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大萧条(二)
于可敬知府本想安稳度过太子殿下前来视察这件事。
没想到在他最为担忧的鞍钢工厂没有出事,太子殿下随意走访工业区,却暴露了一件大事。
帝国在很多事物,都是采取垂直管理的方式。
特别是帝国最重视的收税问题,不再交给当地官府负责。
帝国设立由皇帝直管的税务总局,负责税务的征收工作。
税收的制定,之前也由税务总局负责。
但税务总局搞出几个典型税案,弄得一地鸡毛之后。
制定税收数目与种类的权力,交给议会制定,皇帝陛下许可之后,税务总局负责执行。
杨大富杨老板刚刚所说的商品流通税,这是地方巧立的名目,收取相应税费。
前朝时,这个行为叫做征收苛捐杂税。
这是每一位官吏,都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这样收上来的税,那可不是国税,全都进了官吏的个人腰包。
朝廷却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的税务,绝对不允许增加税种和金额。
于可敬知府知道这件事,绝对不能善良。
他所预料的没错,太子苏蜀听完这个消息,立刻仔细询问杨大富所交的税款与杂费。
杨大富能开这么大的工厂,他绝对是一个聪明人。
他可能不知道太子苏蜀,但绝对能看到这人非同寻常。
杨大富刚才所说的话,毕竟是他故意这样说。
他的工厂破产,心中有很多的怨气。
他已经决定撤离工业区,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把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抖出来。
太子苏蜀仔细询问杨大富,他每个月要多支出八千两银币的税款。
这些多出来的税款,全部都是苛捐杂税,没有入国库,而是被官吏瓜分。
经济危机出现之后,朝廷一年降了三次税。
鞍山府这里的税却一分都没有降,这就是变相的增税。
太子苏蜀了解到这个程度,他冷笑道:“好,真是太好了。”
帝国经济不景气,大萧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业发展不平衡所导致。
商人们拥有工厂,拿走了绝大多数利润,只把少数利润留给工人。
工人赚到的微薄工资,无法满足他们购买工厂产品的需求。
大量的工业产品积压,这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但各地官府的骚操作,必然也是一剂强效的催化剂。
太子苏蜀略带气愤的语气说道:“把这里的消息发给都察院和税务总局,让他们组成联合调查组,严查这里的情况。
我会持续跟进这个问题。”
于可敬知府听到太子苏蜀已经下达命令。
他双腿都在微微颤抖,如果现在能辞官,他肯定会选择辞官归乡。
都察院下来调查一件举国关注的案件。
他会把所有事情调查的清清楚楚,会把案件办成铁案。
很少有官员能经受住仔仔细细的调查。
太子苏蜀又询问杨大富破产的经历。
他了解一番之后,就让杨大富去做自己的事情。
于可敬知府看到太子苏蜀神色不好,他在一旁建议道:“太子殿下,我们要去税务局那里吗?”
太子苏蜀摆摆手道:“这件事情交给都察院处理就好,我就不要越俎代庖。”
他现在已经不亲自下场处理有问题的官员,只需要督促有关衙门就好。
太子苏蜀没有忘记,他这次来东北的目的,那是为了调查大萧条的程度。
他选择继续留在工业区,这个大部分工厂已经关门的工业区是很好的调查对象。
一位手上沾着油污的维修工,被叫到太子苏蜀面前。
他有些局促的说道:“各位大人,我叫李山林,我是福兴机械厂的一名工人。
各位大人,厂长王福兴犯法,你们要抓王福兴,跟我这个小人物可没关系。”
太子苏蜀看到这个焦灼不安的工人。
他粗糙的皮肤,长久被油污所浸泡的双手,指甲都被油污侵染变色。
再加上李山林这种没有见过大世面,局促不安的模样。
如果他是当地官府安排的托儿,那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于可敬知府大声吼道:“找你来不是你犯事了,这位大人有事情想要和你了解一下。
大人问什么问题,你就照实说。”
太子苏蜀看到李山林更加适应于可敬知府的态度。
于可敬知府大声训斥之后,他立刻变得更加安稳。
太子苏蜀开始一问一答的方式,询问李山林问题。
“李山林,你所在的福兴工厂,厂子的效益这段时间怎么样?你的工资是涨是跌。”
“大人,我所在的福兴机械厂,主要生产各种机床,以镗床和铣床为主。
我们的电动机床性能远超隔壁的机械机床。
隔壁的机械机床已经没有订单,半个月之前倒闭了。
隔壁机床厂的工人涌入我们机床厂,王老板直接把我们的工资,砍了三分之一。
哪怕是这样,我也心存感激。
厂里的学徒工,已经全部被开除,只剩下我们这些熟练工,依旧留在厂里工作。
我如果真的被王老板开除,一家的生计就难了。
现在的情况,找个工作太难了。”
“李山林,失业的工友,你知道他们去哪里了。
你如果失业,会选择做什么?”
李山林神色有些痛苦,他回想到不太好的记忆。
“大人,我那些失业的工友,很多至从失业之后,就没找到工作。
他们只能领取朝廷的救济粮。
朝廷的救济粮,只能保证一家人饿不死,活着太痛苦了。
我去工友家看过,他们连猪肉都买不起,只能吃朝廷发放的咸鱼。”
太子苏蜀听到李山林对于救济粮不太满意。
这是他特别交代的政策,救济粮只有不好吃,才不会受到各方势力的觊觎。
救济粮的初衷,就是让人安稳度过危机,不因为饥饿而死。
它是保证底线的政策,百姓想要活得更好,还是要找一个正经工作。
“李山林,你们都知道救济粮,难道不知道朝廷正在修建哈莫铁路,需要大量的工人。”
李山林听到这个问题,他有些纠结,想要张开嘴,却又不敢说出口。
于可敬知府大声训斥道:“你一个大男人,扭扭捏捏干什么?
有什么话就说出来,说错了也不会承担责任。”
李山林听到不用承担责任,他这才放心下来。
“大人,哈莫铁路工作环境太艰苦,完全是在苦寒之地。这还不是我们最担忧的事情。
哈莫铁路穿行的地区,大片的无人区。
除非是同乡全部在一起工作,周围有熟人在照顾。
要不然前往这些无人区工作,危险性实在是太高了。
还有一点,我们这些技术工人干力工的活。
挣到的钱少了许多,这还不算是最难受的事情。
我们怕干不好力工的活,前去工地又无法回家,只能从头开始学。
最为关键的一点,朝廷没有说明怎么发工资,大家都害怕这是在招免费的徭役。
服徭役那还不如在家领救济粮。”
太子苏蜀听到李山林的担忧,他都没想到工人会担忧这个问题。
他们这些在中枢的人,确实不了解底层的百姓在担忧什么问题?
太子苏蜀解答李山林工人的问题的同时,示意旁边人记录这个时刻。
这几个问题要登报展示,打消大部分人的顾虑。
“朝廷招募工人,绝对不是在服徭役,根据工种与工作地点的不同,工资都不一样。
朝廷招募工人的具体工资情况,随后会在报纸上刊登。
技术工人更应该加入朝廷的工程。
例如你这样的机修工,就可以修建工地损坏的机械,工资待遇不会比现在还低。
修建铁路都是数万工人一起行动,在工地会形成一个个工人小镇。
不只是有官府入驻,还有商人售卖各种商品。
一些大型聚集点还会通电话,可以与家人随时联系。
不要把工作的地方当成无人区,仅靠几个人怎么能修铁路。”
李山林听完解释之后,他有些纠结的说道:“我听完大人的解释,都想去修铁路,更何况那些失业的工友。
我们这些人,就是没有权威渠道了解朝廷的政策,才会出现这么多的误解。”
太子苏蜀经过与李山林的交谈,他也知道朝廷在宣传上,做得极差极差。
他详细了解之后,这才知道大部分工人只上过小学和夜校,他们能认识大部分文字,也能进行常规文字的读写。
但他们大部分人不喜欢读报纸,宁可去听舞姬唱曲,也不会选择买一张报纸读一读。
他们平时获得消息的渠道,主要是坊间的议论。
太子苏蜀这才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朝廷公布大多数政策,都是通过报纸传达。
报纸在底层百姓的影响力不算高。
他们受困于信息传递的速度与精准度,这才没有了解到朝廷希望传达的消息。
太子苏蜀结束问话,他走在工业区中。
大部分的厂房静悄悄,没有机器在工作。
现在不是蒸汽机时代,看不到各个厂房在冒黑烟。
但精确又稳定的电动机,已经取代蒸汽机。
已经无法通过某个工厂冒黑烟的程度,判断这个工厂的规模。
一家蒸蒸日上的工厂,机器的轰鸣声必定会响彻不停。
太子苏蜀现在只能听到电线杆子上的鸟叫声。
帝国的这次大萧条,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每日因为各种原因破产的公司足足有上百家。
太子苏蜀在过工业鼎盛的时代长大成人,他之前以为帝国的盛况一直能持续下去。
经济危机的出现,让太子苏蜀知道即便在盛世,矛盾也在不断的积累。
国家无法解决矛盾,这个矛盾必然会爆发。
他现在只能想办法,让帝国尽快度过危机。
大萧条已经出现,逃避不是办法。
朝廷要迎难而上,从这个前所未有的困境中脱困而出。
太子苏蜀考察王工业区,没有在鞍山府久留,乘坐火车返回京城。
辽东省的重工业,都是围绕鞍钢这个大型钢铁厂而建立。
鞍钢现在勉强生存,周边工业区的公司大批量倒闭。
太子苏蜀已经看到鞍山府这里的情况,他就不必去辽东各府考察。
火车在老旧的铁轨上行驶,速度一直快不起来。
他路过锦州这个重镇,这是京城东北方的门户。
燕山山脉在京城北方形成天然防线,唯有少数山道可供大军通行。
锦州这一条路,是唯一能承担数十万大军补给的道路。
火车没有在锦州府停留,太子苏蜀也能透过车窗,看到锦州府的情况。
锦州府在帝国的规划中,它就不是作为工业中心规划,只是一个寻常的府城。
火车路过城外的工业区,太子苏蜀发现锦州府只有不多的轻工业存在。
这些轻工业,主要满足周边的市场。
他看到鞍山府与锦州府鲜明的对比,心中立刻被触动。
太子苏蜀感觉脑中有一个灵感,却一直抓不住他。
他感觉自己只要抓住这个灵感,那至少能有限度的解决,帝国遇到的大萧条,让帝国商业重新繁荣起来。
他决定临时改变行程,前往天津府。
太子苏蜀与随行人员,商讨着他们在鞍山府看到的东西。
有哪些地方能作为经验推广,有哪些地方需要及时改进。
太子苏蜀看到天津府越来越近。
他希望天津府的情况,要比鞍山府好一些。
鞍钢现在过得不好,但它至少生存下来。
鞍钢留下足够的火种,只要等到帝国经济复苏,必然会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
天津府作为帝国北方少有的港口,它的情况依据典型。
太子苏蜀希望他在天津,调查的更顺利一些。
火车抵达火车站,却没有任何一名官员前来迎接。
他前往天津府,这是临时决定的事情。
他本来的计划是返回京城。
太子苏蜀来了灵感之后,临时决定前往天津府。
正是这种突击检查,他认为能看到更真实的情况。
工部侍郎赵世衡问道:“太子殿下,我们首战去哪里。”
太子苏蜀想了想,他吩咐道:“前往天星造船厂,这是帝国最大的民用造船厂之一。
交通工具的制造情况,能够反映出经济的活力。
万吨货轮作为海上贸易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它的销量与制造情况,绝对具有代表性。”
太子苏蜀一行人转乘汽车,前往天星造船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