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利润的驱使之下,齐国的粮商再次越过朝廷,直接跟夏国人打上了交道。
这一切都是冯慨之一手促成的,齐国商贾的动向,他也是头一个知道的。
得知此事之后,冯慨之便迫不及待地跟萧瑾炫耀自己的成绩:当初臣怎么说来着,商人逐利,只要利益足够大,那些粮商肯定会铤而走险的。如今这句话就应验了吗?
冯慨之满脸都写着夸我两个字。
萧瑾不得不勉为其难地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这次确实做得不错,再接再厉。
冯慨之自信更甚从前:这才到哪儿?接下来还有的他们受的。
萧瑾又问:这些粮商如今过来买粮,你打算怎么做?
自然是高价卖回去了,反正赚的都不是自己人的钱,不亏心。冯慨之得意之下,还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等到他们买回去,好戏这才开场呢。
萧瑾表示,那他就等着看这一出好戏了。
冯慨之得了这句话,更是傲得不行。只可惜,这件事情如今只做到了一半,只有他跟小皇帝知道。哦,顾淮南那个贼精贼精的小子,他肯定也猜到了,但是他不主动说,冯慨之也不好直接过去显摆。
出了萧瑾的住处,冯慨之想了一圈,愣是没有找到能够炫耀的人。这个急死他了,好不容易做成了一件大事,连个分享的都没有。
他不服气,凭什么王从武那厮打了一场胜仗后,整个军营里头的人都在夸他。而他做了这么大的事,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身边竟然没有一个人讨论这件事儿。
难道他的功劳没有王从武的大,不可能,他这可是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服气的冯慨之转头就去狠狠教训了一番齐国粮商。
既然他们想买,那卖给他们就是了,按照如今齐国的粮食价格卖给他们,他们想买多少就卖多少,全凭他们的心意。
不过那些粮商们如今也学精了,签订契约的时候还注明了期限,生怕夏国这边一直拖着不给他们,让他们错过了赚钱的机会。
冯慨之爽快应下,甚至立下规定只要他们将全部的钱款筹齐,当日交钱,当日给粮。
但因为这里面的粮食实在是太多,大粮商们还得特意雇船过来运粮。当初冯慨之让人去买粮食的时候,特意跟朝廷那边通了个气,运用自己的权力动用了一些官船。等到这些大粮商们把粮食往回运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船要一艘一艘地找,单是为了找船,就生生耽误了好几日的功夫。
不过,这些大粮商们并没有把全部的粮食拿回去。他们也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如果齐国的粮食还跟从前一样多,那么这些粮食就都不值钱了。他们想做的是把粮食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这样他们才能长长久久地赚钱。为此,他们不惜赌上全副的身家。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就算是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也值得。
齐国粮商心满意足、一身轻装地带着几张的契书回了齐国,同他们一道回去的还有他们花重金购买的粮食。
这笔交易到如今为止双方都挺满意的,冯慨之将原来投入的钱翻了好几番,赚了个金盆满钵。齐国粮商终于拿回来了他们心心念念地粮食,准备回城之后就立马对外售出,狠狠地赚一笔。
只要赚这么一笔,那他们这一辈子都不必努力了。
想象总是美好的。
等到他们把好不容易运回来的粮食,却发现,齐国的风向顿时又是一变。
起因是因为石贵安这些人将之前收上来、没有卖掉的粮食转头,又卖给了齐国的小粮商。这些小粮商们比起那些大粮商比根本不成气候,又因为家底不够殷实,没办法直接跟夏国做生意。但是冯慨之为了搞垮气过的这些大粮商,也是费尽了心思,特意让石贵安他们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将,剩下来的全部粮食零零星星地卖给了那些小商贩。
商贩们拿到了粮食,自然迫不及待的开始往外卖。
等到大粮商们带着两个是回国的时候,这些小商贩们已经把粮食卖得差不多了。
前前后后也不过才用了无日的功夫。
起初确实赚了不少,可后来百姓们发现,他们不管买多少,这些小商贩们似乎就有多少,仿佛根本不缺粮的样子。而且之前盛传的那些流言,这些日子也止住了,再没有人议论。
久而久之,以便没有人愿意高价买那些粮食了。本来么,粮食一多,该买的人都买了,早就不再那么稀奇紧缺了。
且大齐朝廷识破了这一切都是夏国的阴谋诡计之后,赶忙让地方朝廷安抚百姓,让他们不要惊慌,一切都是夏国人作祟,想要恶意提高粮食价格,挣他们齐国百姓的钱。
这说法正中冯慨之下怀,他顺水推舟,又放出消息,说如今各地粮商们已经从夏国将粮食买回来了,粮食价格很快就会回归原位。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之后,粮价不可避免地又下降了。
于是乎,高价买入大船大船粮食的大粮商们傻眼了。
他们还不信邪地想要散布粮食要涨价的消息,结果前脚刚散布了消息,后脚人就被官府捉住了。
宁尚书是唯一一个脑子清醒的。也正是因为脑子清醒,他才恨铁不成钢。这样一个明晃晃的阴谋摆在那儿,结果这些蠢货非得往里头跳,如今可好了,不仅钱让别人赚去了,自己还倾家荡产。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