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密谋
高欢为天子人选烦心的时候,斛斯椿也寻机拜访好战友贺拔胜。
“天下事在于你我二人,当日我们弃尔朱,则尔朱亡,如今我等功高震主,难免会引起贺六浑忌惮,如今他刚入洛阳,立足未稳,我等图谋他并不是难事。”
昏暗的密室中,斛斯椿怂恿道。
贺拔胜举棋不定,要说没有意动,肯定是假的。
当年投奔尔朱荣的六镇豪杰,以他声名最盛,无论是现在控制山东之地的高欢,还是割据关西的兄弟贺拔岳,都只能陪衬他的骁勇。
尔朱氏败亡,北方尽由六镇之人主宰,他却居于人下,心中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想法。
但贺拔胜吃过一次亏,尔朱荣身死,他归附元子攸,滑台战败,又投降尔朱仲远,导致声望尽毁。
这两年他多有悔恨,若是当初选择逃离洛阳,无论是投奔尔朱兆、或者效力尔朱仲远、甚至追随尔朱世隆诸兄弟,也许早就有了一块自己的根基之地,再与众人共诛尔朱,即使坐不得高欢的位子,裂土为王并非难事。
“贺六浑诛讨尔朱,于国有大功,如果我们谋害他,这不是好事,这些日子,我与高王同寝,他与我缅怀在怀朔一同抗击卫可孤的情谊,期间还经常提起你我襄助他的恩义,我们没有必要担心他加害。”
贺拔胜斟酌道。
他之所以又反尔朱,是因为尔朱氏众人临敌内斗,败象已露,如今寄人篱下,高欢又锋芒正盛,无论如何也不肯再生事端。
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斛斯椿怏怏不乐,回府之时,却见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候在自己府外。
见到来人的第一眼,斛斯椿立即想到对方身后之人,进而联想到如今的天子之争,神色瞬间转晴。
斛斯椿将那人引入偏室,明知故问道:
“我听闻平阳王隐为乡农,思政不与大王同耕,怎么有兴致回洛阳寻我。”
来人正是平阳王元修府中门客王思政。
王思政出身太原王氏,是后汉司徒王允之后,初为北海王元颢的幕僚,深得信重,河阴之变后,元颢投奔萧梁,王思政被元修招引为门客。
“尔朱氏乱政,大王不愿与之合流,方才隐世,城阳公(斛斯椿爵位)铲除奸贼,肃清朝野,故而思政受平阳王之命,代大魏宗室向城阳郡公致谢。”
说罢,王思政俯身而拜道:
“这一拜,为大魏一百四十六年社稷。”
“王公快快请起。”
斛斯椿不敢受这一拜,他慨然道:
“昔日尔朱荣势大,椿也曾委身事贼,却不想尔朱兆竟敢行弑君恶举,但凡大魏子民,无不痛惋,更何况我世受国恩,为国诛贼,义不容辞。”
王思政与斛斯椿相对而坐,这才说出自己的来意:
“尔朱氏将亡,又有高氏主政,安定王(元朗)出自旁支,自请逊位,天子由尔朱氏所立,不为高氏所喜,囚于庙宇,废黜也不过旬日之间,当务之急是为国朝寻一明主,重振朝纲,兴复魏室。城阳公是大魏忠良之后,不知心中可有人选?”
斛斯椿依旧装糊涂道:
“我久在军旅,不识宗室贤良,还请王公教我。”
王思政挺身昂扬道:
“局势艰难,非有为之人不能担重任,平阳王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举贤尚不避亲,更无须避主,我以为能救大魏者,唯有平阳王。”
斛斯椿沉默不语,他在等王思政代元修开出价码。
果然,王思政许诺道:
“若得志,大王愿以侍中、开府仪同三司相授。”
侍中有入宫面圣之权,开府仪同三司重在开府,有权成立府署,以官位选置僚属。
这确实是元修能拿出的最大诚意,兵权归属只有高欢能够决定。
斛斯椿没有犹豫,当即表示道:
“平阳王素有雅望,请转告大王,我愿做说客。”
王思政再拜道:
“城阳公相助之恩,平阳王必不相忘。”
一时间,宾主尽欢。
对于斛斯椿等人的密谋,高欢没有察觉。
他这段时间为了选择一个合格的傀儡,绞尽脑汁。
甚至一度考虑过投奔萧梁的汝南王元悦,又听说元悦暴戾无常,这才作罢。
正烦闷时,得到心腹通禀,城阳郡公斛斯椿求见。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反复小人,每次看见斛斯椿,高欢总觉得见着了另一个自己。
不,他贺六浑虽然阴损,但还有原则,斛斯椿这人毫无底线,如果不是他立有大功,高欢恨不得拿此人祭旗。
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阴谋家,高欢还是压抑住了喜恶情绪,热情出门相迎。
见过礼后,斛斯椿直言道:
“大王因天子人选忧愁,椿为下僚,当为大王分忧,如今我听闻一人,是宗室近亲,却胆小懦弱,此人正合为天子。”
高欢喜出望外,还有这样的人?当即询问究竟是谁。
“启禀大王,椿所言,是平阳王元修,当初尔朱为祸,平阳王畏惧,居然仓惶逃出洛阳,我听说平阳王在洛阳城外扮作农夫,整日躬耕田亩,以求苟活于世,大王若立平阳王,其人懦弱,必不敢忤逆大王。”
高欢闻言大悦,赶紧派遣斛斯椿去请元修入洛阳相见,他要亲自考察一番。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