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三十三章革命性技术
进攻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确定下来后,牧浩洋开始处理作战行动的细节问题。
七月十四日,牧浩洋接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电话,随即就离开了战争部,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两天之后,牧浩洋回到战争部,让秘书给魏成龙与各战区司令下达命令,让他们在七月十八日回国述职。随后,牧浩洋亲自给还在澳大利亚处理善后工作的庞跃龙刚刚被任命为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的司马文正太平洋舰队司令佟少云打了电话,让他们也在七月十八日回来开会。
七月十八日,牧浩洋一大早就叫上周渝生,去了首都郊区的空军基地,迎接陆续返回的将领。
只是,牧浩洋没有带他们去战争部,也没有安排秘书送他们去战争部,而是等最后回来的庞跃龙与司马文正到达后,带着所有人登上了一架特别安排的要员专机,而且没有告诉其他人将去哪。
当天傍晚,这一大群将领被带到了一座地下实验基地里面。
让众多将领倍感惊讶的是,在他们之前,杜小蕾已经带着二十多名政府部长来到了实验中心。在他们后面,黄瀚林与十六名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委员会主席以及十多名重要民间机构负责人也来到了实验中心。
接待这些要员的不是别人,正式牧浩洋的贤内助,中方首席科技顾问陆雯上将。
陆雯晋升为上将是战争期间的事情,在大战爆发前,她只是陆军少将,而且这已经是技术军官的最高军衔了。
拿到陆雯让科研人员分发的资料,这些人才知道,为什么要让他们来这里了。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秘密活动,而是一次即将改变人类文明的重大活动,核心就是一种划时代的空天飞行技术。
演示实验非常简单:一架没有安装任何动力设备的战斗机模型在测试场地内,完成了起飞垂直升降加速飞行大角度盘旋甚至是直接倒退等所有常规战斗机都不可能完成的飞行动作,最后降落到了地面上。
整个演示只进行了五分钟。
随后,这些目瞪口呆的参观者跟随科研人员进入测试场地,对那架战斗机模型进行了现场检验。
确实只是一架模型,根本没有动力系统
当然,这也不是魔术表演。
带着满腹疑问,观摩团跟随陆雯去了会议中心。
到这个时候,陆雯才揭开谜底。
当然,在此之前,黄瀚林杜小蕾与牧浩洋已经了解了情况,牧浩洋失踪那两天就在实验基地里面。
战斗机模型上不是没有动力系统,而是没有传统动力系统。
在战斗机模型上,唯一的动力系统就是由陆雯领导的科研小组开发的充能式反重力场推进系统。
实际上,这是一套非常简单的动力系统,核心是四块可以偏转的反重力挡板与一套燃料电池供电系统。
事实上,在科学史上,越是简单的东西,价值与意义越为重大。
质能公司就很简单,却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面貌。
当然,这套简单的系统,却是数万名科研人员,耗费二十多年心血,花掉数亿万亿计的科研经费所得到的结果。
前面已经提到,在大战爆发前,陆雯领导的科研团队就在无意中制造出了一种能够屏蔽重力场的材料,随后发现屏蔽重力场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材料独特的晶体结构,产生了电磁场叠加效应,最终是材料内部的强电磁场屏蔽了重力场,而屏蔽重力场所需的能量来自原子内部,所以材料的屏蔽能力将逐渐降低,最终完全消失,而组成材料的原子也会在此过程中衰变。
结果就是,这种材料只有科研价值,没有实用价值。
接下来,陆雯等科研人员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方式来屏蔽重力场。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科研项目,难度之大,远远超过了科研工作者的预料,陆雯也因此熬白了头发。
最初的时候,陆雯把重点放在了材料上,即希望找到一种衰减速度较慢的材料。
显然,这是一个看上去正确实际上却完全错误的方向,因为任何元素只要原子核释放出能量,就会衰变。
在这个错误的方向上,陆雯一直走到二零五三年底。
直到二零五三年底,情况才发生转变,起因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在测试了屏蔽材料原子的衰减程度之后,用质能公式计算出了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随后据此推算出了重力场的能量公式。
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公式:重力场只与空间的几何尺寸有关。
也就是说,重力场在三维空间内平均分布。
事实上,这个发现,最终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制造出新式屏蔽材料,还为全新的物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比如,证明了重力场是三维空间的基本因素,即重力场与三维空间是同一个概念。由此引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改变重力场,就能改变三维空间的尺度,进而改变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这个崭新的物理学概念,为人类进入宇航时代打下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当然,在当时,这些崭新的物理学概念还没有出现。
重力场能量公式的最直接贡献,就是让科研人员找到了一个新的前进方向:既然重力场可以用能量来表达,那么就能够用能量影响与改变重力场,因此也就肯定有一种承担这种改变作用的介质。
事实上,这就是充能式反重力场推进系统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系统中,四块由具备屏蔽重力场的材料制成的挡板充当了推进器,而提供的能量就是燃料电池里的电能。
实验已经证明,改变重力场所需的能量远远小于最初估计。
后来,陆雯等科学家通过测试发现,最初的材料在原子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只有极小一部分用来改变了重力场,绝大多数都转化为电磁辐射消耗掉了,因此在研制新材料时,能量转化效率显得至关重要。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科学家终于获得了成功。
更可喜的是,新材料的原料仍然是稀有元素,只需要攻克制造工艺上的难关,就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
在演示之前,科学家与工程师已经开始合作,探询大规模生产工艺。
按照陆雯给出的答案,大概需要一年也许只要半年,就能解决制造问题,而军队需要在此期间,根据这种全新的动力模式,完成武器装备的设计工作,以便在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大规模生产新式装备。
当时,陆雯给出的答复极为肯定。
事实也证明,陆雯没有说谎。虽然最初几年,反重力场材料的制造技术非常原始,生产效率非常低,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只能应用在一些关键装备上,但是在战时,只要能够工厂化生产制造,其他的就不是问题。
与历史上所有划时代的新科技一样,反重力场技术首先得到军事应用。
有趣的是,在经过精心规划后,牧浩洋最终决定,反重力场技术首先应用在一个与战争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航天。
按照他的规划,该技术成熟之后,将首先用来恢复人造卫星系统。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决定。
利用反重力场技术,不但能够极为便捷的发射人造卫星,还能非常有效的清除掉近地轨道空间上的太空垃圾,并且阻止敌对国家发射人造卫星,因为用来俘获太空垃圾的方式也同样可以用来俘获人造卫星。
事实上,卫星系统的第一应用也是军事,即用在通信侦察预警监视等等领域。
虽然这些手段并不能够直接打击敌对国家,但是能够极大幅度的提高现有军队的作战效率,把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到极限。在全球自然灾害之前,各主要军事强国都已经证明,卫星系统具有极大的军事价值。当时,美国甚至把卫星系统提高到了与国土同等的战略高度,把攻击卫星系统的行为看成侵犯美国主权。
当然,这只是反重力场技术的一种军事应用手段。
在其他领域,反重力场技术依然拥有难以估量的军事价值,比如可以用来制造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作战飞机,让陆军获得梦寐以求的飞行部队,彻底改变甚至是彻底淘汰现有的海军。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十年甚至二十年,反重力场技术很难得到广泛应用。
显然,这些人都低估了战争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更加低估了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对性技术的重视程度。
这项技术从出现到推广应用,实际上只花了一年多。
当然,对牧浩洋来说,这项性技术为中国增添了一个必胜的筹码,而要让这个筹码发挥出最大价值,就得抢在对手之前使其实用化,并且得到广泛应用,绝对不能让对手首先获得这种决定性的力量。
别忘了,美国也在反重力场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因为起步比中国晚,所以美国的投入肯定更大。如果美国得知中国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而且具备了大规模应用能力,那么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明智的选择投降,二是在战败之前进行最后一搏争取在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牧浩洋希望美国能够选择前者,可是他知道,绝对不能抱任何幻想。
第二百三十三章革命性技术
第二百三十三章革命性技术,到网址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