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父子间的隔空斗法
张亮明显感到,面前的君王呼吸沉重。
仿佛他面对的不是人,而是一头欲噬人的凶虎……
李世民沉静的声音打破了他的幻觉:
“朕知道了,此事不得说与外人。
“说起来,九成宫事变,查出来什么了吗?”
张亮波澜不惊地对答:
“发现了阿史那结社率与薛延陀的通信,两边确有勾连。”
“有内应吗?”李世民直指问题核心。
“暂未发现。”张亮略一低头。
李世民轻叹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
“要刀口向内,刮骨疗毒。”
“谨遵钧命!”张亮立答。
李世民回到了椅子上,注意力重新回到了奏折上:
“去吧。”
张亮恭敬退下,离开书房前,忍不住为自己辨明一句:
“关于皇子明之事,有多人目击,也有密探混入赤巾……军,多方交叉验证,为实。”
李世民头也不抬:
“你如果是听信底下一面之词的蠢猪,朕会准你入夜进立政殿?”
张亮微微一躬身,镇定地退下。
刚离开书房,他却一个趔趄,扶住墙壁才没有摔倒。
湿漉漉的衣衫已经贴住了他的后背。
他无比确信,刚才的某一刻,陛下对他动了杀心!
“伴君如伴虎……伴君如伴虎……”
张亮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摇摇摆摆地离开了立政殿。
…………
李世民端坐书房里,听着渐渐远去的脚步声,忍不住捂住太阳穴。
又晕又疼……
思路一片混乱,心情异常复杂。
好消息,儿子安全无虞。
坏消息,殿下何故谋反?
他现在不担心儿子被山匪撕票了。
他现在担心儿子“被”,或者“把”,官军撕了。
不论哪种结局,对大唐都是不可逆的损失。
“混小子特么怎么想的,好好的皇子节度使不当,去落草为寇?!”李世民的脑子几乎要爆炸了。
他到底是低估了李明整活的能力。
想来也是,在太极宫中、自己盯着的情况下,这厮都特么能差点把两仪殿拆了,把孔颖达等一票老儒生气死。
现在那家伙鱼入大海,放虎归山,又是在辽东那块冥风淳朴的整活宝地。
可不就王八对绿豆,对上眼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反复翻看侯君集送来的急报。
这是了解来龙去脉的唯一依凭。
“去慕容府上赴宴,赤巾贼突入烧杀抢掠……他应该确实是被掳走的。
“慕容燕与官府连夜搜查未果,捣毁赤巾贼巢穴,杀死匪首……慕容燕的对策急了,相比皇子安危,更关心自己在平州的统治。这倒是意料之中。”
然而,之后的画风急转直下。
赤巾贼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死灰复燃。
几乎一瞬间就燃遍了燕山的角角落落,将犄角旮旯的乡里连成片,在山林间闪转腾挪,和唐军打起了游击。
而且这伙贼人的规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居然在乡里间建立起了政权,有模有样地颁布法令,任命官员,开展税收,训练武装。
根据侯君集最新的情报,赤巾贼居然还在山林间修筑起了道路工事,似乎有将山中各村连接起来的计划!
简直是国中之国,比当年李密的瓦岗寨还要组织严密。
更不用说,平州与长安有着长达八天的“时差”。
按照这个趋势,这伙叫“赤巾军”的农民叛匪,其势力恐怕更为可观……
“……”
李世民不禁扶额。
配合张亮的情报,他也发现了这一系列操作的“明氏”痕迹。
“这混小子真是不服软啊,就算与山贼混迹,也一定要当头……”
李世民摇头苦笑。
这不甘居于人下的脾性,可以说很有老李家风格了。
确实有理由怀疑,这伙倒霉的“赤巾贼”被自己的好大儿李明夺舍了。
而且好大儿的手腕也不赖,白手起家,几天时间,居然平推了平州郊外的半壁江山。
他此时的心情极度复杂。
作为全国所有公务员的头头,儿子留了案底,属实有点难绷。
但儿子就算留案底也是主犯,决不当从犯,又让李世民心里暗暗有点小骄傲。
还特么招抚山贼,和山贼李明谈判释放节度使李明,什么冷笑话……
“咳咳!”
李世民收拢发散的思绪,理智地思考一个新问题——
如果赤巾贼的新头目真的是李明。
那他到底想干什么?
为什么不向官府和慕容燕表明身份?
而是不断蚕食土地、袭击官军。
难道被同化成山匪了?
燕山有恁大魅力?!
侯君集并不知道慕容燕是杀了刺史刘歆的二五仔,也不知道此事被李明撞破,二者已是不死不休的死敌。
他不报告,李世民也无从得知。
所以,皇帝也只能根据过往经验,来揣摩自己儿子的动机——
“李明,想造反?……呃!”
李世民顿觉头痛欲裂,痛不欲生。
儿子造老子反,对一般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在帝王之家,尤其是自己已经示范过一次的李世民来说。
这并非不可能。
他记得,李世民都记得。
李明从小就害怕被皇族谋害,一直谋求脱离皇室。
而事实证明,也确实有一股力量,一直对他图谋不轨。
造反的动机有了……
九成宫之变后,李明恃宠索要辽东二州的完全自治权,包括最核心的人事任免权。
造反的行迹有了……
而李明最终并没能获得平、营两州完整的人事权,还要面对当地士族慕容氏的挤压。
造反的理由也有了……
李世民的呼吸再次粗重起来,双拳握紧。
他曾不止一次地纵容李明的任性。
要辽东,给了;要人,给了;要独揽“报纸”大权,也给了。但纵容,不代表对李明的坏心思懵然不知。
“老子给你的,才是你的。老子不给你,你特么还抢上了?
“真是给朕出了道……难题啊……”
李世民忍着头疼,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
作为一位父亲、一个情感充沛的人,他实在不愿承认最宠爱的庶子会造反。
但作为一名统治者,他必须确保自己的政治权威不受到挑战。
不管挑战者是贼匪、是高句丽,还是自己的儿子……
“该如何处置,如何处置……”李世民两眼泛红。
这时,书房外响起轻轻的脚步声。
杨氏抱着毛毯,心疼地望着伏案工作的夫君。
“陛下请保重龙体。”
一见到李明的生母,心思惴惴又被病痛折磨的李世民顿生无明业火,怒吼一声:
“滚!朕不想看到你!”
杨氏一愣,恭顺地福了福身子:
“臣妾唐突打扰,望陛下恕罪,臣妾这就回立德殿。”
说着,便默默地离开了,没有一点怨气。
而撒了一通脾气后,李世民的头疼缓解了一些,心中又不免生出些愧疚:
“都还是捕风捉影的猜测,别太急于下定论。”
李明也许造反了,也许没反、只是被山贼裹挟。
辽东路远,通讯不便,那里的一切都仿佛笼罩在迷雾之中。
而他,李世民,作为帝国的统治者、李明的父亲,必须根据这些模棱两可的情报做出决策。
若稍有差池。
一边是辽东分裂,另一边是儿子身死。
都是他难以承受的损失。
两全其美的决策,何其难也!
“既要遏制平州贼寇的势力,防止其与高句丽的潜在勾连,又要确保李明的生命安全……”
李世民提起笔,在纸上刷刷写起接下来的安排。
首先,营州军,不动。
因为营州都督张俭,与李明存在利益冲突。
刀剑不长眼,若营州军入平州,借机“误伤”李明,那一切都晚了。
营州军的战略改为北向防御高句丽,没有命令,不得擅入平州。
其次,召回侯君集、韦待价。
李明可能是赤巾军之首的这条情报,这两人目前还不知晓。
若此事为真,且被二人知晓了。
李世民也没有信心,这两人究竟是继续当大唐的“忠臣”,还是携手上燕山共襄盛举,一起创业做大做强。
李明这小魅魔,对手下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
第三,要求平州唐军对匪贼以怀柔为主,循序渐进,莫要再惹民变,也莫要激怒赤巾贼。
最后……
李世民叹了口气,暂时放下一切作为人的情感,理性冷酷地写下兜底的最后一计:
命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领魏州都督府、营州都督府两府,以及平州、幽州两州兵马。
归拢四地府军,就地征召兵募,发给盔甲兵器粮草,整兵备战。
若辽东有变,击之!
…………
“今天俘虏的慕容家走狗,全是带壳的!”
尉迟循毓率领民兵,牵着一溜垂头丧气的甲士,趾高气扬地回到了五里乡。
一开始,面对这些穿着唐军制服的武装家丁时,尉迟循毓还有些犹豫。
他觉得自己像个反贼。
但现在他只想说:战斗,爽!
五里乡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地势相对开阔,又是山中各村社的枢纽,所以成为了李明迷你政权的核心。
路边的乡民们本来想围观的,但现在正争分夺秒地抢种宿麦(冬小麦),只能远远地向俘虏吐痰。
以前乡民都是佃农,为乡长白干活,所以出工不出力,大家一起挨饿。
现在是为自己干活,劳动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连交税也十分愿意配合,甚至觉得约定的三成太少了。
李明菩萨够不够用啊,咱老乡要不要多凑点。
大伙儿恨不得把李明当庙里的菩萨那样供起来——
给他们地、给他们粮、给他们活路和希望,甚至还给他们力量反抗那个杀千刀的慕容燕,可不就是活菩萨吗?
而且抛开迷信因素不谈,他们也清楚地知道,这个新生的政权无比脆弱,正是需要支持的时候。
如果赤巾军败了,让慕容燕的还乡团杀回来。
那大家伙儿就玩完了。
这段时日,被慕容燕毁掉的一个个村庄,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打死走狗!打死走狗!”路边小孩向俘虏扔石子。
尉迟循毓赶忙护住俘虏,把小孩子轰散:
“去去去!不知道李节度的训令吗?不许虐待俘虏!”
俘虏们的头垂得更低了,被赤巾军们一路护送着,来到了原乡长的府邸——现在是这个新生政权的治所所在。
“明哥!”尉迟循毓走进院子,喉咙梆梆响:
“这十五人全是掉进陷阱里,饿了两天才被俘虏的,盔甲没有受损!”
李明一溜烟从书房里窜了出来:
“好!发财了发财了。”
他满意地清点着这次的战果。
若论打常规战,装备简陋、训练短暂的民兵绝不是甲士的对手。
问题是,谁和他们打常规战啊?
什么挖壕沟、埋陷阱,什么“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游击战真言。
李明把黑白老电影里学来的套路,一股脑全招呼到了慕容燕头上。
事实证明,就算他自己也只是个一知半解的最强王者,但先进理论就是遥遥领先。
仍然对封建地主的家丁构成了降维打击。
这十五个俘虏像瘟鸡一样,瑟瑟发抖地站在李明面前。
即使面对的是一个可爱的小萌娃,他们心中也只有恐惧。
因为慕容府上,到处都流传着赤巾贼新任小头领的传说。
说他是煞星下凡,喜吞人,会用妖法,能将山中的树木丛林成为他的爪牙!
而他们的遭遇,也仿佛印证了这一点——
一进燕山,好像到处都是“会说话的树”,四面八方向他们发起了攻击。
“明哥,那这些人怎么处理?”尉迟循毓指了指他们。
俘虏们顿时浑身紧绷,眼神中满是绝望。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