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波斯王子的忧虑

    放眼天下,西突厥还在内乱,西域诸国早已被阿史那杜尔和高昌人打成了一盘散沙。
    他也看明白了松赞干布的心思,去年一战吐蕃败给了大唐。
    他就不是一个甘心屈居人下的赞普。
    卑路斯不一样,他没得选。
    穆罕默德在两年前过世了,这才让大食东征的脚步得以停下。
    只是让波斯缓了一口气。
    波斯的征战又继续开始了,大食的四大哈里没了穆罕默德的束缚,越加地残暴。
    东西方以波斯为界,波斯以西尽是战乱。
    他们甚至还打算从西面穿过海峡,攻打另一片天地。
    松赞干布拍着他的肩膀,“好战之国不会长久,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大食人野蛮没有智慧,他们只知征伐不知治理。”
    留在长安城第三年了,这三年来牵挂着波斯的局势,继续与松赞干布谈着西方人。
    几壶酒水下肚,卑路斯也醉倒了。
    松赞干布看着窗外,长安城宁静的夜色,对身边的人嘱咐道:“送消息给西域,张阳可能活不过三年。”
    一旁跟随松赞干布而来的随从用吐蕃话疑惑道:“赞普,张阳这话能信吗?”
    松赞干布沉着脸,“我知道,这话多半是假的,西域诸多小国被打散,好在高昌人没有杀戮太多,在西域还有不少当初的贵族,吐蕃需要他们的支持,也需要给他们一个坚持下去的信心。”
    “一切都是这样行事张狂残暴的礼部尚书造成,只要他一死将来还有重新起复的希望。”
    随从低声应道:“明天就让人将消息送出去。”
    长安城内宵禁之后很安静,松赞干布看着夜色心中感慨万千,在骊山见到那些乡民脸上的笑容。
    多久了没有见过这样的笑容。
    一地富足,人们也对将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河湟一战,让吐蕃人口凋零,反观吐蕃牧民的脸色他们眼中没有希望。
    不论将来如何,心中的不甘让松赞干布一次次告戒自己,此刻的屈辱都是磨炼,将来的吐蕃一定还能再起。
    张阳是自己一生的对手,有他在一日。
    西域乃至吐蕃,中原周边诸国便不会安宁。
    中原的智慧很厉害,他们会用各种计谋。
    与大唐的一战,吐蕃败在了计谋和算计上。
    第二天的早晨,张阳为了修改火器的触发装置,又忙到了天亮。
    李玥刚刚睡醒,披着外衣走出房间,“又忙了一晚上,夫君喝口热水吧。”
    “我想在火器上设计一个保险环,这样只要将火器丢出去,就能做到延时引爆的效果。”
    从当年烟花到这种火器,夫君已专研多年。
    每年都要放烟花,一次次将烟花的改进,一直到了现在家里放着厚厚一叠图纸。
    “为了这个东西,我将以前所学的五金技术和金属材质应用的方面的知识重新拿起来,而且还没有参照书,只能自己一遍遍地试验探索,用一种笨办法来排除每一个错误。”
    先是看了一眼两个丫头的房间,张阳小声道:“孩子们好像都没醒。”
    李玥喝着茶水,“昨晚她们作题很晚才睡。”
    张阳了然点头,“原来是这样。”
    玉壶光转,一场鱼龙舞,夫君精神奕奕地去上朝。
    李玥梳理着自己凌乱的发髻,眼神多了几分愤愤不平。
    天还没完全亮,张阳走在朱雀大街上,街头行人很少,清新的空气让自己的精神又振奋了不少。
    承天门已经开了,张阳径直来到太极殿。
    许敬宗正和几个吏部的官吏聊着,这人就是社交悍匪,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和各式各样的人攀谈。
    “郑公,最近身体如何?”张阳笑呵呵问着。
    “已痊愈了,卢照邻说不能再伤元气,到了老夫这个年纪一旦再有一场大病,恐怕……”
    “您现在的气色看着很好,想来不会有大事。”张阳稍稍一礼。
    “你既然是中书省侍郎也该多来中书省走走。”
    “下官平时闲散惯了,就怕给中书省添乱。”
    “就算是不做事,看看别人是怎么安排朝中事宜,你也能收获不少的。”
    “郑公教诲下官谨记。”
    张阳与魏征的谈话,引来了不少的目光。
    当初这小子说他不站在任何人一边,也不会接受他人的拉拢,再一看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长孙无忌一声冷哼,拿着笏板看向前方。
    陛下来了,早朝正式开始。
    太极殿上该到的官吏也都到了,没有人缺勤的场面总是很好的。
    吏部尚书杨师道讲述着这一次科举的成果,参加科举一共六百八十九人,朝中选用文吏七十八名,武官四十人。
    听着这个人数,能够参加科举的人还是太少。
    选用的官吏,比之往年更多了。
    想要加大科举的规模,各地州府的宣传和助力肯定少不了。
    这也就和太子的官学有分不开的关系。
    只要朝中不懈怠科举之事,科举会越办越好的。
    这就像是一场拉力赛,朝中为了科举需要不断地投入成本,就看是那些地方大族现在撑不住,还是朝堂先撑不住。
    这又涉及经济和财会了。
    更不要说现在还是农业为主,在经济并不发达当下,朝堂顶着巨大的压力。
    接着就是户部的禀报,去年赋税总收一千六百万石,在大唐这两年提振人口的种种举措之下,在册的人口达到了三千六百万户。
    其中还没有算上那些隐户,还有仆役和苦役,以及没有户籍的僧人等等。
    从此可以推算出大唐现在人均可分配的耕地有多少。
    百废待兴的当下,人口还是不够,远没有达到当初前隋时期。
    人口不够就导致了耕地的荒芜,中原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这需要更多的人口来补充。
    而长安的人口从武德年间的三十万,一路暴涨到现在长安城已经是八十多万人口的大城。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涨。
    物价也开始跟着上升。
    长安城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
    兵部禀报着卫府兵员的情况。
    这些事情和礼部就没有太大的关系,张阳闭目养神,一晚上没睡的疲惫袭来,声音也越来越模湖了。
    “朕听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已经到了长安城。”
    话音落下,李世民的目光看向礼部这边。
    张阳闭目站定没有要答话的意思。
    又是安静片刻,许敬宗站出朝班,“陛下,松赞干布长途跋涉到长安,眼下正在驿馆衣袖,张尚书安排下朝之后来面见陛下。”
    这小子分明就是睡着了。
    李世民站起身,“退朝。”
    群臣行礼,等陛下离开太极殿,三三两两的大臣也陆陆续续退去。
    许敬宗小声道:“张尚书,散朝了。”
    看了看四周,张阳伸一个懒腰,“什么时辰了。”
    看到他睡醒的模样,李承乾欲言又止,作罢摇头离开太极殿。
    张大象和张大素他们也早早回去办事了。
    许敬宗看向太极殿外,“午时了。”
    习惯了早朝,站着睡觉的功力又深厚了几分,可以确保自己站着的时候,身形不会摇晃。
    他人看不出自己已经睡着了。
    俩人走出承天门,张阳问着,“那些吐蕃人都安排好了?”
    许敬宗点头,“随时可以去见陛下。”
    张阳在路边买了一张饼,一边走着一边吃,到了驿馆门口,松赞干布已经等在这里。
    他今天穿着比昨天更隆重一些,就连头发上都挂着玛瑙玉石。
    张阳笑道:“老松,休息得可还好。”
    这个奇怪的称呼,听着很不舒服,倒可以感觉到话语没有什么恶意,松赞干布回道:“挺不错,关中的酒水好,羊肉也便宜。”
    现在长安城的物价都在上涨,也只有羊肉的价格最近一直都在降低。
    除了平时突厥人将羊带到长安城来贩卖。
    还有骊山承包的牧场,这么多羊群骊山根本无法消化,送入长安城都怕亏本,还等送到更远的河西,这才堪堪少赔一些。
    “我听说你们吐蕃女子出嫁时会在头发上挂着玉石。”
    松赞干布解释道:“既要面见天可汗,当然要庄重。”
    带着人一路走向承天门,街头正有几个年轻人正在议论生门死门的问题。
    长安城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张阳小声问着许敬宗,“昨天说的题,今天这么多人都知道了?”
    许敬宗回道:“魏王殿下让人将消息送到了长安城的弘文馆,现在就有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
    路过弘文馆的时候,张阳看到有一伙读书人打了起来。
    张阳感慨道:“多好的场面呀,长安城充满了学术氛围,只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松赞干布不解道:“在关中也会有人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这般出手吗?”
    “老松,你有所不知,我们大唐的民风彪悍动手打架都是常事,习惯就好,朝中大臣意见不合的时候都会在太极殿打架,各执己见没出人命就不错了,上行下效更不要说在坊间了。”
    松赞干布神色凛然,“有此民风,足可见大唐的强大。”
    松赞干布就像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人,看到一些新奇的事物他都会停下脚步多看两眼,再品鉴一番,说一下他自己的看法。
    走进朱雀门,便是皇城,在皇城中来来往往官吏众多。
    松赞干布的脚步更慢了,他仔细观察着,好似要将这里的一切记在心中。
    “天可汗开辟科举,任用能人,这正是吐蕃所需要的,现在吐蕃众多人都不识字,也不会写文章。”
    张阳笑道:“以后会有更多的官吏在这里忙碌,这些人都是层层筛选出来的,为了社稷众人一起朝着富强努力。”
    “吐蕃的土地广袤,很多地方千里无人烟,住在荒凉之地的人,许多年都见不到外人。”
    说话间来到承天门前。
    许敬宗说明了来意,侍卫便去禀报。
    今天的天气晴好,六月天的中午嗮得多少有些汗意。
    松赞干布看向承天门前的一个小箱子。
    不得不说这个家伙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到了现在大唐最前卫,也是最有潜力,最能联络万千群众的事物。
    官与民之间需要保持长久的沟通,这个意见箱便是沟通的形式。
    “这个木头箱子用来做什么?”
    张阳解释道:“之前有他国的使者在承天门乱扔垃圾,是对天可汗的不敬,所以在这里放上一个箱子,大家有垃圾可以丢入这个箱子中,以免造成没必要误会。”
    许敬宗安静地站着没有插话。
    松赞干布端详良久,“为何要在上面写着意见箱三个字?”
    “我也不清楚,这东西不是我做的。”
    前去禀报的侍卫又回来了,“陛下有旨,请张尚书和许侍郎带着吐蕃赞普前往武德殿。”
    走入承天门,远处便是一座大殿,那是朝堂权力中心太极殿。
    “当年大唐开国便在此地,何时我也可以入太极殿?”
    老松的问题挺多的,看张阳没有回话,许敬宗小声道:“今日先去面见陛下,明日正式朝贺,正式的场面不能出差错,赞普是一国之间,更与高昌突厥不同。”
    松赞干布苦笑着,“吐蕃已经败了,何来正式,就像中原的败军之将。”
    说话间走到了武德殿。
    王公公便站在殿前,好似等了许久,他的额头有不少的汗水。
    张阳拱手道:“王公公辛苦了。”
    这种问话,做太监的心头一暖,宗室,权贵,大臣这些人中也只有张尚书对宫里的太监最客气。
    时常嘘寒问暖送点东西。
    这要是换成别人,根本不会多看太监一眼。
    王公公满脸的笑容,“陛下正在殿内,张尚书还请带着人进去吧。”
    张阳又道:“之前皇后让人送了不少细盐到骊山,早春的时候我们腌了不少萝卜,改天给公公送两罐。”
    “张尚书真是客气,老奴怎么敢收。”
    “都是一些寻常乡野东西,您老不嫌弃就好,平时用饭搭个一两片,更好下咽,嘴里也能多一些滋味。”
    “那老奴就先行谢过了。”
    “最近身体如何?”
    王公公又是行礼,“张尚书快快入殿,不要耽误了大事。”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