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两路大军,战争开启

小说:射雕从收徒开始 作者:喵苍离
    第193章 两路大军,战争开启
    不是他们不想扩充骑兵,而是他们自身的财力以及资源不够,草原上的战马和骑兵要供给成吉思汗西征,留到他们手上的就很少了。
    相比于娇贵的骑兵,步兵可就简单便宜太多了,稍微训练几个月就能送他们上战场,有刀枪就行,什么盔甲皮甲那都用不着,步卒只管冲就行了,遍地都是人,死了还有。
    木华黎麾下的骑兵虽然只有一万,但他手下的步卒加起来却多达几十万,只是力量分散,要弹压地方,所以凑不成大规模。这几十万成分很复杂,一部分是汉人豪强,一部是金国投降的将领和士卒,一部分是西夏人,一部分是流民寇匪。
    反观郭靖,他手下的步卒素质就高得多,不是农兵,大部分都是脱产的职业军人,他费大量心血建立起了府兵制度,而府兵在战场上的缴获以及郭靖的封赏能让他们养得起家,不必在田间躬耕,使得他们能将时间费在打磨厮杀技巧上面。
    若他要跟木华黎一样爆兵也不是不行,但战斗力能不能提高是两说,光后勤就扛不住,即便不给盔甲用具,但最起码的粮食要有保障,但是关中和三晋早已不复当年的富饶,现今天下的产粮之地还得看两河之地的大平原以及江南和巴蜀。
    北方经过上千年的开发,人口爆发,土地贫瘠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本养不活那么多兵。
    但有一点,北方有险要关隘,占据地形优势,而且人口资源充沛,兵员素质比南方高不少,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得北方者得天下的重要原因。
    地形和人口是重中之重,没有地形以及军事实力,空有粮草发挥不出巨大的战斗力,就跟大宋一样,被轮流吊起来锤。
    关中历经大战,供应不了多少粮食,而三晋之地这两年的积累也消耗了不少,不足以支持数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郭靖提出由木华黎这一方提供粮草,而他可以出更多兵员。
    无论是从关中还是从三晋攻打开封都非常近,骑兵奔袭几日即可抵达。
    几日后,两人定下了方略。
    对于出粮草的事,木华黎并没有多犹豫,“好,就按你说的办,粮草可以由我来出,你回去的时候把汉人士卒带走,那些金人降兵我会派人去领,那些人是败军,但底子还不错,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我倒要看看在战场上哪边的女真人更强。”
    郭靖笑了笑,恭维道,“叔父这招高啊,让金人之间互相残杀,咱们黄雀在后,难得的两全之法。”
    这对他来说也是好事,他手下可用的金军将领并不多,投降的金军士兵又是青壮,遣散回去还不知道闹出什么乱子,还不如扔到战场上送掉,他没法掌控,木华黎手下有的是投降的禁军将领,交给他正好。
    于木华黎而言,那些汉人豪强盘踞地方,出兵出人,相比于金人要恭顺的多,他也不好明晃晃的送他们去死,而大军出征留他们在后方也有隐患,不如交给郭靖。
    如此一来,两全其美,更能维持地方的稳定。
    ……
    很快,郭靖在河北发布了讨金檄文,号召汉人豪强一起攻打金国。
    消息传出,河北豪杰闻风而动,一直以来,郭靖很少涉足河北,河北豪强纵然有心接触,也不好越过木华黎,如今他发表檄文,各家正好与之接触,拉近关系。
    至于,正式投靠的豪强却是少之又少,原因就在于木华黎在本地实行的包税制度,相比于郭靖在晋地的统治,河北的环境无疑要宽松太多。
    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是远视之辈,大多数人总是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看不清大势,包税制不能长久,尤其是跨州连郡的豪强,这些地方实力派不闹事还好,一旦闹事,吸引蒙古高层的目光,正视这些地方,吞了多少都得吐出去。
    木华黎手下的豪强投靠的不多,但郭靖却吸引来了金人治下的汉人官员,这些人留在北地被金人授予官职,一直以来因为蒙古的残暴不愿投靠。
    有了郭靖这杆大旗在,许多人索性就舍了官职,拖家带口投靠而来,其中便有山东的严实父子以及易州的张柔,中山府的王善等人。
    这些人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有了选择,再加上金国形势衰微,北地战局日益严峻,他们纷纷脱离金国的阵营投靠而来。一旦战事将起,他们这些据地而守的藩镇最先被灭掉,形势逼得他们不得不选择。
    同样,木华黎麾下的一些汉人文臣也趁机脱离了王府投靠郭靖,对此,郭靖不惜亲自向木华黎要人。
    木华黎治下有偌大的地盘,汉人并不是他统治的根基,一些文官他并未放在眼里,很爽快的放行。一个月后,郭靖带着三万汉军离开大名府,回到长安。
    这时已经是五月,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各州郡的通过初试的士子也抵达长安,长安正式举行了第二场选官考试。
    一回长安,郭靖便开始为战争准备,粮草,军械,辎重等等东西从各地运往关中,三晋之地的府兵也重新编练入伍,幕府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磕磕绊绊的准备着。
    六月,第二场选官考试结束,足有上千名士子通过,即将在侯府进行第三场考试。
    郭靖用人的要求并不像科举那样高,反而更偏向于实用,若是在江南,他的选官会是离经叛道,但这是在北方,没有文人的团锦簇,再加上文脉南移,这场考试得以顺利进行。
    而在这场考试中,孔家人也派了家族子弟参与考试,但郭侯爷出什么题,他们就做什么题,根本不敢加以置喙,没办法,孔府可还在木华黎治下,他可是彻彻底底的蒙古人,不会跟你讲那么多圣贤道理。
    两家现在要一起攻打金国,区区孔家又怎么敢扎刺。
    早晨,微风正暖,侯府大殿前的有一演兵台,诸多士子便在这里考试。
    郭靖坐在高台上,身后黑底红字的“郭”字大旗迎风飘扬,周围则是穿着重甲的重步兵,这些人的呼吸韵律相近,步伐沉重,散发着凛冽的气息,许多士兵只是看一眼,脸色瞬间煞白。
    考试一共有四门,一门是宋律,一门是农政之策,一门是策问诗赋,一门是算学。
    一开始,幕府之中的官员议论纷纷,觉得这考试有些离经叛道,不符合科举要义,但郭靖依旧强令推行,考试内容早早的颁布,留足了缓冲的余地,他要的不是聪明人,而是真正的能办事的人。
    关中以及三晋之地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官员填补,一般而言,只要熟悉农事,处理好治下的农桑之事便够了,他的要求只有这么简单。
    至于增加的那些题目,则是为真正的天才准备的,这世上总有些不世出的人才,不能以常理而计。
    侯府官员中,新投靠的王善望着演兵台上的士子,不禁赞叹道,“轻辞赋重实务,侯爷非常人也。”
    此人自幼习武,饱读诗书,足智多谋,武艺高超,特别精通骑射。历史中,王善因反抗金国的统治而组织起反抗力量,最终带领全部人马投降了蒙古大军。木华黎亲授他金符,并委以同知中山府事之职令其镇守。王善后来升为中山真定等路招讨使,再加封右副元帅、骠骑大将军。总而言之,王善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历史上这时候他该投靠木华黎,但当郭靖去了河北之后,他反倒是投靠了郭靖,缘分总是这样奇妙。
    考场中的士子不仅仅只是北方人,还有来自巴蜀江南等地的读书人,这些人在看到南宋在江南一败再败,最终迁都南逃对南宋朝廷彻底失望,这才投向了郭靖。
    甭管郭靖是不是蒙古的人,最起码他在打金人,还打赢了这就够了,而南宋朝廷除了大义,好像什么都没有了,战场上打不赢,经济实力再强又有什么用。
    两个时辰后,士兵上前收卷,士子们陆续退场,郭靖早已为他们备好了饭食。
    凡是到此参加考试之人,只要不是太差,他都打算授予官职,扔到地方当官,那些顶尖的人才留在身边慢慢培养。只要把官府架构建立起来,等到走上正轨,他这个幕府才算是彻底稳固。
    六月份,这些士子被授予官职到地方任职,幕府当中也充实了不少官员,不再是豪强的自留地。
    ……
    1218年深秋,十月,汉侯郭靖率领步骑十五万大军自潼关出发,攻打洛阳,太师国王木华黎领兵二十万攻打真定府。郭靖兵少,但他手下有过半都是精锐,木华黎手下也只有不到五万的精锐,双方实力算是半斤八两。
    消息不胫而走,南宋闻之大喜,派出使者联系双方,妄图再次发起联盟,反攻金国。
    而处在建康城的完颜洪烈则是早有预料,在四月份讨金檄文发出之后他便陆陆续续准备迁都,朝中百官对此心知肚明,但没有人愿意捅破这层窗户。
    蒙古人还没打过来就跑了,大金国的面子往哪搁?
    如今,郭靖与木华黎同时攻金,兵力合计三十五万,这下子他们要逃,朝野上下也说不出什么,开封无险可守是不争的事实。
    都城被围有一次就够了,他们可不想重蹈宋钦宗的覆辙。
    于是,战争爆发后,百官在朝堂上请求迁都,完颜洪烈犹豫再三,不得不应允,而后,开封城外,一艘艘船只装满了货物,准备启程运往江南。
    不过,金国迁都但并不代表他们放弃了河南,他们迅速停止了与宋军交战,用水路调动大军北上,沿着黄河一线布防,河北残留的金军势力全线收缩,紧守关隘。
    战争,风起云涌。
    ……
    大雪山,密宗。
    老僧手捻佛珠,低眉垂首,“小友可等候片刻,待我召集寺中僧人议事,方可继续。”
    苏铭自无不许,“可以,请吧。”
    而后,戴着高顶红色帽子的老僧敲响了大殿之外的铜钟,“咚,咚,咚!”
    悠扬庄重的钟声在山中传荡,寺内正在打坐念经的僧人纷纷停下念诵,望着大殿的方向,随即便有僧人起身,双手合十,“你们继续!”
    说完,便朝着寺内后院的方向走去。
    不多时,大殿外已经十余名僧人到来,他们有青年,有中年人,也有枯槁的老人,当他们看到立在大殿中的苏铭,脸色顿时变了。
    老僧默念一声佛号,走到众人面前,“这位居士从中原而来,欲要用九阴真经的武功换取我密宗无上绝学,我决意派三位僧人与他切磋,此事关乎我密宗传承,诸位小心。”
    听完,他们的神色再度发生变化,有的人听说过九阴真经的名头,有的人听到苏铭要密宗绝学,显得有些愤怒,种种不一。
    老僧年纪如此之大,在密宗内的话语权自是不言而喻,既然他已经决定,众僧也没有反驳,经过商议,他们中的三名僧人走上前,决定与苏铭比试。
    这三名僧人是一青年,一中年,一老年,三人神色沉静,气息隐隐相合,浑然一体。
    苏铭打量了几眼,心中有了计较,这三个僧人修的是同一门武功,内力特质相同,看上去应是一脉传承。
    “小友,请!”
    “诸位,请吧。”
    佛像大殿之前,一场比试就此展开。
    苏铭站在堂前,负手而立,神色放松,自有一股潇洒姿态,反观三位僧人则是严阵以待,气息凝重,如临大敌。
    “喝!”
    三人中最年轻的僧人率先出手,他脚步一顿,脚下的石砖碎裂开来,整个人弹射而出,猛地挥出一拳,只听到一声骨节炸响,拳风迎面而来。
    苏铭微微偏头,拳风擦着脸落空,同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信手一点,年轻僧人身形一滞,如遭雷击,“噔噔噔”连退好几步。
    “好浑厚的气血,这力道刚猛有余,轻灵不足,这应该就是龙象波若功吧?”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