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0.23 人才培养、财务行政
“他哪里弄来的这么多人?”突然想到了什么,韩楚猛地抬起来头,“既然能够任职一县之地,至少也是举人之才,可是天下虽大,读书人却是有数的。
如今整个江南之地,每个县至少安排了四到五名,整个江南没有五百人根本不够,这些人才他是从哪里找来的?为何朝廷一无所知?”
“这也是我同样搞不明白的地方。”林如海对此一样蒙圈,“这些人的办事风格、行政习惯几乎一致,很明显是经过了统一培养,可是我从未听说过。
更何况,平远侯的人才培养习惯放眼天下都不是秘密,那就是他只会用自己培养出来,或者是提拔后再培养一次的人,整个江南体系中完全没有外人的余地。
军方如此,行政也是如此,想必你们也发现了,他在金陵东北的山区中有一处地方,类似于讲武堂或者将贲堂之类,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军官。
但另一处你们可能不知道,他其实还把原本的江东门千户所改了用途,里面培养的是行政方面人才,但这也不算严重,最大的问题.....”
“他培养这些人的时候,既没用我们的人,也没用我们的书。”韩楚表情阴沉,然后在林如海惊讶的眼神中解释,“我观察过他私设的官府人员,并无多少读书人的痕迹。
他们全都有不低于举人的才干,各府的主要负责人虽少,但也有不亚于进士出身的素养,偏偏这些人全都是佩剑或者佩刀的,与我们完全不同。”
“更像是先秦时期的各家人才。”林如海不解的说道,“虽说‘上马领军、下马牧民’夸张了点,但说一声‘文武全才’并不为过,我亲眼看到过他们跟着当地驻军平定民乱。”
“什么民乱,那不过是敌方士绅不满于江南军的压榨,被迫出头抵抗!”说到这里,韩楚更加愤怒,“江南士绅经受了白莲乱民的戕害,如今竟然还要被卫旭屠戮!
如海,你也是读书人,难道就坐看这种事情发生?不要忘了,我等能够立身朝堂、傲视那群武夫的根本是什么,你就没想过自己的身后之名吗?”
“文不掌军,武不干政。”林如海话一出口,就看到了韩楚不屑的眼神,只好无奈解释,“这在整个江南都是完全贯彻的,我这个巡抚说话,都调不动哪怕一个小旗。
行政官员能够调动的只有官府的工作人员,而且还各有分工,比如断案的是县丞,但查案、追捕的是县尉,县令虽然负全责,但想要有所行动也不能绕过以上两位。
县令、县丞手下是衙役,这些人实际上只负责公文来往或者管理落实,并不担负武事,真正对治安和地方安宁负责的,是县尉与手下的捕快。
监察御史可以对上面三位进行弹劾,但必须有切实的证据才行,光靠一句‘风闻’只会给自己惹麻烦,而县里的驻军在校尉手里,他与以上四人都没有隶属关系。
主管地方行政的官府想要调动军队,就只能找当地驻军负责人商议协调,驻军是轮换的,只向更高一级军事部门负责,地方上任何事情,除非起了战事,否则都与他没有关系。”
“这是一套完全与现有官府没有任何共同点的新方式。”韩楚表情阴沉,“如海,你很清楚,我们之所以能够立身如此,离不开两样东西。
一是科举,只有在现有朝廷中才能够进行下去,卫旭搞得那套东西根本没有我们插手的余地;二是士绅,就是天子也要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我们入朝就是官员,回乡就是士绅!”
“可是,我们没有任何办法!”林如海不由苦笑,“从我了解了这套办法,就一直在想,我们如何才能不被踢出来,最后的结论是没有办法。”
其实,卫旭搞得这一套,就是现代官府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杂合体,把现代的分权、专业化与古代的官府制度结合在一起,本质上更像是满清末年、民国时期,只是因为强力的执行力,才能落实下去。
所谓的“官府三巨头”,本身权力仍然过大,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核心制约,这样的制度很容易造成“军阀割据”或者是“地方离心”,这一点在满清末年与民国时期已经反复出现过。
问题是以现在《红楼》世界的总体水平,是根本不可能套用现代官府制度的,无论是红色国家还是蓝色国家,都无法套用,光是一个通信与交通,就让以上两种制度全部绝望了。
所以,卫旭就只能搞出了“基于封建制度的现代杂合体”,因为没啥好办法,只能尽可能让权力没这么集中,然后清理掉豪族士绅,让普通百姓活得轻松点。
“什么叫没有办法?”韩楚不满的说道,“不论是京城还是天下,都是以我们为主,只要持续不断地想办法,总有一天我们能够剿灭......”
“看出问题在哪了?”林如海继续苦笑,“有这支无坚不摧的江南军为根基,谁也动不了平远侯一根毫毛,就是天家意见再大,也只能一直忍下去。
我相信现在有些人的想法,已经变成了等待,等着卫旭自己倒下的一天,因为只要他还在一日,就没人有办法,意见再大也没用,因为谁也没办法解决江南军!”
“可是他并没有停下,更不会让我们安心的等待。”韩楚仿佛是被放光了气体气球,蔫巴巴的坐在了椅子上,“整个江南省现在就是一个大工地,我知道有问题,但我看不出问题在哪里。”
“要想富,先修路。”林如海开始解释,其实他也不太明白,“平远侯把整个江南所有的囚犯都弄出来做起了苦力,还答应他们,做好了就能得到减刑。
用的材料是一种叫做‘水泥’、但普通百姓更愿意称为‘水石粉’的东西,加水与碎石搅拌后,一旦成形晾干,硬度不比石头差哪去,用来修路一百年都用不坏。
计划是把整个江南所有府城都连起来,县城尽可能连起来,只是现在还差得远,但在已经建成的两条路上,就是从金陵分别到达扬州和徐州,效果已经出来了。”
“我已经看到了。”韩楚感叹的点了点头,“这三地的来往便捷了不知道多少,商队更是接连不断,扬州到金陵还好,反正本就有水路,金陵到徐州简直就是.......”
“你知道吗,现在整个江南所有的农业税加起来,已经达到了六百万两,比往年多了一倍,因为没有那家可以不交税,哪怕是平远侯名下的田地也一样。
商业税超过两百万两,因为所有的店铺都有官府上门收税,不交税就会被查封,找谁都不好使,平远侯有句话现在传遍江南,‘唯有死亡与税收不可避免’。
还有盐税,如今除了少部分小打小闹的私盐贩子,江南的每一斤盐,大部分收入其实都是官府的,只有少部分让利给了下面的分销店,每年的盐税不少于七百万两!”
“也就是说,哪怕按照过去岁入的最高数字上缴朝廷之后,江南一地的收入,就已经不比朝廷少多少?”韩楚完全被这样的数据震蒙了。
“平远侯的收入,可不只是这些。”林如海叹了口气,“有时候我都在想,他到底想要干什么,如果只是一个权倾天下的武勋,根本不需要这样。
雪字号虽然挂的是薛家的名号,但全天下都知道,这家商行到底是谁的产业,管理的是平远侯的妾室薛氏,具体岁入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江南到底有多少门店,挂的是雪字号的标记。
还有整个天下最大的海贸船队,同样归平远侯所有,管理者是他的另一个妾室,具体收获我也不知道,但整个江南大部分的丝绸、瓷器出口,都是这家在干。”
“也就是说,卫旭手中的岁入银子,很可能已经达到了朝廷的两倍?”韩楚直接傻了,能干到兵部侍郎的人,自然不会像某些死读书的傻子一样“不言利”。
“事实上,我在这个位置上,更多的是统筹全局,至于施政策略,其实早已定下,我需要做的,就是在已定的策略方针下统筹推进。”林如海叹了口气,看了好友一眼。
韩楚嘴角抽动了几下,却最终也没想出来该怎么说。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