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017 能招募到人才,还是要感谢英国的大缺大德
第250章 017 能招募到人才,还是要感谢英国的大缺大德
英国人宣战了,他们的主要做法还是在海上封锁,而不是到陆地上来。
因此拿破仑准备在滨海布洛涅建立大营,为渡过英吉利海峡做准备。
这里靠近加莱,也是个出发准备极好的地方,早在1798年就已经有了一个军营的初步架构,当时算是对英国人的一种战略欺骗,最终拿破仑到了法国去。
现在法国国内的军团已经开始陆续调动,在大西洋沿岸地区频繁开始调动,同时也要注意到,法国境内几个主要的海军基地,都已经开始加强戒备了。
虽然英国人不过是小打小闹的把他们的舰队开到比斯开湾,双方的架势就已经是剑拔弩张的了。
当然,要直接在巴黎获得什么伦敦市场上的消息,也比较困难。
沃龙佐夫伯爵和莫尔科夫伯爵之间的直接联系也几乎中断,只能够通过奥尔登堡作为中转站,这样通讯效率大幅度下降,也不大可能及时知道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但是彼得堡收到两边的消息,都还是很准确的。
伦敦最近确实出现了因为战争,在证券交易所内短期抛售的事情,不过英国的媒体总体上还看好如今的战争形势,认为英国会取得最终胜利,理由是皇家海军的实力,以及能够封锁住法国和西班牙主要的海上通道。
然而法国这边,援引大革命时期的“光荣六月一日海战”,认为英国人不可能完全对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域形成封锁,而且目前法国国内的粮食储备足够,同时也粮价稳定,是有信心战胜英国的。
但是对于两边要找盟友的行动,其实彼得堡和维也纳都心知肚明。
不过沃龙佐夫伯爵,确实也借着英国国内的恐慌,在五六月间招募到了不少苏格兰工程师,只是还没有出发前往彼得堡,这些人需要分两到三批,乘坐俄国的护卫舰前往库尔兰,在那里登陆以后,陆续前往彼得堡。
至于招聘的待遇,俄国政府也确实给了很高的身价,以及工厂的股份和相应等级的职务,以俄国的品秩表,以八级文官世袭叙用,这样的诱惑确实也不少,要知道俄国的十四级官员制度,就有个“永远的九级文官”的说法,他们的发明如果能够被广泛使用,就可以按照这个级别来世袭,确实诱惑也不少。
甚至比英国这边给的待遇要更好,沃龙佐夫伯爵还招到了乔治·史蒂芬森,只不过他并不是带着蒸汽机车的方案来到伦敦的俄国大使馆。
“先生,我只是想向您证明,在煤矿当中应用蒸汽机,这是一个整体结构的工程,不仅仅是蒸汽机的主体结构,还涉及到传动,我的这个传动装置.”
“好了,年轻人,不用多说,我们只要是精通机械的人,都会录用的。”
“可我还有妻子和刚出世的儿子,如果我到俄国去,他们该怎么办?”
“这样,你的工作地点不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而是在塔甘罗格,那里靠近一片煤田。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到加斯科因先生的卢甘斯克铸造厂去,这些地方都能够让你发挥本领。”
沃龙佐夫伯爵招收人才的时候,倒是能够展现一技之长的,全家都可以打包带走。
对于英国人这边提出的疑问,他也会向英国朋友解释的。
“我国现在急需矿业和军事工业的工程人才,在过去几年当中俄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增强我国的工业实力,也是英国和俄国同盟的重要一环。”
更何况,俄国和法国最近的关系恶化,就出自沃龙佐夫伯爵的兄弟亚历山大·沃龙佐夫伯爵的手笔,这些亲英派在外交场合上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只是俄国还是保持着中立,这是一种态度。
“可是你们不至于连一个贫穷的小钟表匠都要招收,伯爵,如果有需要,我们英国政府可以给伱们提供最好的工程师去支援你们的工业建设。”
沃龙佐夫伯爵虽然亲英,但是也不是完全被英国人的政策所摆布的。
“只是这次招募,是保罗皇上还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制定的政策规划,要考虑到惠特沃斯勋爵之前制造的麻烦,还希望你们能够谅解。”
虽然他也是知情人,不过人在伦敦,并没有参加谋划,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这方面也很有用。
更何况,谁知道英国人会怎么做?
总之,招聘到的人才是很多,加上俄国侨民在伦敦周围闲置的那些宅邸,也够其中一些从伦敦以外的地区来到这里应聘的人居住了。
不过,伯爵更关心的,还是英伦三岛上地价大幅度下降,这是个购置产业的好机会。
毕竟他本人有意长期在英国居住,甚至这次大使任期卸任以后,也要住在这里。
至于亚瑟·吉尼斯先生遗留下来的啤酒厂,也不知道莫尔科夫伯爵是怎么想的,在英法开战之前,还特意关照这一家啤酒厂的业务。
起因应该是博布林斯基伯爵,当今皇叔正在经营的生意当中,那些开到国外来的饭馆就需要啤酒供应,据称吉尼斯酒厂的黑啤酒质量极佳,因此也就有了这么个收购请求。
对于如今的沙皇亚历山大来说,把太后排除在外,这位叔叔也是少有的长辈了——毕竟罗曼诺夫王朝在18世纪,主要就是彼得大帝和伊凡五世沙皇的后代轮流坐庄,最后的结局就是,皇室的男丁本来就稀少,到了保罗夫妇养大了四男五女,这才解决了后代危机。
他又从来不干涉政治,在国外过了几年快乐日子,以后就是回到自己的庄园里自我禁锢,女皇也借势不让他出来,到了保罗时期,他的好日子就来了。保罗很偏爱自己的弟弟,哪怕他同时还是杀父仇人的儿子,赏赐了头衔和近卫军将军的军衔,还有奥尔洛夫伯爵留下的官邸和庄园,这些都是他的。
到了亚历山大时期,这位皇叔的个人财富还在增加,除了俄国国内的连锁饭店和商店生意,还涉足药材、毛皮和开矿,他的工矿企业不少实际上是握在沙皇本人手里的国家财产,只不过借了他的牌子更好办事而已。
博布林斯基伯爵也很清楚这一点,他隐居到图拉的庄园里不过问政事,哪怕是皇兄被害,没有特殊理由他也不会轻易到彼得堡或者莫斯科去,这些社交场合都是要伯爵夫人出面。
这样有自知之明的叔叔,亚历山大对他的生意也就特别关照,毕竟这里面很多产业,也都有他一份,就像是俄罗斯美洲公司一样。
直到1917年的2月和10月,两次革命把罗曼诺夫王朝和临时政府先后带走,他们家的富贵一直都是有保障的。
至于洽谈生意,沃龙佐夫伯爵也大概知道,有英国这边的经理人去都柏林办理,不需要他过多关照。
当然,还有件奇怪的事情,就是这一次招募的工程师,多数是苏格兰人,工人当中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都有,而且还都是拖家带口的前往。
毕竟,以英格兰人的做法,他们的大缺大德,加上自己人之间的相互倾轧,也确实容易引发这个问题。英国这种不做人的事情,除了一些资本家老爷以外,连贵族老爷都深受其害,更别说一般群众了,这事儿他是不分英格兰苏格兰的。
连蒸汽机车发明者之一,已经在煤矿拿出了较为成熟设计的理查·特里维西克,都因为詹姆斯·瓦特对他设计的高压蒸汽机多有攻击,在更正自己设计的同时,也到伦敦的俄国大使馆来应聘了。
对于这些事情,伯爵本人也见怪不怪了。
至于法国那边,这种招募显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工业革命早期的设备应用,主要也集中在英国和北美,法国虽然在技术上都是开创性的,但是这条路走的相对也较慢,而且革命期间不少搞出来发明的贵族都流亡到国外,或者上了断头台,要后续恢复也还需要时间。
除了那位造出来蒸汽船的侯爵老爷,因为身处孔代军团被招募到了彼得堡,很少能够听说法国工程师来到彼得堡的。
倒是在俄国的法国贵族军官有不少,他们甚至现在就在俄国担任一些职务,除了像是朗热隆这样被封为伯爵,当了将军的以外,还有黎塞留公爵这样的,前往敖德萨担任地方长官。
至于在英国,还能够有什么收获,沃龙佐夫也不太清楚。
剩下的事情,也就是正在大西洋上的俄国海军舰队来接人了。
而沙皇本人,在接到了英法开战的消息以后不久,也就通过从诺维奇返回的快速帆船知道了沃龙佐夫伯爵在伦敦的成果。
亚历山大现在是喜出望外,按照他的女皇祖母末期在卢甘斯克开设的那些工厂的规模估计,现在这一批工矿企业,从1801年夏天就开始动工,场地上已经有了规模,只是等待后续进驻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还有配套的俄国技工和农奴工人——没错,俄国的农奴制,甚至这会儿在矿山和工厂里也是存在的。
在不能够废除农奴制的前提下,现在也就只有把生产力先提高一个档次再说。
亚历山大本人最初只是对蒸汽动力好奇,这不过是个新奇玩意儿,但是在他乘坐了以伊丽莎白皇后命名的那艘蒸汽船以后,他也认为这是有利可图的,并且在大臣会议上也向各位大臣提出来了要求,至少要在矿山当中准备一些蒸汽机车,这样要比畜力和人力运输高效的多。
另外,就是皇村铁路上,也不能一直都在跑轨道马车,将来还是能够使用上蒸汽机车的,而且可以搭载几节车厢,这样也能够满足皇室和部分贵族在彼得堡和皇村之间的行动方便。
有这个用处,也是比较直观的,可以堵住一些贵族的嘴,尤其是说“俄国是个缺煤的国家”,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行为,也不考虑彼得大帝转战小俄罗斯的时候,在当地就已经发现了煤矿。
1803年,在伦敦的街头已经出现了“伦敦蒸汽马车”,只是这个东西体验很差且昂贵,因此很快也就不再出现。让蒸汽机车上车,最早也是法国人的新奇想法,实施起来肯定也不如轨道机车那样能够推广下去。
至于蒸汽船的建设,算是俄国目前第一个取得突破的蒸汽动力项目,在海军部造船厂和冈察洛夫家开办的造船厂里,都开始下达了这方面的订单,虽然这些船只,不过是用来在涅瓦河和运河上短距离航行的船只,能够取代部分内河风帆运输船的作用。
而海军的舰艇,想要上蒸汽动力,那还是很久远的事情,至少近期没有什么希望。
对于沃龙佐夫伯爵在伦敦的任务,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亚历山大也决定要给他颁发勋章,这也是对他多年来外交功绩的肯定。
虽然,这么一个亲英的大使,多少做事情,因为他的立场,总是会有些偏差,包括对法国政策的转向,都是在他们兄弟的主导下进行的。也难免会让俄国的政策向英国倾斜,毕竟国内财政也有些困难,英国人给的价码确实也比较有诱惑力。
不过,俄国距离法国这么远,要介入到欧洲事务,也需要一个广泛的反法同盟出现。
但是,这要损害到俄国的国家利益,他们介入到欧洲事务当中,倒是在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当中,与波斯帝国的战争当中,不能够投送大部分的力量过去。
对付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不拿出大部分的实力倾向于欧洲方面,这可是不行的。
只是在1803年,尚没有太好的借口可以让俄国介入,彼得堡距离欧洲的核心地区太远,补给线路也漫长。
更重要的是,奥地利作为一个队友,甚至还没有英国人可靠,毕竟上一次就是他们搞砸的。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