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瑾过来时,这些士兵们正在练拳。十八般兵器都教会了,但这还不算完,这些朱雀们要学的东西可多了。王从武给他们请了最好的演武师傅,让他们学习近身搏斗术。
萧瑾只看了两眼,便觉得浑身疼得慌,仿佛那拳拳到肉,打的都是他的肉。
不过这些人身手的确很敏捷,起码那一拳接着一拳的攻击,换作是他的话早就被打得不省人事了。这些人不仅打的凶,还打得有来有往,可见水平基本相差无几。
一句话,都是一样的厉害!
唉要是他也能一拳放倒一个就好了。
萧瑾知道自己不能,于是给穆寒加压,给他们明天的课程安排了一项新任务:
学齐国跟蜀国的话。
王从武听说这事儿也觉得扯,不过萧瑾却一本正经:他们往后可是要乔装打扮出去办事儿的,若是不通别国语言,如何能让别人信任他??
王从武本来是过来提意见的,但却被萧瑾给说服了,回去之后就从朝廷借了两个翻译的小吏,让他住在军营外头,每日给穆寒他们恶补齐、燕、蜀国方言,加上三国历史。
穆寒等被折腾得苦不堪言。
另一边,夏国招兵买马的消息到底没能瞒得住燕国。
有萧瑾跟王从武两头盯着,却不曾想,还是被一些人钻了空子,将消息给传了过去。
司徒恭得知此事之后,虽然心里觉得不必与夏国计较,但还是有些不痛快,于是又从民间征了两万的士兵进军营,并且每日还不断加强士兵操练。
燕国大范围地练兵很快被齐国人察觉到,齐皇使了些手段才叫人打听道,原来燕国招兵练兵,都是跟着夏国学的。
卑鄙,无耻!
他们连着招兵,竟然都不告知他一声,这是生怕齐国抢了他们的风头不是。不行,他也要招兵买马,壮大齐师!
第89章 武举(捉虫) ◇
◎东施效颦是不对的◎
齐国最忧国忧民的方丞相听说圣上要招兵买马, 顿时坐不住了。
齐国已失许州等地,经过上回买粮一事也是元气大伤。但要说到了重新招兵的份儿上,那也实在算不上。如今袁大将军被贬, 袁家军也的确与朝廷离心, 但是方丞相对袁征以及袁家军的人品还是信得过的,但凡齐国起了战事,他不信袁家军会坐视不管。
方丞相苦口婆心地进宫劝说:为今之际是稳住民心。今年上半年天气干旱, 地里收成只有往年的十之七八,百姓们本就担心粮食价格会涨, 您还不如把招兵的钱放在安抚百姓、发展工商上头来。
齐皇反问:工商?朕不是已经拆除坊墙了吗?
他要说的正是这个事情:这段时间城内商铺确实更多了,街上瞧着也比从前热闹许多,但因为城内管理不善, 又滋生了许多问题。那街道上脏污堆积一片,许久不曾有人来清扫, 各衙门彼此推脱,都不想担下这苦差事。且街道上铺子一多,行人也就多了,寻衅滋事的流氓也难以控制。微臣不相信, 夏国仅仅是靠着拆除坊墙, 就能把临安城建设得有声有色, 那必定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哪一样不要另开辟了新的部门严加管理。圣上, 凡是涉及管理, 哪一样不要钱?
可齐皇偏偏就不爱听这些, 方丞相一口一个钱字, 让他觉得俗不可耐, 又烦不胜烦:既然发现了问题, 趁早解决了不就是了?朝中又不是没有人手,你只管下去安排。
钱呢?
没钱怎么安排?方丞相心中无奈。
岂料齐皇压根没有给他钱的打算:这点小事哪用得着朝廷拨钱,让京城守卫加强巡视不就成了?别一天到晚只惦记着朝廷的钱财,朝廷的钱,得用在该用的地方。如今燕国和夏国都在备军,我堂堂大齐国怎么能落于人后?问就是没钱。
真是油盐不进,对牛弹琴。
方丞相说的嘴巴都干了,愣是没起半点作用。
他颇有些心灰意冷,只因齐皇是非不分。曾经方丞相也有一腔热血,满腹报国志,可他当了丞相之后才发现,他那些治国理财之道根本施展不开,因为没有人会支持他。久而久之,方丞相便灰心了。
这次也一样,他是为了齐国着想才来了这么一趟,不想来了之后反而里外不是人了。
方丞相走完之后,齐皇还跟宫人抱怨了一声,觉得方丞相好管闲事,该他管的不该他管的都要插一脚,还当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呢?
说到底,齐国这片天下都是他的天下,要怎么做也是他说了算,关那些外人什么事?
齐皇是个最固执不过的,既然下令了要征兵,当天便下了一道圣旨下去,燕国征兵十万,他就要征兵二十万,就不信,这燕国的士兵还能有他们齐国多?
哪怕不能在实力上战胜燕国,他们也要在人数上战胜他们!
这二十万是死命令,必须要完成的,若是哪个地方招兵招的少了还得问责。且不说这道圣旨让多少官府愁秃了脑袋,让多少家庭心有不甘被迫当兵,但说这二十万士兵背后的吃喝拉撒一应开销,就足够齐国喝一壶了。
齐国动静闹得这样大,萧瑾可能会不知道。
他不仅听说了,还叫人仔细地打听了一番。听完了前因后果,萧瑾对齐皇的脑残程度又有了新的认知。要不怎么说夏国能有他这样的皇帝那都是祖上积了福呢;这要是换了齐国的那一位,夏国早就玩完了。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