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涌动

    早春三月,寒风料峭,乍暖还寒,灰暗的天空正像这个春天从大洋彼岸突然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一样,冷冷地窥视着绵延的秦巴深山。这深山中,鄂西北十堰,一座年轻的城市——东风汽车公司的发祥地,怀揣着旧日的辉煌,而今又经历着怎样的际遇呢?在这场世界罕见的倒春寒中,已换上鹅黄翠装的八百里巍峨武当,庄严的近似冷酷;而春潮涌动的汉江却终于再难按捺她早已沸腾的胸膛,在震天的锣鼓声中,开始了一年的喧闹!这喧闹来自十堰西部,来自十堰人此时尚在构想中的西部新城道路建设开工典礼暨“大战一百天,接通路水电”誓师动员大会;这喧闹来自公元2009年3月31日上午9时,这个对十堰市张湾区来说,永远值得记住的时日;这喧闹来自全球经济最艰难时期,一个让十堰、让十堰人,重新想象的新理由——再造一个东风!西部,在十堰,将永远走出她的宿命,让这春潮涌动得更猛烈些吧!
    1、曾经的光荣与伤痛
    十堰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1967年4月1日,二汽(东风汽车公司)在十堰市张湾区红卫大炉子沟(现在的东风公司动力厂)举行开工典礼大会,拉开了大规模的三线施工建设序幕,1969年9月,二汽建设总指挥部成立,建设大军开进十堰,此后,十堰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蛮荒小山沟,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大加工厂,一座名扬四海的汽车城!
    40年的风雨沧桑,40年的高歌猛进,40年的跌宕起伏,40年的斗转星移,锻造了十堰与东风汽车公司唇齿相依,血肉相连,一荣俱荣,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而这也正是造成十堰市经济发展过多依赖二汽的客观现实。不错,十堰市伴随着二汽的崛起而腾飞过。曾经,十堰城区在全国的消费水平达到前六;曾经,十堰市被称为“东方的底特律”;曾经,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汽车高端人才纷至沓来可是伴随着1999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东风公司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东风公司开始了最为深刻的体制变革,东风公司随后开始了新一轮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东风公司开始了走出十堰、走出国门的计划2003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总部外迁武汉,2006年6月,东风有限总部外迁武汉,两大总部再加众多子公司的出迁效应十堰沉默了,孕育东风公司的西部城区张湾沉默了。当时有人甚至用“废都”一词来形容十堰,尤其是张湾!
    十堰的出路在哪里,十堰真的会成为废都?当年建设二汽时,占用了十堰市3万亩良田好地,几乎把十堰城区可用的平地基本用完,难道当年的优势反成为制约十堰现阶段发展的软肋?当年东风公司落户十堰,扎根张湾,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选择;而后,东风公司总部外迁,是现代大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十堰无愧于东风,东风也无愧于十堰。何况十堰已无发展的空间与平台,在无声的滚滚时代车轮中,十堰真的似乎有些落伍了可用的成片平地,再也找不到;机场,先后有三次建设机遇都错过;道路,几十年一个样
    土地是工业建设最重要的要素,没有土地,项目无法落户,也就更谈不上发展。一座城市没有了空间的增长,便意味着造血功能的缺失。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只会朝向更优的方向配置!十堰市的西部张湾区,就像中国的西部、美国的西部一样仿佛走进了魔幻的迷雾当中,这个曾代言十堰工业的老城区而今已无异于一头困兽。而这头困兽还受制于仅有一条单行道的交通状况。从交通地图上看,张湾是一个狭长的沟谷,从城区中心到西部出口黄龙镇,316国道是唯一的主干道。这条道上,承载着32万居民的日常出行,近百家汽车工业企业的物流运输,同时还担负着陕西、四川、重庆及十堰南部竹山、竹溪等地的过境车辆,不堪重负。这样的状况,怎能适应现代大企业物流的发展形势!留不住金凤凰,本因巢已旧啊!
    2、正确的抉择
    伴随着东风公司两个总部的外迁,十堰怎么办?这是个现实而不可回避的话题,十堰人个个在谈论着,一时间,悲观、怨气占了主流,与此同时十堰人也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十堰高层。
    终于,2004年10中旬,市委书记陈天会(时任市长)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谈到东风公司总部外迁对十堰的影响时指出,影响是肯定的,并且是多方面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既有短期的,又有长期的;既有经济方面的,还有政治、社会方面的。从一定的角度讲,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影响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这种影响的存在,如果我们忽视了它,或者是对这种影响估计得不足都是有害的。陈天会客观地指出两个总部的外迁不会影响十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他说,东风只是两个总部迁走,东风公司商用车生产基地稳扎十堰“这种影响不会改变十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十堰基地仍然是东风公司的一个主要生产基地。按照东风公司的中长期事业计划,打造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目标,十堰基地发展后劲十足。陈天会还阐述了十堰的应对策略:坚持“两个不动摇”陈天会说,我们该如何应对东风公司总部迁移对十堰的影响?“基本的对策就是坚持‘两个不动摇’,或者说是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一个就是至真至诚地服务东风公司不动摇,换句话说叫坚定不移地服务东风公司;第二个就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他说,至真至诚地服务东风公司是我市的市情决定的。汽车工业占工业经济的80%,而东风公司十堰基地又占了汽车工业的87%。所以东风公司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形象的比喻说东风公司打个喷嚏,全市经济都感冒。所以服务东风是事关十堰发展的大局,离开东风来谈十堰的发展,未免显得幼稚了一些,至少是目前或者相当一个时期内,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服务东风公司。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动摇,是市委经过多年探索提出来的“一主四大”即以汽车产业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水电产业、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旅游等产业,而且这些产业的做强做大,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
    随后,陈天会在多个场合的公开讲话,尤如剂剂强心针,稳定了十堰干部群众的波动情绪。事实证明,陈天会的坚持“两个不动摇”正是十堰真正的出路和希望。2008年,十堰工业整体实力取得新突破。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169家,总数突破600家,达到611家。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工业占比48%,提高了7个百分点;50家“双亿”企业实现产值160亿元,增长33%;县域工业总产值增长2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2008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8亿元、旅游创汇2190万美元,分别是2003年的1。3倍、1。6倍、6。1倍,旅游产业所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6%上升到现在的8%,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5。2万人,拉动全社会增加10余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十堰市依托东风又不依赖东风,坚定信心实施“一主四大”和“五城”战略(即汽车城、水电城、旅游城、生态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走产业结构调整之路,是何等的正确!何等的重要!
    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要想求得可持续发展,十堰市还必须把目光投向更远的经济增长极和造血功能的增强上。十堰高层在不断地寻找着机会与机遇
    3、探寻突围之路
    十堰是一座典型的山区城市,全市国土总面积中超过92%的是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城区规划建设区面积31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为293平方公里,超过91%。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的瓶颈制约日益明显。企业扩展,需要土地;外资落户,需要土地;建设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还是需要土地!十堰人沉默和彷徨过,但那只属于过去。十堰要想寻求新的发展与辉煌,必须打破土地制约的瓶颈,而无地之痛,对于地处城市西部的张湾区来说,更加突出。
    十堰的山多,荒山也是资源,可不可以利用部分荒山,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有人想到过,但是没有寻找到“政策支持”
    2007年1月19日,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周坚卫来到十堰调研。在提到十堰市城区空间发展不足的问题时,市委书记(时任十堰市市长)陈天会提出:“能不能给5000亩指标,让我们整点平地?”
    周坚卫回答非常干脆:“5000亩太少,能不能搞到10000亩?十堰那么多山,崩几个山头不就整理出万把亩平地了。”周坚卫的回答,让在座的人“欣喜若狂”不仅如此,周坚卫还作出了“在十堰城区选择1至2个点集中进行工业用地整理”的指示。
    得知这个消息,张湾区委书记(时任张湾区区长)刘学华感觉“张湾的机会来了”
    就在当天,刘学华迅速组织人马,选址、论证,两天两夜的连续作战,他们拿出了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选址及规划方案,第3天,一套完整的方案摆在了陈天会的面前。
    陈天会批示:张湾区见事早、行动快,值得肯定,有关部门请配合落实。
    刘学华“兵贵神速”的行动,现在已成为张湾区干部群众中流传的“美谈”他们都说,刘学华之所以如此“敏感”缘于他对张湾区区情的透彻把握。张湾区是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辖县级区,位于十堰市城区中西部,版图面积65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2万人,辖8个乡镇街办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原东风公司总部、东风有限公司总部、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均座落该辖区,东风公司十堰基地80%的资产分布在张湾,80%的税收产生于张湾,80%的员工生活在张湾。东风公司“两总部、一中心”相继外迁后,辖区内仍有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零部件事业部、装备公司、特种商用车公司以及东风实业公司等专业厂50余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固定资产270亿元。张湾区是以工业为主导的新型城区,是十堰市着力打造汽车城的核心区,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东风公司各专业厂外,境内还有双星东风轮胎有限公司、十堰金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黄龙滩水力发电厂等知名企业。辖区工业年产值约300亿元,占十堰城区工业产值的80%,占整个十堰市(包括各县市区)的60%。张湾区地方工业企业6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76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名牌产品6个,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8。5%。当年为建设东风公司,张湾曾贡献了2。5万亩土地,由于没有土地,又受制于交通,张湾区的发展多年来几乎“原地踏步”没有跨越式发展,没有第二轮发展的空间。东风公司总部和一些专业厂的外迁,就是缺乏发展空间的直接后果。
    凡事预则立,机遇从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早在2005年,刘学华在工作调研中就开始谋划在红卫、花果一带人员分布稀少,众多绵延的山头间寻找城区拓展的空间了。这一带多为散住农户,只需搬迁279户1116人,拆迁面积只有33480平方米,拆迁费用低,人口迁移难度小,并且没有基本农田,林地也多为灌木和野草,符合“耕地少、林地少、拆迁少,无基本农田”的“三少一无”的原则,山地内虽然有50多个山头,但山体石质松软,土石方容易开挖施工。再加上丘陵地形,高差不大,最高海拔322米,最低海拔220米,可以因地制宜,削峰填谷,土石方就地平衡,不需外运,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这片1万多亩的荒山,是山地整理的“天成之地”省委、政府的“许可”终于使张湾区开山整地的愿望有了尚方宝剑的支持。同时,茅箭区、十堰经济开发区也分别获得相应开发工业用地的指标。
    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西起东风公司48厂,东至东风公司20厂,南北分别以316国道和福银高速十白段为界。2007年11月6日,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正式开工,首期1096亩山地整理在2008年元月完工。二期3300亩于2008年5月开工,10月完工。而三期工程的2000多亩,将于2009年上半年完工。前期的7000亩边整理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在2009年完成。
    山地整理项目,拓展了十堰市的发展空间,为十堰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极,也为十堰城区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更让张湾区寻得了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先机。
    4、不信东风唤不回
    在十堰实施山地整理开发,是湖北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十堰城区工业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是实现十堰集约、节约用地,更好地为招商引资、上大项目打造平台,是十堰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撑。十堰西部,这个曾经辉煌又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而今,再次“惹火”了车城,再次勾起了十堰人新的梦想的希望。这希望犹如久旱的土地终于找到了酣畅淋漓的甘霖,可以自由地、尽情地谈论、畅想!
    在这美的畅想中,人们始终注意到两个人,那就是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张湾区委书记刘学华。这是两个不信东风唤不回的人。一个高瞻远瞩,英明决策;一个脚踏实地,躬身践行。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两个让十堰有了新的振奋和激动的人物。
    2008年7月,刘学华担任张湾区委书记。9月,张湾区在区委七届三次、区政府七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通过张湾区加快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决定“决定”出台了包括每年区财政预算安排500万元作为经济发展奖励基金,100万元作为项目协调工作经费,用于招商引资,项目运作,扶持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协调。对引进国内100强或世界500强的引资人,奖金高达10万元;对引进工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服务业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生产经营服务性项目,按项目实施到位资金的1给予有功人员一次性奖励等三十八条决定。这个被媒体称为“38条新政”的决定,是张湾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立足高起点,着眼大发展,强力推进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行动宣言。
    2008年11月15日,又是一个令张湾区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武汉召开的福(州)银(川)高速十(堰)天(水)联络线湖北段会上,专家全票通过了由张湾区政府力荐的“十白高速”张湾段路线方案。这意味着,在今后四年内,国家将在张湾境内投资55亿元,建设一条长31公里、宽24。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并在花果街办、黄龙镇开设两个互通,一个服务站。高速公路将张湾区辖区内的茅坪、梁家湾等17个村“一线穿珠”当得知这个消息时,张湾区委书记刘学华,激动地在电话中连连向给他汇报的交通局局长叶强说“好,太好了,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原来,2008年3月21日,十白高速路南、北、中三个线路走向预选规划方案出炉。此时,万亩山地整理正在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刘学华分析发现:初定的三条线路都是借地而过。南线、北线均远离十堰城区,中线虽穿越城西大山,而唯一互通又设在偏远的方滩乡。十白高速与万亩山地擦肩而过。
    刘学华设想,如果把十白高速路与张湾万亩山地联系起来,该多好啊。3月26日,刘学华邀请十堰市交通、城建、规划、发改等7部门十几位专家对他提出的构想进行科学论证。4月3日,刘学华风尘仆仆赶往湖北省交通厅争取十白高速在张湾境内走向及互通设置。4月21日,刘学华再次到武汉找省交通设计院专家商讨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图纸设计方案;5月6日,刘学华又到省交通厅和规划设计院专题汇报十白高速张湾境内走向及互通设置;5月30日,刘学华再下武汉到省交通厅、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做十白高速张湾境内线路走向、互通设置的争取工作
    在8个月的时间里,刘学华先后13次为十白高速改线和互通设置赴省做工作。
    “为了项目,我们不分昼夜往返武汉和十堰”叶强说“为了在第一时间见到专家,刘书记和区交通局干部半夜起床赶赴武汉已成家常便饭。”
    为了使“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和互通项目争取成功。仅7天,地质图、经济园区图、旅游景点人流及交通流量分布图等涉及“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范围的相关资料整理完毕。综合科学论证,张湾区投入20余万元,聘请设计院专家再次现场勘查,重新编制出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方案图。
    “我工作20多年,从未见过一个县市区一把手拿着图纸来争取交通项目的,这是尊重科学的体现。”省交通厅一位负责人对张湾区的做法很感动。
    张湾区提出的方案充分考虑到线路中无大中型电力、电信等设施和厂矿企业,涉及征地拆迁少,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襄渝复线,距国道、乡村道路近,减少施工成本等因素。特别是方案提到张湾区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六大板块”、“四大商贸圈”的布局,成为交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省设计专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张湾区提出的意见。
    2008年5月24日,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专家专程踏勘张湾提出的线路走向方案中的主要控制点,并基本同意该区意见。
    6月6日,十堰市政府决定将张湾区提出的线路走向及互通设置意见作为第一方案(即a方案)推荐。没到最后,谁也不敢懈怠。刘学华安排区交通局长叶强连续10天吃住在省设计院,跟踪项目;总工程师叶克国带领省交通规划院专家勘查线路一个月未回家。
    数据和报告陆续送到省市领导的案头。2008年11月15日,在武汉召开的“福(州)银(川)高速十(堰)天(水)联络线湖北段(十堰——白河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会上,专家组不仅全票通过了张湾区提出的a方案,而且决定在张湾辖区设置一个高速服务区。
    十白改线最终让万亩山地的地位和价值大幅度提升。张湾争取通过的a方案,在张湾区茅坪村与十漫高速对接,穿城而过,在花果和黄龙有两个互通,这样一来,张湾的交通格局就由一条316国道的单一选择,变为与十白高速并存的双向选择。双楼门、花果、黄龙三大高速互通将成为十堰城区西部名副其实的外环线,也彻底打通了张湾区与外部的连接,从黄龙经张湾到六堰城市中心,只需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好消息接连不断,2008年岁末,十堰人梦想20年的武当山机场,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2月23日,中南民航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专家组赴十堰,通过现场踏勘、分析、论证,一致敲定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五指山作为机场首选场址,并确定工程力争2010年动工。
    “十堰飞机场建设的构想由来已久,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面对有关专家,十堰市市委书记陈天会感慨地说。
    先后错过三次机会,做了20多年“机场梦”的十堰人这回终于可以舒心地笑一回了,武当山机场建成后,困扰鄂西北的空中交通“瓶颈”也将一去不复返。届时,十堰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不仅真正形成“一江两山”高端游客通道,而且有利于整合十堰周边旅游市场,连接张家界、三峡、西安古城、武当山、少林寺,打造一个中西部黄金旅游圈。十堰的经济社会必将迎来历史性的空前大繁荣。
    未来五年里,十堰市除将投资修建武当山机场外,还将投资修建发展大道、建设大道,北环路等道路,张湾区也将投资数亿元,修建风神大道、三峡路、王(湾)方(滩)路、柏(林)叶(滩)路等城市一二级公路,形成交通经济圈和城市内外部循环通道。
    届时,十堰市东有汉十高速、北京路、重庆路、天津路,许白路,西有十白高速,凯旋大道、风神大道、发展大道、建设大道、北环路、三峡路、方山路等主要交通命脉。十堰已经成为全国十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张湾在这个枢纽城市中成为连接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节点”困住十堰西部的牢笼将被彻底冲破,阻碍张湾区发展的交通瓶颈迎刃而解,张湾的交通将由原来的狭长走廊带状,变成四通八达的块状网络分布。十堰的西部从此不再寂寞!
    5、赶超深圳速度
    在2009年3月31日十堰市政府、张湾区政府举行的“大战一百天,接通水路电”誓师动员大会上,主席台两旁一副“发扬深圳精神,赶超深圳速度”对联格外醒目。在西部山地整理项目中,十堰人确实像当年建设深圳时一样,有着一种敢为人先,不争论,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埋头苦干的精神。在山地整理指挥部办公室,笔者见到这样一些记录:
    2007年6月,张湾区山地整理项目指挥部成立。
    2007年7月,市规划院、投资公司开始踏勘西部山地现场。
    2007年8月,开始对拆迁户进行拆迁动员工作。
    2007年9月,所有拆迁户同意进行实物核对工作并完成所有拆迁任务。
    2007年11月,山地整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2008年5月,二期开工,10月完工。
    2008年11月,山地整理项目开工不到200天,就整理出4300亩土地
    2009年4月5日,陈天会在十堰日报等媒体发表领导干部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号召十堰干部群众面对国际国内深不可测的金融风暴,面对十堰市当前各种机遇与挑战,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不断开辟十堰发展新境界。
    他在文章中写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中,担当和引领十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一个“闯”字。不说少说“不能办”多思多想怎么办,不论发展条件多困难,都要勇于担当思奋进;不论创业征程多曲折,都要认准目标往前走。认准了的事,就要毫不犹豫地去做,义无反顾地去干。要高起点定位,自我加压,以一种脱胎换骨、披肝沥胆的气度,以一种抢前进位、争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突出一个“敢”字。敢于向自己叫板,敢于向自我挑战,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敢于干大事成大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无私无畏、敢闯敢干、胆识兼备,才能视野开阔,才能不惧风险,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新的辉煌。要突出一个“赶”字。解放思想不仅要见事早,更要行动快。只有这样,才能先人一步,胜人一筹,赢得先机,占得主动,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从西部山地整理项目一开始,张湾区委书记刘学华的案头,就悄然多了一本作家陆天明以深圳创业为背景的小说天命,他说,西部山地整理,为张湾新一轮经济大发展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新机遇,我们就是要学习深圳人当年建设深圳的那种拼搏、吃苦精神,把深圳速度带到我们的西部新城开发建设中。
    从2007年开始,刘学华在张湾区全区推行“二三工作法”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解大事,中层干部解难事,一般干部解实事的工作责任制。同时在全区开展“学习型、服务型、亲民型、务实型、法治型、阳光型、责任型、廉洁型”八型机关创建活动,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激发了全区干部找事干、想事干的激情,彻底解决了干部责任意识淡薄问题。在全区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浓厚氛围。
    笔者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多次到山地整理现场,切身感受到施工现场的热烈气氛和工程的浩大,同时也为自己身为张湾区的一名普通干部,能亲历张湾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历史事件,感到由衷地自豪和振奋。山地整理项目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有幸加入到十堰建市以来最宏大的项目中,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这样的机会面前,每个人都具备着高度的事业感和责任感。
    “在我们这里,大家不分官大官小,每个人都是为事业而努力。”山地整理指挥部朱国泅说:“能够为万亩山地项目工作,将来退休后,也感到骄傲和自豪。”正是在这种事业心的驱动下,经费没到位,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开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毫无怨言地加班加点;项目推进遇到不懂的事情,大家一起学习,寻求破解办法。
    从即将开工修建的捷达路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高效率。2009年3月23日,连接万亩山地与316国道的捷达路设计图纸完成;3月26日,招标价公布;3月29日,工程将如期开工建设。
    万亩山地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小项目,如果把这些项目单列出来,可能需要一个专班工作一年才能完成。为了顺利推进工作,他们集合了全市规划、交通和融资方面的专家,为工程建设出谋划策。
    4300亩山地要平整多少个山头?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指挥部负责开发建设的何海林说不少于30个。而工程施工采取的是削峰填谷的方式推进,这也意味着,工作人员需要踏勘所有山头,计算出削峰后的土石方量;同时,还得估算填谷的需求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平整出来的山地在同一标高上。
    实地踏勘还要求掌握山体石质情况,以便在后期招标中确定最合理的拦标价。而踏勘的时间仅仅只有一个多月。工作人员需要每天爬一座山,完成前期的踏勘、测量工作。
    “最高一座山的海拔是340米,而316国道海拔220米,一趟下来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何海林说“就是这座山,市委书记陈天会先后上下三次,张湾区委书记刘学华则几乎三天两头都来现场,这么多的山头他很多都上过。”
    何海林记忆最深的一次经历是,当工作人员刚刚到达山脚下,大雨不期而至。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从早上7:00出发,一直忙碌到下午1:00多才告结束。何海林说:“我们每个人都淋得像落汤鸡一样”言语中透着豪情。
    “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工作任务太紧张了。”何海林说。孩子在市二中读书,学校多次通知开家长会,何海林一次也没到过。指挥部工作人员熊刚的妻子在医院分娩,身为丈夫的他却无法在手术单上签字。妻子月子期间,他没能照料一天。
    “今年上班到现在,我们全部人员只在正月十五休了一天假。”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说,为了消除家庭的误解,指挥部特地组织员工家属到工地参观,让大家知道,他们的亲人正在为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努力工作,以期求得家庭的支持。
    2008年11月,张湾区邀请了市直所有部门领导和新闻媒体,请大家参观十堰市西部“人造平原”向大家介绍西部山地整理的相关情况,并争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诚心地向他们寻求十堰西部发展的良策。一时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了,全市各单位的干部职工都来了,所有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感受着这巨大的人造平原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力和震撼,他们骄傲地畅谈着十堰更加辉煌的明天
    万亩山地是十堰建市以来最宏大的项目之一,它凝聚了张湾全区干部群众的力量。山地整理工作凝聚了民心,鼓舞了斗志,充分展示了十堰党员干部群众的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和务实作风。由万亩山地建设而形成的精神力量,也正在进一步显现和增强。这些宝贵财富,必将成为推动十堰新的腾飞、促进张湾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强大动力。
    6、和谐拆迁
    2007年8月,十堰万亩山地整理一期工作进入准备期。按照规划,一期工程涉及张湾区花果街办三个村和一个社区,需要搬迁居民68户、临时住户20多户、迁坟800多座。
    拆迁,所有工程建设中一个永远最敏感的话题。涉及民生,触动百姓最深切的利益,是检验各级党委政府与老百姓关系的最好试金石。
    负责山地整理项目拆迁安置工作的同志,深切感受到拆迁工作面临着非同一般的压力:没有一分钱就要开展工作,可以想象困难有多大。拆迁工作能否顺利推进,是对拆迁任务最重的花果街办的一次考验。张湾区制定了“四不”的工作方针,即接受任务不讲价钱,执行政策不越界线,关心群众不失原则,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同时,街办成立了四个工作组,一个组负责一个村或社区,从宣传动员到实物调查核对,从组织搬迁再到实物赔偿,每个组负责一抓到底。为了把握进度,工作组每天晚上9点召开碰头会,随时了解进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2007年9月,拆迁工作全面实施。拆迁小组确立了以德拆迁、亲情拆迁和依法拆迁的三原则。
    区委书记刘学华要求,拆迁工作必须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的房子,或者是父母亲朋要拆迁,我们怎么处理,对村民们就怎么处理。”
    李必芳丈夫残疾,儿子患有精神病,一家三口的生存全靠她一人种菜。听说房子要拆迁,她无奈地说,我实在是折腾不起了。了解详细情况后,拆迁人员承诺组织人帮助她搭建了临时过渡房,并免费提供人和车帮她拆迁房屋和搬家。花果街办还特地为户口尚在柏林镇的李必芳办理了农村低保。
    拆迁同时,为拆迁村民们规划的宅基地也在迅速整理。张湾区投入140多万元平整宅基地,完成三通一平,让每一位拆迁户都能尽快建设自己的新房。
    村民罗喜亮父亲长期有病,弟弟患有精神病,另有年迈的爷爷需要照料。按照拆迁标准,他家的土房子只能按照每平方米300元进行补助。花果街办了解到情况后,另外筹措2500元帮助罗喜亮建新房。为了顺利推进迁坟,花果街办购置了一块山地,并承担陵墓开挖墓穴这样的基础工作。把水泥、沙石等运到迁坟安置地附近,方便群众购买。短短几天时间,几百座坟全部迁出。
    为了及时调节搬迁群众的矛盾,花果街办丁家村特地设置了一个矛盾纠纷调解室。在丁家村,村干部拿出一个厚厚的记录本,上面记录着搬迁村民反映的各种难题。街办还专门聘请了法律专家,随时解决村民们的困惑。
    水电问题也是花果街办曾经面对的最大难题。为了让拆迁群众早日动工兴建住房,街办干部找到供电公司,请求早日接通安置地的供电线路。供电公司顾大局,克服困难,特事特办,满足了村民建设的需要。
    万亩山地整理项目二期工程,张湾区又涉及10多户村民搬迁,几百亩菜地被占用,500多座坟墓又待迁出。
    “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涉及迁移的村民为万亩山地整理项目付出其实都很大。”负责拆迁补偿工作的小刘说。
    但是任何时候,不管是过去的三线建设还是今天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在国家需要的紧急关头,舍小家为大家,十堰人,从来都是默默地付出与奉献!何况,这次拆迁,是为十堰人自己奉献!
    “万亩山地整理项目深得人心,我们理解、服从大局。”搬迁户杨明科说。“政府搞开发对子孙后代都有好处,搬家也是为了将来生活得更好。”多么朴实百姓!
    丁家村村民谢帮虎夫妻俩在外打工近十年攒了6万元钱,连同借来的5万元,在2007年年初盖好了新房。听说刚刚入住半年的新房要被拆迁,夫妻俩顿时嚎啕大哭。即便如此,夫妻俩仍没提出额外的条件,很快签订了搬迁协议,而他们拿到的补偿款仅仅只有7万元。
    到目前为止,西部山地整理项目,没发生一起上访案例,干部与群众没发生一起纠份事件,十堰市综治办的领导说,张湾工作做的细致,能有这种效果,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呀!
    7、再造一个东风
    2009年5月,笔者来到张湾区西部山地整理现场,看到的是震撼人心的一眼望不到边的人造平原,听到的是挖掘机和装载车隆隆的施工声。寻山头俯瞰,已整理出的4000多亩大片平地在灿烂的阳光下闪动着熠熠的金色光芒,清晰交织的挖掘机履带印痕错落交汇犹如一曲曲优美的五线谱律动在簇新的大地之间。在宽广的人造平原上开车转一圈,居然用了半个多小时,真是了不起的工程!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这是一片建设的热土,这是一片投资的热土!
    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山地整理项目在实际施工时间不足200天当中,已经整理4300多亩,直线距离是4公里,周长11公里。有人说,荆州城的老城墙是21华里,仅现在整理出的西部平地周长,比荆州城墙还略长。而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总面积将达到13000亩。完工后,面积为7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县城的面积。
    一座新城,将在十堰西部崛起,在十堰这个年轻工业城市的发源地--张湾区崛起。
    土地曾经深深地刺伤了十堰发展信心。东风公司总部和部分专业厂的外迁,与十堰“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有关。现在被抹平的不仅是万亩山地,而且还有曾经的伤痛。
    13000亩的山地整理成平地后,相当于十堰市城区总面积的12%。东风公司在十堰的工业用地总面积现在是15000亩,山地整理相当于“再造一个东风”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山地整理项目的推进,在未来几年内,国家甚至会主动安排非常好的工业项目落户十堰。”十堰市发改委总工程师王心绫说。“可以预见,今后十堰的工业档次将大幅提高,十堰的城市形象、市民的幸福指数也会随着城市发展而不断上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眼下正在进行整理的万亩山地,离不开西部新城。据初步测算,13000亩土地整理完成后,按每亩120万元的投资强度,可吸纳投资近150亿元,投入产出按1:3计算,可年产出近450亿元,相当于东风商用车公司十堰基地年产出量。
    十堰工业分布图就像一只努力向上的鹰,有人说,这只鹰只有东部新城形成的右翼,而西部左翼,看起来没有发育成熟。现在万亩山地支撑的“西部新城”崛起,就是左翼健壮丰满的希望,就是十堰工业经济鹰击长空傲视群雄的希望。
    8、科学谋划谱新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原定选址在北京路,但是,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开工后,他们把目光迅速锁定在“西部新城”内。初步确定在“西部新城”圈地300亩建校。
    “对科技学院的入驻,我们提出的条件是,学院建成后的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等场馆设施,须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新城将不再另行建设此类场馆。”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说。“这是我们在万亩山地整理,建设西部新城过程中的创新探索之一。”
    “西部新城的建设,体现了时时创新,事事创新,创新不分大小的理念。”张湾区委书记刘学华说。
    发展思路的创新。十堰市委、市政府,张湾区委、区政府充分把握市情、区情,提出山地整理,从而拓展城市空间和搭建城市工业发展平台的思路,就是一种创新。城市空间发展,不一定要挤占耕地,完全可以通过开发荒山、石山等达到目的。十堰万亩山地整理获批后,襄樊、宜昌、鄂州和荆门等几个省内兄弟城市也想通过整理山地来拓展城市空间,多次来十堰考察取经。万亩山地整理项目和“西部新城”不仅开创了湖北省内城市发展的新模式,甚至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
    政府政策支持,基金运作建设的城建方式是一种创新。香港和深圳等几家投资公司,与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系,想参与新城建设。“只要政府给政策,完全用市场运作的方式搭建城市建设平台,这就是我们在西部新城建设中的创新构想”指挥部工作人员说,不单靠政府投资,用基金运作的方式来建设城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理念。
    西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新城基建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来统筹解决。供电系统的3亿元投资,由十堰市供电公司负责。弱电管网,也就是宽带、固话等管网的2700万元投资由中国电信十堰分公司负责。以往,进入西城开发区的弱电管网一共有13家,各自走线,形成“地上蜘蛛网,地下连理枝”的局面。但“西部新城”只认中国电信一家,进入新城的弱电管网只能是一根光缆。将来在新城内,只能看到两根杆子,路灯杆和高压线杆。供水系统的2700万元投资由十堰自来水公司和东风水厂共同负责。水、电和弱电管网的建设,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运作方式剥离出去后,由政府投资的就只剩下道路建设,这在十堰城建史上也是一次重大突破。
    项目运作中的创新。万亩山地整理项目开始运作时,没有一分钱,但是指挥部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在短时间内筹集了4000万元资金,支付拆迁费、迁坟费、青苗费等前期费用,尝到了市场运作的创新甜头。
    招投标上的创新。项目指挥部做出来的招投标书,有专家评价“十堰市招投标史上绝无仅有”十堰市开挖土石方的市价一直虚高,指挥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把价格做穿了,做到了“微利”承包商有利可图,但又赚不到多少钱。
    规划上的创新。“西部新城”的规划,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分院编制,并通过了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将纳入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十堰的城市发展是一部“先业后城”即先确定产业再建城市的发展史,但在“西部新城”的规划中,采取了“先城后业,业城并济”的思路,先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做好,具备城市雏形,以吸引产业,再用产业来促进城市发展。
    在西部山地整理项目及西部新城的规划设计中,有更多的探索创新还在继续。不过,笔者发现,一种思维,那就是科学布局,科学发展,一直贯穿至今,联想到中国人在众多建设中的重复建设,乃至“骂娘”现象,我们有理由对西部新城寄予更多的期待。
    9、西部新城在召唤
    西部山地整理项目周边分布有东风公司发动机厂、变速箱厂、铸造一厂、活塞轴瓦厂、神宇公司等6大专业厂、50多家工业企业,东风公司(十堰基地)80%的专业厂、职能处室紧临该区域。整理出的大面积建设用地可与东风公司老工业基地连成一体,既有利于盘活东风公司存量资源,又可为东风公司未来发展提供空间,产生集聚效应,形成一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东风汽车新区”
    2008年6月9日,西部山地整理“人造平原”规模已现端倪,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携手东风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徐平一行,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现场进行实地调研。
    陈天会说,城区西部工业用地整理项目是省委、省政府集约、节约用地试点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为突破用地瓶颈,培植发展后劲的“希望工程”更是新形势下服务东风公司,巩固汽车城地位的重大战略性决策。希望东风公司继续支持十堰的发展建设。
    徐平说,从工业用地角度来看,十堰市土地资源非常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市委、市政府积极开拓思路,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土地资源,为十堰市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同时表示,十堰是“东风”的诞生地,东风公司与十堰有着相濡以沫的感情,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东风公司将责无旁贷、全心全意地支持十堰建设和发展,以实际行动回报十堰人民多年来对东风公司的关爱和支持。今后东风公司将一如既往致力于做好在十堰基地的各项事业,尽可能地把更多的项目布局十堰,为促进十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9年2月9日,元宵节,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独自到山地整理项目现场调研,下山后,他来到张湾区政府,要求就“平整出来的地块如何用”即山地整理项目的定位进行“破题”
    2月11日,十堰市长张嗣义率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山地整理项目现场。张嗣义提出,应该把原来拟定的“十堰西部工业新城”中的“工业”二字去掉,直接叫“西部新城”
    在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指挥部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张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分院编制的十堰西部新城概念规划图,这张概念图,按照十堰市委、市政府和张湾区委、区政府的科学构想,简略地勾画出了“西部新城”的未来:纵横交错的道路,集中的工业园区,充裕的环保区域,合理的生活区布局“西部新城”不是一个单一的工业园区,而是一个以工业为支撑的,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全新的“城中城”这座规划中的“新城”工业用地只占43%,而环保、生活等用地占57%。“西部新城”是工业之城,也是生活之城。
    随着十白高速、建设大道、发展大道、风神大道、316国道、三峡路、捷达路以及新城区内两纵两横主干道、十纵十横次干道的建设,西部新城的网状交通格局将逐渐形成;随着广场、体育中心、公共绿地、商务楼、医院、学校、银行、超市、居民小区等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西部新城将具备完善的城市功能。它将是十堰向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十堰城区现有人口60万,要向拥有1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迈进,西部新城将是人口承载的主区。十堰张湾、茅箭、白浪三区目前工业总产值是500亿元,前不久,十堰市把目标确定为1000亿元,还差500亿元,人们的目光自然锁定在西部新城,西部新城也必将成为这项经济指标的承载主体。
    西部山地整理,尽管现在还没有完工,但目前已经有300多个工业项目意向性进驻,有20多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其中包括北京京能集团,投资60亿元建设120万千瓦热电厂项目,深圳高丽集团占地1000亩开发深圳工业园,东风猛士扩能项目等。
    近期即将开工建设的有:陕西阳光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2亿建设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产学研园区;东风特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1万辆特种商用车整车项目;十堰恒融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汽车空调、燃油箱总成项目;十堰益民铜材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的两万吨高精铜带搬迁扩能改造项目等。这些项目,大多数与汽车工业有关。“西部新城”为十堰市汽车产业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了聚集的土地资源,完备的配套设施,对促进汽车产业的更新升级,完善汽车产业链条,形成高效协作的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西部新城必将成为湖北汽车产业走廊上的重要篇章。同时作为产业集中、汽车关联度高的西部新城,它将影响和助推张湾片区东风创业(孵化)工业园、西城高新技术园区、汉江工业物流园区、柏林现代纺织工业园等综合产业集群规模发展,并在产业区间互利互惠,特别是在科研、人才、信息、物流等现代优势技术上实现资源共享,达成区域合作,赢得发展市场。
    2009年5月15日,张湾区向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派出三支招商队伍,向发达地区寻求西部新城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
    十堰城市西部的开发建设,必将迎来又一个重要黄金期。十堰,将彻底改变城市西部发展滞后的局面,再现西部工业发展的辉煌,实现十堰东、西城区的均衡发展。
    整洁、靓丽、时尚,这将是不久的将来,西部新城给人最直观的印象。科学的规划、现代的设计、整洁明亮的标准化厂房、标志性的商务楼宇,条条宽阔的大道、大面积的公共绿地,清澈的河水、宽42米壮美的建设大道景观
    西部新城,一个十堰人自己建造的新神话,正在崛起!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