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话未说完,段香持却已微微嗔道:“杜鹃!就你的话最多!”
杜鹃听了这话,却向令千秋做了个鬼脸儿,她自幼便在宫中与段香持一同长大,名为主仆却情同姐妹,因此在一众宫女之中的地位却与别人不同。
令千秋见段香持的脾气倒和她的父亲极像,丝毫不以一国公主之身份自矜高贵,反而极爱亲近宫外的一些市井百姓。饶是如此,谈吐之中却自然而然地能够流露出皇家王女的气度风范,不由得点头赞道:“公主殿下亲民爱民,真是贵国皇族之典范。倘若各国公主都能如你一般,这才真是天下之幸事。”
段香持笑道:“令皇叔真是谬赞了。我们大理国怎么比得了你们大宋?不知道宋国却有几位公主?又是生得什么样子?令皇叔,你见过宋国的公主么?给我讲讲。”
令千秋陡然间听段香持提起了宋国公主,便笑道:“大宋现下的皇帝原本是有四个女儿的,其中德宁公主年纪最长,宝安公主和寿康公主却是一对孪生姊妹……那德宁公主的年纪倒好似和你差不多……另外还有一位年纪最小的舒国公主……”
段香持见他提到舒国公主之时,忽然之间似是心事重重,不知何故,只得问道:“舒国公主又怎么了?”
令千秋这才回过神来,向她笑了笑,道:“舒国公主在皇帝的诸位子女之中年纪最小……可惜还在襁褓之时便已夭折了。”
段香持“啊”了一声,“原来如此。”
二人正在说话,却见一名内侍自宫内而出,正是大理皇帝段思廉的随身内监。他见令千秋和段香持等人却在一处,不由得愣了一愣,忙上前行礼,这才对令千秋笑道:“令公子原来在这里,适才皇上问起,只说怎么这么许久还不回来,正要我差人去宫外相迎呢。”
令千秋便也向他笑道:“有劳公公了。不知陛下此刻却在何处?”
那内监陪笑道:“皇上眼下却在御花园中,还吩咐老奴迎到公子之后便立刻请到御花园相见。”
令千秋便向段香持笑了笑道:“公主可要一同前往?”
段香持刚要欣然答应,谁知那内监道:“眼下,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三位大人正与陛下议事……”
他这句话乍听起来似乎是无心说出,但听在令千秋耳中却似乎总是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对劲。
段香持闻言,神情未变,却向令千秋笑道:“皇叔,我们忘了回宫,倒在这宫门口聊起天来了……不知不觉竟过了这许多时辰……侄女还要将点心送去给母后品尝,就先不陪皇叔前去御花园了。”当下向令千秋一礼,便携着众人入宫去了。
令千秋见她言语举止虽然镇定自若,但行为却显得甚是仓促,心中不由得暗暗诧异。却不知这内监的一句话,为何能令公主改变主意?
他当下随着内监入了宫,一路上倒也无话。不多时到了御花园内,果然远远望见段思廉正带着三名官员漫步园中,四人身边另外还簇拥着一群宫娥彩女内监侍卫。
段思廉回身之时正好望见了令千秋,便隔着花丛向他笑道:“贤弟怎么这时候才回来,让为兄苦找了半日。”
令千秋当下也笑道:“小弟在路上贪看风景,却为此耽搁了时辰,有劳兄长久候,罪过罪过。”
他顺便望向段思廉身侧三人,却见这三人都是二十上下的俊秀少年,段思廉见他目光落在三人身上,便笑道:“你们那日在国宴之上见过面的,想来仓促之中,他们却不曾向你通名道姓。”
那三名少年齐身向令千秋长揖施礼,口中道:“令公子有礼。”
令千秋连忙还了一礼,但见这三人皆是长身玉立,容貌俊秀,为首一人举止沉稳,冷峻傲然;第二人生得斯文秀气,淡然洒脱;最下首一人却是逸然出尘,雍容不迫……当下便笑道:“这三位莫非便是天下知名的‘倾城三笑’?”
段思廉朗声笑道:“原来贤弟也听说过这个,这原不过是他们三个小时候的玩笑话,想不到今日竟在你口中提了起来!”
令千秋“诶”了一声道:“这哪里是玩笑话,我在汴梁之时便曾听人说过,大理国的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这三位,无论人品相貌、文韬武略,皆是世间罕见的少年人才,更难得的是这三位的名字里面都有一个‘笑’字,因此才会有‘倾城三笑’这个美称,未知小弟说得可对么?”
段思廉微笑不语,却转头向身后那三人看去。
只见其中一人便也笑道:“下官三人不过是后学末进,莫说难以和贵国之中的人物相提并论,便是我大理国中,亦是人才济济……我们三人不过是有幸德蒙圣上隆恩,这才小有薄名,令公子实在是抬举了。”
令千秋见他谈吐斯文有礼,便道:“大人莫非便是大司徒容笑语?”
那少年不意令千秋竟能直呼其名,却也微笑道:“正是下官。”
——这大理国中的“三公”之职位亦是学自中原。夏、商、周三朝,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周礼》之中曾有六官的记载,分别是天官大冢宰、地官大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其职责大致相当于后世之“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鼎》中亦有“令女作司土,官司籍田”等句。这司土便是司徒,与司马、司空二职合称为“三有司”。
——春秋之时,各诸侯国的官制之中仍有司徒等三官,但因与当时的官制变化有关,朝中重臣已不止这三官。另外,司徒等官在各国的地位也不一样。鲁国的执政三卿中,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孟孙为司空,其他各国很少与此相似。宋国有时以大司马为六卿之首,有时以司城为执政。与宋为邻的曹国也有司城听政之例。晋国因僖侯名司徒,故无司徒之官。楚国的官制与中原诸国尤为相异,以令尹、司马为执政。春秋时司徒等官名之前也有加一大字者,如宋、楚有大司马,宋、鲁有大司徒,晋、郑有大司空。宋的司马与大司马并列于六卿,可知两官虽有差异,但俱属显职。楚、曾两国在司马或大司马以外,又有左司马、右司马,两者当为司马之属官。在军队中也设有这一类的官,如晋军中有司马、司空,是较军尉为低的官职。齐有锐司徒、辟司徒,是专管锐利兵器和堡垒的官吏。
——战国之时,司徒等官仍为诸国朝中重臣。《周礼》的六官,即包括三官在内。《礼记·曲礼》所说的五官,则于三官之外再加上司士、司寇。《荀子·王制》之中所列的朝中诸要职中,也有司徒等三官。战国之制,设相以总揽朝中百事,而司徒、司马居其下,已不能专摄国政。《商君书·境内》有国司空,而秦律中有邦司空。则国司空本作邦司空,当是丞相之下主管一国水土等事务之高官。战国时常称军将或军师为司马,如《战国策》言齐田单“禽燕之司马而收千里之齐”,燕司马指燕将骑劫。《管子》说大司马为三军之帅。在军队的将帅之下还设有担负不同任务的司马之官,如《墨子·号令》中有役司马,银雀山本《孙子兵法》的《见吴王》曾云军中有司马、司空、舆司空。
地方的县、都也设有司马、司空等官,如秦律中县有县司马,《墨子·杂守》有都司空、次司空。春秋战国的铜官玺中也有不少县、都的司徒、司马、司空之玺。
——到了汉代,中央职官曾一度取消司徒、司马、司空三官。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汉成帝时,曾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旋复旧名。哀帝时,又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并称三公。东汉之时,大司空、大司徒去“大”字,改大司马为太尉,称三公。魏晋以后,司徒、司空、司马历代或并置,或单设,或皆废,但即使设置,一般亦皆为帝王向臣子赏赐之虚衔,无实际职务。
容笑语身边左右二人,分别便是大理国的大司马段笑谈和大司空应笑问。虽然大理国难比中原之疆域,但这三人年纪轻轻便已位列三公,实是罕见之事。
众人又闲讲了几句,段思廉便向三人道:“今日时辰不早,三位爱卿可回府休息去了……方才所议之事,明日起便尽快去办罢!”
三人闻言,便向段思廉和令千秋二人行礼退下。园中除了段令二人,尽是一干内侍宫女。
只见段思廉又向周遭人等道:“你们也退下!”众人依言而退。令千秋见段思廉显是有些话讲,便等着他开口。
段思廉道:“贤弟,今日去赴鄯阐侯滇池之宴……他却有什么话说?”
令千秋微微笑道:“一切皆在意料之中。”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