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一会儿你把这个肘子给你翠奶奶送去。你再选一块肉,分成两份儿,一份儿给你百福爷,一份儿给你红梅奶奶,你红梅奶奶那份儿稍微多一些,她还带着个孙子呢。这些乱七八糟的也给他们都带一些过去,咱们自己多少留一点儿就行。”
“好嘞。”李悰说着就到西配房开始动手。
李恺凑过去问:“五哥,翠奶奶我知道,百福爷和红梅奶奶是谁呀?”
翠奶奶是五爷的妻妹,名义上的,因为翠奶奶的姐姐玉奶奶只是和李前进订了婚,后来李前进参加了八路军,跟着部队转战四方,玉奶奶一直在家乡等着他。可惜天不佑人,在李前进转业前两年,玉奶奶病逝了。后来李前进一直没结婚,把刘家人也始终当亲人。
“百福爷是军烈属,唯一的儿子在西南打仗时牺牲了;红梅奶奶是困难户,年轻时就守寡,好不容易拉扯大了儿子,也娶了媳妇,结果大前年两口子出门打工的路上,大客车翻车,俩人都没了。还好有个小孙子,不然红梅奶奶不死也得疯了。”李悰解释道。
“嚯,这红梅奶奶够惨的。你等我一下,我去问问五爷剩下的肉怎么安排,咱们一次弄清。”
李恺先回了西屋,从自己带的东西里翻出来一袋糖,这是带过来准备给五爷过年招待人用的,先挪用一下,明天再买,来得及。
糖是杂拌的,里面有高粱饴、玉米糖、花生牛轧糖、酸三色……还有几块酒心巧克力糖。
“爷爷,一会儿五哥去红梅奶奶那儿,把这个带上呗,她家不是有个小孙子吗。”
“嗯?糖?”李前进看了看李恺又看了看糖,欣慰的笑了,“好啊,带上吧。”
“那剩下的肉怎么处理,您还有人要送吗?屋里热我怕放不住,外面我又怕被耗子叼了。”
“没人送了,剩下的一会儿咱们都给它腌上,我指挥,你动手,咋样。”
“没问题,五哥出去咱就开始干。”
门洞里有一辆三轮车,平时很少用。李悰把分好的东西抱到三轮车上,雪后村里的路不好走,为了东西不被颠混,他还用几块砖把三份东西分隔开。
李悰走后,李恺他们就开始准备腌肉。
安城腌肉的过程不算复杂,比其他地方要简单的多,不用蒸煮,也不用晾晒,纯粹就是用盐腌制:把肉切成十公分左右的方块;按十斤肉一斤盐的比例把盐放进热锅里翻炒,翻炒时加上花椒、辣椒、香叶和小茴香籽,盐炒至微微发黄即可;把凉好的盐和备好的肉搓到一起,要搓均匀,缝隙里也要涂满盐;找一个洗刷干净的罐子,在罐子底部铺一层炒好的盐,搓好的方块肉放入坛子码放整齐,码好一层撒一层盐,都装完就行了。
首先需要一个罐子,李前进说东配房里好像有一个。李恺翻腾半天才在角落里找到,罐子高三十多公分,罐口直径二十公分的样子,罐身椭圆,上面是蓝色花纹,许是年代久了,颜色暗沉了些。
李恺把罐子清洗干净,用卫生纸把残水吸干,放在阳光下晾晒。清洗干净的罐子虽然略显陈旧,胎色灰黄,但在阳光照射下却熠熠生辉,尤其是上面的图案,颜色青翠浓艳,很是引人注目。
“爷爷,这个罐子是哪里来的?祖传的?”李恺隔着窗户问东屋的李前进。
“啊?罐子?啥罐子?”
“就是你让我找出来的这个罐子,挺漂亮的,是咱们家老辈子传下来的吗?”李恺抱着罐子进了东屋。
“哦,你说这个东西呀,咱们家往上数八代都是猎户,哪有这东西传下来。这是你爹搞来的。”李前进看了一眼罐子说道。
“我爸?他从哪里搞来的,这东西看着可不一般呀。”李恺蹲在李前进面前。
李恺现在脑子里浮现的是一个骇人听闻的名词:青花瓷。不是李恺懂这个,实在是前世青花瓷的拍卖价格太恐怖了,达到“亿”为单位的元,而手上这个东西跟李恺见过的图片有八九成神似,不由得起了侥幸心理,万一呢。
不奢望是元青花,明青花也行呀,应该不是清朝的,清朝的瓷器图案都比较热闹,单一色彩的少。
自从“淘宝”得了那些东西,李恺对此类物品兴趣大增,没别的原因,这玩意儿放上十几二十年,是真值钱呀。
“那是六几年,记不清了,你爹也就十五六岁吧。那时候不止农村,城里也是供应紧张,大部分城里人都吃不饱饭,也饿死不少人。比较起来咱们这儿还要好一些,有山有水,勉勉强强的,还能凑活着活下去。咳咳,你爹小时候也是个不安分的,经常上山摘点儿核桃大枣,抓个山鸡兔子,偷摸到城里的‘黑市’去换钱。”李前进慈祥的笑着,抚摸着李恺的头,仿佛眼前是那时候的李焱。
“城里人粮食不够吃,很多人也没余钱,你爹就换些糖票、油票或者工业卷什么的。这个罐子就是他换回来的,说是跟一个老太太换的,说罐子可以腌鸡蛋用,可那时候哪有鸡蛋可以腌呀,就一直扔在墙角,倒是盛过几回粮食。这次要不是说腌肉,我都想不起来这个东西了。”
“爷爷,咱不用这个腌肉了,我再去小卖店买个坛子吧。”
“喜欢呀。”李前进笑着问。
“喜欢,感觉这个东西不凡,腌肉糟蹋了。”李恺点点头。
“喜欢你就留着,这是你爹搞来的,按理说就应该是你的。可惜了,不知道你喜欢这东西,当年抄‘陈大富’的家,抄出来的瓶瓶罐罐多了去了,都让乡亲们分了,我一件没留。现在也不好找了,京都那边来过好几回人收购这种东西,差不多的都卖了,没卖的估计也不会出手了。”
“那行,那我就收起来了,我赶紧去买个坛子。这东西没盖儿,本来就不方便用。”李恺抱着罐子就回了西屋,也藏在了板柜里。
常大龙刚去集市上买了一趟香叶和小茴香籽,又被派出去买罐子。
东西准备齐全了,腌制没什么难度。常大龙回来时,炒盐已经凉了,俩人又忙活了一个来小时,圆满完成任务。
“爷爷,咋别的村都杀猪了,咱们村也没动静呀。”李恺做了几个广播体操动作,伸展腰肢。
“杀猪呀,小寒大寒,杀猪过年,都是这几天杀年猪的,村里统一组织,早点儿晚点儿的差不了三两天。”
“杀着呢,村委会前面的平地上支了三口大锅,杀半天了。”推着三轮车进院的李悰接茬,边说边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
送礼还有“回礼”,车上是翠奶奶给的年糕、粘窝窝,红梅奶奶给的捏成小猪小兔子的花馒头,百福爷给了一大包栗子核桃枣。
“真哒!已经开始了吗?”李恺惊喜的问。
“嗯,下午就开始了,不过现在杀猪匠好像吃饭呢,等一会儿才会接着杀。”
“好嘞,赶紧热饭,大龙,一会儿去看杀年猪呀。”
“嗯。”
“行,吃了饭我也跟你们去。”李悰也说。
李恺瞟了眼堂屋的座钟,还不到五点,先吃晚饭吧。
午饭还有剩菜剩饭,简单热热就能吃,就算这样,吃完收拾完也快六点了。
李恺他们来到村委会“广场”时,天已经大黑了。场内竖立着三根木杆,木杆顶部挂着从村委会延伸出来三根电线,线端接着200瓦的白炽灯大灯泡,照的场地内明如白昼。灯泡正底下是灶台,一共三个灶台,灶台上大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开的正欢。灶台旁都站立着两个大汉,一个手里拿刀,一个手里拎桶,身上穿着皮革的围裙,脚下踩着雨靴。
不远处已经有三头猪被抬着入场,其中恰巧有二伯家的猪,绑着“猪蹄扣”,中间穿过一根木棍,由李愉和李悦兄弟俩前后抬着。李家兄弟只有二伯家养了猪,另外几家不是紧着干副业忙不过来,就是嫌弃养猪埋汰,毕竟猪这东西外表虽然憨厚,但卫生习惯确实不容乐观。
农村的猪圈,大多是连着厕所的,人的排泄物就是猪口中的“美食”。想象一下,人在厕所里排泄,排泄物顺着坑道流入猪圈,猪在下面“大快朵颐”,你在上面“嗯嗯”的排的舒畅,猪在下面“哼哼”的吃的痛快……
……
二伯家猪养的膘肥体壮,足有二百二三十斤的样子,在这三头猪中显得格外威武霸气。但也只是体格上显得霸气,气势上就完犊子了,它似乎知道自己即将迎来的归宿,嘴里“嗷嗷”的叫着,声嘶力竭,扭动着身躯试图阻止继续前行。
好容易到了屠宰架旁,猪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刑场”了,挣扎的更加凶猛,身躯疯狂的摇摆,根本放不到屠宰架上,有一次竟然挣脱了束缚,要不是后肢被李愉死死地拉住,猪可能就脱离死地,遁迹山林了。
不得已又上来两个帮忙的,才勉强按住了“抽风”的猪。
杀猪匠用一只膝盖压着猪的脖子,将锋利的尖刀对准猪脖子动脉处,毫不迟疑的捅了进去。猪抓狂般愤怒的扭动,嘴里凄惨的哀嚎,围观的人群不由得嘴角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二娘将一个铝盆放到对着猪伤口处的地上,盆底撒了点儿细盐,将伤口滋出的猪血接住,并用筷子不停地搅动。猪血加盐搅拌,能加速凝固,而且凝结的“血豆腐”颜色鲜亮,似果冻般q弹。
几分钟后,猪安静了,再没有力气挣扎,只是嘴里还不停地发出“不服,不服”的声音,渐渐地归于平静。
等猪放干净血后,杀猪匠又在猪后蹄处割开一个小伤口,用一根铁棒捅进去前后左右的摇晃。铁棒拔出后,一旁的“屠助”,就是杀猪匠助理,立刻凑上去对着形成孔洞的伤口使劲儿吹气,死猪肉眼可见的膨胀起来,形成一个大猪泡。
李恺看着不由心生敬佩,这肺活量太牛了,换自己吹个十来下就得缺氧昏迷。
气吹足了,“屠助”起身拎起铁桶,从大锅里舀出半桶滚烫的开水,均匀的倒在死猪身上,然后用刮刀开始给猪褪毛。褪毛是个细活儿,“屠助”干的认真细致,边边角角甚至褶皱处都照顾到,很快死猪就变成了溜光水滑的死猪。
接下来就又是杀猪匠的活儿了,他将死猪开膛破肚,把里面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膀胱什么的一一剖出来,仍在一旁的大木盆里。
清理完内脏,杀猪匠又将猪头卸下,再沿着猪脊将死猪一分为二,整个屠宰过程就算结束了。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