲜交流的便利之处,使用的文字一样。
    只要能写出来,就能明白相互间的意思。
    然后慢慢地朝鲜人就能听懂一些汉话,大明将领也能听懂一些朝鲜语。
    甚至能把常用的军令强制灌输到朝鲜士兵脑海里,让他们知道命令。
    周遇吉听到这番话,知道洪承畴早就有准备。
    他不仅算准了朝鲜人能和大明人用文字交流,而且还知道御营的将士,都被皇帝下令教导了文字。
    虽然一些人学得不怎么好,常用字却大多会写的。能够使用笔谈,和朝鲜士子交流。
    所以他在洪承畴的一再命令下,只能勉强抵抗道:
    “末将以为,增派巡捕营新军更合适。”
    “巡捕营是用火器,火铳手训练更简单,朝鲜人也擅长射击。”
    “洪帅可以把新军作为教导队,战时再让他们督战,让朝鲜士兵发挥出训练时的战力。”
    夸赞了一下朝鲜人在射击上的长处,周遇吉认为只要他们能在战场上发挥出训练时的表现,就称得上合格的军队。
    洪承畴对这种言论,当然敬谢不敏,笑着向周遇吉道:
    “训练是训练,作战是作战。”
    “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哪能完全发挥出战力。”
    “若是没有大明将士压阵,洪某担心朝鲜兵在战场上溃散。”
    周遇吉则是说道:
    “所以末将才说,要把新军用作教导队和督战队。”
    “只要严格执行军法,朝鲜兵也能令行禁止。”
    对于新军平叛时出现逃兵的现象,周遇吉是听说过的。而且在《强军报》上,看到过相关讨论。
    针对逃兵和军令问题,报纸上提出的办法足以装订成几本厚册子。这些方法都能在朝鲜士兵上试验,看看哪一种办法合适。
    只要能让朝鲜士兵在战场上不逃跑,就能用他们牵制建虏兵力。
    如果一百个朝鲜人能牵制一个建虏的话,一千万朝鲜人就能拖住建虏十万人。
    周遇吉从皇帝那里收到的命令,就是发动朝鲜民众,尽量把建虏引到朝鲜——
    只要朝鲜有一个人愿意战斗,大明就会毫不犹豫地提供支持,支持他们和建虏斗下去。
    就像丘吉尔曾说:大英帝国绝不投降,直到流干最后一个印度人血液。
    如今的大明也是以此为目标,打算让朝鲜人拖住女真人。
    为此,理藩院对朝鲜权贵开出各种优待,把朝鲜上层君臣,都绑到大明的战车上。
    对底层民众也大肆拉拢,打算把他们收编为大明人。
    整个朝鲜半岛,朝廷甚至都打算完全分封出去,封赏给在和建虏作战中立下功劳的军民。
    洪承畴作为这个策略的实施者,对此可以说是极为乐见的。因为朝鲜战场的地位在提高,他有机会立下更大的功勋。
    至于这对朝鲜会带来多少破坏,又会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牺牲,他心里其实是不怎么在意的——
    别说死的都是朝鲜人,就是大明的百姓,也会被他毫不犹豫地扔上前线去。
    他只是担心朝鲜士兵不中用,拖累自己难以立下功勋。
    但是周遇吉的话,让他认识到大明不可能派出多少士兵。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只能作为教导队和督战队。
    如果他想在平定建虏中立下更大功勋的话,还得依靠朝鲜人。
    这让他认真思索朝鲜士兵适合做什么,如何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战力:
    “朝鲜人以前擅长弓箭,倭乱之后又学会了火铳。”
    “这些人最是适合作为火铳手,或者运送辎重做辅兵。”
    “骑兵、车兵、侦察兵这些兵种,都需要大明将士。”
    做出这个结论,洪承畴强行要求道:
    “小曹将军带了三百骑兵,正是朝鲜军队所需。”
    “周将军务必把他调过来,和洪某一起北上。”
    周遇吉听到这番话,知道自己不出人是不可能了。
    若是继续抵抗,恐怕会惹得洪承畴不快,对自己以后不利。
    所以他只能道:
    “御营三百勇士,是陛下派来保卫朝鲜君臣的,坚定他们抗击建虏的决心。”
    “如果洪帅能劝朝鲜君臣另选地方做陪都,末将可让曹将军率一半人过去。”
    洪承畴闻言奇道:
    “江华岛那里不行吗?上次丁卯胡乱朝鲜君臣就躲到了那里。”
    “还有南汉山城,也是朝鲜国都的保障地。”
    周遇吉摇了摇头,否定道:
    “这两个地方都不行!”
    “江华岛距离陆地太近,海峡宽度只有一千米。”
    “别说冬天可能结冰,就是不结冰用舢舨都能划过去。”
    “上次朝鲜君臣在江华岛能躲过去,是因为建虏根本没有打到汉城,在平山就停下了。”
    “如果继续往南,攻破汉城和江华岛也不是不可能。”
    说着自己的判断,周遇吉取出一幅地图,让洪承畴观看。这是他来到朝鲜后带着参谋人员绘制的,洪承畴只是一看,就知道了周遇吉说江华岛不行的原因。
    实在是江华岛距离陆地太近了,海峡的宽度甚至比不上汉江宽。
    建虏能够渡过一二里宽的鸭绿江,渡过二里宽的海峡也没什么难度。
    朝鲜君臣觉得江华岛安全,实是自欺欺人。
    至于南汉山城,周遇吉道:
    “放在几十年前,南汉山城可称得上安稳,是一块易守难攻的宝地。”
    “但是在有了红衣大炮后,这种传统的城池,在大炮面前可谓不堪一击。”
    “只有新式的棱堡,才能靠低矮厚实的城墙防御炮击。”
    京西的棱堡攻防战举行了半年多时间,棱堡和传统城墙的优劣,京城的将领基本上已经尽知了。
    周遇吉看到所谓的南汉山城,就觉得它根本不可能守下来。
    洪承畴听着周遇吉的判断,虽然不知是不是对。但他认为朝鲜君臣跑到岛上,总比困守城池好一些——
    至少在海上还有地方可逃,不至于在城池中被困死。
    这让他看着江华岛南面的永宗岛,询问周遇吉道:
    “周将军的意思,是以永宗岛为陪都,在上面修筑城池?”
    “这个岛距离陆地也没多宽,能够防住建虏吗?”
    “我听说觉华岛距离陆地十多里,都被建虏趁着结冰攻下了。”
    “这个岛距离陆地只有七八里,和觉华岛一样危险。”
    周遇吉对此打探过,向洪承畴解释道:
    “觉华岛那边是太冷,冬天冰层厚实。”
    “永宗岛这边要暖和多了,冬天即使结冰,也不适合骑兵冲击。”
    “即便冬季天气极寒、建虏顺着冰层攻过去,御营也能护着朝鲜君臣上船,南下山东暂避。”
    这是他遵循皇帝的命令,提出来的策略。
    皇帝对朝鲜君臣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能让他们投靠建虏。
    至于步步后退逃到大明,在皇帝看来根本就不是事儿——
    反正也没指望这些人组织朝鲜军民抵抗,只要他们在名义上不投降就行。
    朝廷真正依靠的,是洪承畴、鹿善继、毛文龙这些大明文武官员,用他们组织朝鲜军民牵制建虏。
    精明无比的洪承畴,当然听出了这一层意思。
    他发现周遇吉完全没想过帮助朝鲜君臣守住汉城,只是要保护他们的性命而已。
    这对想独揽朝鲜大权的他也是一件好事,所以他理所当然地提供支持:
    “永宗岛确实不错,比江华岛要更合适。”
    “不过陪都这个名字不好,一个岛还担不起这个名义。”
    “这样,听说朝廷打算在永宗岛对面的仁川开埠,设立一个自贸区。”
    “可以把永宗岛划进仁川自贸区,修建码头停靠船只。”
    “如果建虏来袭,就让他们到仁川自贸区避难,到时上了船去哪,可看情况决定。”
    不想朝鲜君臣遥控指挥的他,否定了设置陪都。
    认为朝鲜君臣既然逃到海上避难,那就把权力完全让给他。
    周遇吉对此没有多大意见,因为这件事情和他无关。他来朝鲜的目的,就是保住朝鲜君臣性命,不让他们投靠建虏。
    甚至皇帝都悄悄嘱咐过,不用担心朝鲜君臣在海上遇到危险,必要的时候大明会让朝鲜王世子继位。
    所以他在这点上,很轻易地和洪承畴达成一致。两人都认为应该在汉城和仁川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既方便朝鲜君臣逃亡,也方便将来的仁川开埠。
    针对朝鲜君臣可能不愿来永宗岛、而是去南汉山城的问题,洪承畴出主意道:
    “将军这次来朝鲜,有没有带红衣大炮?”
    “如果带了的话,可以向南汉山城开几炮,让朝鲜君臣知道厉害。”
    周遇吉摇了摇头,说道:
    “红衣大炮沉重,不属于陆军野战炮。”
    “但是海军一些战舰上有,必要时可以拖下来。”
    洪承畴当机立断道:
    “那就拖下来运到汉城去。”
    “洪某会安排士兵仿照南汉山城修筑城墙,到时候你们一定要把城墙轰碎。”
    打算直接在汉城附近演习,威慑朝鲜君臣。
    相信有了红衣大炮的震慑,他在朝鲜掌权会更顺利。
    周遇吉没有办法,只能和海军商量着把炮卸下来一两门。
    但是海军却不愿意,生怕卸下了就会被扣下来。
    不过他们对演习颇有兴趣,提出在汉城举行海陆联合演习的建议。
    海军可以派船只顺着汉江到汉城,在汉江附近展示火炮威力。
    这让洪承畴更加喜悦,把演习的规模也扩大了些。打算集合大明海陆军和朝鲜兵马,在汉城举办一次誓师大会。
    朝鲜君臣面对洪承畴的要求,根本不敢拒绝。他们担心现在拒绝的话,这些兵马就会进攻汉城。
    即将面临建虏进攻的他们,也根本不敢和大明翻脸。
    八月二十日,洪承畴统率兵马,在汉城附近举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誓师大会。
    朝鲜君臣在这场大会上,都表明了抗击建虏的决心。
    洪承畴麾下威武雄壮的兵马,也确实给了他们很多信心。
    不过更让他们有信心的,是大明的火炮。
    虽然火炮轰破了城墙,让他们认识到南汉山城不安全。
    但是在知道建虏暂时还没有红衣大炮后,他们顿时就高兴了。
    觉得有这样的火炮在手,大明一定能胜利。
    一向从日本学习火铳、从大明学习火炮的朝鲜君臣,更是下定决心仿制这种大炮,希望它在守城时发挥出威力。
    永宗岛当然同样也要建,用以在遇到危险时逃过去。
    整个仁川一带,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修建港口、码头,以及去汉城的公路。
    洪承畴则率领士兵,北上迎击敌人。
    此时,已经在义州停留一个多月的建虏,终于挥师南下,再次进攻东江领。(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