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头的交谈还在继续。
“那位大贤妃风评还不错,没想到……”
程夫人澹澹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她惯会装模作样。你瞧太元宫那位,就知道柳氏家学渊源了。”
另一位夫人赞同:“太元宫这位,早年也看不出来,后来淑妃、德妃失势,才露出些微痕迹。听说她如今一心礼佛,哼,必是犯了事,才不得不皈依吧。”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柳太妃的事虽然并未对外公布,但多少会有风声。
程夫人语气不屑:“那位大贤妃的手段,可比太元宫这位高多了。当初人人称赞,娘娘只怕到现在还记着她的好。我二姐姐也是无意中看到她陷害旁人,才发现不对劲,只可惜没有证据,无从揭穿。唉,如今事过境迁,这世间大概只有我还记着这些事了。”
那位夫人道:“她便是装得再好,还不是早早没了?倒是皇后娘娘,如今贵不可言,可见善恶到头终有报。”
“是啊……”
两人感慨一番,起身回去了。
董夫人定定坐了许久,直到侍婢送膏药回来,她才拍了拍脸颊,把心神抽回来:“贴上,得赶紧回了。”
回到席上,又是一通忙乱,直到送走客人,董夫人才得以喘口气。
可一坐下来,她脑子里嗡嗡作响,全是程夫人方才说的话。
先前她怀疑,太子是皇后婚前怀上的,其实是足月而生,所以身子并无亏空。皇后不提怀他的情形,只因事实与公众所知不符。
后来想想不对,帝后二人的婚事是仓促定下来的,婚前怎么会逾矩?假定太子并未早产,那个时间明德帝还在跟柳家大小姐议亲吧?董夫人便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可今日听到如此秘闻,她的思路便一路飞奔,朝向自己都觉得可怕的方向。
“这怎么可能呢?太荒诞了。”董夫人忍不住拍脑门,但记忆却主动翻出种种细节,验证自己的猜想。比如今日皇后说程素英在燕凌周岁的时候送了贺礼,又一次漏过了燕承。
董国舅送完客回来,看到的就是脸色惨白的董夫人。
他吓了一跳:“怎么,累到了?瞧你的脸青白青白的,快去歇歇。”
董夫人一把揪住他,问:“我问你,太子出生的时候,家中可送过贺礼?”
董国舅愣了下:“你问这个干什么?”
董夫人不答:“我有用,你回答我便是。”
董国舅想了想,答道:“那会儿挺乱的,姐姐的信送到的时候,已经下半年了。我们后来补了贺礼,百日肯定没赶上,但周岁应该有的。”
这事发生的时候,董夫人还没进门,是以并不清楚。
“这是姐姐婚后送回来的第一封信吗?”
“当然不是,姐姐先前送过两三封信吧。”
“之前的信,没提过怀孕的事?”
“没有。”董国舅怀疑地看着她,“你是不是又想东想西了?我跟你说,皇后是我们的姐姐没错,但那毕竟是天家,你可不要僭越。”
“知道了。”董夫人心不在焉地敷衍他。
董国舅无奈地点了点她,转身往外走:“你好好歇着,我叫人去收拾。”
歇了几日,董夫人仍然放不下此事,左思右想,最后想到了一个人,便下了一张帖子。
隔日,金城长公主带着女儿依约赴会。
一番寒暄过后,董夫人笑问:“说来郡主和离一年多了,不知可有相中的郎君?”
金城长公主正头疼着呢,她自然希望女儿能够再嫁个好郎君,可自家经过这一番动荡,找来找去都没有合适的。
闻听此言,她眼睛一亮:“还没呢,若是夫人肯伸一伸手,我们感激不尽。”
董夫人就道:“我这儿倒有几个人选,只是不知道公主看不看得上。”
于是将几个人选细细说来,金城长公主一边听一边点头。董夫人说的人选她很满意,首先岁数都不大,佳仪郡主虽是再嫁,可毕竟只有十八岁,嫁个能当父亲的鳏夫,金城长公主委实不愿意。其次,这些人要么是燕氏嫡系的新贵,要么与皇后沾亲带故,可以带着自家融入新朝。
她真心实意地表示感谢:“夫人厚恩,日后定当回报。”
董夫人笑得云澹风轻:“些许小事,长公主不必放在心上。”
停顿了一下,又说:“也不用日后了,我这儿正有一件事,想请长公主帮个忙。”
金城长公主恍然大悟,回道:“夫人请说。”
董夫人道:“长公主知道的,我们家离开京城很久了,如今回来,许多旧事知之不详……”
金城长公主懂了:“夫人想知道什么?旁的不敢说,这几十年我一步没离开过京城,事情大概都知道一些。”
董夫人左右一瞥,侍婢知趣地退下,她轻声问:“我想问长公主一件旧事,当年德宗皇帝当太子时选妃,为何会选中柳氏?”
金城长公主愣了一下:“夫人……”
董夫人微微笑,并不与她解释。
金城长公主在心里一琢磨,很快联系到有关太元宫的小道消息。莫非,是柳太妃做了什么事,皇后令董夫人来问吧?
她精神一振,仔细回答:“真是巧了,这事我恰巧知道一些……”
金城长公主低声说来,董夫人凑过去细听,越听脸色越是凝重。
“所以,当时宫里选的只有一妃二妾,柳氏是后来添的。”
金城长公主点头:“我记得,皇后娘娘原本也在人选之列,只是我皇祖母听说娘娘有心仪之人,便打消了这个主意,最后选定杨氏为太子妃,叶氏、孟氏为良娣。”
董夫人暗暗吃惊,她听丈夫说过这事,但不知道最终落选的原因。这怎么可能呢?皇后出阁前并无意中人,哪里打听到的消息?
心里这么想,董夫人面上平静无波,说道:“我听说,柳氏在赐婚前的马球会上,有过不适合的举动,长公主可有听闻?”
这事金城长公主恰是亲眼所见,当下回道:“……有。当时我还很吃惊,因为我听闻柳氏正与昭国公世子议亲,可她在我皇兄面前,却说没有这回事。”
“……”董夫人闭了闭眼。
好了,有金城长公主这个目击者的证词,证明程夫人所言不虚。什么不得已入宫,全是那位大贤妃处心积虑。皇后当时落选东宫,说不准也是她的手笔。
那么,现在就剩下一件事了。那个孩子是怎么回事?柳氏真的怀过孩子吗?这跟燕家有没有关系?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