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一带已经成了体系,后头的事儿换个寻常人都能做,但是东北这边还没开始,需得找个专业的、镇得住场子的人来发号施令。巧了,苏仿就正合适。
不过到底让人家两头忙活,萧瑾不仅给他提了三级,更许了不少封赏,看得冯慨之都眼热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圣上分忧本就是理所应当,上给他那么多东西又何必呢?这不是浪费么。
还不如给他呢,他还能替皇上分忧,日日说好话,哄皇上开心呢。
萧瑾毫无顾忌地翻个白眼:你怎么这么看不得苏大人?要不朕将这赏赐给你,你替苏大人前往东北指点农事,如何?
冯慨之吓得疯狂摇头。
萧瑾见他知道怕了,又吓唬了一句:往后再敢拿苏大人胡说八道,就把你也撵去辽中,同那高句丽做伴儿去!
冯慨之立马闭上嘴吧,得了,他还是少说两句吧。
他已经是过期的御前红人了,比不得苏仿,如今正盛宠优渥呢。
羡慕!嫉妒!
浩浩荡荡地大军从燕京出发,直接前往辽东一带。
这事儿燕京的百姓也一早听说了。辽东那地方,多少年了都是不毛之地,没有一丁点儿好起来的意思。齐国百姓大都抵触那个地方。
可萧瑾股动人的法子却高明得很,实在让人无法不心动。
除了给房还给衣裳,甚至还给粮种借农具,这这天大好消息,把燕京城的百姓都砸的不轻,就连上东一带的贫苦百姓也仿佛云里雾里,理不清头绪。
这条件诱人是挺诱人的,可就是太好了点,好到他们不知真假,不敢亲信。
万一是假的呢?
万一夏国那边就是故意骗他们去的呢?夏国就算丰收了,也未必能匀得出那么多的粮种吧?待会儿若是拿不出来,夏国朝廷面上无光准备发落人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得先请罪?
真是请罪的话,那他们岂不是羊入虎口了?罢了罢了,还是再多等等吧。
看看效果的朝廷究竟想干什么?
萧瑾本以为会有大批的人赶着来报名,结果一连等了三天都是反响平平。
萧瑾这才坐不住了,差人出去打听了一番,放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开出的条件太好了,以至于众人保着怀疑的态度。
萧瑾实在无语,难道这年头稍微对百姓他们好一些都不行了?
强行逼他们去肯定是不行的,反而会引起动荡,只有他们自个儿心甘情愿的去,事情才有戏。
没办法,萧瑾只好祭出了大招。
不出一日,燕京城乃至山东一带,忽然流传了一个牵动无数人心弦的消息:
有人在辽东挖到了一颗千年人参,都快长成人形了,珍贵异常。只这一颗便价值千金,可保下半辈子富贵无虞!
作者有话说:
萧瑾:种地养参两不误!
第145章 迁徙 ◇
◎忽悠大法真好使◎
这事一经传开, 立马闹得沸沸扬扬。
包括燕京城在内,所有人都在讨论那位格外幸运又格外神秘的采参人。这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因故事中那主人公姓甚名谁、家住何方、靠什么营生, 说一一说了清楚, 也可查证。
后又有些人跳出来,道自己与那故事中的某某认得,在何处见过面, 又谈及他如今得了这笔意外之财后如何富贵,总之如今百姓中间就没有不羡慕这个人的。
世人爱财, 这是人尽皆知的,哪怕像萧瑾这样坐拥一国的皇帝也会因为银钱不够而烦恼,更不必说一文钱掰成两文钱话的普通百姓了。
有那些爱冒险的, 已经借着官府召人开荒辽东一带的风,早早地就报名去了, 携家带口的想要去发一笔财。不是他们想要阖家都去,而是官府说了,只有阖家过去,才会给送房子跟开荒的农具。
哪怕到时候发不了财, 他们也不吃亏, 去了那儿怎么着都有房子住, 有地耕种,虽然地方贫苦了些, 房子也不会是什么好房子, 但是好歹有个盼头。
最大的盼头, 就数那野人参了。
还有些谨慎的, 抱着安土重迁的念头, 既想要人参, 又不肯抛弃故土,最后多方打听,才得知辽东一带的许多山上确实长着不少野人参,只是不好挖。
还有便是,那地方水土适合种人参,若是家种,同样能养得好。
这当然也是萧瑾散布出去的。
东北那一块的确有野山参,但是萧瑾也不打算让人过度开采。眼下是不得已拿这个当作噱头把人给引过去,等一年之后,他就准备彻底禁止百姓上山采摘人参。不是萧瑾小气,野山参这玩意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长出来的,若是全都进山采,要不了多久便会被采得精光,等三五年后灭绝了,他哭都不知道找谁哭去。
那地方适合种人参也不是诓他们的,等他们到了时自然会明白。但人参也不是谁都能种的,说来说去,最保险的还要数种地。
要是都给他去种地,那自然最好了。
半月中,一批又一批人被这人参给迷住了眼,选择去东北闯荡。
萧瑾对此洋洋得意,常拿这件事儿跟冯慨之他们炫耀。
冯慨之沉默地听完他炫耀之后,忽然来了一句:圣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宫?
萧瑾: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