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九月底,满清皇帝顺治到了北京,随同而来的是济尔哈朗等留守权贵。因为多尔衮进军不利,满清贵族们召开了八王议政会议,对下一步的行止进行了大讨论。别说宋弘业,就连爱星阿和谭泰都没有资格参加,所以只能送来一份“暂无决议”的情报。
与此同时,崇祯帝正式在德王府问政,召见北上诸臣、文士。吏部也给江南各地的生员发出了奔赴行在受任官职的通告,一时间只要有心仕途的,都可以打着为君主分忧的旗号前往济南,授与官职。
崇祯回到德王府之后,像是变了一个人。
或者说,一日三变。
每当他听到近卫三营在山西收复失地的消息,就会心生倦怠,泛起禅位的念头;等他坐在了王府高堂,看着下面侍立两班的诸位大臣,他又会兴起力王狂澜,中兴大明的豪情;再等这些大臣们开口议政……崇祯帝就只有想杀人的念头了。
“臣袁枢,恳请圣天子还朝南京!”袁枢跪在崇祯面前,根本不敢抬头去看那张疲惫、厌倦、憔悴的面容。
最近几天,恳请圣驾去南京是正当热门的话题。凡是热门话题,必然不可能一边倒,所以劝阻圣驾南幸的官员也十分多。按照崇祯朝的政治传统,这种敏感而又热门的话题,必然会牵扯到结党之类的话题上,而现在不仅有阉党、东林党之争,还多了逆党、顺党之争。
逆党在某些时候跟阉党是一个概念,在某些时候又单指太子党。
后来有人进言“赦免从逆官员”,争取离间闯逆,以最大力量抗击东虏之后,“顺党”这个名字也就应运而生了。
有了顺党,自然有人要闹着兴办“顺案”。
这是“逆党”针对东林党死活不同意“逆案”中人入朝而喊出来的口号。
因为投“顺”的官员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东林相关者。
朱慈烺只是去了一趟胶州,视察了火铳厂,等他回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跟不上节奏了。乱七八糟的政治名词让他头晕眼花,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我怎么跟逆党瓜葛上的?”朱慈烺半躺在竹制躺椅上,额头上压着一条裹冰布巾。从胶州回来的路上赶得太急,回到济南就发了高烧昏迷,吃了喻昌的药才算是恢复了神智。
“因为有人说殿下有意起用阮大铖,而此人正是逆案中人。”吴甡坐在朱慈烺身边,不敢大声说话。他知道害了病的人,但凡有人在耳边大点声,头就像是针扎一般。
“所以有人说殿下要给逆党翻案……也是逆党。而且殿下还要赦免投贼诸臣,所以就又有人要兴办‘顺案’,严惩投‘顺’之臣。”吴甡柔声解释道。
朱慈烺现在状态根本无法仔细分析其中的盘根错节。当然,如果是在他状态正常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在这些问题上浪费哪怕一丁点精力。
他点了点头,只觉得喉咙间还是火烧一样,勉力道:“这些人,还不肯去就任?”
“吴甡无奈道。想出这个主意的人是他本人,现在计谋被人轻易破了,用的还是他的故技,这让一向自诩高手的吴甡有些难以接受。
“考成法……”朱慈烺闭上了眼睛了,道:“不能完成任务的,就罚银子,没银子的充役赎罪……”
吴甡吸了口气,道:“殿下一语惊醒梦中人!厉行考成法正当此时。”见皇太子已经精疲力竭,吴甡不敢再耽搁有中兴明君之象的储君休息。正好喻昌端了药进来,吴甡便要告辞。
朱慈烺拉住了吴甡的衣袖,哑声道:“别跟他们胡搅蛮缠,编户齐民、普及教育的工作一定要抓紧。”
“臣明白。”吴甡突然鼻根一酸,连忙躬身行礼,倒退出去。
跟着喻昌进来的中官医生小心翼翼将皇太子扶了起来,由喻昌端着药亲自服侍朱慈烺喝下去。朱慈烺对一直以为中医的急症方局限在外科方面,但凡喝药之类的治疗都是“病去如抽丝”。直到自己真的病了,才知道高明的医师对症下药,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然,要培养出高明的医师,时间成本实在太高。或许只有在天下安定之后,才能以举国之力进行培养,形成风气和传统。
“殿下今日觉得如何了?”喻昌问道。
朱慈烺硬听着喝了药,道:“之前吐出一口浓痰,总算能说话了。”
喻昌脸上浮出笑意:“殿下身子健硕,明日就能下地行走了。”
“有劳先生了。”朱慈烺也颇感欣慰。这次突如其来地病倒,让他还以为染上了鼠疫,心理压力极大。还好有喻昌在,三天功夫已经可以处理一些简单事务了。
陆素瑶这三天里衣不解带,累了也只是在办公室伏案小憩,时刻盯着皇太子的身体状况。皇后那边已经将她传过去骂了几次,几乎所有女官都觉得这是侍从室照顾不周,这些天看她的眼神都有些怪异。
“殿下醒着么?”姚桃走到陆素瑶身侧,亲声问道。
陆素瑶被吓了一跳,抚胸道:“刚见完吴阁老,姐姐有事?”
姚桃紧了紧了手里文件盒,道:“有事要报与殿下。”
“喻将军说,殿下这几日不该劳神。”陆素瑶道:“就是吴阁老来,也不敢耽搁太久。”
姚桃笑道:“我知道,所以捡了些喜庆事来给殿下提提阳气。”
“偏你懂事。”陆素瑶抿嘴笑道,话里却泛着丝丝酸意。
姚桃回以胜利的微笑,整了整仪容,径自走进里屋,上前福了福身,柔声道:“千岁,臣有事禀报。”
喻昌不满地看了姚桃一眼,道:“殿下该静养了。”
朱慈烺却道:“不是要紧事就说吧。”
处理要紧事必须状态正常,否则比放任不理更会坏事。
喻昌就要发作,暗道:不是要紧事你还听什么?
“都是喜事,报与殿下知道。”姚桃连忙道:“广东所派二十五艘大船日前在日照入港靠岸,送来安南大米十万石。随船而来的还有广州、蠔镜冶铁、铸炮工匠近百人;泰西钻床、车床、镗床数十张;泰西技工、农学、兵法书籍百余册、套。”
朱慈烺由衷欣慰,脸上露出了笑容。
葡萄牙人死皮赖脸在蠔镜住下之后,将这里唤做“Macau”,作为自己进军远东的桥头堡。对于明政府而言,这里仍是大明的领土,归广州府香山县管辖。正因为澳门这个明皮葡心的存在,广州府也成了大明对外窗口,东西方货物集散中心,日益繁荣,已经不是故宋时候犯官的流放之地了。
而且广州还是大明的冶铁重镇,遍地都是民营铁厂,从业人数在万余家。虽然都是作坊,但产量却不容小觑。更难得的是,广东铁厂还炼出了合金钢,足与芜湖的苏钢和现在的徐钢争辉。
朱慈烺之所以没有将广东考虑进自己的战略规划,是因为明廷的管控力太低。如果广东那边来个阳奉阴违,无疑是凑脸过去让人打,自讨没趣。
只是他终究百密一疏,全然没有料到: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沈犹龙是个忠义干臣,又与沈廷扬是宗亲。
广州知府宋应升更是宋应星的亲哥哥。
根本不用朱慈烺动用朝廷大义命令广东支援山东,沈犹龙和宋应升两人就已经齐心协力找足了大船,将山东急需的粮食、人力、物力送了过来。
本来像这样的大号福船要通过台湾海峡,每船都要给郑芝龙缴纳三千两银子的保护费。因为朱慈烺之前给郑家开出的条件,虽然没有得到回应,但郑芝龙也没对这支船队下手,还派手下舰船护送了一程,算是一个不错的姿态。RS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