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建国(下)

小说:明末逐鹿天下 作者:风啸木
    晋国的高层,已经定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
    张敬芳建议道:“王上,燕大人,卑职认为郑国的报纸上说的很对。
    移民们来到这里风雨飘摇,只有王上建国,才能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晋王李凤鸣还没有回答,燕旗抢先说道:“张大人,你又何必听从郑国报纸上的吹嘘。
    对郑国有利的事情,未必会对我国有利。
    说句大不敬的话,百姓们只要过得好,从不在意皇帝是谁。
    我们先不打出旗号,但相关的衙门要先建立起来。
    等到时机成熟,顾大人也练出一支强军,这才是我们竖起旗号的机会。”
    晋王李凤鸣赞同道:“没错,本王也是这样想。
    至少要剿灭尼罗河两岸的土著部落,有实力抗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我们才能打出属于自己的名号。
    我相信咱们君臣团结一致,建国的时机会很快到来。”
    晋王李凤鸣关于是否建国,他直接一锤定音,决定建国的条件。
    他用手指敲击着桌面,道:“咱们君臣继续进行,关于晋国的制度讨论。”
    顾凌军将军表情严肃的说道:“王上,卑职对于晋国制度,只提出军方的要求。
    军方全体上下都希望,保持类似大华的文武分治制度。
    文官除非调印军职,否则不能随意插手军方的事物。”
    晋王李凤鸣就是军队出身,还是负责统筹一切的参谋长。
    他比军中的将领,都了解军队的脾性。
    国君不能无限给前线军队大全,军队掌握巨大的权力,必然会形成藩镇。
    又不能让文官把军队压制的太过,一只弱旅无法保护国家。
    晋王李凤鸣看向顾凌军,他笑着说道:“本王也比较熟悉从大华传承的军制,大的框架不会改变。”
    顾凌军听到晋王李凤鸣的承诺,他就不再发言。
    燕旗继续说道:“晋国的大部分制度,都是继承大华的制度。
    官员和百姓已经熟悉这套制度,我们的统治会更轻松。
    今后发现哪些制度不合时宜,到时候及时改进。
    关乎国家的定位,这需要王上亲自做主。
    郑国重商,我们国家重视哪一方面。
    还有辽国传过来的国民等级,我国是否向郑国一样,进行一些调整。”
    晋王李凤鸣对于这些问题早就有所思考。
    他立刻拿出几张手稿,交给燕旗等人阅读。
    燕旗读着晋王李凤鸣的手稿。
    晋国定位很清晰,以农业为主,生产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
    并扶持一些加工业,加工种植的农作物,出口成品。
    晋国位置靠近赤道,他还处在尼罗河两岸。
    在尼罗河上修建水库,通过水渠灌溉大量的国土。
    晋国大部分国土,都是较为肥沃的平原。
    只要能挡住西北方向的沙漠戈壁扩张,大部分国土都能种植农作物。
    燕旗看着晋国的这个定位,这比较符合晋王李凤鸣稳重的性格。
    先成为一个农业国,在逐步向工业国攀登,这是比较适合晋国的成长路线。
    关于国民等级,晋国与辽国和郑国都不一样。
    晋国更关注血脉,只有认同华夏文化,并且父母双方都为汉族,才能成为一等国民。
    汉族与其他种族混血,或是已经被华夏文化同化的人,成为二等国民。
    其他自由民为三等国民,最底层的为奴隶,不算国民只算是国民的财产。
    一等国民才能为官,二等国民可以为吏,并能参军入伍。
    燕旗看完手稿,他把手稿递给顾凌军,看向晋王说道:“王上,臣对于晋国的定位没有意义,王上考虑的很清楚。
    但对于国民等级,这是否太过严苛。
    大华那里都只看文化认同,吸收了大量的土著。”
    晋王李凤鸣语气冰冷的说道:“华夏文化同化能力极强,但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我们不想成为代价,只能采用这种办法。
    大华本土的汉族有多少,数百倍于土著。
    这就像一滴墨水,滴入一缸清水中,很快就会被稀释。
    大华可以承受同化所付出的代价。
    匈奴何在?鲜卑何在?契丹何在?
    数十上百年之后,也不会再有倭人,越人,暹罗人。
    我们这里的情况,就像把一滴清水,滴露在一缸墨水中,很快就会把自身染黑。
    本王在罗阳城中,已经看到汉人与黑人在一起,还不只是一例两例。
    国家主体族人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必须要纯化血脉。
    要不然百年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位黑人王子登上王位。
    华夏文明看重文化传承,但也不是完全抛弃了血脉。
    国君可以下旨提拔任何等级的国民为官,国民等级却不容更改。”
    燕旗听到晋王李凤鸣的解释,他完全支持晋王的政策。
    这个政策,更有利于燕家这种家族的传承。
    顾凌军也没有提出异议。
    晋国的制度框架确立起来,相应的衙门也开始成立,管理各地的移民。
    春去秋来。
    时间已经来到4340年(公元1643年)。
    晋王李凤鸣离开大华已经一年多。
    哪怕是在夜晚,罗阳城也灯火通明。
    外面的气温极为炎热,屋内的空调驱散了灼热的空气。
    他看着臣子的汇报,靖国已经是有十六座大城,三百多万国民,上百万亩土地的国家。
    经过长期清剿土著的作战,已经训练出一只人数为五万人,全员装备火枪的军队。
    晋王李凤鸣签署命令,让海军完全掌控红海的路口。
    海军主力舰队,入住吉星港,这座守卫着红海海峡的港口,它与阿拉伯半岛隔海相望。
    晋国现在的实力,已经无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从大华购买的军舰,留在郑国金兰港训练。
    与他们一同训练的海军,还有闽国的海军。
    现在晋国的海军实力,已经能完全掌握红海海岸线。
    明天将会是晋国,正式举办建国大典的日子。
    罗阳城的大钟楼被敲响,时间来到早晨六点,还没醒来的百姓被钟声惊醒。
    他们开始忙碌着一天的工作。
    很多外地人,他们成群结队向王宫前走去。
    这些都是参与建国大典的人群。
    晋国的建国大典很庄重,高大的黄帝雕像树立在广场前。
    黄帝雕像前方,供奉着水稻、小麦、玉米、木薯等农作物。
    晋王李凤鸣穿着一身蟒袍,站立在黄帝雕像前,好像等待着什么消息。
    大都督顾凌军捧着一份电报小跑过来。
    “王上,海军发来消息,他们已经消灭阻挡我军进入红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军。
    海军舰船已经入驻吉星港,一部分军舰在红海上巡逻,保卫我国的海疆。”
    晋王李凤鸣听到这个消息,他碰着自己的佩剑,供奉在黄帝雕像前。
    “我宣布,晋国成立了。”
    盛大的典礼正式开始,晋国百姓欢呼着建国的喜悦。
    他们也在庆祝和平的到来。
    晋国百姓都知道,有着军方的阻挡,任何一方势力,都无法影响到他们的小日子。
    ………………………………
    尼罗河从南向北流淌的河道,有着一个之字形的大弯。
    这个湾区的河道,正式晋国和闽国的交界。
    两条河流的中心,受到尼罗河充沛水量的滋养,成为这片地区少见的良田。
    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巨城,建造在这片土地之上。
    这座被闽王张瑜亮亲自命名为双水城的城池,它是闽国的大后方。
    闽王张瑜亮来到这座城中,他看着胡启文问道:“老胡,咱们的粮食储量还有多少?
    能否供应大军半年的消耗。
    李凤鸣那老小子擅长种田,不行我就去找他打打秋风。”
    胡启文立刻汇报道:“王上,我们这段时间以来,在尼罗河两岸建造了五座城,开垦了上百万亩土地。
    雨季种植小麦水稻,旱季种植玉米木薯。
    为了防范雨季的洪水,为旱季的田地供水。
    我们在尼罗河上,建造了三座水库。
    这些城池只有城墙用了水泥,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全部供应水库和港口。
    国家现在储存的粮食,可以支持军队脱产作战一年。
    我就是担心大量的新兵上战场,伤亡会不会太高。”
    闽王张瑜亮满意的说道:“老胡,军方作战不需要你担心,能把后勤供应好,你就立下了大功。”
    胡启文立刻保证道:“王上请放心,为了这个大事,我们准备了这么长时间。
    臣绝对不会拖王上的后腿,粮食、火药、铅弹等物资,全部储存在仓库中。
    臣能随时调集民夫运送辎重,尼罗河内河的运输船,早在一个月之前就打造好。”
    闽王张瑜亮在胡启文的陪同下,考察了位于双水城的仓库和兵工厂。
    他对于双水城的物资和兵工厂的产能很满意。
    这些情况他必须亲自了解清楚。
    战争开始之后,后勤出现问题,那将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一名骑着马的通讯兵,快速向这里跑来。
    他下马敬礼道:“王上,牛秀清将军和卞玉和将军,他们已经带着军队在沙城外集结。”
    闽王张瑜亮已经考察完双水城的情况。
    他看向胡启文吩咐道:“咱们前往沙城,商讨建国与出征的相关问题。”
    胡启文惊喜的说道:“王上已经下定决心,我们要攻打开罗城。
    彻底拿下埃及这片区域。”
    闽王张瑜亮道:“咱们准备了这么长时间,该准备的东西已经准备好。
    晋王李凤鸣已经宣布建国,晋国海军冲入红海。
    他的这个动作,必然会引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注意。
    我们的实力和之前也不一样。
    一只兔子可以藏在黑猪身后,一只老虎可无法躲藏。
    晋王李凤鸣忍了这么长时间,他们已经做到仁至义尽。
    这段时间给了我们充分的准备时间。
    我军现在的实力,至少在局部战场,已经无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准备好就没有必要忍下去,是时候拿下开罗城。”
    他们乘坐船只,顺着尼罗河北上,来到北边靠近沙漠的一座大城。
    这座城里不只是有着大量的汉人,还有着很多埃及人。
    其中一些埃及人与汉人还结合,小日子过得很美满。
    沙城的这一副景象,也就是初来的移民看不太懂,沙城的居民都已经习惯。
    闽王张瑜亮看到这个情形也不意外。
    这是他一手促成,闽国吸纳了大量的本国土著。
    他除了从大华持续移民之外,没有选择和郑国晋国那样,引进印度地区的移民。
    闽王张瑜亮选择埃及的土著。
    现在的埃及人在埃及,生存条件不太好。
    他们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打压,也不容于非洲黑人群体。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于境内的少数族群,统治极为残暴。
    一旦发现少数族群反抗,动辄就会进行大屠杀。
    闽王张瑜亮从埃及地区的一本古书上看到。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核心族群,就是伊化的希腊人。
    他们又受到突厥人的影响,吸收了游牧民族的残暴制度。
    这个地方本来吸收东西方文化,文明极为发达,现在已经变的腐朽落后。
    闽王张瑜亮开始也担心埃及人,但他手中有着强大的军队。
    这些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能轻松压制的族群,他也没必要太过担忧。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这些犹如丧家之犬的埃及人,只要接纳他们。
    这些人表现得很安分,为闽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闽王张瑜亮看着沙城,昏黄色的天空。
    地处沙漠,这是很寻常的景象。
    闽王张瑜亮来到城中,他立刻吩咐闽国的官员,开始准备建国大典。
    闽国的建国大典与郑国和晋国完全不同。
    闽王张瑜亮知道他处在四战之地,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保证国家不被覆灭。
    闽国的各项制度,都在向着军方倾斜,养一只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闽王张瑜亮带着胡启文,见到闽国大都督牛秀清和卞玉和将军。
    他们商议着,关于开国大典的仪式。
    闽王张瑜亮以海军无法继续等待为理由,他力排众议,确定了开国大典的仪式。
    闽国开国大典,以最简洁的方式,迅速筹备完成。
    闽王张瑜亮站在黄帝雕像下方。
    他一只手捧着玉玺,一只手举起燧发枪。
    他扣动扳机,一声枪响传遍四方。
    闽王张瑜亮高声宣布道:“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家,闽国成立了。
    我们要用手中的刀枪,保卫自己的国家。”
    一声枪响过后,广场周围响起炮声和擂鼓声。
    全副武装的军队,踏着鼓点走向广场前。
    这不太像建国大典,非常像阅兵仪式。
    闽王张瑜亮看着这支青涩的军队。
    他向这只军队敬礼,方阵的全体士兵向他回礼,口中喊着万胜的口号。
    这些军队参加建国大典后,他们立刻就会前往战场。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腐文书,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fuwenshu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ad#taoro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