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在70年代,东大的战机就突破到主世界f-15和鹰狮战斗机这样的标准第四代战斗机的水平,对于亮剑世界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
要知道现阶段的f-4c都还没有对手,依靠航发的优势和计算机的两大优势,加上突破了新型pd雷达的技术瓶颈,加上早就遥遥领先的空空导弹,现在东大的空军哪怕数量不多,一千多架二代的j5a都还老当益壮能打,陆续生产的500多架j-9系列在更换了新型计算机火控系统和pd雷达后,面对亮剑世界的空中对手还是碾压级别。
现在横空出世的j-12和j-13高低组合,更是属于这个世界超纲的存在!
而经过十年时间的打磨,第二艘明珠号航母入列后,直接把航空母舰的水平拉高到了主世界的八十年代水平,随着东大经济的发展,现在东大的军费也在经济暴涨了几倍后水涨船高,开始了第三艘魔都号和第四艘宝岛号同时建设工作。
从规格上,魔都号和宝岛号同明珠号排水量相近,都是八万多吨的排水量,但是考虑到未来搭载的是缩小号的j-13舰载机版本,魔都号和宝岛号的舰载机数量将达到75架左右,其中j-13舰载战斗机将达到50架水平,加上15架强-9c舰载攻击机,这个组合可以同主世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抗衡了。
这样技术代差下,如果完成了4航母建设,有着4个航母战斗群的东大海军已经无惧任何对手!
哪怕是对手的航母数量超过一倍以上都没有用!
新一代万吨大驱驭洋级驱逐舰,带着96个垂直发射器,兼容防空范围在120公里的海卫-5防空导弹,射程达到200公里的海剑-7反舰导弹,射程达到150公里的海鹰-5反潜导弹,以及攻击范围在1000公里的战锤巡航导弹,可谓是海上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大内第一带刀侍卫!
按照最新的规划,驭洋级万吨大驱将生产8艘,确保每个航母战斗群拥有2艘驭洋级万吨大驱,4艘旅洋级驱逐舰和2艘旅海级驱逐舰的新老组合,加上2艘最新攻击型大黑鱼,东大的航母战斗群火力空前强大到令人绝望!
按照常规作战训练规划,东大的四大航母战斗群随时保持三支处于战斗准备状态,一支在港进行年度维修的格局,确保拥有2周内抵达全球任何战场的作战能力。
对于东大来说,这些都是和平的保障而已。
任重正是基于这些实力的变化,才敢大胆面对流氓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进行响应。
如果没有这些实力作为后盾,哪怕东大的经济起飞再快,体量再大,最终也会被人收割,沦为强国金融巨头们的巨额利润而已。
在主世界曾经如日中天的小日子和三德子,在经济发展上也曾经辉煌过,在狭小的国土上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最终却成为了强国黄金十年的资源。
“任老弟,你说我们现在还缺什么?”春节走访的时候,叶参谋来到任重的家里拉家常,有些随意的对任重说道。
“再造一个黎明研究院。”任重想了想,“如果我们东大可以再造一个没有我的黎明研究院,这样我们东大的科技领先优势就能更长期延续下去。”
叶参谋有些愕然,怎么感觉任重像是交待后事了。“任老弟,你才六十多岁,说这些未免太早了点吧。”
“叶参谋,不瞒你说,最近的我的确有些力不从心了。”任重摸了摸自己完全白的头发,在两个世界穿梭,虽然说寿命方面目前还看不到有明显的影响,但是等于生活了两个人一生,任重的脑子又长期在高强度运行,现在的任重年过甲后确实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
由于实在无法长期都保持两个世界的长久生活,任重在后期不需要时刻带货穿梭后,就开始选择长期呆在亮剑世界,减少了穿越回主世界的时间,使得自己的大脑可以得到相对充分的休整计划,这样下来他在主世界生活的时间就少了很多,毕竟如果选择在晚上不用穿梭回到主世界,即便他在亮剑世界生活一个月后才回归,主世界仍然是他上次穿越到亮剑世界的那个时间点上,等于在亮剑世界生活了三十天,回到主世界才接着过一天。
所以在前期频繁带货的时候基本保持了一比一的时间后,后期都没有那么频繁回归撬动主世界的时间线了,亮剑世界过去的三十年,在主世界这边的时间流逝还不到十年。
相对于亮剑世界技术的日新月异来说,主世界的技术发展没有那么快。
“任老弟,你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吗?我怎么没有听医生说起过?”听到任重这样说,叶参谋一下子紧张起来。
这可是东大不可或缺的国士啊,但凡出一丁点儿的问题都要引发上层的轩然大波。
现在东大依靠任重完成技术领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任重当成东大擎天柱一样。
那是一点都不容有失的存在。
“那倒是没有,叶参谋,其实我想说的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就算长命百岁终有尽头,我们又不是什么神仙会永生不死。”任重笑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的黎明研究院说实话,原创性的研究还是太少了,特别是基础科学方面的原创理论研究我们基本没有。”
“很多时候我们更像是一个相当单纯的应用研究院,所以我想从国家层面来说,科研不能只是关注着应用研究方面,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我们也非常需要。”
“我们的大学不是就在做各种各样的理论研究吗?我们真有必要再建设一个科研体系出来?”叶参谋有些迷惑的问道。
这么多年来,大家都习惯了科研看黎明,理论研究看大学这样的认知,一点都没有觉得这其中有什么问题。
因为这样的体制下,东大的科技百齐放,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但是如果溯源的话,像叶参谋这样的高层人士才清楚,基本上这些科技成果的背后,都是任重在提供最初的创意和思想。
这就有些局限了。
万一任重要有一个三长两短,整个东大科技创新的发展毫无疑问都要受到影响。
这样的结果,之前叶参谋他们根本没有去深入思考。
按照他们的看法,任重无所不能,似乎生命也可以无限延续下去一样。
然而今天,任重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叶参谋才赫然发现,这个东大已经完全离不开任重。
这是任重的荣幸,但是也是任重最大担忧。
到了现在阶段,他已经必须考虑没有自己的时代如何保持技术仍然领先了。
现在亮剑世界的科技水平相对于主世界仍然是参差不齐,大体上东大达到了主世界八十年代国际领先水平,个别技术领域达到了二十一世纪后,比如合金、电脑和合成材料这些基础技术部分。
但是由于任重没有过多搬运主世界的基础理论知识,导致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是保持在七十年代早期的水平。
在要不要把主世界的理论直接搬运过来的问题上,任重一直都在纠结。要是在理论方面直接搬运,现在已经有着巨大破绽的他身上的秘密就更难掩人耳目了。
现在其实高层方面基本上都心知肚明任重的不正常。
但是如果哪个国家具有一个这样不正常的人,谁家不当成宝贝一样哄着护着。
现在的黎明系不仅仅是科技全球领先,旗下的企业规模和销售收入方面也是全球领先。
然而这些的背后最关键的是任重,所以最大的破绽也就是任重。
在这之前,任重一直都在紧绷着带着黎明系这艘巨轮前进,没有想这些问题,现在他在亮剑世界的这个身体都是60多岁的人了,穿越时空并没有说让任重可以长生不老。
相反还有一种催老的效果。
在把东大带上亮剑世界的絶巅后,任重不得不考虑这些事情了。
黎明研究院拆分显然是不合适的,经过了小三十年的发展,黎明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彼此间盘根错节各个学科相互交错,加上上下游都是相当固定的模式。
现在的研究效率也非常高,调动资源非常的有效。
在任重的心目中,这就是未来在他之后东大国家级工程研究院的天然之选。
在这个之外,任重觉得还需要有一个负责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院,也就是东大科学院的机构,吸收顶级的各科理论科学家、数学家等,建立各种各样的国家级实验室开展理论研究工作。
这样科学院和工程院之间相互促进着向前走,工程院的研究工作才不会失去理论指引最终走到尽头。
现在的黎明研究院要是没有任重的指引,很多领域很快就会走到尽头,比如光刻机,现在迭代的技术还是干式光刻机技术,没有人想过未来可以用液态代替空气折射进行新的光刻,现在大家的思路被任重带到寻找新波长的光源上面。
通过光源更短波长来提升光刻机的精密程度,这是一个相当自然的思路,大家都可以想到,现在的东大最强光刻机130nm水平就是采用了krf光源,波长是248nm,要想进一步提升光刻机精度,就必须把光源提升到arf光源,波长缩短到193nm的水平,干式的光刻机才有做到90nm到65nm的新水平。
接下来就必须改变思路走浸润式技术路线,引入水作为折射媒质才能获得更短波长,arf光源加浸润技术实际等效的波长为193nm/1.44=134nm,这样才能在这个波长下直接获得65nm加工精度。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多次折射改进,arf光刻机可以用于从45nm到10/7nm的工艺,但其极限就在7nm节点无法再进一步。
在这个之上的光刻机精度提升必须采用新的euv极紫外光源,euv光刻机使用波长为13.5nm的极紫外光才可以达到5nm/3nm甚至到1nm的水平。
对于这些新技术来说,要在工程上做出来,中间就必须要克服很多基础理论才行。
在这方面,任重一个文科生,就是给资料都完全看不懂了。
按照任重的设想,科学院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析不同光源生产的机制,从理论上去寻找到248波长,193波长这些特殊光源的发生原理,理论上先突破后,从而在工程院去找到实现这些理论是实践和工程化工厂化技术研究。
这是已知的技术路线方面,在任重的认知来说,硅基芯片的极限后,人类的算力从何处破局,这需要从一个全新的方向继续去研究。
按照主世界的理论探索,碳化硅芯片、量子芯片这两个全新领域,就是主世界人类突破硅基芯片算力瓶颈的两大方向。虽然现在主世界在这些方面探索掌握的知识还不多,离这两大技术路线开始实现实用化的芯片还有很长距离。
但是从现在发展趋势来说,人类从这两个方向走通的概率非常大。
毕竟硅基算力模式现在基本证明了尽头,碳化硅和量子通讯则人类都没有看到第一步实用的机会。
对于这样的理论和技术攻关,任重希望就是由科学院来承担研究。
工程院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科学院那边却完全是在深水区自由探索。
这是任重思考很久的一个思路,同主世界的工程院和科学院分野完全不同。
任重的设想中,科学院是顶级的理论研究机构,由国家拨款、企业捐款和教育培训多方面来获得经费。科学院的所有科学家都应该在大学兼职,但是不能干企业,做工程类研究工作。
而是一直开展试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任重把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给叶参谋进行探讨,叶参谋慢慢理解这些相对来说非常新的思维,不得不说任重的思考还是很有前瞻性,所以这件事看起来很不容易做好,但是现在的东大基础已经很强,各类大学上千所,学科带头的专家也不少,大学是除了黎明研究院外最强的科技研究力量。
只不过大学的研究规模还是比较小,实验室和科研团队规模一般就是几个或者十几个就是顶天了。
根本没有机会出现黎明研究院那种动辄几千人的大研究团队。
而成立东大科学院后,就容易形成几百人的基础理论研究团队,把不同高校的相关教授们都集中在一起进行研究,大家互相取长补短。
有了这个思路开头后,叶参谋这边就开始筹划起这件事情来,他找到了燕都十几个高校的学科带头人,一起来讨论这个科学院的组织和运行模式,把任重的一些思路糅合进去,最终形成了东大理论研究的科学院建设方案!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