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大婚前夕

小说:大隋草头兵 作者:疯戈
    十天后,萧炎一行人回到了洛阳城。
    此次回来的路上,却是热闹了许多。陪同萧炎而来的,自然还有王若曦长孙无悔以及张出尘三位女伴。随着她们几人的离去,这女校倒是成了一个问题,索性征求杨戈同意,几个人将女校也搬离了辽东,随着队伍也一并返回。除了极少数不愿离开父母身边的女学生以外,大部分女学生倒是都欣欣然的同意了萧炎的主张,准备回返洛阳,继续女校的学习。
    王猛与周文博两人,知道月底杨戈大婚,自然明白其中的分量,早就将大小事情安排妥当,准备亲自回返中原,要为杨戈贺喜。
    其实杨戈此次大婚,基本上辽东军上下,有些分量的文武群臣都将汇聚洛阳城,而长安洛阳两地的朝廷重臣也自然不会落后,即便人不能亲到,但这礼数肯定是会到的。因此,所有人都能猜得出来,这次大婚的背后,恐怕就是所有重要人物之间的一场权利博弈。是否能在日后的杨戈政权中获得足够的权力地位,这次的聚会恐怕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而杨戈选择在洛阳完婚,而非长安。其目的自然也是昭然若揭,并没有将长安的傀儡皇帝放在眼中。
    此次大婚,长孙无忌与魏征两人也会赶到洛阳,参与盛宴。
    此时的长安,经过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的整饬,早已被辽东军经营的犹如铁桶一般,诸多朝臣只知有大丞相,而不知有杨家皇帝,根本无需有任何担心。
    除了这两名大佬之外,还有老道谢弘以及研究基地的众多人员器械等。此时辽东军已经夺取了洛阳,东西连成一线,这安全方面有了足够的保障。辽东虽好,但是毕竟距离中原稍显远了一些,接下来恐怕还要面对李唐以及江南的诸多豪强,这仗还有的打,这研究基地自然是放在洛阳或者长安最为妥当。
    因此,水军大统领王思晨亲自带队,浩浩荡荡的足有数百艘海船,从身弥岛上出发,一路奔波到了下营港。随即在北海郡汇集了郭方预王伯当等人,一并来到了洛阳。
    此时的洛阳,已经不复当日大战之时的杂乱。经过整编之后,瓦岗军已经被分割离析,化整为零编入了辽东军的队伍当中。不到半月的时间,经过了辽东军严酷的训练之后,行进之间已是井然有序,原本存在身上的土匪气息已经荡然无存,若不是一些难以改掉的腔调以及战斗力还有些差距之外,几乎与辽东军一般无二。
    萧炎来到洛阳后,自然是不能跟着杨戈住到宫城之中,而是乖乖的回到了萧瑀府中。
    此时的萧瑀,也早已经恢复了官职,再次担任了内史侍郎一职,随同黄门侍郎裴世矩共同协理朝政。听闻萧炎即将回来,早就领着阖府上下,大开正门,红毯铺地,迎了出来。
    萧炎远远的见到萧府气象,也不禁心潮起伏不定,往日种种印象又回到了脑海之中。但萧家虽然有不对的地方,毕竟与她有血缘至亲,再说要不是萧瑀将她养大成人,如今也不会得到如此尊荣,还有她的二哥萧楷,也是对她极好的。此后,萧家需要她的扶持,她又何尝不需要萧家的鼎力相助呢?
    思及到此,对萧府的些许怨恨竟是淡了许多。还没等到了府门前,已是泪眼汪汪,与萧瑀等人见面之时,其真情流露,也很是让旁人看了,羡慕萧家的好运气。
    将萧炎迎到了府中,独孤夫人亲自引着她到了已经收拾出来的上院,四处看了一遍后,也不免有些惴惴不安,生恐这位未来的皇后挑出什么刺出来。
    萧炎却是没有注意到旁边独孤夫人的这点心思,对萧家的布置她很是满意,细微之处,也能看出了萧家人的用心程度,只是略微歇息了一会后,就到了外面大厅,与萧家众人见面。
    数年不见,萧瑀明显已是有些老相了,但此际眼神发亮,精神却是极佳,显然这段时间的心情极是舒畅。在他下手位坐着的几个兄弟也是面带喜色。
    不过其中除了二哥萧楷之外,大哥萧锐以及三哥萧钺的脸上却是有些不自然。原因无他,自然是此前对萧炎的种种恶事,生怕被萧炎记起。如今的萧炎,可不再是从前任由他们欺负的黄毛丫头了,其身份之贵重,即便是他们的父亲也是需要仰视的。
    萧炎看在眼中,也自然明白其中的原因,淡淡的一笑,竟是主动询问道:“伯父,几位哥哥现在都做些什么?”
    萧瑀闻言大喜,他最担心的就是萧炎会因为此前萧家人的所作所为记恨在心,虽然那独孤彦云早就在战乱中被溃兵所杀致死,但谁能保证萧炎心中不会存着一块疙瘩呢。但此际这么一问,自然是释放出了一番好意,连忙回答了几句,言辞中对萧炎甚是恭谨,却并没有趁机为萧锐等人谋求官职。
    萧炎也暗自点头,对萧瑀的冷静深感佩服。如今杨戈虽然势大,但毕竟名义上只是大丞相。若想进一步,这名声上还是要顾忌一些的。他们萧家人,在这个节骨眼上,自然还是略微低调点为好。
    一家人坐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共享着这难得一见的家庭快乐。
    次日,洛阳宫乾元殿内,一干文武群臣济济一堂。上面偏座上,杨戈巍然正坐。
    环顾殿中群臣,杨戈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下面的文武群臣,都是他的心腹手下,分成文武两列站立,显得也颇为壮观。
    左边乃是文臣的队伍,为首的自然就是长孙无忌与魏征两人,其后便是裴世矩与萧瑀两名大隋重臣,再往后,还有房玄龄杜如晦两名谋臣。
    右边则是武将的队伍,为首的当然是王猛与周文博两人。其实他们二人已经脱离军队多年,如今除了军权之外,地方事务,无不听凭二人处置,其权势之大,恍若当地诸侯一般。
    紧随其后的,便是李靖胡刀谢英超王伯当谢映登几人了。他们最先跟随杨戈,一路南征北战,建立了赫赫功业。尤其是谢英超,后期虽然没有参与征战,但是暗中勾连洛阳文武官员,与费青奴一起维持着情报机构的运转,其功勋并不在另几人之下。
    后面更是将星荟萃,水军里面,有王思晨来整乐进等人;陆军方面,当日身弥岛旧将徐庆李洛余老三等人赫然在列,瓦岗群雄如今也成了辽东军的悍将,此时聚在一起,也是颇有些兴奋。
    此时众人聚在一处,自然不是简单的聚会。如今局势,虽然比不上往年之混乱,但是也并非太平盛年。
    除了辽东军的势力之外,还有几股势力却是不容小觑的。其中最有威胁的自然便是李唐军队,自从吞并了窦建德后,幽州总管罗艺在突厥人的威胁下,投奔了李唐。至此,河东河北一大片土地,尽数成了李唐的天下。如今两军在黄河两岸对峙,战局一触即发。
    除了李唐军外,在辽东军的身后,还有占据朔方的梁师都李轨等小势力,时不时的侵犯关陇,带来了不少麻烦。
    而江南诸地方,却是群雄并立。
    杜伏威辅公佑占据了江淮一带,号称江淮大总管。
    而林士弘却是趁势而起,收编了沈法兴与李子通的队伍,声势浩大,占据了豫章郡,登基称帝,国号为楚。兵锋所指,无不匹敌,竟是短短时间内席卷了江西福建广东等地。
    此外,还有江陵郡的梁帝萧铣,盘踞江南多年,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
    这三人所建势力,在江南争斗频频,一时也无力顾及北方。但若想一统天下,势必要将这诸多势力连根拔起,否则南北分裂,大隋朝昔日之功业,也将毁于一旦。
    此时杨戈召集群臣,自然就是为了商议日后行动,是先北上征讨李唐,还是南下收服江南,这却是不好决断的。
    针对这个问题,在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等人还未赶到之时,杨戈私底下已经与李靖杜如晦等人也商议过,但得到的建议却是大相径庭。
    杜如晦力主先行北伐,将李唐军队击溃后,再行谋夺江南。这也是自古以来的老成之计。
    毕竟北方不先行统一,必定是一股后患。若是征伐南方战事不利,李唐军队再趁机从背后偷袭的话,恐怕战局就不怎么有利了。而南方此时却是群雄并争,厮杀的不可开交,正好趁着南方群雄无力北顾,将北方统一。随后尽起北地大军,席卷南方,统一大业可成矣。
    但李靖的想法却是截然相反。李靖在马邑待了不短时日,对北地情形很是清楚。
    李唐军队虽然收服了罗艺,又与突厥人结成了盟友,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若是时间久了,双方必定产生种种矛盾。而我辽东军有黄河天险,兼有水军之利,根本不用担心李唐军队的攻击。只要在辽东布下重兵,不让其势力扩展到辽东,李唐军队就玩不出什么花样。
    而南方群雄,各不相让。正好是我辽东军适时南下的最好时机。三方势力错综复杂,正好借力打力,从中渔利。再加上我辽东军强大的水军,南方三大势力虽然看似声势浩大,但其实战斗力比起北方来说,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到时候各个击破,定能短时间内平定南方。到时候再找李唐算账,就有了绝对把握,一举而定之。
    两人想法相左,各不相让。杨戈也被两人的意见弄得有些头疼,不知该采纳何人的意见。正好借此大婚之际,召集手下诸多将领,最后定夺。
    没想到的是,当他将两人意见提出来后,大殿之内顿时嘈杂声四起,都是针对这两种想法的议论。仔细听下去,竟是也分成了两队人马,分别赞同南下河北上两种意见,居然也是僵持住了,没有一个定论。
    到了最后,群臣纷纷住口不言,将目光投向了杨戈,由他一言以决之。
    杨戈也一时没了主意,左思右想下,还是拿不定主意,遂将这争议暂时搁下,等大婚完后再行讨论。
    等群臣逐渐散去后,杨戈将王猛周文博以及长孙无忌魏征李靖裴世矩等人留了下来,接下来的议题才是所有人最为关心的,那就是朝廷大权的归属。
    长孙无忌率先进言道:“大丞相,如今四周诸雄纷纷称王称帝,唯有我辽东军未见动作。如此奉傀儡皇帝,颇惹人猜疑,不如索性废了皇帝,登基称帝,也好让天下群雄归心,还望大丞相早日定夺。”
    王猛与周文博二人也竭力赞同,他们两人如今执掌辽东以及朝鲜半岛,权势之大,也仅仅只次于杨戈,为避讳计,自然也希望杨戈早日称帝,也好一正身份,他们两人做这个北地诸侯,也做的心安理得一些。
    魏征却是微微摇头道:“大丞相,长孙大人所言,的确有些道理。但此时群雄并争,我辽东军虽然实力最为庞大,但毕竟身处四战之地,此刻名义上站了隋朝正统,正好挟天子以令诸侯。李唐等诸侯若要对我辽东军不利,名分上就弱了气势。若是大丞相贸然称帝,恐怕成了众矢之的,若是其余群雄结盟共抗我辽东军,形势却是不容乐观的。因此,照微臣看来,还是徐徐图之为好。”
    杨戈沉吟了片刻后,将头转向了李靖,征询他的意见。
    如今在辽东军中,李靖的功绩地位显赫,单论在军中地位,也仅次于杨戈。但是论亲厚程度,却又不及胡刀等人。正因为如此,李靖说话行事,也越发小心谨慎,平日里很是低调。他自己也心知肚明,莫看他位高权重,但那都是因为杨戈一力提拔的缘故,是以表态之时,也更加小心。
    “大丞相,如今我辽东军占据洛阳长安两处都城,又有辽东朝鲜等地忝做后备,何时称帝,单凭大丞相定夺。四边但有不服者,末将愿领兵讨伐之。”
    杨戈淡淡一笑,正想说话,却瞥到久未发言的裴世矩似乎有话要说,遂收住话语,笑呵呵的对裴世矩道:“裴大人,可有什么高见?”
    裴世矩轻抚胡须,微微笑道:“各位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老夫却有一计,可以收到两全其美之效。”
    哦,杨戈的眼前一亮,目光灼灼,盯住了裴世矩。其他重臣也将目光转移到了裴世矩身上。
    其实在这些人心目中,对裴世矩的印象并不算好。说起来,他是杨广时代的朝廷五贵之一,为虎作伥,也是做了一些恶事。但因为对杨戈有恩,后来又暗中做了辽东军的内应,这功劳也不算小。但即便如此,在有些人心中,却是隐隐对他有些排斥的。
    不过杨戈却并不这么看,他知道裴世矩其人,可是不世出的奇人。通晓西域诸国经济地理,文采渊博,岂是宇文述虞世基那些人所能相提并论的?即便是在原先历史上,裴世矩投降李唐后,终其一生,也是做到了一代名臣,却是与杨广时代截然不同。
    裴世矩目光如炬,早已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中,对其余人的猜疑也丝毫不在意,朗声笑道:“大丞相,您的姓氏乃为杨姓,却不知祖上为谁?”
    杨戈一愣,脱口道:“我当日在战场上失忆,早就忘了出身是何等来历了,这事情王大哥很清楚。”
    王猛这时候也隐约把握住了一丝关键,随即附和道:“没错,大丞相当时遭到重创,失去了过往的记忆,此事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莫非裴大人想从姓氏上做些文章?”
    裴世矩哈哈大笑,缓缓道来:“大丞相本是文帝一脉子孙,幼小时候家中遭逢变故,流离失所,最后投身入军,从微末起家,平辽东,兼并朝鲜半岛,立下赫赫功业。当其时也,中原大乱,先皇帝杨广被奸人谋杀,群雄并起,谋夺大隋江山。大丞相以杨氏一脉,解救大隋与危难之际。天下人心所向,无不翘首企盼。代皇帝杨侑,德望不足以服人,遂禅让皇位,让与杨氏宗室子弟杨戈,执掌天下。旋即一统天下,大隋威名,威震宇内,德加四海,无不叹服!”
    随着裴世矩这番话娓娓道来,殿中群臣看向他的目光已是从猜疑变成了钦佩。这,这太有才了,若不是身处大殿之中,单凭这篇文章,杨戈继承大隋已是名正言顺,再无任何猜忌了。
    杨戈的眼睛也顿时闪闪发亮,没想到裴世矩居然提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这,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但仔细想起来,自己身世来历,可不就是一片空白么,只要有心人经过一番渲染,不愁天下人不相信。更何况杨广对自己的提拔重用,也是颇有些恩宠的。若是说成有血缘关系,那一切都得到了圆满的解释。
    哈哈,大隋不灭!杨戈对此并没有丝毫不满,反而隐隐有些兴奋。大隋,本就是个辉煌的朝代,可惜历时太短,被李唐摘了桃子,否则以大隋这煌煌声威,所立之功业,定不逊于秦汉王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