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急奔入东华庭,三步两步跳上楼梯,进入设在二楼厅堂的指挥所,众部属正忙忙碌碌分组检视来自各地的密件,道道指令就是从这里发出来,送交设在上林苑附近的驿站,然后专人快马急送各地。路途险恶、驿马难行的,密件就需要经由水路转运。
李斯还嫌密件传送的速度太慢,正在差人训练信鸽和鸢,酝酿使用更快速的信息传递工具。
“诸位先停一下,我有一个新的想法!”,李斯略显激动的声音在室内回响。
“我们前期的侦查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过于注重细节,是通过跟踪监视嫌疑人找出破绽,也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此以来,就忽视了对敌情整体的评估和分析,没有设身处地从敌特活动特点的角度来看问题,没有从秦国的国情来看问题。”
众人屏气凝神,仔细倾听着。
李斯:我们的对手是一伙亡命徒,他们伺机在各地作案。从他们袭击的场所分析看,除了在路上截杀信使,其他都是有布防的,之所以得手是因为疏于警戒、被人攻其不备且杀手人数众多!
综合各地奸匪的情报,其中绝大多数是外国人,仅有少数本地人。
那么,一股人数众多的外国人或异乡人在秦国各地城市、县镇、乡村活动、在闹市以及穷乡僻壤活动而不被人察觉、防范,这是什么原因呢?
商鞅以来,秦国施行保甲法----按照户籍,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以便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盗匪之事,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连带坐罪。
防范盗匪的措施和制度并不缺少,可各地乡老、里正等人对此也毫无察觉,岂非咄咄怪事?-------
间者,大隐于市、变化莫测。这股敌特一直在秦国境内活动,并没有离境,郑国傲慢、骄横的态度就是明证!
众人议论纷纷,表示赞同,“大人分析的对呀,郑国那东西叫个死硬,没有后盾,他硬的起来嘛?----”
李斯继续讲:------
楼下突然传来楚湘的吵闹声,原来她想上楼找寻李斯。秦重死皮赖脸,拉拉扯扯、软磨硬泡不让她上楼,惹得楚湘发火了。
“鬼鬼祟祟,你们在做啥子见不得人的事情!----”
哄堂大笑起来。
李斯讪讪地说:看来,要给你们嫂子找个地方住了------终离宗,你安排警卫,再叫上俩宫女,乘车马陪她去逛逛咸阳城!
终离宗:诺!
终离宗起身下楼,好言安抚、支走了楚湘-------楚湘乐颠颠去逛街不提。
李斯:在秦国只有三种外国人或异乡人活动,不会引起众人怀疑!
其一:盐商。盐商贩运,数十人行脚,翻山越岭、行走全国,这是寻常的事情。
可是,大秦禁绝私盐。无论海盐,还是井盐、矿盐,都由国家专营。运输食盐的人员,也都是官府来招募。转运食盐,必须到所经郡县查验、换发通关文牍。
所以,盐商可以排除!
其二:外商。商人无利不起早、无利不行远。西域各国商人来秦,主要是贩卖羊、马,采购铜铁、茶叶、粮食、食盐、布匹。关东各国商贾来秦,主要是贩卖丝帛、茶叶、耕牛、手工器皿,采购矿石、药材、马匹等等。
商贾去处,一般是繁华城镇。随同脚夫不少,但过函谷关时,外来脚夫一般都会被遣返,改为雇佣秦地人,也俱有通关文牒。到的集市,还要由均人登记注册,统计人手、货值。其他走乡串村的小货郎,一般也俱为当地熟人。
所以,商人中虽有间谍,但无力组织起武装团伙!
其三:放蜂人。彼等需搬运几十、数百个蜂箱,人手不少,随身携带野营帐篷、炊具,追逐花期而动。先杏花、再桃花、梨花、槐花----秋季为枣花,提取百花蜂蜜及蜂蜡贩卖。放蜂人司空见惯,且俱为异乡人士,毫不见疑!
如敌特装扮放蜂人,自然可长驱直入秦地。虽身为异乡人,但其居住山林、野外,也与当地农户不会发生什么冲突。如此,瞒天过海,常见则不疑啊!----
李斯精辟的分析,震撼了稷宫首脑机关!
蜚廉蒲惊呼:“对呀,这么重要的线索,我们怎么之前就没想到呢?----”
秦重:我在山里打猎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很多放蜂人-----
----------
李斯拍案:传指挥部命令!------各地立即清查放养蜜蜂人员,尤其是在秦岭山中和骊山一脉活动的,都要跟踪监视,发现异状,立即报告!
再记---------敌特凶残!各地人员要小心警惕,严加防范,注意安全!
指挥部里顿时忙碌起来,道道紧急指令立即发出。
数十名信使携带密函,快马加鞭,相继奔驰在去往各郡县的道路上!
与此同时,李斯马上派人去将情况呈报给秦王嬴政。
嬴政阅后当即批示:着稷宫专责此案。临时授予李斯指挥、调集精锐部队之权。围山搜捕,挖地三尺,也要务求剿灭谍匪!
---------
李斯再次“提审”郑国,笑着对他说:一个月期限,至今还不到十天,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郑国轻蔑地回答:老子搞了十年,你十天就想得手,岂不是痴人说梦!----
李斯气恼不已,恨恨地喝令:押下去!再给他加两个肉菜,这回就真是断头饭啦!--
郑国身戴镣铐,发出晃啷啷的声响。
“谢谢啦啊,走,老子回去喝酒!----”
李斯气得涨红了脸,暗下决心:有你小子服软的一天!----
------------
排查过十余队放蜂人后,两伙儿活动在骊山南麓及咸阳北部的养蜂人纳入了视野,且嫌疑越来越大。他们时聚时散,隐居在茂密的山林里。
化装成樵夫、猎人的稷宫密探,已经初步探察了他们上山的道路和宿营地。(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