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她就接到了很多帖子,都是本地官员的家眷,以及当地乡绅和富户的夫人。
她们送拜帖,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要结交一番。
毕竟巡盐御史虽然是正六品官,看起来比扬州许多官员都不如,但权利极大。
另外,林如海还被册封了兰台寺大夫,虽是个虚职,却也是正三品大员。
不到而立之年,就已经是正三品了,这是何等的前途光明,哪个官员不想结交一二。
只不过林如海来了之后,一直忙于整顿当下盐务,没时间和人交际。
现在他夫人来了,众人当然积极。
贾敏一连交际了半个月,就连林如海回来都顾不上,索性林如海也没停下,休整两天,又离开了。
就这样,夫妻二人各忙各的,一时竟把儿子忘在了脑后。
林玄玉也不恼,乐呵呵地让伺候自己的下人,抱自己去苏叶的住处。
苏叶带着他读书,教他背诵四书。
林玄玉的记性极好,口舌也渐渐伶俐,背起书来有板有眼,让人忍不住心生欢喜。
就这样,在两人一教一学间,林玄玉也满周岁了,竟记下了好些句子。
夫妻两人也终于忙得差不多了,这时,陈景轩来了,和林如海密探了许久,方才离开。
自从谈完,林如海就变得极为沉默,整日神思不属,贾敏看了忧心,“老爷,你这是怎么了?”
林如海叹了一口气,握着她的手道,“敏儿,要是有一件利国利民的事需要我去做,但做了会非常危险,可能……可能会陷你们母子于不利,我……”
贾敏反握住他的手,“去做吧!我相信老爷,我会注意我们母子身边的安全,老爷也要小心!”
她了解丈夫的为人,读书不就是为万民立心嘛,丈夫读圣贤书长大,这些牢牢刻在心里。
现在有这个机会去做,要是他没做,肯定会后悔一辈子。
至于危险,她再仔细一点就是了。
林如海非常感动,“我也会派人保护好你们的!”
陈兄说了,会派先太子留下来的人保护他们一家三口,再说还有苏叶在,遇到危险也能抢救回来,他有保障,哪还能犹豫,只是怕夫人担心罢了。
担心自然会担心的,但贾敏也不是那等柔弱的性子,悔教夫婿觅封侯这种事,不会出现在她身上。
夫妻二人说了一些体己话,贾敏就离开书房,找苏叶求平安符,放在林如海身上。
苏叶当然准备了,给了她好几张,“放心吧,只要符没被烧毁,就能挡下任何危险,”即便被烧毁了,也能换新的。
有她在,怎么可能叫林如海有危险呢,贾敏和林玄玉也不会有事。
贾敏还是相信她的,闻言放下了心。
有了妻子的支持,林如海没了顾忌,结合自己这几个月查探到有关于盐场的情况,以及改良晒盐法的好处和弊端,最重要是能带来的种种好处,写了两份秘折,让人悄悄送到京城,交与岳父贾代善。
有些事不适宜让朝臣知道,而贾代善能单独面见太上皇,是最适合转交的人。
折子进京,林如海放下一桩心事,开始有时间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了。
他发现自己可能有点误会儿子了,林玄玉没有那么笨,显得笨只是在苏叶的衬托下。
也没谁家孩子,能在周岁过后,就可以背下论语的内容了。
他和妻子商量,“要不给这小子找一个启蒙老师?”
贾敏想到那折子进京后,可能带来的危险,询问,“能保证先生是安全的吗?”
林如海想了想,确实,先生又不是下人,哪能要求人家安分待在林家,不出去呢。
要是时常出去,难免被人钻了空子。
可孩子的教育也是大事,不能不上心。
“要不还是我教?”贾敏询问道,凭她的学问,给儿子启蒙没问题,几年后,想必这件事也平息了,到时候再找夫子,或者直接拜入书院,都是可以的。
“我再想想吧,”林如海觉得贾敏虽然学问不错,毕竟不是走正经科举路子,不太适合儿子。
他事后给陈景轩写信,想着他那边能否找出有学问,又有警惕心的人。
陈景轩接到信,盘点了一遍身边的人,发现都不合适,那些人学的东西很杂,不太适合林家人。
突然,他想起了甄管事的家世,他不是有一嫡支的兄弟,是个学问不错,淡泊名利之人?
学问好,考中了举人,足以给林玄玉启蒙,淡泊名利就不会被引诱,从而对林玄玉不利。
至于他身边可能被钻空子,陈景轩专门派一人过去,看着他就是了。
他把自己的考虑,写在信上,让人回了林如海。
林如海看到上面的人名,稍微有点印象,甄费,字士隐,原是姑苏人,住在葫芦庙附近,学问人品都很不俗,只是本人没多少进取心,安贫乐道。
这倒是不错的人选,和贾敏商量过后,林如海派人去姑苏重新调查一番。
甄家家风颇好,甄士隐与妻子生有一女,日子过得清净,平日也没不好的爱好,喜好诗文,性格淡泊,确实合适。
调查清楚后,林如海给林族长写信,请他代为聘请。
甄士隐起先觉得疑惑,林家偌大的家族,读书人也不少,何必请他一个外人?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