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家里的三个儿媳过年时,都无法回娘家。
习俗就是这样,他人也无法计较太多。
三周年过去也才一两天,村里的人,族亲们,一时半会儿还真有些懵。
院子里,族长不好问什么。但有与郭大柱关系好的,例如郭林根的大儿子郭大山。
咧开嘴,为大堂哥高兴。看样子,大伯母一家的日子过得蛮好的。
他与郭大柱年龄相仿,没分家之前,两人常常一起玩耍,与小姑的感情都极好。
拉着大堂哥的胳膊笑问,“大柱哥,家里啥时候买的牛犊子?”
☆、91 农门福婆婆(05)
郭大山纯属好奇, 其余的人也好奇, 他们都竖起耳朵听着。
“今儿娘和我进城买东西, 出了点事。我娘得了贵人大笔赏银,就顺便买了牛车, 还买了好些家里需要的物件。
我娘说, 我爹就是操劳过度, 累坏了身体, 才早早得病去的。
家里现在条件好了, 就尽量的让家里人少操劳些,吃好些, 养好身体,尽量多活个十年二十年的…… ”
郭大柱是把娘回来路上说的一些话, 自己组织语言以后, 说出来的。
娘说的那些原话 , 好些他都不记得,只是记得意思。
听到郭大柱说的得了贵人赏银,在场的族亲们再次沸腾了。
又是赏银,怎么每次有好事都是郭木根一家遇到。
有人就想打听,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怎么得到贵人赏银的。
要是他们知道,学到了, 以后也许也能得到贵人们的赏银。
一群人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好奇的盯着郭大柱, 弄的郭大柱精神上有些吃不消,太恐怖了。
还好,进屋放背篓顺便安慰两位小姑子的昭君,已经从屋里出来了。
外面一大群人,还有不少长辈,全丢给老大招呼,还是不太行。
她也要出来招呼。
她进屋安排三个儿媳做事,一个烧开水,一个炼猪油,一个照顾小姑子,闺女带着表弟表妹还有家里的几个孩子。
看着她们各自忙开了,她才出来。
身上还揣着崔宝林公子给的荷包,里面多放进去两张银票。
坐在原位,正好听到一位族亲问儿子的话。
那人问,“大柱,进城遇到了什么事?”
她坐下望了那位族亲一眼,又瞧了瞧一圈的族亲,虽然各自有小心思,但是大面上,彼此都过得去。
真有大事时,也都不会袖手旁观。多多少少,会量力而为,伸出援助之手。
其实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族亲甚至是至亲 ,能做到这点就已经非常的不错。
是人都自私 ,都有各自的小心思。
她一个天天穿越异世的异世之魂 ,见惯了大风大浪,见惯了生死离别 ,过过各种阶层生活,还手握金手指的人 ,不一样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吗?
苛求别人,首先自己就得做到,她自己都做不到 ,又怎能去苛求别人。
嘴角不自觉的上扬,然后对着身边不远处的几位族老还有族长说,“说出什么事之前,我想先说说我的身世。”
一位族老还是原主丈夫的亲叔叔,浑浊的眼睛望了一眼昭君,然后启唇说道,“木根家的,你确定要说?”
“叔 ,嗯,要说的,其实说了也无所谓。说了,后面出了什么事,还有怎么帮到贵人的,也就能说明白。”
郭善全没有多思,确实,侄儿媳妇的身世,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那行,你说吧。”
咳咳两声,清清嗓子,昭君才开始说,此时就是小姑子大花夫妻俩也从屋里一瘸一拐的走了出来,坐在长条板凳上,听着。
大嫂的来历,家里只有至亲的长辈还有大哥知道,他们几个亲姊妹都不知道。
她也想听听。
“几岁那年,我被父母卖给一位被称为红嬷嬷的女人。那时候,我还不是很记得事,跟着红姨几日后抵达景南府何家。
何家的老太爷是景南府指挥使(正三品),何家的几位老爷有文官有武官,各有不同的职别。
幸运的是,进到何府跟的主子是何府老太爷嫡次子家中的嫡女。
姑娘待我极好,从守小院的丫头一直到陪伴姑娘出嫁进京,进入侯府。虽然是下人,守着下人的本分规矩,可也没有吃什么苦。反而过得不错。
因为自小在何府长大,跟着府中青嬷嬷家的儿子学习了一些功夫。
补充一句,青嬷嬷是何府老太爷自小的丫鬟。她的儿子打小就习武,跟随大老爷上过战场,要不是后来在一次救大老爷时受了伤,回到何府,也许他也早已在大老爷的提携下,成为了一名武官。
多年前,青嬷嬷就已经是良民。她的儿女也是良民,是能做官的。
只是青嬷嬷不愿意离开何府,依然在何府做事。帮助老太爷管着老太爷居住的院落。
打小我就会些花拳绣腿,也会泅水。姑娘成亲后一年,就生下了大公子,在大公子两三岁时,有一次被有心人引去侯府后院的小湖边缘玩耍。
无意中跌落下湖,大公子那么一点点大。还不会泅水,加上害怕,胡乱挣扎,下沉的速度很快。
边上站立的人,既不喊人求救,也不下水救人。那时候的我,刚好办事路过小湖,看见了大公子伸出来的小手,手腕上戴着大公子一周岁时,何府二太太送给外孙子的银手镯。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