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平倭号”炮舰
李长昊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一下自己的改造成果,就带着我画的改造示意图,召集起几个木工好手回舱研究去了。
这时,老吕走了进来,腋下夹着一卷衣服鞋帽,笑嘻嘻说道:“头领你这衣服,虽然款式奇怪,穿着活动颇为便利,但几天下来已然脏皱。我这从战利品里照着你的身材挑了几件衣服,以供头领换洗。”
是啊,我这才想到,几天来一直穿着那天晚上穿越来的那套衣服。脚登高腰休闲运动鞋,穿着稍微宽松一些的牛仔裤,上身是套头带连体帽的卫衣。其他时间只是在赤山城打仗的时候外面套过一层盔甲,之后直到现在一直是这身打扮,与周围的弟兄们显得格格不入。而且这几天汗浸血染的,的确该换洗一下了。
“还是老吕你想得周到啊”,我赶忙接过衣帽。这好像是一套明朝男士正装,贴身是短衣长裤,外罩长袖长袍直褂,黑靴纶巾。
不多时换上这明代衣服,大小倒也合身,但长袖甚为不便,于是将袖口裁短,挽在手腕处,以图做事利落。穿戴整齐,从铜镜里生模样。只是我头发不像古人那样长,挽不成发髻,戴不了头巾,只好从背包里拿出一顶黑色棒球帽来,帽沿朝后戴在头上,倒也颇为搭配。
看到我这番模样,老吕感叹道:“头领打扮如此,真一表人才,年轻有为啊。”
我嘿嘿一笑,感谢老吕这一番中肯的评论。
晚饭后,我和老吕下船来散步,来到城墙之上,回望我们的船,不远处一艘三桅帆船已然有模有样。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指着船对老吕说:“伯延兄,我们不能老用“我们的船”来称呼它吧,如今它已经脱胎换骨,我们该给他起个名字了。”
老吕一听,兴奋起来:“对啊,连我们打鱼的渔船都有个名,图个吉利,我们的这艘船当然也得有个好名字。头领可有打算?”
我想了想说道:“叫“平倭”号可好?一来纪念我们首次战斗的胜利,二来表示我们荡平倭寇的决心。”
老吕望着那船,默默念叨道:““平倭”号,荡平倭寇,报仇雪恨。这个名字好,有气势!”
“好,那就这么定了”,我补充道:“明日就找人将“平倭”二字刻在船头!待到我们的船上炮舱改造完毕,我们就可以称呼它“平倭”号炮舰了。”
可是这炮舱的改造并不顺利。
接下来这两天来,李长昊带着四五个木匠好手,边琢磨边干,基本完成了舱室改造,木制转台、炮架和炮架底部的轮轨都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就是最关键的用于减轻后坐力的滑轮组和绳索系统比较难做。
这也难怪,动滑轮、静滑轮和滑轮组与绳索的组合是初三年级物理课的内容。这套设备既可以省力做功,反过来也可以以做功化力。基本原理就是用滑轮组和绳索固定住炮架,火炮开炮后,巨大的后坐力通过滑轮组和绳索引导炮架沿着转台上预先设定的轨道后退一定距离,化解后坐力对转台结构的冲击。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要在短时间里让这帮毫无基础的兄弟们理解并且做出实物,确实不容易。于是,接下来几天我基本都是和长昊他们奋战在改装现场,一遍遍研究,从小模型开始研究,逐渐打磨改进,直到做出实物。
而陈彦继续带着青龙白虎两队剩下的兄弟们操练阵法,颇有进步。在操练之余,开始对城关镇周围展开巡查,一有机会就会采买一些家畜腊肉啥的,给大家改善伙食。
终于,在吴子谦他们出发后的第四天晚上,炮舱的滑轮组和绳索组合完毕。大家又一鼓作气,轮番上阵,肩扛手抬,把这红夷大炮从底舱搬出来,装到了炮架上,两只炮耳分别插进炮架上的凹槽。
在这套复杂的装置之上,这一吨重的红夷大炮居然变得灵活乖巧起来。由于位于重心处的两只炮耳被架在炮架上,全炮炮身悬空,故而全炮高低俯仰角度灵活可调。再借助于炮架下能够左右旋转的转台,火炮又实现了水平角度的横向调节。
于是,在公元十六世纪初,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能够上下左右调节炮口射界加滑轮组复进的移动式炮台,在中国人手里的“平倭”号上首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新式炮台的威力吧。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