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齐王,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关于李明功绩的传言真实与否,这根本不是重点。
就算他真的立下了泼天的大功,享尽了泼天的皇恩。
那又能如何了?
从礼法上,他将不再是陛下的儿子了。
把这不稳定因素排除皇子的序列,让他成为一名平平无奇的宗室世子,这才是今天此次盛会的重点!
其他皇子们也都想到了这一层,都莫名松了一口气。
幸好,这样的小妖孽和自己不是一个赛道的。
李明作为皇子,不但会强烈地虹吸有限的皇恩,还会反衬出他们的无能。
但如果李明成为了宗室大臣,那就不一样了。
内外有别,对他们地位的威胁自然解除。
皇子们甚至还能说一句风凉话:有辽东节度使这样的人才拱卫皇室,真乃大唐之幸事也。
“切,是真是假有意义么?反正那小子要被送给别人家当儿子了。”
李祐恶狠狠地斜瞪了李愔一眼,把老六吓得收回了质疑的目光,乖乖头朝下看着自己的鞋尖。
“嗯……”李恪眉头紧锁着。
他思考的,比这两个头脑简单的兄弟更多。
但是越思考,他的思路反而越乱。
就像一团乱蓬蓬的毛线,越扯越乱。
李明弟弟在九成宫立下大功是真,深受陛下超规格的宠爱也是真。
然而,九成宫事件后,父皇忙不迭宣布为大伯和四叔续香火亦是真。
几桩事实互相矛盾,就好像太阳一边从东边升起,又同时在东边落下一样。
诡异至极,让他根本无法看清事件的原貌。
到底哪个是真实的?
是父皇当众表演“父慈子孝”,其实对李明并无感情?
还是“无情最是帝王家”,父皇为了政治利益,忍痛将宝贝儿子送走?
抑或是其他不为人所知的原因?
分不清,他真的分不清啊!
“宫里的局势,已经这么复杂了么……”
长安套路太深了,李恪只想立刻回他的封国。
“小明你别乱跑了,就乖乖待上一会儿!不然我回头告诉阿兕子!”
李治把李明牵到了自己身边。
李承乾和李泰就站在一边,见到小弟弟来了,都友好地向他点头致意。
老一辈艺术家的从容。
“二位哥哥好啊~”李明也十分友好地露出营业性笑容。
“嘘,别说话了!”李治掏出阿兕子事先准备的枣子,塞进李明嘴里。
总算让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安静了下来
四兄弟,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
李明站在微笑着的兄弟中间,乖乖低下了头,无声地叹了口气。
他面色凝重,哪有刚才半点顽劣的模样。
对于自己在藩王和嫔妃之间引起的争议,他完全不知道。
就算知道也无所谓。
他没有兴趣和那些臭鱼烂虾们玩“争宠”的过家家。
他要为自己的生存开拓空间。
“妈的,自己的人血馒头没有吃成啊……”
李明低着头,恨恨地小声吐槽。
他都豁出老脸,当着众人的面撒娇卖萌,甚至都把父子之间的“临别礼”都搬出来了。
李世民仍然不肯将辽东的人事权放手。
表面是人事权之争,实质是辽东的实际控制权之争。
皇帝不愧是政治动物啊,理性完全凌驾在感性之上。
不可能因为儿女私情,就平白丢掉两州之地。
“你们这对父子,是要把我往绝路上逼啊……”李明悄悄剜了李承乾一眼。
太子依旧我行我素,身披中原的扎甲龙纹铠,护膊却是粗犷的突厥式,披头散发,不汉不胡的。
察觉到了李明的视线,他还颇为和蔼地向小弟弟点头。
李明嘴角抽搐。
完全被太子压制了啊……
九成宫之变,原本对太子是极其不利的。
没想到,他将这次事件,硬和玄武门之变扯上了关系。
诱导父皇将玄武门之变最终定性为政变,接着便是为李建成、李元吉恢复名誉,续香火……
一套丝滑连招,竟然让太子反败为胜。
借着九成宫事件的东风,一方面加强了储君的地位,另一方面将李明剔除出了皇子的行列。
一正一反,双赢啊。
“如果我无法完全掌控辽东二州,却又失去了皇子的名号,那将十分被动……”
李明的脑子开始飞转。
“我在九成宫,好歹也算间接救了太子一命。
“现在又彻底失去了夺嫡的理论可能,对他不构成威胁。
“他会就这么放过我么……”
他摇了摇头,觉得这是异想天开。
政治不是恋爱模拟器,没有那种数值化的“好感”点数。
政治机器们的一切决策,都是基于、且仅仅基于现实利益。
“救命之恩”这种东西,在道义上重于泰山,在利益上轻于鸿毛。
因为在完成“救人”这个动作以后,救人者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是否投桃报李,完全依赖被救一方的良心。
很显然,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李承乾的所谓“良心”上,多少有点搞笑了。
九成宫事变才过去几天呢,李承乾就马不停蹄地向他发起了进攻。
等他彻底失去了反抗之力,这个疯批会就此停手?
还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李明口中发涩,悄悄向后退,头一次仔细观察自己目前最大的对手。
太子李承乾,一身汉铠胡甲混搭,长相阴柔,偏要扮做粗鲁的突厥人。走路不便,在马上却如鱼得水。
就像他的外表一样,他的性格也充满了互相矛盾的不协调感。
谨小慎微,时刻担心储君之位被夺,恐怕受迫害妄想不会比李明轻多少。
然而,却在行为举止疯癫不堪,不断挑战着世人的底线,仿佛生怕自己不被废了似的。
简直就是一个由理性堆砌而成的疯子。
皇权的重压,把大家都压迫得抬不起头了啊……
“诸爱卿平身。”
陛下一声令下,在场所有人终于得以抬头,活动一下酸胀的脖颈。
李世民高踞典礼高台之上,一身戎装,威严无比。
“近日秋高气爽,鸟兽肥美,正是秋狩的季节。
“朕不禁想起年幼时,太上皇携朕与兄弟数人,牵黄擎苍呼啸山林,好不痛快。
“唉……如今物是人非,朕啊,也上了年纪。
“人一上年纪就容易感怀,朕,想你们了。
“可你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外地。掐指一算,朕与你们,还能再见几次面哪?”
说得是情真意切,皇子们无不潸然泪下。
李明也无语凝噎。
因为他才是这次召集皇子团聚、一同秋狩的主因。就是为了他这碟醋,李世民才包的这顿饺子。
“正好借大家齐聚禁苑的机会,朕有一件关系皇家的大事,要向诸位宣布。”
开场的客套话过后,李世民直奔主题。
大致是,十四年前,他在玄武门猝然起事,皆是被李建成、李元吉所逼,情非得已。
但这起事变,在客观上也确实破坏了皇帝与储君的传承。
为了维护礼法的正统,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他决定——
正式承认自己的政变之实,并追封李建成为皇太子,谥号“隐”。李元吉为巢王,谥号“剌”。
一番表白,不可谓不透彻。
在场之人无不动容,悲哭声不绝于耳。
这其中,哭得最凶的当属韦贵妃。
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当不成皇后了。
为了李承乾的地位稳固,陛下不惜自污。
又怎么可能另立新后,让韦贵妃的儿子李慎,对李承乾构成新的挑战呢?
李世民让自己情绪积淀了一会儿,继续一字一句地说道:
“李建成与李元吉,虽有诸多不是,但朕与他们毕竟兄弟一场。
“他们无后,朕是忧心如焚。
“根据礼法,朕决定,将二位皇子过继给他们,让两家的香火不致断绝。
“李道宗,接旨。”
礼部尚书李道宗,客串起司仪的角色。
接下来,就由他宣读这份对皇家至关重要的敕旨。
李道宗深吸一口气,先是向皇位恭敬一揖,举重若轻地向高台走去。
大家立刻安静下来,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重头戏来了!
李承乾低着头,嘴角勾勒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李泰看看皇兄,又看看李明小老弟,若有所思地皱起眉头。
李治什么也不说,轻轻拍了拍李明的肩膀。
李明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
他突然懂王附体,当李道宗路过他跟前时,向对方喊道:
“如果念到我的名字,就换成别人!
“你是礼部尚书,礼法上的事,你说了算!”
李道宗嘴角抽搐,当做没听见。
他信步来到高台之下,从近侍手中,无比恭敬地接过这道决定了许多人政治命运的敕令。
是一卷古色古香的竹简。
因为事关皇子,所以尤为正式。
李道宗再次深深呼吸,展开了“圣旨”——在唐朝称为敕旨。
上面的墨迹还很新,显然是门下省刚会签完毕、便立刻马不停蹄呈上来的。
他定了定神,
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
“门下:诏书如后,请奉诏施行谨言……”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无不屏息以待。
一旦板上钉钉,那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唉,真是世事难料啊。”
李承乾毫不掩饰自己的微笑。
“明日再与皇弟相见,皇弟便不再是皇弟了。”
“皇兄此言差矣,明弟永远都是我们的明弟。”李泰一声叹息,多少包含着真诚的遗憾。
少了一柄制衡太子的棒槌,他同样也是输家。
李治拍拍李明的肩膀,低声道:
“以后再见,恐怕就难了”
他心里五味杂陈。
是遗憾,还是窃喜?
“什么意思?哦……懂了。”
经李治提醒,李明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被开除出皇子队伍,不但丢了权力,生活上也将平添诸多不便。
首先,作为亲王世子,他再继续赖在太极宫里,就不大合适了吧?
以后进宫都得打报告,去后宫和立政殿更是奢望。
再见母亲一面,就难了。
还有那个好管闲事的阿兕子姐姐……
“唉,我是不是还得在长安寻个新住处……”李明直龇牙。
这时,其他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李道宗也念到了敕旨中最关键的部分。
“……将十三子,赵王李福,过继与隐太子李建成,是为太子世子。”
倒数第二个孩子给老大,符合礼法,也符合所有人的预计。
大家都在心里默默点了点头。
连李福自己都觉得李菊福,认了。
这半年以来,他也算是当了好几回衬托红的绿叶,人早就麻了。
世子就世子吧,总比整天窝在太极宫里,被自己唯一的弟弟整天踩头要好吧。
至于下一个,那自然就是幺子李明,陪老四李元吉。
众人就像每晚东西市的小贩,竖起耳朵等着闭市的鼓点一般。
都知道那是即将发生的必然,但又会不由自主地紧张、期待起来。
李承乾眼中闪过精光,不禁在心中感叹:
太师魏征,真奇才也,过继的阳谋根本无解。
老五李祐同样不怀好意地向左边瞥了一眼。
那个衬托得他无比无用的讨厌小子,终于从下一刻开始要说再见了。
阴德妃有种扬眉吐气地感觉,挑衅地瞥了杨氏一眼。
杨氏却依旧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没有流露哪怕一丝失望或沮丧的情绪。
仿佛即将讨论的是他人事务一般。
“哼,你就装吧,看你装得了几时。”
阴德妃在心中冷冷地哼了一声,眼神灼灼地盯着高台下的李道宗,期盼地听着他继续朗读敕旨。
在西北见惯了沙尘风暴的李道宗,此时也紧张得咽了咽口水。
仿佛大唐社稷就系于他的舌尖一般。
他将竹简展开一点,瞟了一眼之后的内容。
忽然浑身一滞,双目睁大。
众人侧耳静听。
可怎么听都没听见李道宗的下一句,忍不住抬头望去。
却见李道宗保持着摊开竹简的姿势,口部微张,就这么站在那里,仿佛雕塑一般。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
底下的人开始窃窃私语。
李道宗却充耳不闻,扭头望向台上的陛下。
像是确认其中的内容。
对于礼部尚书的失礼举动,李世民并不深究,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李道宗的心中顿时有了底气,深吸一口气,嗓音洪亮铿锵:
“将五子,齐王李祐,过继与巢剌王李元吉,是为巢王世子。”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