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大手笔,大格局!
宝钗下去筹备书院之后,贾琮也没闲着。
趁着今日有空,便来到了皇宫。
被夏守忠一路引着来到书房,顺德帝正在批阅一份奏章。
看到贾琮过来,便放下奏章笑着调侃道。
“今个儿倒是稀奇了。”
“刚才听大伴说爱卿入宫,朕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中秋过后,知道陛下事务繁忙,我就没有过来。”
“说起来还要多亏爱卿,一举扫平了朕那侄儿,开元一脉势力也折损不小。”
“朕这次才能收回来不少权利。”
说着,顺德帝走下御座和贾琮一同坐在了夏守忠搬来的凳子上。
言行举止间,犹如挚友,把贾琮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这里没有外人,陛下就不必如此客套了。”
“若是真的心里感激臣,不如选一五军都督府老帅来执掌京营?”
这话贾琮倒是没有在伪装。
神道发展初期,世俗权柄至关重要。
只是短短一年时间,贾琮麾下第五境战力都有了。
所谋划的东西,已经不是京营指挥使一职所能起到臂助的了。
若是顺德帝想要,归还了也没损失。
左右以贾琮今日的威望,在不在任都没有多大区别。
“爱卿可真是……”
笑着指着贾琮,顺德帝无奈摇头。
站在顺德帝的角度。
第四境高人下场任京营指挥使,这等好事,便是大乾开国太祖麾下谋士如云,名将如雨的时候都不敢想。
如果可能,恨不得给贾琮多来上几个官衔。
彻底绑在大乾的战车上,哪里会轻易放走贾琮。
“京营最近人员调动颇大。”
“调兵文书、整军文书、训练文书,签押的都是马尚的名。”
“若是朕没记错,爱卿这个京营指挥使上次出现在京营,还是两个多月以前吧?”
“旁人都是想尽办法到朕这求官,也只有爱卿整日琢磨着怎么辞官了。”
抱怨了几句,顺德帝这才揭过话茬。
“罢了,不说这个了。”
“朕知道以爱卿今日地位,操劳的事不比朕少多少。”
“今个儿入宫是有什么事需要朕配合吗?”
“陛下,确有一事,臣想在城外建立一书院。”
“书院?爱卿府上不是已经有一个书院了吗?”
“这次弄得书院和府上的小打小闹不一样,初步计划招收生源三百人,配十余尊大儒教习……”
贾琮将自己对书院的规划,一一道出。
顺德帝听得大为震撼。
各种补助薪酬所需的白银也就算了,顺德帝自己也拿的出来。
关键是给书院教习的大儒文宝,还有每年三次的鸿儒讲学。
连皇家也做不到这些。
也只有先屠灭白鹿书院,后斗败孔家的贾琮有这个底蕴了。
“爱卿之举,也算是为国育才,当属好事,何须跟朕汇报?”
“难不成爱卿以为朕会反对不成?”
回过神来,顺德帝颇有些疑惑的开口道。
“书院筹办,自有臣派人去做。”
“只是书院如今缺山长一名,臣思来想去,怕是只有陛下能够胜任了。”
“这才过来求陛下赐个恩典。”
“在书院建好之前能够书写一副墨宝,敕建匾额。”
“最好开院之日,陛下能够御驾亲临……”
“这……”
顺德帝闻言,呼吸一滞。贾琮行事落子布局,向来是大手笔。
别看初期只招生三百人,单是从配备的大儒教习也能看出来。
等到书院发展起来,定然是一尊影响朝政的庞然大物。
最多十年二十年,朝中就会涌现大量书院学子。
顺德帝原是准备始终以恩以利笼络贾琮。
奈何这份好处实在是……
“爱卿这哪里是来求朕,分明是来给朕送好处的。”
“墨宝匾额之事好说,开院之日,朕一定到!”
想明白之后,顺德帝倒也坦然。
直接开口应下贾琮人情。
“凡跟书院有关的事宜,爱卿自可便宜行事,朕就占个山长之名即可。”
“多谢陛下!”
三言两语将书院事宜定好,贾琮话锋一转。
“臣听闻最近东南海域有西洋人频繁活动?”
“唉,朕最近正在愁这件事呢。”
“天竺沦陷,暹罗也被西洋人威胁。”
“暹罗使臣这个月接连上书求救。”
“按理说藩国遭侵犯,大乾应当起兵相助。”
“可从太祖朝开始,我大乾水师就不受重视,无论是战船还是士卒火炮,都不如西洋人。”
“半个月前还有一个西洋商队到福建海港,提出要通商互市。”
顺德帝将东南海疆局势一一道出。
说白了,便是不打,有损大乾威望。
西洋人狼子野心,来势汹汹。
若是南洋诸国都沦陷,下一步肯定会把目标对准大乾。
可若是打,水师荒废,在海上无论如何也不是西洋船队的对手。
“臣读了不少兵书,海战倒也略知一二。”
“麾下还有点人手,若是陛下需要,臣可出海助战。”
缓缓点头,脑海中有了大致思路后,贾琮开口说道。
“好!”
“若真是要战,朕就厚颜请爱卿出手了。”
这番话音刚落,顺德帝果然面露喜色。
打仗,高端战力可是少不了的。
贾琮麾下不说第四境如云,那也超出了五指之数了。
又闲聊了几句西洋状况,赶在午膳之前,贾琮便提出了告辞。
……
“陛下,靖安侯这突然成立书院……”
贾琮走后,眼看着顺德帝迟迟沉默不语。
夏守忠眼睛一转,上前开口递上了话茬。
“贾琮这格局手笔,朕远远不如也!”
果然,顺德帝叹息了一声,被引出了倾诉欲望。
“孔家在儒道的影响力太大,不能与整个儒道为敌,那便加入进去!”
“除此之外……”
“大伴,你可知世上读书人,以何人居多?”
“奴才以为,当以聪明人居多。”
“这话不假,但归根结底。”
“读书习字,不谈拜的名师,单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就不是普通农户能够负担得起的。”
“所谓耕读传家,不过是自行宣扬出来的美名罢了。”
“这读书,首先要家境富裕,至少薄有田产才行。”
“陛下的意思是说?”
被这么一提醒,夏守忠猛然想到了什么。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