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推恩令,景帝崩(卷末)

    第47章 推恩令,景帝崩(卷末)
    刘荣被罢黜不久,刘启废掉薄皇后,改立王娡为后,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之母!
    此时天下人几乎都能看清楚陛下的意思,看来这太子之位是胶东王刘彻的,这次立皇后就能证明一切,梁王刘武非常不甘,但却又不敢埋怨阻止的徐恭,只能作罢。
    这一天,刘启将徐恭和周亚夫都宣到了自己的寝宫。
    这次因为有徐恭再三告诫,周亚夫对于废立太子的事情没有出头,梁王也无法再进谗言,现在景帝对其几乎没有任何忌惮,甚至是倚为重臣。
    “臣参见陛下。”两人作揖。
    刘启站起身:“两位落座便是。”
    徐恭点头随后找了一个座位,周亚夫斜瞥了一眼,也照做。
    “陛下胶东王带到。”宦官尖锐的嗓音传来。
    “嗯,让他进来。”
    很快,宦官领着一位大约七八岁的稚童走来,这个孩子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的多,即使面对丞相、太尉两位高官也显得无比从容。
    “儿臣参见父皇。”接着他又向旁边徐恭周亚夫两人行礼:“彻久仰徐丞相,周太尉大名。”
    见此,刘启的脸上浮现出笑容,然后走过去拉起刘彻的手,看向徐恭:“丞相以为此子如何?”
    “胶东王刘彻素有忠孝之名,品德兼顾,可称为贤也。”徐恭口头称赞了几句,他对刘彻的印象其实不错。
    “嗯…”刘启又看向周亚夫:“太尉以为呢。”
    “臣以为胶东王有德有才,足以担当大任。”
    周亚夫现在也是学聪明了,既然徐家跟皇帝穿一条裤子那自己就跟着他们不就行了。
    现在徐家代表的就是皇帝的意思,他只要以此为榜样就必然不会出事。
    事实也正是如此,周亚夫能成为太尉也是徐恭保举的,但为了卖一个人情,对外宣称还是陛下慧眼识珠。
    刘启点点头,回到了上首:“既然如此,两位觉得此子可否为太子?”
    徐恭作揖道:“天下是刘氏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既是家事何必过问他人?”
    “只要陛下愿意,合理合规,我等身为臣子自然是无条件支持,保证刘氏江山的安稳。”
    “臣同样如此。”周亚夫在一旁附和。
    闻言,刘启非常高兴,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君之忠义当真是感天动地啊!那么朕就将太子托付给二位了,希望丞相能像昔日徐太师一般!”
    经过这场密谈后,刘启确定了两位重臣特别是徐氏的意思,有他们辅佐,新帝的未来就不需要担心了,就连太后专权之事都无需太过担心,因为徐恭的辈分是不比太后要差的。
    唯一能掣肘的可能就是接着活到新朝的窦氏了。
    同月丁巳日,刘启正式策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入主皇宫,跟随其侧听政,加封徐恭为太子太傅,徐胄为太子少傅,徐恭负责教导太子刘彻军事理论,而治国方针则是由徐胄负责。………
    经过四国之乱吴楚彻底败亡后,诸侯国势力已经大打折扣,再也没有可能撼动中央,刘启原本的削藩策也迫于道德压力只能先行放弃。
    但谁都知道,现在的诸侯就是砧板上的鱼肉!基本就是任人宰割。
    徐胄经过综合考量想到了一个合适的削藩策略,即能顾忌到道德方面,还能避免诸侯王狗急跳墙,于是他将此策略交给了担任丞相的叔父,由其呈给皇帝。
    了解完此策略后,徐恭也深以为然,赶忙前往宫中。
    刘启此时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并且频繁染病,但即使这样他依然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希望给太子留下一个强盛的国家。
    “丞相来此是何事要教朕吗?”刘启放下手头的奏折,抬起头开口说道。
    徐恭作揖:“陛下这诸侯王之事是否为天下之大祸?”
    刘启微微皱眉:“徐相啊,不是朕不想动他们,而是这外界的流言着实不太好听,他们毕竟是朕的亲属,何况如果过于激烈很可能会引起诸王的反抗,就如同赵国和吴楚一般。”
    “你应该能理解朕无动于衷的原因。”
    “臣自然知晓陛下的苦衷,但臣之侄徐胄苦思三月,想到了一道妙策,可以用更加怀柔的手段处理诸侯王,这样即能达成目的,天下人也不会有怨言,甚至还会赞美陛下的仁慈与恩德。”徐恭说着就把手中的竹简送了上去。
    “哦,还有此等策略?那朕倒要好好看看了。”刘启听到这也有些好奇,如果是真的诸侯王之事可就迎刃而解了。
    他看的越来越入迷,过了许久才赞叹道:“此策甚妙啊,这胄当真是王佐之才,有了这个诸王做大之事便可从根本上解决。”
    “这推恩令朕很喜欢。”
    没错,徐胄在结合天下大势之后居然是提早提出了推恩令。
    事实上推恩令想要发挥作用必须是诸侯势力不足为虑,且朝廷权威大大增强,让地方不敢违抗才行,否则就算推行也是阴奉阳违,甚至直接起兵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恰巧就很符合,徐恭杀掉吴王刘濞导致叛军无法成势,朝廷并没有费多少代价就平定了叛乱,这就导致地方力量被大幅度削弱,但中央没有变化,甚至是权威大增。
    这就已经完成了推恩令推行的土壤。
    景帝十四年,刘启采纳徐胄之策,强令天下所有诸侯进行推恩令,即是国家可以拆分出小块分给其他儿子,这就避免了对亲族下手的尴尬,那些非嫡长的诸侯公子还会大力拥戴。
    因为赵国和吴楚等叛军的前车之鉴,其他的小诸侯也只能是照做。
    至此诸侯的削弱在景帝朝就已经开始了,而且因为四国之乱损失不大的情况下,国家依然富裕,文景之治达到了巅峰,为未来北伐匈奴创造了基础。
    景帝十六年八月,刘启忍着重病为太子完成加冠后,于未央宫驾崩,享年四十八岁。
    他这一生也是帝王的典范,因为其没有杀死周亚夫和晁错等人,诸侯叛乱的损失也降到了最低,后世对他刻薄寡恩的印象也有了极大的改观。
    群臣共议谥号,为孝景皇帝,临死时命徐恭和周亚夫为托孤大臣,辅助新帝处理朝政。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